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量预测

合集下载

道路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案

道路项目交通量预测方案

1、交通量预测依据的确定,预测思路和方法的撰写;①明确本项目的开工时间、建成时间以及投入运营的时间;2、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①确定交通小区:明确道路沿线周围的区、城镇、县等的行政管辖界限以及这些地区的大概用地性质,以便于道路影响交通小区的划分和影响范围的确定;②制定交通调查的表格(客车和货车的调查表格);③确定调查点(主要以城市出入口、快速路与快速路以及主干路等的大流量交叉口、主要人流量和车流量产生与吸引点)④调查车流量的统计分析;⑤本道路现状交通量的调查与分析(项目历年来的交通量统计、如果有分段的历年流量统计最好,还有分车型);⑥与本道路相交的每条道路的历年流量统计(尽量包括所有相交道路历年来的分车型流量统计);⑦确定本项目内是否有其他运输方式(比如铁路、航空等,如果有确定每个方式的规模和年运输量)3、基年OD表的计算分析①评价年的确定;②基年影响范围内交通小区OD的计算,根据OD公式来计算(分别统计出客车、货车的OD以及总的OD);③对基年OD的交通特性进行分析;4、交通量预测;①各影响交通小区发生、集中交通量预测(本项目应用弹性系数模型来进行交通量预测,为了确定相关弹性系数,需要提供的数据主要有:各个影响范围内各个城镇、县、区等历年来的人口、GDP、(近一二十年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人均GDP等);②各影响交通小区弹性系数预测(各个影响范围内各个城镇、县、区等历年来公路运输情况:包括客运量、客运周转量(亿人公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③各影响交通小区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和交通增长率预测5、趋势交通量①应用“弗莱特”模型进行交通量分布;②确定未来年的趋势OD交通量;③结合各小区未来年趋势OD交通量总结出本项目路段未来年的总趋势交通量;6、转移交通量;确定本项目影响范围内是否有其他交通方式,如果有确定好每种其他方式未来年的转移交通量,然后总结出未来年总的转移交通量。

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

国道107改线(安阳至信阳一级公路)官渡黄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3.交通量预测3.1预测方法和思路概述3.1.1预测的基本说明规划天赐桥位于规划的京九路上,跨越小潢河,桥西北接向阳路,东南接滨河南路,是小潢河北岸到南火车站的便捷道路。

项目的实施对更好的联系火车站,发展地方经济,完善路网建设,方便两岸居民往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规定,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后20年,本项目2016年开工建设,2018年正式开通,因此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18年~2037年。

结合国家及各省市制定远景规划的阶段划分,报告确定预测特征年为2018年、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37年。

3.1.2未来项目交通量构成一般来讲,道路远景交通量由三部分组成:即通道内竞争线路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在项目上的分流;项目从其他运输方式上分流的转移交通量;项目建成后将对区域经济产生带动作用,从而诱导发生的诱增交通量。

针对本项目特点,分析项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交通组成:1、趋势型交通量:分析项目所处地区的运输环境和路网结构,可以看出目前在天赐桥通道内,有弦山桥(一桥)和紫水桥(二桥)共同维持通行。

目前弦山桥为四车道城市A级道路,紫水桥为四车道城市A级道路,由于交通压力巨大,弦山桥和紫水桥交通十分拥挤。

本项目建成后,通道内的交通量将主要由弦山桥和紫水桥、天赐桥三座桥梁共同分担。

报告在得出预测年限内运输通道交通总量的基础上,得出拟建公路的转移交通量。

3.1国道107改线(安阳至信阳一级公路)官渡黄河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预测·其他运输方式。

所以本项目暂不考虑来自铁路运输方式的转移交通量。

3、诱增交通量:项目建成后,通道内运输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使影响区域内原来由于运输条件所限而未能实现的潜在运输需求成为现实,同时诱发新的交通需求,即产生项目的诱增交通量。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引言交通量预测是交通规划和交通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对于城市交通规划、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预测交通量,交通规划者和工程师需要借助历史数据和统计模型来进行分析和预测。

其中,基准年是交通量预测的重要参考点,本文将深入探讨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概念、意义和方法。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概念和意义交通量预测基准年是指交通规划和交通工程中用于预测未来交通量的一个参考年份。

它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交通情况,选择的一个典型年份,用于进行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的预测。

基准年的选择对于交通规划和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1. 确定基准年的原则确定交通量预测基准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历史数据的可靠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基准年应选择历史数据较为完整、准确的年份,同时要具有典型性,能够较好地代表未来交通状况。

2. 基准年的作用基准年在交通规划和工程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未来交通量预测提供了一个参考点,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工程师更好地估计未来的交通需求和流量。

其次,基准年可以用于评估交通规划和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通过与基准年的比较,可以评估规划和设计对未来交通状况的影响。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确定方法确定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交通模型建立和专家判断等。

