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合集下载

室外给水规范 (2)

室外给水规范 (2)

室外给水规范
室外给水规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道规范:室外给水的管道应选择耐腐蚀、耐压的材料,如铸铁管、钢管或塑料管。

管道的走向和施工应符合国家
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弯曲过多或锐角以及与其他管线交叉。

2. 阀门规范:室外给水管线应设置适当的阀门,以方便对
给水系统进行维修和调节。

阀门应选用质量可靠、耐用的
材料,完好可操作,并设置阀门井进行保护。

3. 消防规范:室外给水系统应与消防系统相衔接,以满足
消防用水的需求。

给水系统应设置与消防系统相适应的水泵、消防栓、喷淋系统等设备,并按照消防规范要求进行
设计和施工。

4. 消毒规范:室外给水系统应进行定期消毒,以预防水质
污染和细菌滋生。

消毒方法可以选用化学消毒或热水消毒,但要注意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控制消毒剂的浓度。

5. 排水规范:室外给水系统应设置合适的排水设施,包括
雨水排水、废水排水等。

排水设施应考虑地势条件、排水
能力和污水处理等因素,并符合相关排水规范要求。

6. 维护规范:室外给水系统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包括
检查管道是否有渗漏、阀门是否正常、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等。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系统运行安全和
可靠。

以上是室外给水规范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要根据当地的
法规和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充
分考虑使用环境、用水需求和安全要求等因素,以确保室
外给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送审稿1 总则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2.0.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demand in households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新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新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新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第一章:引言1.1 背景1.2 目的1.3 适用范围第二章:术语和定义2.1 术语2.2 定义第三章:设计原则3.1 安全性3.2 经济性3.3 可持续性3.4 环境保护第四章:设计流程4.1 前期准备4.2 工程调查4.3 方案设计4.4 施工图设计4.5 施工和验收第五章:水源工程5.1 水源选择5.2 水质要求5.3 水量计算5.4 水泵选型5.5 水处理设备选型第六章:给水管道设计6.1 管道材料选择6.2 管道径流计算6.3 管道布置6.4 阀门和管件选型第七章:消防给水设计7.1 消防系统要求7.2 消防水箱容量计算7.3 消防水泵选型7.4 消防栓配置第八章:给水设备8.1 水表选型8.2 水箱选型8.3 水泵选型8.4 阀门和管件选型第九章:施工和验收9.1 施工要求9.2 验收标准9.3 竣工文件第十章:运维和维护10.1 运维管理10.2 维护保养10.3 故障排除第十一章:监督检查11.1 设计监督11.2 施工监督11.3 运维监督第十二章:附则12.1 引用标准12.2 术语表12.3 图表索引以上是新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的基本结构,下面将对各章节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章:引言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新版室外给水设计标准的背景、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后续章节提供了整体的背景和框架。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这一章节列出了本标准中使用的一些关键术语和定义,以确保读者对相关概念有清晰的理解。

第三章:设计原则设计原则部分阐述了室外给水设计所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等。

这些原则为设计过程提供了指导。

第四章:设计流程设计流程部分详细描述了室外给水设计的具体流程,包括前期准备、工程调查、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和验收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说明和要求。

