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事君,不可则止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原文】
季子然(1)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2)?”子曰:“吾以子(3)为异之问(4),曾(5)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6)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7)矣。”曰:“然则从之(8)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论语·先进第十一》)
【注释】
(1)季子然:季氏家的子弟,名子然。当时仲由、冉求都在季氏做家臣。
(2)与:音“鱼”,同“欤”,置于句末,表示疑问、反诘的语气。
(3)子:你。
(4)为异之问:异,非常、其它。在问其它(人)。
(5)曾:乃、原来是。
(6)事:侍奉。
(7)具臣:充数而没有作为的臣子。
(8)从之:从,依顺、听命。之,指季氏。
【翻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在问其它人,原来是在问仲由和冉求啊!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现在仲由和冉求,只能算是充数而没有作为的臣子罢了!”季子然说:“那么他们会凡事听命于季氏吗?”孔子说:“杀父亲和杀君主的事,他们也不会听命的。”
【评析】
在本文中可以看出孔子在权势、道德之间,看得很清,所谓:“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不卑不亢,义正严辞。孔子在为政的辞就去留上,也慎重其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如果无法实现这一点抱负,也不会愚忠的,如果凡事都要听命于上位者的指令,那还讲究道德修养做什么呢?不只是大臣要“以道事君”,下位者
也都应该以道事上位者,因为上位者可能会下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命令,下位者怎么能去执行呢?如果“以道事君”,君不听劝谏还要违法或违反道德行事,那么大臣当然要辞去了,为政的基点要合于正道,没什么好执着的。
孔子的学生在权势的压力面前,在“以道是君”的原则上就不一定能守得那么好了,那结果呢?可能就落得“愚忠”、“为虎作伥”、“帮凶”、“助纣为虐”、“具臣”等污名,而自取其辱,为政者或在下位者不能不慎。例如:“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论语·先进》)冉求本应以道规劝季氏不要犯上作乱,如果季氏不听,就应辞去。可是冉求反而被季氏权势误导了,帮着他搜刮民膏民脂,忘记了当初为政“以道事君”的原则了,那么相应而来的就是罪过和耻辱。
【延展】
1、自古以来邪恶势力能够作乱,涂炭生灵,如果没有人去附和、去侍奉邪恶头子、甘愿当犬马去执行邪恶头子的命令,那邪恶势力可能那么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吗?
想想看:社会混乱和社会上的每个人是不是都有关系?有的姑息、有的纵容、有的搧风、有的推波助澜、有的在带头、有的跟随,如果没有维护道德的勇气,到头来受害的是谁呢?
2、我们常看到许多人人云亦云、随大潮,随流行,懒得自己动脑筋思考,这样的人容易迫于情势、跟随权势,喜欢感受激情,随之起舞,狂欢作乐去了。习惯于无理性盲从低下的潮流,道德容易崩溃,失去善恶好坏判断能力而没有羞耻。
想想看:自己容不容易被一些低下的潮流带动?自己道德自我约束的力量抵挡得住充满情欲放纵的潮流的引诱吗?目前社会上的许多潮流,理性的成分多不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