1. 历史数据分析历史数据分析是确定基准年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历史交通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交通量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年份作为基准年。

常用的历史数据包括交通量、交通速度、交通事故等。

2. 交通模型建立交通模型是交通量预测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交通模型可以对未来交通量进行预测。

在确定基准年时,可以利用交通模型对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和模拟,从而选择一个交通量预测结果较为准确的年份作为基准年。

3. 专家判断专家判断是确定基准年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请教交通规划和工程领域的专家,结合其经验和知识,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内容和方法

交通量预测内容和方法

交通量预测1.1交通量预测内容和方法根据本项目在大理市公路网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项目影响区域内机动车的出行流量、流向以及车辆装载情况调查,同时考虑区域内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情况,项目实施后周边路网上的交通量可分为两部分:趋势交通量与诱增交通量。

前者为由于项目实施而产生的交通量,后者是由于道路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而引发的交通量。

1、影响区内自然增长的趋势交通量通过对项目影响范围内运输通道历年交通量以及对影响区历年客货运量的统计分析可知,随着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影响区内交通出行量将快速增长。

本项目道路沿线经过红山综合物流园区、创新工业园区华营普和箐地段以及大理经济开发区上登工业园区,项目建成后,通道内交通出行量呈快速增长趋势。

2、本项目建设带来的诱增交通量本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区域内的交通运输条件,将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与激励作用,可以大大缩短沿线群众的出行和货物运输时间,节约车辆运营成本,能够提高满江片区、凤仪组团、创新工业园区华营普和箐地段以及大理经济开发区上登工业园区之间的快速联系,并提升项目周边地区的区位条件和经济可达性,加强各影响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使项目各影响区经济产生新的增长,由此将产生诱增交通量。

本项目区域公路运输占交通运输中的主导地位,在预测年份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因此,本项目远景交通量主要为趋势型交通量的自然增长,及项目建成后考虑一定比例的诱增交通量两部分组成。

项目交通量预测的基本思路是:参考近年云南省和大理市居民出行调查的相关数据,在详细分析历史年份路网车流量增长情况和客货运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预测本项目远景年交通量。

具体流程如下所示:1、根据本项目区域范围内主要相关公路、收集调查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状况和趋势,在综合比较选定基年交通量、交通量平均增长率基础上,预测各特征年交通量。

2、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城市主干道交通量预测年限为通车后20年,确定以2015年为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

3.2 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是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分析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同时也是确定道路建设项目技术等级、工程规模及经济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3.2.1 交通量预测依据《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试行办法》《公路投资优化和可行性研究办法改进的研究,可行性研究办法》《德阳市综合交通规划》其余的有关资料3.2.2 总体预测思路根据道路交通规划,本项目预测年限为2030 年。

预测思路大体上仍采用“四阶段模式”,即沿着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路网流量分配的过程进行。

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结构形态的变化会引起居民出行次数的增加,进而导致交通量的增加。

根据综合交通规划对居民出行量的预测和未来出行分布图,可以得出OD 分布表;再根据对未来出行方式比例的预测,可以得到未来车辆出行OD。

再此基础上,考虑过境交通对路网交通的影响,对预测的车辆OD 进行系数修正。

最后,将得到的交通分布量分配到规划路网上,即得到项目预测路段的流量值。

3.2.3 未来规划年路网规划年路网是进行交通量预测的前提条件。

本项目的几条道路在规划路网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3—2 预测路段在规划路网中的位置3.2.4 交通生成和分布根据综合交通规划,项目影响区,即德阳市区分为138 个交通小区,各交通小区的预测出行强度如下图所示。

图3—2 德阳市区预测出行强度分布图从理论上说,应当分别预测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以获得将来的OD 表。

但是由于许多小区资料的缺乏,以及对于本项目小区划分过密显得不是很有必要,因此采取了就近并入的原则,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把交通小区合并为9 个交通大区,以此来进行OD 分布量计算。

各个交通大区与地理位置区域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3-2 各交通大区与地理位置区域对应关系根据预测,2020 年居民总数将达95 万人,总出行次数将达到247 万次,出行分布期望线图如下所示。

表3-3 德阳市城区预测出行增长率图3—3 2020年预测德阳市城区出行分布期望线图根据以上出行分布期望线图等资料,可以得出未来出行分布OD 表如下。

交通量预测

交通量预测

第三章交通量预测交通量预测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技术等级、工程设施规模及经济评价的基础。

3.1 预测的思路及方法一般来讲,项目未来远景交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原由旧路转移交通量,诱增交通量,项目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转移交通量。