第五章:水源工程水源工程部分介绍了室外给水设计中关于水源选择、水质要求、水量计算、水泵选型以及水处理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3.0.9本条是关于配水管网最小服务水头的规定。给水管网的最小服务水头是指城镇配水管网与居住小区或用户接管点处为满足用水要求所应维持的最小水头,对于城镇给水系统,通常以需要满足的直接供水的建筑物层数来确定。(不包括设置水箱,利用夜间进水,由水箱供水的层数)单独的高层建筑或在高地上的个别建筑,可设局部加压装置来解决,不宜作为城镇给水系统的控制条件。
3.0。6为确保供水安全,有条件的城市宜采用多水源供水系统,并考虑在事故中能相互调度.
3。0.7城镇给水系统的设计,除了对系统总体布局采用统一、分质或分压等供水方式进行分析比较外,水量调节构筑物设置,对配水管网的造价和经常运行费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还需对水量调节构筑物设置在净水厂内或部份设于配水管网中作多方案的技经比较.管网中调节构筑物设置可以采用高位水池或调节水池加增压泵站。设置位置可采用网中设置或对置设置,应根据水量分配和地形条件等分析确定。
据调查,一些项目由于在确定水源前,对选择的水源没有进行详细的调研、勘察和评价,以致造成工程失误,有些工程在建成后,发现水源水量不足,或与农业用水发生矛盾,不得不另选水源。有的工程采用兴建水库作为水源,而在设计前没有对水库汇水面积进行详细勘察,造成水库蓄水量不足.一些拟以地下水为水源的工程,由于没有进行详细的地下水资源勘察,取得必要水文资料,而盲目兴建地下水取水构筑物,以致取水量不足,甚至完全失败。因此,本条规定在水源选择前,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勘察。

137~348
95~312
92~301
61~301

85~166
53~197
46~177
31~188

167
209
66~143
72~187
表3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调查结果(L/人·d)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首先,新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应注重环保和节能。

在选择给水设备和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

例如,应选用节水型喷头、太阳能加热器等设备,减少水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此外,应合理规划室外给水系统的布局,减少管道的长度和弯曲,以减少水压损失和能量消耗。

其次,新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应强调安全性。

室外给水系统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定,并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和检测。

例如,给水管道应具备足够的承压能力,以防止爆裂事故的发生。

同时,应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外部因素对室外给水系统的损害,如设置防冻装置和防雷装置等。

此外,应定期对室外给水系统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三,新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应注重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室外给水系统应经过严格的设计和计算,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例如,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给水管道的尺寸和材料,以保证供水的流量和压力。

同时,应进行系统的水力计算和模拟,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方便今后的改造和维修。

最后,新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应注重可持续发展。

室外给水系统应与城市规划和发展相协调,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例如,应考虑到城市的人口增长和建筑物的扩展,合理规划给水管道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同时,应优先选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材料,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此外,在室外给水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应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节约意识的培养,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总之,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应注重环保和节能、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及可持续发展。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和标准,能够确保室外给水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同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的变化。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六、具有施工条件。
第3.1.3条用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时,应有确切的水文地质资料,取水量必须小于允许开采量,严禁盲目开采。
第3.1.4条用地表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根据城市规模和工业大用户的重要性选定,一般可采用90~97%。
用地表水作为工业企业供水水源时,其设计枯水流量的保证率,应按各有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1.0.9条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第2.0.1条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
一、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
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
三、本款删去;
四、消防用水;
五、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
第1.0.6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第1.0.7条给水工程设计应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注:镇的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第3.1.5条确定水源、取水地点和取水量等,应取得有关部门同意。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和卫生防护,还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第二节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Ⅰ)一般规定
第3.2.1条地下水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选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修订组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北京市市政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中国给水排水东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中国给水排水中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航空部第四规划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湖北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等十三个单位组成。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排水设计一般需符合以下规范:1.排水系统设计要符合当地建筑法规和相关标准。

在进行室外给排水设计之前,应先了解并遵守当地的建筑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设计满足法律和安全要求。

2.排水系统应能有效排除雨水和污水。

室外排水系统应合理设计,能够有效地排除建筑物内的雨水和污水,以确保建筑物内部保持干燥、清洁和舒适。

3.排水管道的布置应合理。

在进行室外排水管道的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地势和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因素,确保排水管道的倾斜度达到要求,排水畅通。

4.排水口的设置应合理。

在室外排水系统设计中,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排水口,确保排水口的数量、位置和大小满足建筑物的需求,并能够有效排除雨水和污水。

5.排水管材料的选择应合适。

室外给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管道应选用适合的材料,如塑料管道、钢管道等,以确保管道的强度和耐久性。

6.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应合理。

在进行室外给排水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纳入设计范围,以实现雨水的合理利用,减少排水量和环境污染。

