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3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应用

合集下载

牛津杯琼脂扩散法

牛津杯琼脂扩散法

牛津杯琼脂扩散法
牛津杯琼脂扩散法是一种用于初步判断化合物是否具有抗菌活性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化合物在琼脂中的扩散能力,当化合物扩散到微生物生长的地方时,它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在琼脂上形成一个透明的圈。

这个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该化合物的抗菌活性。

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的操作步骤如下:
将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加热到完全融化,倒在培养皿内,每皿15ml(下层),待其凝固。

将融化的PDA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混入试验菌,将混有菌的培养基5 ml加到已凝固的培养基上待凝固(上层)。

以无菌操作在培养基表面直接垂直放上牛津杯(内径6mm、外径8mm、高10 mm的圆形小管,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

在杯中加入待检样品(发酵液),牛津杯一般可以装240微升。

加满后培养基正面向上置37℃培养16-18小时,观察结果,抑菌圈用尺直接量就可以。

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试验菌开始生长,另一方面抗生素呈球面扩散,离杯越近,抗生素浓度越大,离杯越远抗生素浓度越小。

抗生素浓度越高,抑菌圈越大。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

双向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实验,叫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用琼脂培养基测试细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简单来说,就是看看那些小小的细菌们对不同药物的反应。

你可能会问,这听起来干嘛呀?这个实验在医学上有着超重要的意义,能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个过程,保证让你听得乐开怀。

一开始,咱们得准备好材料,琼脂培养基、细菌和药物都得齐全。

这琼脂可不是平常吃的什么甜品哦,而是一种给细菌生长提供营养的介质。

就像咱们吃饭一样,细菌也得有“好吃的”,才能茁壮成长。

然后,把琼脂倒入培养皿,得让它凝固,这个过程就像在等待一块果冻的形成,心里别提多期待了。

凝固好之后,咱们就得用无菌技术,保证操作过程干净。

这时候,咱们的细菌可不能偷懒,得拿出它们的“本事”,在琼脂上涂抹一层薄薄的细菌液,嘿嘿,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就要上药了。

把药物溶液滴在琼脂上,这可是个精细活儿,得小心翼翼,不然就会影响实验结果。

这时候,你就能想象出那些药物和细菌在琼脂上“比拼”的样子,仿佛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运动会。

药物这边信心满满,细菌那边也不甘示弱,想要在这场较量中取得胜利。

等一切都准备妥当后,咱们就把培养皿放进恒温箱,像个“温暖的家”一样,让细菌们在里面尽情发挥。

大约24小时后,咱们再去查看结果,真是让人心跳加速!只见琼脂上,药物周围出现了一个个透明的区域,那就是细菌被药物“打败”的地方。

嘿,这可是好消息,说明这些药物对细菌有效。

然后,咱们还得量一量这些透明区域的大小,越大说明药物的效果越好。

你可以想象成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耍,谁越玩越开心,大家就都愿意围着他转。

咱们还得进行统计,整理一下数据,写个报告。

这可是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不过没关系,心里想着这可是帮助患者的工作,大家都很乐意。

报告里得包括实验的目的、材料、方法、结果和结论,虽然听起来有点繁琐,但写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

就像拼拼图一样,慢慢把每个部分都填进去,最后看到完整的结果,心里别提多有成就感了。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
琼脂பைடு நூலகம்疫扩散试验
目录
•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简介 • 试验材料和步骤 • 结果解读和影响因素 •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的应用 •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的改进和发展
趋势 • 参考文献
01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简介
定义和原理
定义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用于检测样品 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作为扩散介质,用于固定抗原 和抗体。
标记物
用于显示抗原抗体结合的可见 物质,如染料或荧光物质。
试验步骤
3. 加样
2. 凝胶制备
制备琼脂糖凝胶,并在适当位置 放置抗原点。
将抗体溶液加到凝胶的适当位置, 并确保不产生气泡。
4. 扩散
将凝胶在适宜的温度下孵育一定 时间,使抗体在凝胶中扩散。
1. 制备抗原和抗体
根据试验目的制备适量的抗原和 抗体溶液。
5. 结果观察
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可见带, 并根据结果进行解释。
注意事项
确保无菌操作
在试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 污染。
避免气泡产生
在加样过程中应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试 验结果。
控制温度和时间
确保凝胶孵育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并控制 好时间,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拓展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在临床诊断、食品 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范围,满足 更多实际需求。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赵丽, 赵丹, 赵宏伟,等.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在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9(4):3.
[2] 赵宏伟, 赵丽, 赵丹,等. 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在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应用[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 29(4):3.