本项目为旧路改建项目,原有旧路转移交通量,按全额转移到新路上,而这一部分交通量由趋势型交通量和土地的开发引起的新增交通量两部分构成。

经济与交通之间存在两个最基本的关系,即“供需关系”和“导向关系”。

供需关系的基本问题是交通的供给应满足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即满足供需均衡。

这一点是趋势型交通量预测的基础。

向导关系承认交通对经济的导向作用,又称交通反馈效应或诱增效应。

当交通条件改善后,必然会刺激道路附近地域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将诱增交通量的增加,这一部分交通量即为诱增交通量。

趋势交通量可以按照趋势外推,回归分析等预测技术来确定,土地开发带来的新增交通量,可按照土地使用规划,并结合相应的土地交通吸引强度来确定,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考虑到与本项目平行的无其它运输方式,所以在交通量预测中,转移交通量忽略不计。

至于本项目诱增交通量的预测,是通过分析诱增交通量增长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来确定。

交通量预测工作流程如图3-1所示。

根据交通部颁发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办法》(1988年6月)的规定,预测年限为公路建成后20年。

结合本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本项目的实施计划,预测的特征年设定为2008年、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30年,预测工作的基年为2005年图3-1 交通量预测工作流程图3.2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3.2.1地理位置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辖区东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与昌吉市为界南与托克逊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与吉木萨尔县、米泉市分界。

地理坐标: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亚洲的“地理中心”就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的永丰乡,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交通量预测是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而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即参考年份,是进行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依据之一。

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通常选择近期的年份,最好是最新已有的数据资料。

选择这个基准年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反映出最接近实际情况的交通流量情况,以便将来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和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变化。

在确定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要考虑城市交通网络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如果城市的道路网络有较大的扩展或改建计划,那么选择较新的年份作为基准年更能反映出未来交通情况的变化趋势。

其次,要考虑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

如果城市交通模式从传统的汽车出行转向公共交通或非机动交通的发展方向,那么较新的年份也能更好地反映出这种转变趋势。

此外,还要考虑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情况。

如果城市人口快速增长或经济发展较为迅猛,选取近期年份作为基准年能更好地反映出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

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对于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选择合适的基准年可以为规划者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使得规划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可靠。

合理的预测可以帮助交通决策者制定出更好的交通政策,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堵塞和污染,从而提升人们的出行质量和生活便利度。

总之,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是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

选择合适的基准年可以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和预测,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提供科学指导,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进行交通量预测工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交通网络发展情况、交通出行方式的变化、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并选择最接近实际情况的基准年作为我们的参考,以达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和决策指导意义。

交通量预测的方法

交通量预测的方法

交通量预测的方法
交通量预测是指利用历史交通数据、相关环境因素和算法模型来预测未来某一时段的交通流量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
1. 统计方法:利用历史交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这些方法通常假设未来交通流量与过去的交通流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2. 基于模型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或统计模型来预测交通量,常用的模型包括传统的线性模型(如线性回归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如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3. 基于时空关系的方法:考虑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关性,如基于地理位置和交通网络拓扑结构的影响因素,利用相邻区域或路段的交通数据来预测目标区域或路段的交通量。

4. 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方法:利用大量的历史交通数据进行训练,通过学习数据之间的特征和模式来预测未来交通量。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深度学习方法主要是指神经网络模型。

5. 基于传感器数据的方法:通过各种交通传感器(如交通摄像头、车载传感器等)获取实时交通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交通量预测。

这种方法通常比较准确,但对数据采集设备要求较高。

综合使用上述方法,可以提高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交通场景和数据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交通量预测工作建议

交通量预测工作建议

交通量预测工作建议
1.收集历史数据:对于交通量预测工作来说,历史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收集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出行方式、交通拥堵情况等,以便进行分析和预测。

2.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在分析历史数据时,可以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以发现交通量的规律和趋势。

同时,可以运用机器学习等技术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

3.考虑重要因素:交通量预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天气、节假日、活动等。

因此,在进行预测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4.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根据历史数据和分析结果,建立有效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交通量。

同时,需要对模型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5.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交通量预测是一个动态的工作,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如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需要及时调整模型和预测方法。

6.提高应用价值:交通量预测不仅可以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和规划,还可以应用于出行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提高预测的应用价值。

- 1 -。

简化的交通量预测法

简化的交通量预测法

简化的交通量预测法交通量预测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的技术标准、工程设施规模及经济评价的基础,其综合考虑了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现状、综合运输现状及各自发展规划等,依据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预测得到未来一定时期内拟建项目可能承担的交通量,为选定公路技术标准、路线方案比较、经济财务效益分析等工作提供依据。

3.1公路交通调查及分析交通量调查、分析和预测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环节,交通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观测和短期的临时观测,搜集交通量资料,了解交通量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和分布规律,从而掌握项目所在地区交通的历史与现状实际资料。

交通调查基础数据,是进行交通现状评价、远景交通量的预测、道路类型和等级的确定、交叉的设置、综合分析建设项目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基础,同时亦是确定公路建设项目等级、建设规模以及经济评价的主要依据,进而为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公路建设项目预测交通量一般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其他运输方式转移交通量组成。