7.室外给排水系统应考虑环保要求。

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环保要求,尽量减少排放污水和废水,并确保排放的污水经过适当处理后再排放到环境中。

8.排水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日常维护和清洁。

室外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日常维护和清洁的便利性,以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长久使用。

总之,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主要涉及到排水系统的布置、排水口的设置、排水管材料的选择、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设计、环保要求和日常维护等方面,设计师应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当地建筑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以确保室外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运行。

室外给水设计要求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要求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送审稿1 总则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2.0.1 给水系统 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 demand in households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 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pdf 187页)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pdf 187页)
2.0.4 未预见用水量 unforeseen demand 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5 自用水量 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 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为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6 管网漏失的水量 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1
2术语
2.0.1 生活用水 domestic water 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2.0.2 浇洒道路用水 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3 绿化用水 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13 避咸蓄淡水库取水构筑物 coastal reservoir 为避免咸潮影响而设置的储蓄淡水水库中取水的构筑物。
2.0.14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riverside intake structure
2
给水条文
给水条文
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 2.0.15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riverbed intake structure
利 用 进 水 管 将 取 水 头 部 伸 入 江 河 中 取 水 的 构 筑 物 ,一 般 由 取 水 头 部 、进 水 管( 自 流 管 或 虹 吸 管 )、 进 水 间 ( 或 集 水 井 ) 和 泵 房 组 成 。
2.0.16 取水头部 intake head 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
2.0.20 消防用水 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的水。
2.0.21 最大时用水量 maximum hourly water consumption 最高日用水时间内,最大 1 小时的用水量。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1 总则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10~20年。

1.0.6给水工程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年;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7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降低工程造价,优化运行成本。

1.0.8设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2.0.1生活用水domestic water人类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

2.0.2浇洒道路用水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3绿化用水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4未预见用水量unforeseen demand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5自用水量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为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是指在室外环境下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定和标准。

以下是关于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 设计依据:室外给排水设计需要遵守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城市建筑排水设计规范》等。

2. 设计原则:室外给排水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经济、可靠,满足建筑物使用的需要,确保排水安全。

3. 雨水收集系统:根据地区降雨量和降雨分布特点,设计合适的雨水收集系统。

包括收集、输送、储存和利用雨水的设施和管网。

4. 雨水排放系统:当雨水无法收集和利用时,需要设计排放系统。

应根据排水量和排水速度要求,选择适当的排水设备和管材。

5. 污水排放系统:室外污水排放系统应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

需要合理设计污水收集和输送设备,以及处理污水的设施。

6. 排水斜率:排水管道应设置适当的斜度,以保证排水顺利流动。

一般要求室外排水管道的斜度不小于1/200,最好在1/100至1/150之间。

7. 排水口:室外给排水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排水口。

对于水平面上的排水口,应距离最低点不小于10cm;对于立面上的排水口,应距离地面不小于30cm。

8. 排水管道材料:室外给排水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塑料(如PVC、PE等)、铸铁和陶瓷等。

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择耐腐蚀、耐压力和耐磨损的材料。

9. 排水检查井:室外给排水设计中,需要设置检查井,方便排水系统的维修和清理。

检查井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材料应选用耐腐蚀和耐压力的材料。

10. 施工质量控制:室外给排水设计完成后,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

检测施工质量,确保管道的安装、连接和密封等工作达到要求。

总之,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室外环境下的给排水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设计人员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合理选择材料、施工工艺和设备等,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送审稿1.0.1 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 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 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 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

1.0.7 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 ,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 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 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2.0.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demand in households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一、前言室外给水是城市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工程,涵盖了供水管道的设计、安装、维护等方面。

为了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特制定《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以规范和指导相关工作。

二、总则1.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建设中的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2.室外给水工程应按照相关国家标准和地方规定进行设计,确保供水安全。