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琼脂扩散试验,研究不同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以及培养基中抗生素浓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通过实验,加深对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理解,并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方法评估抗生素的效力。

实验原理: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方法,通过将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与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琼脂块接触,观察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的生长情况,从而评估抗生素的抑制效果。

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E. coli)2.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3. 培养基:LB培养基4. 琼脂平板5. 无菌操作器材:移液枪、无菌试管、无菌培养皿等实验方法:1. 制备LB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

2. 将大肠杆菌培养物接种到LB培养基中,37°C恒温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3. 将培养好的细菌涂布到琼脂平板上,形成均匀的菌落分布。

4. 制备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琼脂块,放置于平板上,每个抗生素至少制备三个不同浓度的琼脂块。

5. 将平板放入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6. 观察并记录每个琼脂块周围的抑菌圈大小。

实验结果:经过24小时培养,不同浓度的抗生素琼脂块周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菌圈。

具体结果如下:- 青霉素:低浓度(1μg/ml)抑菌圈直径为5mm,中等浓度(10μg/ml)抑菌圈直径为10mm,高浓度(100μg/ml)抑菌圈直径为20mm。

- 链霉素:低浓度(1μg/ml)抑菌圈直径为3mm,中等浓度(10μg/ml)抑菌圈直径为8mm,高浓度(100μg/ml)抑菌圈直径为15mm。

- 四环素:低浓度(1μg/ml)抑菌圈直径为2mm,中等浓度(10μg/ml)抑菌圈直径为6mm,高浓度(100μg/ml)抑菌圈直径为12mm。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青霉素的抑制效果最强,四环素的抑制效果相对较弱。

2. 同一抗生素的不同浓度对细菌的抑制效果也存在明显差异,浓度越高,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抗生素的浓度与抑制效果呈正相关。

琼脂扩散法

琼脂扩散法

琼脂扩散法
琼脂扩散法是一种检测细菌的便捷易行的方法,是一种检测不同菌株特异性抗性的快速方法。

其原理是细菌越长发生越大,最终形成斑块状或类似于牙膏一样的条状,这种斑块或条状由细菌所形成的细菌抗原,高分子量细胞外多糖(EPS)和脂肪多糖等所组成。

琼脂扩散法中,先用琼脂对细菌悬液进行涂抹,再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左右扩展,细菌随之扩散,形成抗原斑块或条状。

通过计算斑块的显色位置及直径及颜色的饱和度了解不同菌株的抗性情况。

琼脂扩散法要求使用高品质的琼脂,琼脂种类有甲酰粉酶消化琼脂,半乳酸琼脂,色谱琼脂,γ-琼脂乙醇悬液,甲酰粉酶消化琼脂是最常用的琼脂,常用其悬液培养细菌。

实验步骤:
(1)将琼脂液加入琼脂碗内,涂抹均匀后,表面抹平,在琼脂碗内结块。

(2)将悬液细菌加入琼脂碗中,涂抹均匀,放入培养箱密封培养,在规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下进行培养,直至抗原体内细菌扩散。

(3)用细胞管移液器取发酵后琼脂碗内材料,并置入斯氏培养箱中,在37℃、pH7.2的发酵液中,看到细菌抗原反应结果。

(4)制作斑块谱图,计算斑块直径大小及显色颜色饱和度。

琼脂扩散法除了检测菌株抗性外,还可用于筛选靶菌药物。

它通过测试菌株的扩散特征及分离、鉴定药敏感的菌株,从而较为直接和客观地评价药物的效果,因而有助于药物研发。

琼脂扩散试验的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试验的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试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琼脂扩散试验来研究不同浓度的抗生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以及评估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实验原理: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抗菌活性测定方法。

在该试验中,细菌被接种到琼脂平板上,随后在平板上打孔并加入不同浓度的抗生素。

随着抗生素在琼脂中扩散,其周围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直径可以作为抗生素抗菌活性的指标。