3.1.1交通量调查本项目为具有系统交通量观测资料的改扩建项目,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观测资料通过向交管部门(观测站)申请获取,并进行了现场OD调查进行数据校核。

项目研究人员于2021年12月14日(周二)上午7:00至次日上午7:00,在现状道路上布置了交通量调查点,进行24小时交通量观测,主要观测现状公路上的交通量,交通量调查的车型分类见表3-1。

表3-1 调查车型分类表及折算系数表NO 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1 小客车 1.0 座位≤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2 中型车 1.5 座位>19座的客车和2t<载质量≤7t的货车3 大型车 2.5 7t<载质量≤20t的货车4 汽车列车 4.0 载质量>20t的货车1、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按路侧干扰因素计。

2、公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每辆折算为4辆小客车。

3、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所要求的车辆折算系数应针对路段、交叉口等形式,按不同的地形条件和交通需求,采用相应的折算系数。

论述交通量预测的增长率法和重力模型法

论述交通量预测的增长率法和重力模型法

论述交通量预测的增长率法和重力模型法0、引言所谓的交通量分布就是区与区之间的交通流,现状的区与区之间的交通分布已经从OD表中体现出来了。

交通量分布预算的目的就是根据现状OD分布量及各区因经济增长、土地开发等形成的交通量增长来推算各区之间将来的交通分布。

交通量预测主要有增长率法和重力模型法两种方法。

1、增长率法预测分布交通量增长率法是从已知的现有OD调查表和发生、吸引交通量的增长率求出OD 分布交通量的近似值,其次对、就、进行收敛计算,从而求得将来的分布交通量。

增长率法包括平均增长率法、底特律法和弗雷特法。

1.1平均增长率法1.1.1平均增长率法计算步骤①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将来出行量式中:—区到区的将来出行量;—区到区的现在出行量;—区出行发生的增长系数;—区出行吸引的增长系数②检验吸引量和发生量是否与推算的交通量相符合,是否满足(为判定值),如符合计算完成;如不符合需要在第一轮的基础上重新计算增长系数,并重复步骤①,直到满足上述要求为止。

1.1.2平均增长率法算例【例1】已知1、2、3区的出行、增长系数及现状分布,如表2.1-1所示,求将来的出行分布。

(取)表1.1-1 出行、增长系数及现状分布解:求间的交通量于是有,,,,,,,,得到第一轮计算结果,如表1.1-2所示。

表1.1-2 第一轮计算结果因第一轮计算结果中新的调整系数不能满足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第二轮计算,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例共需要进行四轮计算,才可得到最终结果。

1.2底特律法此方法假定区到区间的交通量同和成比例增加。

1.2.1底特律法计算步骤①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将来出行量式中:其中—未来发生量合计;—未来吸引量合计②检验吸引量和发生量是否与推算的交通量相符合,是否满足(为判定值),如符合计算完成;如不符合需要在第一轮的基础上重新计算增长系数,并重复步骤①,直到满足上述要求为止。

1.3弗雷特法该方法假设,小区之间OD交通量的增长系数不仅与小区的发生增长系数和小区的吸引增长系数有关,还与整个规划区域的其他交通小区的增长系数有关。

交通流量的预测

交通流量的预测

小交通分析1、道路交通量分析拟建道路为城市支路,道路车型比较表如1-1。

规定:车流量昼间按16小时计算,车流量夜间按8小时计算,夜间车流量按昼间的10%计算,高峰小时车流量按全天24小时交通量的10%计算,依据项目设计单位提出的高峰期交通预测值,得出拟建道路车流量小时流量预测结果如表1-2。

建设期安排:运营期安排:交通预测从运营期开始预测,a为道路的交通设计年限,车包含非机动车。

2、交叉口交通量分析:道路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对道路所在区域的路网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交叉口的交通情况反映道路的服务水平。

1)道路交叉口类型:拟建道路为双向N1车道,道路等级:城市X路。

平交道路XX路为双向N2车道,道路等级:城市X路。

拟建道路与规划(现状)XX路平交,为“十”(“T”)字型交叉口。

拟建道路在该交叉口依据道路红线规定,拟定采用X进口道,Y出口道。

2)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采用:交叉口东口:为XX路采用绿化带(隔离栏)进行机非分隔,路面具有较详细的标线,机动车道进口道n1个,出口道n2个,非机动车进、出口道各1个。

交叉口西口:交叉口南口:交叉口北口:3)交通状况分析拟建道路交叉口依据相邻的交叉口交通流量情况,可用于待建交叉口分析,即拟定待建交叉口与相邻交叉口交通流量情况一致。

相邻交叉口现状分析:通过实地观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峰小时交通量发生在08:00~09:00(17:00~19:00),为上(下)班时段。

