世纪启示录_《20世纪中国翻译史》启示录.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大学外语学院方华文教授,从1998年起动笔撰写《20世纪中国翻译史》(下简称《翻译史》),历时六载12个冬夏,终于在2004年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付梓出版了这部61万字的专著。《翻译史》的出版,是作者辛勤劳作结出的硕果,也是作者为翻译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更是作者为翻译家正名发出的呼唤。
《翻译史》的思想主题是文学翻译史,兼涉戏剧翻译等,学术价值自不待言。它不仅对翻译史学研究和教学大有裨益,而且对文学、戏剧史学研究同样有益。《翻译史》展示了一代学者投身翻译的心路历程,并且告慰他们在天之灵:后人没有把他们遗忘。他们当年如同普罗米修斯一样“盗”来的文化圣火正在中华大地熊熊燃烧,预示着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清末民初,书中称这一时期为20世纪我国翻译事业的发端。第二部分是民国时期,时间从1912年起至1949年。第三部分为建国后。《翻译史》把梁启超、严复、林纾三人确定为发端时期的“译林三杰”,在肯定了他们翻译成就的同时,也介绍了他们引进西学、仿效西方国
家政体,谋求社会改良的政治主张。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即《翻译史》的第二部分,我国的翻译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也是翻译成就辉煌之时期。此际西学东渐风气日炽,许多学子负笈欧美,译著颇丰,门类包括诗歌、小说、剧本等,译著按国别划分为苏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等。这一时期的翻译活动也是全书叙述的重点,所列举的译者译著最多,篇幅也最多,共有十六章占全书的二分之一。
读罢《翻译史》,我们恍然发现叙述史实的手法原来可以如此灵活多样。既可以按时间顺序排列,又可以以人物为本体着重叙述,而《翻译史》则把两种方法结合得恰如其分。先按大的时间顺序划分,其中各类人物事件则按影响大小分为前后次序向读者娓娓道来。其文笔洗练流畅,风格朴实无华。这部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介绍译著译者的同时,适时地介绍了一些翻译理论。这是作者的一番良苦用心。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一位从事文学翻译20多年,出版译著30余部的译者。他就像一位精心的工匠,把散落的珍珠一颗一颗穿缀起来,让它熠熠生辉。诸如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直译论”,瞿秋白的“大众化”,郁达夫的“学、思、得”,郑振铎的“三条法则”,还有郭沫若、刘半
农、茅盾、曹靖华、戈宝权,傅雷、李健吾等前辈的真知灼见,一一被罗列出来,让读者领悟其中真谛。
我国自古就非常重视修编史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明世理,文化历史由此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方华文先生撰写的《翻译史》,让读者记住了一个又一个被尘封已久的名字:陆镜若、包笑天、周瘦鹃、朱生豪、梁实秋、傅东华、孙大雨、张若谷、毕修勺……,给读者展现了当年文化大潮的一幕又一幕:《玩偶之家》在中国舞台走红,中国留学生在东京公演《茶花女》,鲁迅盛夏挥汗如雨翻译《死魂灵》,朱生豪拖着病躯一边咯血一边翻译莎士比亚剧作。所有这一切的一切,方华文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