实验材料:1. 细菌培养物(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2. 抗生素溶液(如青霉素、链霉素等)3. 琼脂培养基4. 培养皿5. 打孔器6. 移液枪7. 无菌操作器材实验步骤:1. 制备琼脂培养基,并在培养皿中倒入适量的培养基,待其凝固。

2. 将细菌培养物稀释至适当的浓度,然后均匀涂抹在琼脂平板上。

3. 使用打孔器在琼脂平板上打孔,孔的间距应保持一致。

4. 使用移液枪将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溶液加入到孔中。

5. 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6. 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抑菌圈的直径也相应增大。

这表明高浓度的抗生素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此外,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抗菌效果也存在差异。

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说明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有效的抗菌活性测定方法。

然而,实验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抗生素的扩散速率可能受到琼脂厚度和孔间距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通过本次琼脂扩散试验,我们成功地评估了不同浓度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并观察到抑菌圈直径与抗生素浓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本实验为抗生素的筛选和抗菌效果评估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 张三.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 李四. 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测定方法[J]. 微生物学报,2015,55(3): 345-350.注:以上内容为示例文本,实际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结果和具体实验过程进行撰写。

纤维的抗菌活性测试方法研究

纤维的抗菌活性测试方法研究

纤维的抗菌活性测试方法研究在现代生活中,纤维材料的应用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医疗领域的敷料,从家居用品到工业材料。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卫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具有抗菌性能的纤维材料越来越受到青睐。

然而,要确定这些纤维的抗菌活性是否真正有效,就需要科学准确的测试方法。

本文将深入探讨纤维抗菌活性的各种测试方法。

一、抗菌纤维的重要性抗菌纤维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纤维材料。

在医疗领域,抗菌纤维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加速伤口愈合;在日常生活中,抗菌衣物和床上用品可以提供更清洁、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传播。

因此,准确评估纤维的抗菌活性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至关重要。

二、常见的纤维抗菌活性测试方法1、琼脂平板扩散法这是一种较为简单直观的定性测试方法。

将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均匀打孔,然后将待测试的纤维样品放入孔中。

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如果纤维周围出现明显的抑菌圈,说明纤维具有抗菌活性,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反映抗菌能力的强弱。

但这种方法只能定性判断是否有抗菌效果,无法定量测定抗菌活性的具体数值。

2、振荡烧瓶法该方法将一定量的细菌悬液和纤维样品放入烧瓶中,在一定条件下振荡培养。

通过定期取样,测定培养前后细菌悬液中活菌的数量,计算细菌减少率来评价纤维的抗菌活性。

振荡烧瓶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定量测定抗菌效果,但由于是在液体环境中进行,可能与实际使用条件存在一定差异。

3、吸收法吸收法是将纤维样品浸泡在含有细菌的溶液中,一定时间后测定溶液中剩余的活菌数。

与振荡烧瓶法类似,通过计算细菌减少率来评估抗菌活性。

这种方法更接近纤维在实际使用中与细菌接触的方式,但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4、贴膜法贴膜法是将含有细菌的琼脂平板表面覆盖一层纤维样品,经过培养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纤维对细菌的抑制作用,但同样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

5、织物抗菌性能测试法对于制成织物的纤维产品,可以采用织物抗菌性能测试法。

项目七 药物体外抗菌实验技术

项目七 药物体外抗菌实验技术

只适用于同类消毒剂的杀菌效力测定,对非酚 类、季铵盐及不稳定的次氯酸盐等均不能给 予正确评价.
三、联合抗菌试验
在药学中,常需要检查两种抗菌药物在联合应用时 的相互作用以及抗菌药物与不同PH值或不同离子溶液的 相互影响。
加强药物抗菌作用的为协同(synergism);
减弱药物作用的为拮抗(antagonism);
操作步骤
A 配置不同浓度的石碳酸稀释液、消毒剂稀释液
B
量取石碳酸和消毒剂稀释液于无菌试管中, 20℃恒温水浴
C 各管内依次加入伤寒杆菌或大肠杆菌培 养液0.5ml,管上标明5min处理、10min 处理字样,加入后准确计时。
D
到标定时间后取出一接种环的混合液接种于一 支5ml(或10ml)的肉汤培养基中,培养一定 时间后,观察并记录结果。+为有菌生长,-为 无菌生长。
表1 石炭酸系数测定
浓度 5 作用时间 10 + + 15 -
石炭酸
消毒剂
1:90 1:100 1:110 1:150 1:170 1:200 1:225 1:250 1:275
+ + + +
根据5分钟不能杀菌,10分钟能杀菌的最大稀释度为标准计算: 石炭酸系数=250/100=2.5
注意事项
1 2 3 4 有机物存在时消毒剂容易失去活性; 消毒剂可能影响微生物生长; 随温度变化而影响测定结果;
2. 纸条梯度平板试验
3.棋盘格法(check board test)
是由于在试验时,含两种不同浓度药物的试管排列 呈棋盘状而得名,用以评价两种药物同时用不同浓度进 行联合试验时的抗菌活性。 实验时排列6排试管,每排6管,共36管使成方块, A及B药各以液体培养基进行稀释,A药各稀释度纵行定 量加入各管,B药各稀释定量按横排加入,两药同时作 单独抗菌实验对照。然后加入定量菌液,经培养后观察 结果。