推测:拟建交叉口高峰时流量数据如下表:表1-3图1:XX路与XX路交叉口交通流量流向示意图4)交叉口控制状况方案一:交叉口拟定采用两相位定时信号控制,信号阶段图如下图所示:优点:缺点:方案二:交叉口拟定采用X相位定时信号控制,信号阶段图如下图所示:优点:缺点:方案一与方案二的比较。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摘要:
1.基准年的定义和重要性
2.基准年的确定方法
3.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应用实例
4.基准年的影响因素
5.基准年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基准年是指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通常是规划的起始年,它的交通量是预测其他年份交通量的基准。

基准年的确定对于交通规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交通量预测的准确性。

确定基准年的方法通常包括历史数据法、现状调查法和未来预测法。

历史数据法是基于过去的交通数据来确定基准年,现状调查法是基于当前的交通状况来确定基准年,未来预测法则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来确定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的基准年应用实例非常广泛,比如我国的高速公路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等都使用了基准年。

通过预测基准年的交通量,可以更好地规划交通设施,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基准年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结构、城市规划和政策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交通量产生影响,因此在确定基准年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基准年的交通量预测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

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交通量预测方法研究高速公路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规划对交通流量的预测至关重要。

交通量预测方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高速公路设计的合理性和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一、历史数据分析法历史数据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来推测未来交通流量的变化。

这种方法适用于交通量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但对于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的情况下,预测结果可能出现偏差。

此外,历史数据分析法无法考虑到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改变。

二、回归模型法回归模型法是一种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交通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相关的影响交通量的因素,如人口、经济指标等,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交通量。

相比于历史数据分析法,回归模型法考虑了更多的因素,因此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然而,回归模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且对模型的选择和参数的确定往往需要专业的知识。

三、交通流模型法交通流模型法是一种基于交通流理论的预测方法。

通过建立交通流模型,分析道路网络的状况、影响因素,并计算预测的交通量。

这种方法考虑了交通流的动态变化和交叉影响,对于复杂的道路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但是,交通流模型法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准确的道路数据,对于数据获取和计算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四、综合模型法综合模型法是一种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来预测交通量的方法。

它通过结合历史数据分析法、回归模型法和交通流模型法等多种方法的优点,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合模型法通常需要建立一个预测模型,将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加权计算,得出最终的预测结果。

综合模型法能够有效地克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但对于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确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设计中的交通量预测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合理选择和运用交通量预测方法,可以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效果。

历史数据分析法、回归模型法、交通流模型法和综合模型法是常用的预测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如何进行道路交通量测量与预测

如何进行道路交通量测量与预测

如何进行道路交通量测量与预测道路交通量测量与预测是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掌握道路使用状况、优化交通资源配置以及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进行道路交通量的测量与预测。

一、传统交通量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的交通量测量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调查和传感器设备。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人工调查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费时费力且成本较高;其次,传感器设备虽然提供了实时的交通数据,但设备安装和维护成本较高,且数据采集的空间范围有限。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交通量测量方法。

二、智能手机数据在交通量测量中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生成的大数据来测量交通量。

通过GPS定位和移动网络,智能手机可以实时获取用户的移动路径和速度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测量交通流量,并结合地图数据进行交通预测。

此外,通过识别手机移动网络的基站信息,可以对用户的出行模式进行分析,从而更准确地预测道路交通量。

然而,智能手机数据在交通量测量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隐私问题,人们对于个人位置信息的保护比较敏感,对于共享位置数据存在疑虑。

其次,由于智能手机覆盖范围有限,无法完全代替传统传感器设备。

因此,在使用智能手机数据进行交通量测量时需要权衡隐私和有效性的平衡。

三、人工智能在交通量预测中的应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交通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对大规模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从而提高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例如,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预测某个时间段内道路上的交通流量,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制定更合理的交通调度方案。

然而,人工智能在交通量预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质量对于模型的精度至关重要,而交通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一直是一个难点。

其次,人工智能算法的训练过程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城市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四、交通量测量与预测的应用案例除了上述的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创新的方法用于交通量测量与预测。

交通量预测的方法

交通量预测的方法

交通量预测的方法交通量预测是指通过对道路、交通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的分析,预测未来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的一种方法。

交通量预测对于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管理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交通政策和优化交通网络。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

1. 经验模型方法经验模型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的预测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利用历史交通数据和相关的影响因素(如天气、节假日等)建立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预测。

常见的经验模型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灰色系统模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拟合来预测未来交通量,但不考虑交通系统的动态变化和非线性关系。

2. 交叉影响分析方法交叉影响分析方法是指通过研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预测交通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将交通量视为多个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通过建立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来进行预测。

常见的交叉影响分析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因子分析和模糊关联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模拟各个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提高预测精度。

3.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是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交通量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对交通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建立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未来交通量进行预测。

