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量子化学课件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v Ψ ( r , t ) = ψ ( r ) f (t )
1 v ψ ( r ) f (t )
方程两边同乘
1 ⎡ h2 2 1 ⎡ ∂ v ⎤ v ⎤ − ∇ + V ( r )⎥ψ ( r ) = ih f ( t ) ⎥ = E v ψ ( r ) ⎢ 2m f (t ) ⎢ ∂t ⎣ ⎦ ⎣ ⎦
利用
λ = h/ p
2π r = nλ = nh / p
角动量为:
L = rp = nh
Bohr量子化条件
3.波动性的实验验证 1925-1927,Davisson-Germer 电子衍射实验 晶体衍射的Bragg公式
Δ = d sin θ = nλ nλ θ n = sin ( ) d
−1
将Ni的晶格常数-(x-ray data)和用de Broglie关系式计算出的电子波长
三、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1)经典波:某种物理量在三维空间的连续分布: 电磁波 ― 电场强度E,磁场强度H 声波 ― 压强 I∝|P|² 2)物质波: 密度波 or 几率波 ? 早期经历了激烈的争论,de Broglie和Schrodinger等人因受经典概 念的影响,认为电子是三维空间的连续分布的物质波包(密度波), 波包的大小即电子大小,波包群速度即电子运动速度。
v Ψ (r , t ) 与
v cΨ ( r , t )
代表同一状态
在全空间发现粒子为一必然事件,几率为1:
W =∫
V
2 v | Ψ ( r , t ) | dτ = 1
波函数的归一化条件:
∫ | Ψ ′ | dτ = 1
V
2
Ψ′ =
1 Ψ A
2 V
A = ∫ | Ψ | dτ
2.波函数的标准条件(品优条件)
⎡ h2 2 ∂ v v ⎤ v ih Ψ ( r , t ) = ⎢ − ∇ + V (r , t )⎥ Ψ (r , t ) ∂t ⎣ 2m ⎦
二、含时薛定谔方程 量子力学公设3 --- 含时薛定谔方程:
⎡ h2 2 ∂ v v ⎤ v ih Ψ ( r , t ) = ⎢ − ∇ + V (r , t )⎥ Ψ (r , t ) ∂t ⎣ 2m ⎦
v v − iEt h Ψ ( r , t ) = ψ ( r )e
定态薛定谔方程:
v v ˆ ψ ( r ) = Eψ ( r ) H
含时薛定谔方程
⎡ h2 2 ∂ v ⎤ v v − ∇ + V ( r )⎥ Ψ ( r , t ) = ih Ψ ( r , t ) ⎢ 2m ∂t ⎣ ⎦
令 :
量 子 化 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什么是量子化学?
量子化学是以量子力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研 究各种化学问题的科学。 量子化学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量子化学不仅提供很多有用的概念指导化学实践 ,而且也能提供定量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比较。 量子化学与化学的其他分支相互交叉渗透,促进 了化学学科的发展,是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6年Born提出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指出波函数的绝对值平方代 表发现粒子的几率密度。
量子力学公设1:
v Ψ ( r , t ) 完全描述。 一个微观粒子的状态可以用波函数
v | Ψ (r , t ) | 2 dτ 代表 t 时刻空间
子的相对几率。
v r
点附近体积元
dτ
内发现该粒
四.波函数的一般性质与态的迭加原理 1.波函数乘以一个常数所描述的微观粒子的状态不变。
x ⎡ ⎤ ⎡ 2π ⎤ Ψ ( x, t ) = A cos⎢2π ( − νt )⎥ = A cos⎢ ( xp − Et )⎥ λ ⎣ ⎦ ⎣ h ⎦
或写为复数形式:
Ψ ( x, t ) = Ae
i ( xp − Et ) h
(ⅱ) 束缚电子波
de Broglie和Schrodinger认为:微观粒子的定态与驻波对应 对氢原子的圆形电子轨道, 驻波条件为:轨道周长=波长整数倍
λ=
12.26 V
( A) ⎯⎯⎯→ λ = 1.67 A
V =50V
o
o
电子衍射第一极大(n=1)对应的衍射角度
θ max = sin −1 (
nλ 1.67 ) = sin −1 ( ) = 51o d 2.15