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细菌药敏试验(Antibiotic sensitivity test),是指用不同的药物或药物组合对感染性病原体进行敏感性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治疗。

这项检测技术在临床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为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细菌药敏试验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细菌药敏试验原理常用的细菌药敏试验包括扩散法(disc diffusion method)和测MIC方法(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ethod)。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药敏试验的原理。

1.扩散法扩散法是最常用的敏感性试验方法,也称为Kirby-Bauer试验。

其原理是将细菌涂于一层琼脂平板上,然后将不同药物浓度的药物纸片放置于琼脂平板表面,在恰当的条件下,药物会扩散到周围的琼脂平板中,形成特定的药物浓度梯度。

当细菌生长到纸片周围时,能被药物抑制生长的菌落就会停止扩散和形成,药物敏感性可根据抑菌区域大小来判定。

扩散法可快速、可靠地预测某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对一个特定的细菌是否敏感。

2.测MIC法测MIC(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法是指测定从一个特定细菌菌株分离出的标准菌株对各种药物的最低有效浓度。

其原理是将精确浓度的药物加入以特定细菌为基底的墨菌平板,在药物的影响下,细菌生长可能会被完全抑制或减缓,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即MIC值,来判断细菌对该药物或药物组合的敏感性。

二、细菌药敏试验的应用细菌药敏试验在病原体的鉴定、合理用药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药敏试验的应用。

1. 细菌鉴定细菌药敏试验是细菌鉴定的有力工具,经常在临床医学和科研中使用。

鉴定病原体种类和药敏试验是治疗感染病的基础,细菌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一些发病症状不明显的感染病以及病原体不明的疾病,药敏试验尤其重要。

琼脂扩散实验结果

琼脂扩散实验结果

琼脂扩散实验结果以琼脂扩散实验结果为标题的文章:琼脂扩散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琼脂培养基中微生物的扩散情况,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特性。

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实验原理琼脂扩散实验是基于琼脂培养基的半固态特性进行的。

琼脂是一种由海藻提取的天然胶质物质,具有一定的黏性和凝胶化能力。

在实验中,将琼脂溶解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形成一层均匀的琼脂培养基。

然后,在琼脂培养基上均匀涂布待测微生物的菌液。

微生物在培养基中进行生长和扩散,形成一片片的菌落。

实验步骤准备琼脂培养基和待测微生物的菌液。

琼脂培养基的配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将琼脂溶解于适当的培养基中,并加热煮沸使其完全溶解。

待测微生物的菌液可以通过培养基中的菌落进行提取,或者通过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后进行离心沉淀得到。

然后,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其凝固。

凝固后,用铁环或无菌吸管均匀涂布待测微生物的菌液于琼脂培养基表面。

最后,将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箱中,控制温度和湿度,待菌落扩散形成。

琼脂扩散实验的结果主要通过观察琼脂培养基上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来进行判断。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菌落的扩散区域和形态。

菌落扩散区域的大小可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能力。

如果菌落扩散区域较大且呈放射状分布,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生长能力。

而如果菌落扩散区域较小且呈圆形,说明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较慢,生长能力较弱。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菌落的颜色、形状和纹理等特征,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通过琼脂扩散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初步判断。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琼脂扩散实验只是一种初步的定性分析方法,不能直接给出微生物的具体数量和浓度。

如果需要定量分析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需要结合其他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研究。