常见的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大量数据进行精确的模型训练和预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4. 综合模型方法综合模型方法是将多种预测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行交通量预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构建多种预测模型,并结合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预测。

常见的综合模型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考虑到各种因素的权重和关联程度,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交通量预测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

不同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方法取决于预测的具体需求和可用的数据。

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
1. 你知道吗,利用历史数据来预测分布交通量就像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来推测未来的天气一样。

比如我们看以前每天各个路段的车流量情况,就能大概猜到以后会是怎样的啦!
2. 模型模拟法呀,这就好比搭积木,一块一块地构建出交通量的分布情况。

就像做城市规划模型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呢?
3. 专家判断法也很重要哦!这就好像找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给你指路,他们凭借经验能给出很靠谱的预测呢。

比如说那些常年研究交通的专家们。

4. 类比分析法呢,就如同找相似的情况来对比,然后得出结论。

比如看看其他类似城市的交通量分布,就能借鉴一下啦!
5. 调查问卷法呀,就像是问大家想要吃什么菜一样,收集大家的意见来预测交通量。

比如问问市民们平时出行的路线和时间。

6. 趋势外推法,这不就是顺着一条线一直往前推嘛,看交通量的变化趋势来预测以后的。

就好像股票的走势一样呢。

7. 聚类分析法,有点像把东西分类整理,把相似的交通情况归到一起进行预测。

比如说把商业区和住宅区的交通分开来分析。

8. 回归分析法,就如同找到事物之间的规律联系。

比如找到车流量和节假日的关系来预测特殊时期的交通量。

9. 情景分析法,就像导演在脑子里构想不同的场景一样,我们也构想不同的交通状况来预测。

比如想象一下如果修了一条新路会怎样。

10. 组合预测法呀,那就是把各种方法都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

就好像一个团队合作,肯定比一个人厉害多啦!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适用情况,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运用,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分布交通量。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

交通量预测基准年摘要:一、交通量预测的重要性1.交通量预测与城市规划的关系2.交通量预测对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的影响3.交通量预测对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的作用二、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确定1.基准年的选择原则2.我国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发展历程3.基准年对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影响三、交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1.传统预测方法a.历史数据法b.回归分析法c.增长率法2.现代预测方法a.人工智能技术b.数据挖掘与分析c.模型优化与改进3.我国交通量预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四、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实际应用案例1.某城市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选取与分析2.基于基准年的交通量预测方法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3.案例总结与启示正文:交通量预测基准年:交通量预测是交通规划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城市规划、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以及居民出行和城市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为了更好地进行交通量预测,首先要确定一个基准年,以此作为预测的起点。

本文将探讨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重要性、确定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一、交通量预测的重要性交通量预测与城市规划息息相关,可以为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准确的预测结果有助于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居民的出行成本,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确定基准年的选择对于交通量预测结果具有显著影响。

选择适当的基准年,可以更好地反映交通量的发展趋势,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我国在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选择上,经历了从简单的历史数据法到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演变过程。

三、交通量预测方法及应用传统的交通量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数据法、回归分析法和增长率法。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预测方法如人工智能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逐渐应用于交通量预测领域,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四、交通量预测基准年的实际应用案例以某城市为例,在进行交通量预测时,首先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和交通需求特点,选取合适的基准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交通分析3.1呼盟公路交通与分析3.1.1呼盟综合运输网经过四十年的建设,呼伦贝尔盟交通运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等综合体系已初具规模,交通运输结构趋向合理,强化了城市的综合运输优势。

到1999年底全盟铁路里程已达2368公里,营业里程客运1405公里,公里路线里程8257公里,有营运车辆21786辆,班线客车777辆,货车111辆,海拉尔有可以起降大型客机的飞机场。

铁路:呼伦贝尔盟三条干线(滨洲西部线、牙林线、伊加线)三条支线(博林线、伊敏线、潮乌线),一条国际联运线(满洲里至后贝加尔)和一条联络线(卓山至汇流河)呼伦贝尔盟铁路东起扎兰屯市,与齐齐哈尔铁路分局交界,西至中俄边境,与俄罗斯后贝加尔铁路局博尔集亚铁路局交界,牙林线是由滨洲线牙克石西站至满归站,伊加线由牙林线伊图里河站至加格达奇站,与齐齐哈尔铁路分局,1999年共完成货物发进量2118.6万吨,口岸运量完成362万吨,完成旅客发送量695.3万人,货运周转10088.1百万吨公里。

由于铁路覆盖面小,未形成网络,货物集敬多依靠公路主要干线铁路通道不畅通,卡脖子路段较多,造成大量物质运输困难。

公路:公路运输是呼伦贝尔盟境内的重要运输方式,现有公路109条,公路里程8257公里,其中:国省道主干线2137公里,边防线里2163公里,县乡道里程3408公里。