电子波动性在物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测量材料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电子衍射法测定气体分子的几何结构; 低能电子衍射LEED(Low Energy Electron Diffraction)研究晶 体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吸附。
CV = ( ∂U )V ∂T
CV = 3R
但低温实验表明: 当T→0时, CV→0
(杜隆-帕替定律)
1907年,Einstien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首次引入到固体中的原子振动 , 定性地证明了 T→0 时,CV→0的实验事实 。 Debye 随后发展了Einstien的方法,形成了固体比热的量子理论。
h L=n = nh, 2π
n = 1,2 ⋅ ⋅ ⋅
(2).频率规则:能量守恒在量子跃迁中成立。
| Em − En | ν = h
5.固体比热(热容) 按照经典统计力学(能均分定理) :
3 ε k = ε P = kT 2
体系的内能: 比热:
U = (ε k + ε P ) ⋅ N = N ⋅ 3kT = 3RT
尝试将上式对时间和空间坐标求偏导数:
i ∂ Ψ = − EΨ → h ∂t ∂ i Ψ = px Ψ → h ∂x 2 px ∂2 Ψ=− 2 Ψ → 2 ∂x h EΨ = i h ∂ Ψ ∂t ∂ p x Ψ = −ih Ψ ∂x 2 2 2 ∂ Ψ p x Ψ = −h 2 ∂x
同理:Fra Baidu bibliotek
2 2 ∂ ∂ 2 2 ∂ 2 2 ∂ p y Ψ = −ih Ψ , p z Ψ = −ih Ψ , p y Ψ = −h Ψ , p z Ψ = −h Ψ ∂y ∂z ∂y 2 ∂z 2
~ = R⎛ 1 − 1 ⎞ ⎜ 2 ⎟ v 2 ⎟ ⎜n ⎝ 1 n2 ⎠
n1 = 1, 2, 3,L;
n2 = n1 + 1, n1 + 2,L
为Rydberg常数
R = 1.0967758 × 10 5 cm −1 = 13.5979 eV
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导致了旧量子论的提出(Bohr,1913): (1).定态规则:电子运动于一组稳定的圆周轨道(定态),其角动量 满足如下的量子化条件:
说明: 1)波函数的可叠加性是指同一个电子的不同状态可以叠加,不 是指不同电子在空间相遇或叠加; 2)Ψ叠加,不是几率叠加。
§1-2 薛定谔方程
2 ∂2 2 ∂ Ψ Ψ =υ ∂x 2 ∂t 2 v ∂2 v 2 2 E =C ∇ E 2 ∂t
经典波的波动方程:
一、自由粒子的波动方程:
⎡i ⎤ Ψ ( x, t ) = A exp ⎢ ( xpx − Et )⎥ ⎣h ⎦
教
材
《Quantum Chemistry》I.V.Levine, Prentice Hall,2000 参 考 书 《量子化学》(上),徐光宪,黎乐民,科学出版社. 《物质结构导论》,李俊清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
本章主要内容:
量子力学基础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与波函数 Schrodinger方程、势箱中粒子 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力学量算符 轨道角动量
v ⎡i ⎤ Ψ (r , t ) = A exp ⎢ ( xpx + yp y + zp z − Et )⎥ ⎣h ⎦ ⎤ ⎡i v v = A exp ⎢ (r ⋅ p − Et )⎥ ⎣h ⎦
v ⎤ ⎡i v v ⎤ ⎡i Ψ (r , t ) = A exp⎢ ( xpx + yp y + zp z − Et )⎥ = A exp ⎢ (r ⋅ p − Et )⎥ ⎦ ⎣h ⎦ ⎣h
1923年,Compton 散射实验:
Δλ = λ ′ − λ =
2h 2 θ sin μc 2
( Δλ = 2k sin 2 ) 2
θ
Compton散射从实验上证明了光具有粒子性;同时证明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在微观碰撞事件中成立。