琼脂扩散实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生物学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琼脂培养基上微生物的扩散情况,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特性。

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研究琼脂扩散试验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了解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琼脂扩散试验的结果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经典的微生物学实验,用于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

其基本原理是在含有琼脂的寒氏琼脂培养基上,将抗生素溶液滴在琼脂孔中,抑菌圈的形成与抗生素的杀菌作用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寒氏琼脂培养基- 细菌培养物- 抗生素溶液2. 实验步骤1. 准备寒氏琼脂培养基,并熔化后冷却至40C左右。

2. 取一份细菌培养物,按照一定比例加入琼脂培养基中,混匀后倒入培养皿中。

3. 使用移液管将抗生素溶液滴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孔。

4. 将培养皿反转,放置在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5. 在恒温箱中观察并测量形成的抑菌圈直径。

6. 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抗生素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了明显的抑菌圈。

根据抑菌圈的直径,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敏感:抑菌圈直径较大,说明细菌对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抗生素可以很好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 中等敏感:抑菌圈直径较小,说明细菌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抗生素的杀菌作用相对较弱。

- 抗性:无抑菌环形成,说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抗生素无法对细菌产生杀菌作用。

五、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琼脂扩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琼脂扩散试验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可以用于初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然而,需要注意实验中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此外,本实验还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扩散试验只能用于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而不能提供关于细菌对抗生素的具体抗药机制等更深入的信息。

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其他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习琼脂扩散试验以及其他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以提高我们对微生物的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基本原理

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基本原理

双层琼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基本原理双层琼脂平板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噬菌体样品与特定细菌菌株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

其中,第一层琼脂是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用于细菌生长。

第二层琼脂富含琼脂和补充有适当浓度的缓冲液、碳源和试剂等,以保持细菌的活性。

接种后,平板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孵育,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在平板上形成的细菌克隆将以菌落的形式可见。

每个菌落则代表着一次噬菌体感染。

而待测噬菌体样品所含有的噬菌体颗粒会感染和破坏部分细菌,导致细菌无法生长形成菌落,从而形成“清除”的区域。

这样的清除区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噬菌体溶解单位(PFU)或细菌杀灭单位(TU)。

为了准确测定噬菌体效价,通常需要操作多个稀释度的样品。

我们从最初的噬菌体样品中制备一系列稀释度,通常采用十倍序列进行缩倍稀释。

对于每个稀释度,我们都需要重复菌落的计数,并计算每毫升待测噬菌体样品中的噬菌体个数。

根据稀释度和噬菌体个数的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出每毫升待测噬菌体样品中的噬菌体颗粒数。

然后,进一步根据测定得到的噬菌体溶解单位或细菌杀灭单位的数值,我们可以计算出待测噬菌体样品的噬菌体效价。

双层琼脂平板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等优点,常常用于测定噬菌体效价。

它可以为噬菌体疗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同时,该方法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如无法区分有效噬菌体和无效噬菌体、无法测定噬菌体的特异性等。

因此,在进行测定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获取可靠的结果。

总之,双层琼脂平板法是一种基于细菌生长和噬菌体感染原理的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常用方法。

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获得待测噬菌体样品的噬菌体溶解单位或细菌杀灭单位,为噬菌体疗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琼脂的扩散实验报告

琼脂的扩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琼脂扩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包括琼脂的制备、打孔、加样、培养等。

3. 分析实验结果,观察抗原与抗体在琼脂中的扩散情况。

4. 探讨琼脂扩散实验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琼脂扩散实验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扩散并形成沉淀线的免疫学实验方法。

当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相遇时,若比例适宜,则形成白色沉淀线,沉淀线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反映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及特异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 羊抗人IgG血清(抗体)- 人血清(抗原)- 琼脂粉- pH7.4 0.01M PBS缓冲液- 载玻片- 打孔器- 37℃恒温箱- 湿盒- 可调微量加样器2. 仪器:- 研钵- 玻璃棒- 移液器- 精密天平四、实验方法1. 制备琼脂凝胶:- 称取适量琼脂粉,加入适量PBS缓冲液,搅拌均匀。