呼伦贝尔盟公路交通事业,已形成了海拉尔市为中心,以国道111线(北京-加格达奇),国道301线(缓芬河-满洲里),及省道黑河至黑山头,拉布大林-阿木古郎,满洲里-阿拉坦额莫勒等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边防专用公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网。

国家主干线301和111两条国道一横一纵通过呼盟境内,其中国道301线与滨洲铁路平行,穿越大兴安岭,是呼伦贝尔盟的经济的大动脉,同时也承担着对外贸易的运输任务。

2000年末,在呼盟公路状况逐渐改善,公路建设日益发展的同时,呼伦贝尔盟运输业发展迅速,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运输户等非交通部门的公路运输工具剧增,舒适方便的高、中档客货车不断增加,公路运输网和客货运输结构朝着适应市场需求方向发展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2000年全盟公路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是呼盟公路建设上第二高峰年,新建公路507公里,实现了乡镇(苏木)100%通公路,村屯(嘎查)通公路达63.2%。

比上年增加8.2%,公路密度3.3.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社会公路运输客运量2145万人旅客周转量13.6亿人公里,货运量3535万吨,货运周转量20.9亿吨公里,现有长途班线188条,跨省区9条,跨盟市3条。

日发班次648个,日送旅客1.2-1.5万人次,站点652个,乡镇(苏木)通车率94.2%。

村(嘎查)通车率87.3%。

公路也由原有的草原路砂石路等低等级公路逐渐向高等级公路发展,呼伦贝尔盟人口密度分布不均状况也造成公路分布的不均衡,到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等外路、草原路、自然路和断头路。

3.1.2呼伦贝尔盟公路运输发展目标在综合运输网中,公路运输以机动灵活,适应性强,通过面广和投资见效快等特点得到迅速发展,公路运输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呼伦贝尔盟规划奋斗目标:由于历史、地理、资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盟公路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今后一段时间,我盟将加快实施“四横五纵九个出口”公路主骨架建设,即以301国道、111线国道为重点,形成纵贯东西,联接自治区中东部,以及出区出盟的公路大通道,按一、二级公路标准建设,二是提高区干线和县乡公路等级标准,扩通断头路,盟所在地到旗县公路按二、三级标准,以三级标准为主油路连通;三是进一步提高公路通达深度,解决好县乡村公路的问题,旗县所在到乡镇(苏木)路四级标准为主的路网建设,乡镇(苏木)至村(嘎查)基本通公路。

形成睛雨畅通,抗灾能力强的公路网络。

3.1.3项目影响区交通运输发展鄂伦春旗鄂伦春旗境内的林业、农业专用公路均为三、四级,因各林业局,农场兴建和养护,大杨树镇至煤矿的14公里国道和大杨树至小沟间23公里线路,还有阿加线33公里,大扎线14公里,尼小线23公里,县道宜里六至七连的27.5公里。

由盟设公路养护管理处,旗设1个线养护管理站负责公路的养护。

全旗有营运车辆2895辆,其中客车58台,货车2435台,全年完成客运量11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70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6万吨,货运周转量147万吨公里。

全旗共有营运班车线路23条,营运里程1097公里,日运行班次56次,营运点187个,旗设公路运输管理站1个,负责公路运输管理站1个,负责执行本地。

∙根河市根河市为牙林线南北贯穿全市有7个乡镇分布铁路和沿线,只有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由公路直通满归镇,现有公路3条,公路里程136公里,盟设1个公路养护管理处,市设1个地方养护管理站,负责公路管养,市内还有森林公路1700公里,承担木林的外运工作。

根河市现有班线客车23辆,营运货车788辆,年完成客运量44万人次,客运周转呈6391万人公里,货运量154万吨,货运周转量1232万吨公里,有营运线路8条,营运里程607公里,日发班车52班次,停车站点12个。

市设有公路运输管理站,负责执行公路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本地区公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

∙额尔古纳市额尔额古纳市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现有公路9条,公路里程1132公里,初步形成了以拉布达林镇为中心,以省边防路为骨架的公路网,省道拉阿线南到海拉尔市与国道301线及滨洲铁路相衔接,省道黑黑线东到根河市,与牙林铁路和相联接,西到黑山头口岸,拉护线勾通了额尔古纳市边境乡镇恩和、室韦、奇乾等与内地的联系。

境内拥有班线客车30辆,营运货车543辆,年完成额运量1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816万人公里,货运量37万吨,货运周转量2389万吨公里,有营运线路12条,营运里程520公里,营运班次35个,停车点14个。

