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社会化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服务社会化初探
赵晨
【摘要】:公共服务社会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实践的核心取向。
所谓公共服务社会化,并不是政府将一切公共职能交给市场和社会,而是政府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改革公共服务,以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它的实质是试图将政府权威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的功能优势复合配置,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一种供给公共服务的新制度安排。
作为凝结着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实践对于中国的政府管理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政治学和行政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实践,对公共服务社会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客观的分析,并对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思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公共服务社会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公共服务社会化的现实动因包括: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扩大,使政府财政难以为继;政府垄断造成公共服务质量低下、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市场技术的进步,使公共服务社会化成为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促使各国公共服务领域迈向国际市场。
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深层原因有:复合配置政府权威制度与市场交换制度的比较功能优势才能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公共服务供给过程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必须寻求约束公共服务内在膨胀的制度安排;对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重新定位,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第二部分公共服务社会化产生的理论基础公共服务社会化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以理性经济人为基本假定提出了“政府失败”的观点,进而指出解决“政府失败”最好的办法是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打破公私的界限,使公众得到对公共服务进行自由选择的机会。
二是管理主义。
管理主义认为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在管理上并无本质差别,应当借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模式、方法和技术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WP=41 三是代理理论。
代理理论把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理解为一系列委托人与代理人发生交易的“合同”或协议关系,并关注代理人的选择以及对代理人的激励。
四是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主要关注开展各种交易的最优管理结构,进而提出哪些公共服务可以利用市场机制,哪些领域的公共服务政府管理较好。
第三部分公共服务社会化的主要形式公共服务社会化具有灵活多样的实践策略,一般而言,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市场化形式,主要为公司化与私有化、公私合作和竞争选择。
其中,公司合作包括合同承包、特许经营、共同生产;竞争选择包括外部竞争和内部竞争。
另一类是非市场化形式,主要为内部分权与公众参与。
内部分权也就是放权于基层,让长期处于被动执行决策的管理者具有参与权和决策权;接纳公众参与也就是政府将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权限通过参与或民主的方式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元,让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第四部分关于我国公共服务社会化的思考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承担了提供公共服务的全部职责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这种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不仅导致政府机构庞杂,政府负担沉重,还造成严重的生产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低劣。
因此,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为政府职能转变指明了重要方向,对政府行政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外资的大量涌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使非公有经济成分逐渐介入历来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服务领域,我国在电力、电信、铁路、公路、航空等领域,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在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在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采购制度建设方面已经进行了公共服务社会化的尝试。
但总的来说,我国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西方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
我国公共服务社会化实施应着重体现在下列方面:加快政府职能的社会化;逐步扩大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范围;拓宽公共服务的投融资渠道;探索社会化的营运方式;发展中介组织;加大
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建设的力度,建立服务性行政;加大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