3.原子的稳定性 1911年,Rutherford根据重原子的 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有 核模型:电子绕原子核作周期性的轨道运动。 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加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将辐射电磁波。随着能量的消 耗,原子将最终坍塌。这与经验事实不符。 4.氢原子光谱 巴尔末、里得堡等人总结了氢原子线状光谱的实验数据:
• • • • •
无机分子、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和成键特性 有机分子的结构、性质和成键特性 分子光谱的产生机制、光谱解析 分子的光、电、热性质,反应动力学、催化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质、酶的作用机理
基 本 内 容
第一章 量子力学基础 第二章 原子结构 第三章 双原子分子 第四章 分子的对称性与群论基础 第五章 多原子分子的电子结构 第六章 计算量子化学概要
哈密顿算符:
⎡ h2 2 ⎤ ˆ H = ⎢− ∇ +V ⎥ ⎣ 2m ⎦
则薛定谔方程:
∂ ˆ ih Ψ = HΨ ∂t
量子力学体系所有性质
v v V (r , t ) → Ψ (r , t ) →
三、 定态薛定谔方程
如果
v v V (r , t ) = V (r )
,与时间无关,则:
⎡ h2 2 v ⎤ v v − ∇ + V ( r )⎥ψ ( r ) = Eψ ( r ) ⎢ 2m ⎣ ⎦
En = nε 0
ε 0 = hν
h为Planck常数
2.光电效应与光子学说
实验表明: (1)产生光电效应的光有频率阈值ν0, (2)光电效应产生的光电子能量与ν有关,与光强无关。 1905年,Einstein提出光量子学说(光子学说)――光具有粒子性。 Planck-Einstein关系式:
⎧ E = hν ⎨ ⎩P = h / λ
结论:
从这些例子中看出,经典物理的概念和理论方法不适用于微 观体系。对微观现象的新的理论解释常常需要引入:
1)、能量的不连续性(量子化); 2)、量子化中的重要的常数h-Planck常数。
二、微观粒子的波动性
1. de Broglie假说 1923-1924年间,德布罗意(de Broglie,法国人)在光具有波粒二象 性的启示下提出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1-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量子论的实验基础 1、 黑体辐射 Wein经验公式:
ρ (ν , T ) = C1ν 3e − C ν
2
T
Rayleigh-Jeans公式:
ρ (ν , T ) =
Planck公式:
8π kTν 2 ∝ Tν 2 c3
8πν 2 ε0 ρ (ν , T ) = 3 ε 0ν kT c e −1
单值性:Ψ是时间和空间的单值函数。
连续性:Ψ及其对坐标的一阶导函数是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函数。
有界性:波函数须平方可积(波函数平方在全空间的积分不能为无穷)。
3.态叠加原理 经典波具有可叠加性: 从不同波动源发出的两列波,各自独立地在空间传播,在它 们相遇的区域,产生的波动是这两个波的叠加。如果两列波有相 同的频率和固定的位相差,就会产生干涉。 量子力学公设2: 若Ψ1,Ψ2 , ……,Ψn是体系的可能状态,则它们的线性叠加 也是该体系的一个可能状态。
力学量 “算符化”:
h2 2 ∂ ∂ p x → −i h , L , T → − ∇ , E → ih 2m ∂x ∂t
自由粒子:
1 1 2 2 2 E = T = mυ = ( p x + p y + p z2 ) 2 2m
∂ h2 2 ∇Ψ ih Ψ = − ∂t 2m
势场中粒子:
E = T +V
所以:
d ih f (t ) = Ef (t ) dt
⎡ h2 2 v ⎤ v v − ∇ + V ( r )⎥ψ ( r ) = Eψ ( r ) ⎢ 2m ⎣ ⎦
由方程:
d ih f (t ) = Ef (t ) dt
df (t ) E df (t ) E E = f (t ) → = dt → ln f (t ) = t + c dt ih f (t ) ih ih
⎧ E = hν ⎨ ⎩P = h / λ
Einstein - de Broglie关系式
v v 2π v h v p = hk , k = n, h = λ 2π
2.波函数 * 经典波的波方程式:
x ⎡ ⎤ a( x, t ) = A cos ⎢2π ( − νt )⎥ λ ⎣ ⎦
(ⅰ) 自由电子波 一维诐动自由电子的动能、动量恒定,对应于平面单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