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皇帝的新装》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文本解读的三重境界
《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从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民间故事移植过来的。它最早见于14世纪堂·曼纽埃索的《卢卡诺伯爵》的第七章,说的是一个国王被人整治的故事,篇名即《赤身裸体的国王》。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从前有三个流氓来见一位国王,说他们是织布的能工巧匠。他们特别会织一种料子,这料子人人都能看得见,只要他有一个世人公认的父亲,他又真是这个父亲的儿子。但谁要不是他想像中的父亲的儿子,那他就看不见。这使国王大为喜欢,因为他以为借着这种纺织品的帮助,可以知道自己的王国里,哪些人是法定父亲的儿子,哪些人不是。这样,他便能调整王国中的许多事情。因为在摩尔如果他们不是父亲真正的儿子,便不能继承他们父亲的遗产。于是他下令召那三人进宫来工作。三人告诉国王,确保不搞欺骗,可以把他们锁在皇宫里,直到织完那段料子。这使国王非常高兴。国王由于对新布的“图案”和“色彩”什么也看不出,被一种死亡般的恐怖震惊了,因为他相信他不可能是他认作父亲的那位国王的儿子。他穿上了那看不见的衣服,骑着马在城中巡游,亏他运气好,那时正是夏天。最后是一位照管御骑而自身又不担心损失什么的黑人走到国王跟前,说出了真话。
大约在我四年级的时候,那还是七十年代中期,一个文化贫瘠的年代,一个外来文化匮乏的年代,也不知道怎样的来源,我知道了这个故事,从此,改变了我在班级中地位,下课后,小伙伴们都围着我,听我讲《皇帝的新装》,但我似乎很难完整讲述,或许故事情节对于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是过于曲折了些,为了敷衍小朋友,我说,明天继续吧。
第二天,小朋友就缠着我继续,他们甚至认为我故意“卖关子”,于是向我行贿,大概是草稿纸之类的,那年月草稿纸十分稀缺,有的用作业本没有用完的最后几张纸、有的是作业本的封面,更多是家长花8分钱买一张白纸,裁成32
开的样子,装订成“草稿本”,这是很奢侈的了,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诱惑下,我努力的把支离破碎的“新装”拼凑给小伙伴们了。
班上有一位长相很俏丽的女生,当我讲《皇帝的新装》的时候,她总是远远的看着我们这里,我故意大声的讲,她肯定也听到了,因为当我讲到“皇帝光着身子游行”的时候,她把手放在嘴上,眼睛里尽是兴奋的笑!那天,她给了我一块“锅巴”,我悄悄地在一天放学后约她在学校的小树林里给她单独讲了遍“皇帝的新装”,不过那次我说皇帝在游行的时候还穿着短裤后来,后来她到底成了别人的新娘。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教初一,那是对于文章的解读完全依赖于“教参”,共产党员的父亲也不断叮嘱我,你做老师了,要对学生负责,言行要检点,一切都要按照“马克思主义”行事,我年复一年的对学生说,《皇帝的新装》是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昨天去江科大附中听乔玉全老师的报告,他说过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美国教授给四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上课,期末的时候,让学生写一篇论文,结果是四十几篇文章的构思是惊人的一致,教授怀疑他们在互相抄袭,学生们发誓,他们没有作过任何沟通,教授至今不解。中国基础教育的标准化生产已经导致我们的学生没有任何个性,他们的话语是惊人的一致。我很汗颜,也很惭愧,我知道,我也曾为这个谎言大国“添砖加瓦”。
新课程以后,强调了“多元解读”,一些老师也在走“深度解读”之路,这几天在给又一届学生上《皇帝的新装》,我问学生“假如请你用一个字来领起全文,你觉得哪个字最切中要害?”学生很快发现是一个“骗”字,我又问,“被骗的人有哪些?”“皇帝”“大臣”“官员”,学生说。“就这些人?”学生很快发现还有“老百姓”也被骗了。接下来我问题我就引领学生向文本深
处进发了“皇帝、大臣、官员、老百姓,他们仅仅是受骗者吗?如果仅仅是,那应该是值得同情的。”学生马上领悟这些人既是“被骗者”,也是“骗人者”,那个王国里的成年人与其说是被骗,不如说是在骗人。正是虚荣心理作祟,他们心甘情愿成了骗局的帮凶!但他们因身份、地位不同,“骗人”的程度有别。
对于“两个骗子”的“骗”我敢说,没有一个读者不喜欢的,在他们身上集中了人类最高的智慧善用人心。他们似乎又是古老神话里的邪恶的魔法师,拿着一面魔镜来到人们中间,照出人心的善恶。两个骗子挥舞着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道具谎言,启动咒语,照彻了人们的虚荣心理。那两个自称能织成世上最美衣服的人,与其说是骗子,不如说是这幕笑剧的高明导演,他们巧妙的剥去了人们虚伪的外衣,裸露了人们灵魂上的可怕痼疾,然后悄悄隐去,他们也许就在幕后放声朗笑,欣赏着人生舞台上一群人的滑稽表演。
老百姓的“骗”,在这个社会里,没有不虚伪的人,老百姓也不例外,这是“虚伪社会”的深刻性之所在吧,他们在新衣服没有缝好前“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美丽的布料”,在皇帝穿着新衣服举行游行大典的时候,老百姓是蜂拥而至“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裾是多么美丽!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但老百姓的这种“骗”很快就被那小孩天真的声音所打破“‘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而君臣们的“骗”呢,“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所讲的话是对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后裙。”同样是“骗”,君臣们似乎要把“骗”进行到底。
同样的虚伪,有人是彻底的虚伪。《皇帝的新装》不只是对愚蠢的取笑,而是对虚伪的指刺,对真诚的召唤!当安徒生犀利的笔锋指向那个现尽洋相、丢尽脸面的皇帝时,它无一例外同时也对准了文中那群谙于世故、泯灭真诚的所有的人,但同时又对他们进行了艺术的区分,从这个意义上看,它更多的具有了一种严肃的警世意味。
我和我的学生们都应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能原汁原味地品尝到来自丹麦的童话大王为我们烹制的一个叫做真诚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