3.本规范要求设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严格按照设计流程进行设计、审核和验收。

三、设计要求1.供水管道的选材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耐久性。

2.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节水和环保要求,采用高效节水设备和技术。

3.管道布置应合理,避免与其他工程设施(如电力、通讯、燃气等)相互干扰或影响,管道的埋深应符合规定,避免破坏地质和环境。

4.不同用途的供水管道应明确划分,严禁交叉污染,确保供水质量。

5.设计应考虑到供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水压不稳或漏水现象。

6.按照设计流量和压力要求,确定供水管道的直径、厚度和施工工艺。

7.对于水源和水质较差的区域,应考虑采取净水和提升水质的措施。

四、安装要求1.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

2.管道的连接应牢固可靠,使用合格的接头和密封材料。

3.管道的敷设应平整牢固,避免过度弯曲和挤压,确保系统通畅和安全。

4.保护措施要到位,避免人为破坏和损坏,特别是对于在路面或地下敷设的管道,应进行良好的保护和标识。

5.管道的设施应便于维修和清洁,设立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及时发现和修复问题。

五、验收要求1.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水压试验,确保管道的耐压性能。

2.对供水水质进行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3.管道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和验收报告,包括设计图纸、施工记录、水质检测报告等。

4.进行系统调试,确保供水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5.管道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制度。

六、维护管理1.定期检查供水管道的运行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供水的正常运行。

(完整word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完整word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4.0.31997年《室外给规》局部修订时,曾根据建设部下达的科研项目“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成果对居民生活和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调整。“城市生活用水定额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全国用水人口35%,全国市政供水量40%,在约10万个数据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后综合确定。用水定额按地域分区和城市规模划分。
1.0.5对土地资源节约使用作了原则规定。净水厂和泵站等的用地指标应符合《城市给水工程相许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
1.0.6对给水工程近、远期设计年限作的规定。年限的确定应在满足城市供水需要的前提下,根据建设资金投入的可能作适当调整。
1.0.7本条规定给水工程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所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水厂中专用设备的合理使用年限由于涉及到的设备品种不同,其更新周期也不相同,同时设计中所选用的材质也影响使用年限,故难以作出统一规定,本条文只作了原则规定。同样由于目前给水工程中应用的管道材质很多,有关使用年限的确切资料不多,故也难以作出明确规定。
3.0.8明确规定生活用水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由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是用户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在确定水厂出水水质目标时,还应考虑水厂至用户用水点水质改变的因素。
对于专用的工业用水给水系统,由于各种工业生产工艺性质不同,生产用水的水质要求各异,故其水质标准应根据用户要求经分析研究后合理确定。
4.0.5关于消防用水量、水压及延续设计的原则规定。
4.0.6关于浇洒道路和绿化用水量的规定。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系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作相应规定。
4.0.71999年我国城市供水企业平均漏损率为15.14%。为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建设部制定了行业标准《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规定了城市供水管网基本漏损率不应大于12%,同时规定了可按用户抄表百分比、单位供水量管长及年平均出厂压力进行修正。本条文参照以上规定作了相应规定。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送审稿1 总则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2.0.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demand in households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9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一章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指导我国给水事业的建设,使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党的方针政策,有利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主义建设,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第1.0.3条给水工程设计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工业与农业用水之间的关系,妥善选用水源,节约用地和节省劳动力。

第1.0.4条给水工程的设计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年限宜采用10~20年。

对于扩建、改建的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的能力。

第1.0.5条给水工程系统中统一、分区、分质或分压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地形、水源情况、城镇和工业企业的规划、水量、水质、水温和水压的要求及原有的给水工程设施等条件,从全局出发,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综合考虑确定。

第1.0.6条工业企业生产用水系统(复用、循环或直流)的选择,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水体的保护,并应采用复用或循环系统。

第1.0.7条给水工程设计应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降低能耗、降低漏耗、降低药耗,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给水工程设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应从提高供水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改善劳动条件和增加经济效益出发,根据需要和可能及设备供应情况,妥善确定。

对繁重和频繁的手工操作、有关影响给水安全和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设备,应首先考虑采用机械化或自动化装置。

第 1.0.8条设计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第 1.0.9条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第二章用水量、用水量、水质和水压第2.0.1条设计供水量应根据下列各种用水确定:一、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用水);二、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三、本款删去;四、消防用水;五、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六、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

