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德国新表现主义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60、70年代,以美国波普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为主的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架上绘画几乎完全被抛弃。
但当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绘画在长期的低迷之后又重新跃回现代艺术舞台上,绘画不但没有被新的艺术形式取代,反而以新的面孔出现,成为八十年代的主流艺术形式。
绘画复兴其中重要的代表就是德国新表现主义。
德国新表现主义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了,而到了七十年代的末期才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独立的流派。
德国一批青年艺术家反对美国波普艺术以及观念艺术,重新使用起油彩和画布,在画面、笔触、情调方面显现出对上世纪表现主义传统的回归,但又表现出新的面貌,人们称作新表现主义。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争的挑起者与战败者,在战后国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都遭受了极大的创伤。
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防止法西斯力量的复兴,两德的艺术分别被美国和苏联控制。
而德国人裹挟在失落感和强烈的文化自尊心之间,产生了对美国文化和艺术波普化的抵触,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对欧洲政治影响的减弱,欧洲艺术家也开始
抵制美国艺术。
六七十年代新表现主义在德国的复兴,即是对美国文化霸权的一种反击,德国新表现艺术家将具象艺术带到抽象和观念艺术饱和的八十年代,在新潮艺术中占据主导地位。
它不仅动摇了纽约当代艺术的中心地位,同时也开创了新的艺术精神,决定了未来视觉艺术的发展方向。
将传统绘画重新带回了艺术舞台。
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德国浪漫主义,“德意志自十八世纪以来,理想派和写实派交错流转,到了十九世纪末,就掀起了’分离派’的运动,这运动扩充起来,到了二十世纪初就出现表现派”。
表现派注重主观的表现,因此他们的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激烈。
基希纳写道:“德国艺术的创作活动根本不同于拉丁艺术的创造活动。
拉丁人模仿存在于自然的客观物体的构造艺术形式。
视觉看到的自然形式只对她起到象征的作用……而他追求的的美不在物体的表面而在其深层。
”新表现主义是德国政治危机和恐怖主义混合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它在理论上接受了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念,在实践中学习了北欧的表现主义以及当代美国流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传统,主张还原绘画的本来面目,注重绘画性,探索色彩和形式的语言,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处理,追求原始粗犷的艺术风格。
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反思战败历史和缅怀民族传统的思想情结。
德国新表现主义代表的艺术家包括巴塞利兹、马库斯?吕佩尔兹、约格?伊门道夫、A?R?彭克以及安塞尔姆?基弗等。
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在1957年从东德来到西德时,西德美院所教授的大多是抽象画法,其笔下投射的却都是具象人物。
他也被认为是最直接回归形象来反驳抽象绘画的画家,他所创作的英雄系列作品也被认为是“新表现主义”的开始,他将人物绘画作品颠倒来颠覆传统的视觉观看习惯,借以来贯彻自己“既不想画抽象画,也不想太过具象”的理念。
用个人独到的经验见解来诠释绘画。
伊门道夫(J?rg Immendorff)在这些艺术家中最富有争议。
他曾追随波伊斯从事行为艺术,但不同于波伊斯的装置行为的艺术形式,他仍然专注于传统绘画当中。
他是一个对政治非常敏感的艺术家,创作过大量以工人劳动者为题材的作品。
其作品早先受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以及波普艺术的影响,而系列作品《咖啡馆》则以混乱压抑的画面反应了德国分裂时期德国人的痛苦状态,人类社会在两个意识形态阵营的分裂的背景。
也是他对于德国历史现状的思考及批判。
吕佩尔兹(Markus Lüpertz)除开他的画家身份,他同时也是一位雕塑家、一位诗人,早年他曾在杜塞尔多夫学院学习。
他擅长用图像来隐喻德国的分裂和纳粹历史。
钢盔,鹿角,军帽,稻穗这些素材常常被用在作品当中;变幻莫测的画面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其艺术的独特魅力。
他对
军帽、徽章等符号的使用,并非执意挪用,而是在变化中调和出所需要的视觉力度。
在他的画面中没有历史的陈述,却有形式的探索,他利用符号探究绘画的可能性,对抽象艺术中的形象缺失做出了正面回应。
A?R?彭克(A.R. Penck)则是记号语言的贯彻者,彭克说过,他的作品是分析性的作品,是对制度,人物,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冲突和经济诸方面的分析。
他的作品也是风格,手段,形式,戏剧和诗的综合体。
他运用来自原始艺术的符号图像来传达对于德国分裂造成的民族心理危机。
彭克和巴塞利兹都有意识地从表现主义的手法中提取属于他们自己
的主题,而这影响到了美国七十年代新意向画派,也将彭克和巴塞利兹同他们之前的20世纪初表现主义先驱相区分开来。
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则是一位善于运用材料的新表现主义大师,他的作品大量使用如草灰,尘土,石头,胶水,金属,沙子一类包含隐晦含义的素材,并引用大量政治,历史,宗教典故和材料作为创作来源。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被战争毁灭掉的德国景象,瓦格纳的歌剧,犹太教卡巴拉符号,圣经事典等主题,这都给予他的作品一种晦涩而富有诗意的意境,隐含着一种痛苦而沉重的历史感。
德国新表现主义在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观念艺术大行其道的时代是独特的。
新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坚持了架上绘画的艺术方式,同时他们画面的图像都保有着“具象”的影子。
他们对图像的表达方式做出了变革,一方面他们打破了现代主义惯常的艺术语言逻辑,利用怪异的构图、不和谐的色彩、混乱的笔触进行创作,这些反绘画的方式展现了一种新奇而又震撼的视觉效果;其二,他们将形象的暗示简化得更为纯粹,将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以最单纯的方式表达出来。
德国新表现主义尊重传统,更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和延续,体现出战后德国重新反思和整理历史文脉和重拾民族自信
的努力,也体现出以现实反观过去的危机意识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
作者简介
肖煜(1992.6.-),男,汉族,籍贯湖北武?h人,湖北美术院校,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方向油画研究。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