- 将琼脂溶液煮沸,使其充分溶解。

- 待琼脂溶液冷却至60℃左右,倒入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制成琼脂凝胶板。

2. 打孔:- 使用打孔器在琼脂凝胶板上按一定距离打孔,孔间距约为5mm。

3. 加样:- 使用微量加样器将羊抗人IgG血清(抗体)加入中央孔,将人血清(抗原)加入周围孔。

4. 培养与观察:- 将加样后的琼脂凝胶板放入湿盒中,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琼脂凝胶板上的沉淀线,记录其位置和形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在琼脂凝胶板上观察到明显的沉淀线,沉淀线位于中央孔与周围孔之间,呈白色。

2. 结果分析:- 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扩散,当两者比例适宜时,在相遇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 沉淀线的位置和形状可以反映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及特异性。

- 本实验结果表明,人血清中含有与羊抗人IgG血清相对应的抗体,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白色沉淀线。

六、实验结论1. 琼脂扩散实验是一种简单、灵敏、特异的免疫学实验方法,可用于检测抗原和抗体的浓度及特异性。

2.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琼脂凝胶板,并观察到明显的沉淀线,表明人血清中含有与羊抗人IgG血清相对应的抗体。

lab3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应用

lab3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应用
实验三 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放线菌活性菌株的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方法。 (2)掌握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 株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抗菌活性菌株是指那些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抑菌 或杀菌活性物质的微生物,通常利用抗生素测定的方 法给予检出。抗菌抗生素的测定主要有稀释法、比浊 法和扩散法。扩散法是利用药物在琼脂中扩散使其周 围的指示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抑菌圈,根据抑菌圈 的大小来判断抗菌活性。扩散法包括了纸片法、管碟 法、点滴法等多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双层琼脂扩散 法是一种抗菌活性菌株快速简便的初步筛选方,既直 接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供测菌,产生的抗生素在琼脂 中扩散,加入指示菌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 值(Di/Dc),根据比值的大小检出活性菌株。
三 材料与器材
菌种:链霉菌, 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 培养皿,移液管等.

四 实验步骤
(1)倒平板: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高氏一号培养基, 凝固后待用。 (2)接种:用接种环挑取供测菌,在平板上涂抹成直径 约0.3cm的接种点,每个平板接种4~6点。倒置,28℃ 培养7天。 (3)覆盖指示菌:取熔解并冷却至约55 ℃的牛肉膏蛋白 胨培养基,加入枯草杆菌或大肠杆菌的菌悬液,摇匀, 终浓度约为106细胞/ml。在接种链霉菌7d后的平板上, 倒入含指示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每皿10~12ml, 凝固后30 ℃或37 ℃培养24 h。 (4)抑菌圈大小测定:测量抑菌圈和菌落直径,根据抑 菌圈和菌落直径比值(Di/Dc)检出活性菌株,比值大 一般抗菌活性较强。
五 注意事项
(1)供测菌接种时应直径大小尽量一致 (2)指示菌加入培养液时的温度不能太高, 以免杀死指示菌。温度也不能太低,以 免指示菌覆盖不均

双层琼脂平板法定量测定混合稀土抗菌活性及与抗生素联用效果试验

双层琼脂平板法定量测定混合稀土抗菌活性及与抗生素联用效果试验

双层琼脂平板法定量测定混合稀土抗菌活性及与抗生素联用效
果试验
王学仁;左玉萍
【期刊名称】《甘肃畜牧兽医》
【年(卷),期】1999(029)006
【摘要】采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对混合稀土到盐进行体外抗菌活性定量测定,同时测定混合稀土与金霉素、土霉素联合应用的搞菌效果。

结果表明,混合稀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脾性杆菌等6种工力株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抗菌谱广泛,了低抑菌浓度(MIC)为1000~1500μg/mL,已与化学类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接近。

混合稀土与广谱抗生素四环素类有较好的协同抑菌作用,出良好的药理学性质。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王学仁;左玉萍
【作者单位】西安联合大学生物系;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
【相关文献】
1.简化的琼脂孔法定量测定抗菌肽D试验 [J], 刘毅敏;姚汝华
2.双层平板法对海产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定量效果评价 [J], 王媛;沈晓盛;吴伟华;蔡友琼;徐捷
3.磷霉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及分别联合其他抗生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活性对比研究 [J], 贾宇驰; 吴晓妹; 张利娟; 祁伟
4.应用琼脂沉淀试验清除鸡白痢病的研究Ⅱ、琼脂沉淀试验检查人工感染和接触感染鸡沉淀抗体的效果 [J], 刘学贤
基因突变试验——琼脂平皿法与微孔平板法的比较 [J], 帅培强;张立实;王怡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琼脂扩散法实验报告

