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Ⅰ》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Ⅰ》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311023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分:2 总学时:45 理论学时:4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的人文科学学科,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对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以及各式各类的文学研究都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努力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和今后从事各项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四、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

五、艺术交往论

第二节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第二编文学活动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5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意义

重点:文学活动的四要素

难点:围绕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形成的批评理论的发展变化

第一节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二、文学活动的地位

第二节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世界和作者

二、作品

三、读者

第三节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4学时)一般知识点:掌握文学的三种概念

重点: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难点:文学活动的话语蕴藉性

第一节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四、文学与非文学

第二节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第三节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4学时)一般知识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状态

重点: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难点: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三、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艺术珍品

四、作家、艺术家与新时代的人民群众相结合

第三节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

一、继承与革新: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借鉴与创造: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沟通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

第三编文学创造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6学时)一般知识点: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客体客体和主体的三种说法

重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

难点:理解并掌握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

第一节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

一、文学创造的主体

二、文学创造的客体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8学时)

一般知识点: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想象和联想理智与情感陌生化

重点: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

难点: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

二、艺术发现

三、创作动机

第二节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构思方式

第三节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三、即兴与推敲

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6学时)一般知识点: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

重点: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的基本内含的具体要求

难点:艺术创造中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艺术真实

一、认识与艺术真实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三、艺术概括

第二节情感评价

一、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二、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第三节形式创造

一、文学与艺术形式

二、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

三、形式美问题

五、教学方式与方法

以传统讲授为主,以动态赏析为辅,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以互动式教学为架构,开展审美的、感受的、理性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堂课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六、考核方式

考查,以期末小考、课间作业、期末作业、课堂表现为基本衡量标准。

七、成绩评定方式

期末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所占20%。

八、教材、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教材:《文学理论》第四版,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1.《中国历代文论选》,王文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西方文论选》,伍蠡甫、蒋孔阳,上海出版社,1979年

3.《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三联书店,1984年

4.《关于批评的讲话》,别林斯基,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

执笔人:宁国利负责人:赫亚红

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宁国利

2014年9月25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