室外给排水设计标准(全)

室外给排水设计标准(全)

室外给排水设计标准(全)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室外给排水设计应确保供水安全、可靠,防止水质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2. 合理性:根据地形、地貌、水源及用水需求,合理规划给排水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3. 经济性: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

4. 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节水减排等因素,实现给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5. 规范性:遵循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标准和规范,确保设计质量。

二、给水设计标准1. 给水水源:选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自来水、地下水或再生水作为给水水源。

2. 给水系统:分为生活给水、生产给水、消防给水等系统,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3. 给水方式:采用重力给水、压力给水或混合给水方式,确保供水稳定。

4. 给水管道:管道材质、规格及敷设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供水安全。

5. 给水设备:选用高效、节能、环保的给水设备,降低运行成本。

三、排水设计标准1. 排水体制: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选择排水体制。

2. 排水系统:包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雨水等排水系统,应合理规划布局。

3. 排水管道:管道材质、规格及敷设方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排水畅通。

4. 雨水收集与利用:充分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5. 污水处理与排放: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确保排放水质达标。

四、配套设施设计标准1. 水表:安装位置应便于查表、检修,水表精度应符合国家规定。

2. 阀门:选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阀门,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 检查井:设置间距合理,便于检修和维护。

4. 泵房:布局合理,设备选型符合实际需求,确保泵房安全、高效运行。

5. 防洪设施:根据地区防洪标准,设置相应的防洪设施,确保排水系统安全。

五、节水与节能设计标准1. 节水措施: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合理设计用水定额,推广节水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水耗。

2. 节能措施:优化给水系统设计,减少泵站扬程,选用高效节能水泵,降低能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送审稿1 总则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

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2.0.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demand in households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2.0.4 工业企业用水demand for industrial use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职工生活所需用的水。

2.0.5浇洒道路用水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6绿地用水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7未预见用水量unforeseen demand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8自用水量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9消防用水fire demand扑灭火灾所需用水。

2.0.10管网漏损水量Leakage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2.0.11日变化系数daily variation coefficient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0.12时变化系数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2.0.13 最小服务水头minimum service head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

2.0.14取水构筑物intake structure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2.0.15管井deep well,drilled well井管从地面打到含水层,抽取地下水的井。

2.0.16大口井dug well,open well由人工开挖或沉井法施工,设置井筒,以截取浅层地下水的构筑物。

2.0.17渗渠infiltration gallery壁上开孔,以集取浅层地下水的水平管渠。

2.0.18泉室spring chamber集取泉不的构筑物。

2.0.19反滤层inverted layer在大口径或渗渠进水处铺设的粒径沿水流方向由细到粗的级配砂砾层。

2.0.20岸边式取水构筑物riverside intake structure直接从江河岸边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进水间、泵房两部分组成。

2.0.21河床式取水构筑物riverbed intake structure利用进水管将取水头部伸入江河中取水的构筑物,一般由取水头部、进水管(自流管或虹吸管)、进水间(或集水井)和泵房组成。

2.0.22取水头部intake head为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的进水部分。

2.0.23进水间intake chamber连接进水(进水管或进水孔)与吸水、并设有格栅或格网的构筑物。

2.0.24前池suction intank canal联结进水管渠和吸水池(井),使进水水流均匀进入吸水池(井)的构筑物。

2.0.25进水流通inflow runner为改善大型水泵吸水条件而设置的联结吸水池与水泵吸入口的水流通道。

2.0.26自灌充水self-prming将水泵设于最低吸水位标高以下,启动时水靠重力充水泵体的引水方式。

2.0.27水锤压力surge pressure管道系统由于水流状态(流速)突然变化而产生的瞬时压力。

2.0.28 水头损失head loss水通过管(渠)、设备、构筑物等引起的能耗。

2.0.29 输水管(渠)delivery pipe从水源到水厂(原水输水)或当水厂距供水区较远时从水厂到配水管网(净水输水的管(渠))。

2.0.30 配水管网distribution system, pipe system将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系。

