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根据区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安排,4月28-29日,区文体局主要领导、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文化站站长组成调研组,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蒋露、区政府副区长崔裕超的带领下,前往西苑社区、银翠社区、北山社区、贵都社区。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就全区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信心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街道的积极重视下,区文化主管部门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积极作为,我区社区群众性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各级对基层文化建设更加重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设施逐步改善,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丰硕;公共文艺表演团队日趋活跃,人才资源优势明显,有固定的社区文化队伍;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亮点频现,活动丰富多彩,打造文化服务特色品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全面供给。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把我区建设成为文化底蕴厚实、文化生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文化设施先进、文化人才辈出的文化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足与问题
1、认识有待提高。我区的社区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化工
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公共文化建设认识尚不到位,缺乏对本地区本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部署,存在着被动应付的思想。有的片面认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参与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热情不高,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着畏难情绪,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够。辖区企事业单位参与公共文化建设认识不够,合力尚未形成,氛围尚需营造。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的力度和深度。
2、投入有待加大。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活动需要资金支持,但由于其公益性质,资金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从资金投放比例上看,即使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对文化工作的投入也非常有限,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有些社区硬件设施不到位,社区内部缺少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大型文化活动开展难度较大。社区文化队伍缺乏必要经费,人员流动性大,规范化管理不够。社区文体活动没有专项资金,以社区及居民自筹为主,这就造成活动越多贴补就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由于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社区文化活动总体上呈现内容、层次低、规模小、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处于“小打小闹”状态,不成系统,难有大的作为,形成不了自己有特色的、有内涵的社区文化。
3、队伍有待加强。社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工作队伍普遍业务技能不够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社区文化专业人才更为缺乏,由于业务不熟练和自身条件的约束,导致社区文化阵地和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难以对社区文化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协调和服务。多数社区尚未按要求配备人员,少数社区虽配备了专人,但专人不专,大多身兼数职,缺乏精力和能力指导社区的文化活动,更谈不上创作精品。社区没有专业的创作人才和老师,大都是群众业余水平,文艺演出在节目的质量上,活动的运作上都有令人不够满意的地方,制约了社区文化向专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热心社区文化事业的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文化队伍的新人少,新的热心人也少,特别是能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青年人难得,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4、设施有待利用。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的档次低、功能少,设施老化、面积狭小,难以满足社区居民就近、就便进行文化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社区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公共文化场所虽免费开放,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场馆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率不高。部分社区重建设、轻效能发挥。基础文化设施存在发展不平衡,文化活动阵地尚未真正发挥作用。由于受场地等限制,部分社区还没有像模像样的文化活动场所,公共文化权益不能惠及全民。虽然我区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但由于图书陈旧、设施老化、重视不够,缺乏经费,缺少组织,部
分建设好的文化设施处于闲置半闲置的状态。
三、思路与对策
1、强化文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把社区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明确提出“抓文化就是抓民生”,将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体系,纳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坐标中,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以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共同提高来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建议区里适当提高基层文化建设在乡镇、街道绩效考核中的权重。
2、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落实到位。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建立保障机制,落实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通过相关评比表彰形式,采取以奖代补等模式,按照其规模、开展文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适当的奖励扶持,以保障社区文化软硬件建设的资金来源。对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作品进行奖励,培育社区文化特色的“新品、优品、精品”,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步伐。同时,要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鼓励社区、群众性文化队伍在政府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积极寻求社会赞助,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开辟道路。此外,社区还要利用现有文化设施的优势,鼓励群众性文艺队伍自筹部分活动经费,增强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我发展能力。
3、建全社区文化建设发展机制。为使社区文化建设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使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有章可循,应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制定出台社区文化
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及使用的规范管理,充分利用机关、企业、学校、家庭的文化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整合社区文化资源,解决居民活动场地不足和辖区单位文化资源空置的矛盾,实现资源共享。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指导与管理。一是增强公共文化活动吸引力。让社区群众参与项目设置、活动安排和内容取舍,实行双向互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针对性。在满足中老年人文化活动的同时,创设青少年活动项目,开展外来人员参与项目,保障文化权益全覆盖。三是培育公共文化服务特色性。深入挖掘、创作具有传统特色、地区特点的文化项目,打造各个社区的文化特色项目,形成文化亮点。四是对文化团队的日常活动、参加演出以及奖励方式作出明确规定,实现业余团队规范化管理。
4、创新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形式。社区文化本质上是群众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的特点,它必须是由生活在一个社区的全体成员参加的共同的文化行为。社区居民的参与度不高主要原因不是居民不需要,而是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不能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方位、多样性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居民的审美情趣、欣赏习惯、评价标准等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必须准确把握社区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在内容上、形式上进行探索和大胆创新。除适应老年人在社区参加的文化活动,丰富晚年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外,社区也要有适应少年儿童的课外活动场所,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