市设有公路运输管理站,下设莫尔道嘎一个分站,负责执行公路运输的方针政策和本地区公路运输行业管理。

额尔古纳市是中俄边境贸易的主要口岸之一,便利的水路、公路运输将进一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3.2.1调查概述为全面了解项目所在地区的公路交通特性,构成以及客货的流量,流向为交通预测,经济评价提供准确的依据,必须对项目所在的区域进行必要的交通调查,为了深入直观地了解本项目公路运输的发展过程,我们对本项目的公路交通观测记录结束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统计采用巴彦托海镇南出口,伊敏镇北出口两个观测点多资料进行分析。

本次进行了解小时OD调查和断面24小时交通量调查,为了更详细的获取公路交通量流的特征,在当地交通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在调查区域相关的公路路线上对过往车辆进行起讫点(OD)调查。

OD点布设⑴、选定调查地点,应以全面掌握项目直接影响区与间接影响区之间,直接影响区内各小区及小区内部各主要交通流向为基本原则。

⑵、与拟建公路平行成竞争的路线应是主要考虑的设点线路。

⑶、尽量避免市内交通的影响,设点应远离城镇。

⑷、应选择路基较宽线型直的路段设点。

⑸、在不影响调查目的前提下,应适当结合调查经费和调查人员的数量而考虑,设点的多少,并避免设定作用重复的点。

⑹、为核实交通量和掌握昼夜比,应同时设立几个24小时交通量观测点。

本次调查全线同时进行,于2001年2月20日OD调查上8:00下8:00共12小时连续进行。

断面交通量调查上午8:00次日上午8:00共24小时连续进行。

OD调查采用路边询问法,交通量调查采用观测仪人工计数法。

调查方法:OD调查采用路边询问的方法对通行的每一辆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有车型,出发地、目地的、装载车种类,燃料种类等在调查地点拦住过往机动车辆,向驾驶员询问有关内容,并进行记录。

同时还进行了流量调查,由熟悉流量调查的人员在OD调查的同时对每小时不同车型的流量进行记录。

OD调查主要调查车辆额定吨位,实载吨位、货类、起讫点等几项内容,为确定路段交通集中,发生量和运输效率分析提供依据。

调查时间确定在2001年2月20日,OD调查从2月20日上午8点—下午8点,进行12小时不间断观察,交通量观测从2月20日上午8点—2月21日上午8点,共计进行24小时不间断观测。

3.2.2交通小区编号及现状OD表考虑到沿线各段交通量的差异及沿线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重要城镇,影响区内以重要城镇单元划分OD小区,影响区以外地、市、旗为单元,由于本次调查为全线同时进行,故划分小区也全线统长筹考虑,全线共划出5个OD小区。

调查范围: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伊敏—南屯公路。

调查内容:除调查运输量和相关路段交通外,还对路网各要素及车流,货流和车型、货类等进行了综合的调查。

直接影响区:1.鄂伦春旗2.根河市间接影响区:3.牙克石4.额尔古纳市5、加格达奇地区路网调查:路网各要素主要根据《1991—2000年内蒙古干线公路网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内蒙古公路图集和《路况普查资料》进行收集,对于研究路段的里程,公路等级和路面结构等级技术状况通过实地勘测详细收集。

OD调查统计分析年平均日交通量和OD调查为基础,换算成年平均日交通量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如下:观测交通量的年平均量采用下式计算Qijk=qijk ·βi·ri·δiQijk-地点从i方向到j,K类车的年平均交通量;qijk -地点从i方向到j, K类车的24小时观测交通量;βi -地点 i 的日昼比r i -地点i 的交通月不均匀系数δi -地点 i 的交通量周日不均匀系数其中日昼比采用本次各观测点进行的24小时交通量观测与12小时OD观测数据计算出日昼比,观测资料见相关图表。

月不均系数采用1999年年平均交通量与1999年2月份交通量计算具体资料见相关图表。

基年OD表制作:读取OD观测样本,并将12小时OD折算成为24小时OD,然后把各调查点的现状OD表乘以相应的周日不均系数,月不均匀系数,得到各调查点的基年OD 表。

(表3-1至表3-8、图3-1至图3-3)。

3.3交通量预测3.3.1本项目的交通量分析预测思路及过程如下:⑴、根据本地社会经济预测结果预测各影响区未来出行交通量。

主要考虑因素:地理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布局等。

⑵、预测交通量的空间分布。

主要考虑因素:基年交通量空间分布等。

⑶、公路建设和营运所产生的诱增交通量。

主要考虑因素:产业布局,公路网规划,公路运行时间及费用等。

⑷、各公路交通分布主要考虑因素:公路运行时间及费用,公路通行能力等。

⑸、分析公路同其它运输方式之间运输量转移情况。

主要考虑因素:铁路水运、航空等。

3.3.2预测方法及步骤概述本报告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进行预测(社会经济预测阶段,集中发生交通量预测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阶段)。

首先进行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并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然后,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特点,分析区域发生吸引交通量;其次,预测交通量的空间分布;根据未来路网上的车辆运行时间及费用,把区域间的交通量分配到路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