琼脂扩散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琼脂扩散法的原理及其在免疫学中的应用。

2. 掌握琼脂扩散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判断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二、实验原理琼脂扩散法是一种利用抗原与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扩散并相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原理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当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凝胶中扩散时,若两者相遇并形成复合物,则在凝胶中形成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

根据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以判断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存在及其浓度。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琼脂粉2. 琼脂平板3. 标准抗原或抗体4. 待测样品5. pH7.4 0.01M PBS缓冲液6. 打孔器7. 微量加样器8.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制备琼脂平板:将琼脂粉与PBS缓冲液按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后倒入平板模具,待冷却凝固后取出琼脂平板。

2. 打孔:使用打孔器在琼脂平板上打孔,孔间距约为5mm。

3. 加样:将标准抗原或抗体加入中央孔,待测样品加入周围孔。

4. 孵育:将加样后的琼脂平板放入湿盒中,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24-48小时。

5. 观察结果:取出琼脂平板,观察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形成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观察:观察琼脂平板中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形成情况。

若形成明显的沉淀线或沉淀环,则说明样品中存在相应的抗原或抗体。

2. 结果分析:a. 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形状: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形状可以反映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

若沉淀线或沉淀环呈直线,则说明抗原与抗体具有特异性;若呈曲线或环状,则说明抗原与抗体可能存在交叉反应。

b. 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大小:沉淀线或沉淀环的大小可以反映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若沉淀线或沉淀环较大,则说明抗原或抗体浓度较高;若较小,则说明浓度较低。

c. 沉淀线或沉淀环的位置:沉淀线或沉淀环的位置可以反映抗原或抗体的分布情况。

若沉淀线或沉淀环靠近中央孔,则说明抗原或抗体主要存在于中央孔附近的样品中;若靠近周围孔,则说明抗原或抗体主要存在于周围孔附近的样品中。

lab3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应用护理课件

lab3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株应用护理课件

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01
在使用抗菌活性菌株时,应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以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菌种。
注意过敏反应
02
在使用抗菌活性菌株时,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如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避免交叉污染
03
在使用抗菌活性菌株时,应避免交叉污染。使用的工具、容器等应保持清洁,并定期灭菌处理。同时,应避免不同菌种之间的交叉污染,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上层琼脂中抗菌活性菌株的生长情况,记录抑菌圈的大小和形态。
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和形态,分析各种抗菌药物对不同抗菌活性菌株的抑菌效果,为后续的抗菌药物筛选和应用提供依据。
结果分析
结果观察
04
CHAPTER
抗菌活性菌株的应用护理
避免频繁冻融
为了保持菌种的活性,应避免频繁冻融。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菌种的冻融次数,以免影响其抗菌活性。
低温保存
抗菌活性菌株应在-70℃以下的低温条件下保存,以保持其活性。在运输过程中,应使用干冰或液氮等低温物质进行保温,确保菌种活性不受影响。
防止污染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菌种受到污染。使用的容器应密封性好,并定期检查其密封性,以确保菌种的纯度和活性。
观察与检测
在培养过程中,应定期观察菌种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生长曲线、抑菌圈等数据。通过检测抗菌活性,评估菌种的抗菌效果。
05
CHAPTER
Lab3双层琼脂扩散法的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操作过程中需佩戴实验服和口罩,以防止菌株污染和交叉感染。
实验区域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实验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在检测人精浆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在检测人精浆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在检测人精浆抗菌活性中的应用赵晖;申吉泓;喻志勇;郭晓勇;李虹【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学杂志》【年(卷),期】2008(18)16【摘要】目的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人精浆对不同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检测正常人精浆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的抗菌活性,同时检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的抗菌活性.结果正常人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精浆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均有抗菌活性.正常人精浆抗菌活性明显强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抗菌活性与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评分间没有相关关系.结论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同时可以检测多个样品,能够作为一种高度敏感的方法直接用于精浆样本的抗菌活性检测.【总页数】4页(P2298-2301)【作者】赵晖;申吉泓;喻志勇;郭晓勇;李虹【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成都,610041;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032;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昆明,650032;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9.2【相关文献】1.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和火箭电泳检测人精浆中P30鉴定人精斑 [J], 戴燕2.琼脂糖弥散抗菌实验在检测腮腺唾液抗菌活性中的应用 [J], 吴琦;杨美薷3.人精液凝固蛋白Ⅰ衍生合成肽在不同pH值及Zn2+浓度下的抗菌活性研究 [J], 赵晖;何仁松;李文辉;申吉泓4.人精液凝固蛋白Ⅰ衍生合成肽的抗菌活性 [J], 高振华;赵晖;余果宇;张云;申吉泓;李文辉5.微量琼脂糖弥散法抗菌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J], 徐罗玲;吴琦;王伯瑶;刘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M-H琼脂进行黄连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应用M-H琼脂进行黄连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应用M-H琼脂进行黄连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研究
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杨敬芳;王鑫
【期刊名称】《中草药》
【年(卷),期】2001(32)4
【摘要】目的评价黄连对 2 5 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采用新方法 (M- H琼脂代替营养琼脂 )对黄连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体外抗菌活性检测。