2.0.31 环状管网loop pipe network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

2.0.32 枝状管网branch system配水管网的一种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

2.0.33转输流量flow feeding the reservoir in network水厂设在配水管网中的调节构筑物输送的水量。

2.0.34 支墩buttress anchorage为防止管内水压引起的水管配件接头移位而造成漏水,需在水管干管的受压部位砌筑的礅座。

2.0.35 埋设深度(覆土深度)buried depth埋地管道管顶至地表面的垂直距离。

2.0.36 管道防腐corrosion preventive of pipes为减缓或防止钢管、铸铁管等在内外介质的化学、电化学作用下或由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而被侵蚀和变质的措施。

2.0.37水处理water treatment对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质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质的过程。

2.0.38水处理(净水)构筑物water treatment structure以完成水处理为主要目的的构筑物的总称。

2.0.39原水raw water由水源地取来进行水处理的原料水。

2.0.40预处理pre-treatment在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序。

2.0.41生物预处理biological pre-treatment主要利用生物作用,以去除原水中氨氮、异嗅、有机微污染物等的净水过程。

2.0.42预沉pre-sedimentation原水泥沙颗粒较大或浓度较高时,在进行凝聚沉淀前设置的处理工序。

2.0.43预氧化pre-oxidation在常规的混凝工序前,投加氧化剂,用以去除原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嗅味,或起助凝作用的净水工序。

2.0.44粉末活性炭吸附powdered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投加粉末活性炭,用以吸附溶解性物质和改善嗅、味的净水工序。

2.0.45 混凝剂coagulant为使胶体失去稳定性和脱稳胶体相互聚集所投加的药剂统称。

2.0.46 助凝剂coagulant aid在水的沉淀、澄清过程中,为改善絮凝效果,另投加的辅助药剂。

2.0.47 药剂固定储备量standby reserve of chemical为考虑非正常原因导致药剂供应中断,而在药剂仓库内设置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准动用的储备量。

2.0.48 药剂周转储备量current reserve of chemical考虑药剂消耗与供应时间之间的差异所需的储备量。

2.0.49混合mixing使投入的药剂迅速均匀地扩散于被处理水中以创造良好的凝聚反应条件的过程。

2.0.50机械混合mechanical mixing水体通过机械提供能量,改变水体流态,以达到混合目的和过程。

2.0.51水力混合hydraulic mixing消耗水体自身能量,通过流态变化以达到混合目的的过程。

2.0.52絮凝flocculation完成凝聚的胶体在一定的外力扰动下相互碰撞、聚集,以形成较大絮状颗粒的过程。

2.0.53隔板絮凝池spacer flocculating tank水流以一定流速在隔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4机械絮凝池machanical flocculating tank通过机械带动叶片而使液体搅动以完成絮凝的构筑物。

2.0.55折板絮凝池folded-plate flocculating tank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6栅条(网格)絮凝池grid flocculating tank在沿流程一定距离的过水断面中设置栅条或网格,通过栅条或网格的能量消耗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

2.0.57沉淀sedimentation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去除去水中杂物的过程。

2.0.58自然沉淀plain sedimenfation不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

2.0.59凝聚沉淀coagulation sedimentation加注混凝剂的沉淀过程。

2.0.60平流沉淀池horizontal flow sedimentation tank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

2.0.61异向流斜管(斜板)沉淀池tube (plate)settler池内设置斜管(斜板),水自下而上经斜管(斜板)进行沉淀,沉泥沿斜管(斜板)向下滑动的沉淀池。

2.0.62侧向流斜板沉淀池side flow lamella水流由侧向通过斜板,沉泥沿斜板滑下的斜板沉淀池。

2.0.63澄清clarification通过与高浓度沉渣层的接触而去除水中杂物的过程。

2.0.64机械搅拌澄清池accelerator利用机械使水提升和搅拌,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2.0.65水力循环澄清池circulator利用水力使水提升,促使泥渣循环,并使原水中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而分离沉淀的构筑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