结果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MIC5 0 分别为 0 .16 1,0 .16 1和 0 .32 2 m g/ m L。

结论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页数】3页(P337-339)
【关键词】黄连;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抗菌作用;M-H琼脂;体外抗菌活性;实验
【作者】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杨敬芳;王鑫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
【相关文献】
1.用新方法进行儿茶对308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J], 李仲兴;王秀华;岳云升;赵宝珍;陈晶波;李继红
2.用M—H琼脂进行五味子,白芍对252株临床菌株的体外抗菌效果观察 [J], 李仲兴;王秀华
3.头孢曲松分别与克拉维酸、舒巴坦联合应用对129株临床分离的ESBLs阳性菌株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J], 冯志山;曹月升;张立志
4.应用M-H琼脂进行连翘体外抗菌实验的效果观察 [J], 李仲兴;王秀华;赵建宏;杨敬芳;王鑫
5.应用M-H琼脂进行五倍子等5种中药对28株肠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观察 [J], 李仲兴;王秀华;张立志;岳云升;赵宝珍;陈晶波;李继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杆菌,大肠杆菌.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 培养皿,移液管等.

四 实验步骤
(1)倒平板:在无菌培养皿中,倒入高氏一号培养基, 凝固后待用。 (2)接种:用接种环挑取供测菌,在平板上涂抹成直径 约0.3cm的接种点,每个平板接种4~6点。倒置,28℃ 培养7天。 (3)覆盖指示菌:取熔解并冷却至约55 ℃的牛肉膏蛋白 胨培养基,加入枯草杆菌或大肠杆菌的菌悬液,摇匀, 终浓度约为106细胞/ml。在接种链霉菌7d后的平板上, 倒入含指示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每皿10~12ml, 凝固后30 ℃或37 ℃培养24 h。 (4)抑菌圈大小测定:测量抑菌圈和菌落直径,根据抑 菌圈和菌落直径比值(Di/Dc)检出活性菌株,比值大 一般抗菌活性较强。
五 注意事项
(1)供测菌接种时应直径大小尽量一致 (2)指示菌加入培养液时的温度不能太高, 以免杀死指示菌。温度也不能太低,以 免指示菌覆盖不均
六 思考题
双层琼脂法在抗生素的测定中有那些优缺 点?
实验三 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放线菌活性菌株的
一 教学要求
(1)学习抗菌活性菌株的筛选方法。 (2)掌握双层琼脂扩散法筛选抗菌活性菌 株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原理
抗菌活性菌株是指那些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抑菌 或杀菌活性物质的微生物,通常利用抗生素测定的方 法给予检出。抗菌抗生素的测定主要有稀释法、比浊 法和扩散法。扩散法是利用药物在琼脂中扩散使其周 围的指示菌生长受到抑制而形成抑菌圈,根据抑菌圈 的大小来判断抗菌活性。扩散法包括了纸片法、管碟 法、点滴法等多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双层琼脂扩散 法是一种抗菌活性菌株快速简便的初步筛选方,既直 接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供测菌,产生的抗生素在琼脂 中扩散,加入指示菌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 值(Di/Dc),根据比值的大小检出活性菌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