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36种艺术手法
古诗常见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1.用典:用典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形式。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除了回顾作者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
2.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
3.想象: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想象是经验向未知出发,是经验重新组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
如李白的诗雄奇壮丽,奔放飘逸,往往是充满丰富的想象。
运用想象时,常常把瑰丽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结合起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何等雄奇壮美的景象。
4.联想: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在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联想到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壮别的场面,既表达了对荆轲的一片崇敬,也借此抒发了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5.以乐写哀:乐者,快乐之景也;哀者,悲伤之情也。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写闺怨,却先从“不知愁”写起,春日高高兴兴登楼观景,不料见到阡陌之上的依依杨柳,不由勾起了当初与夫君的惜别之情,见他人对对双双,赏玩春景,于是兴尽悲来,悔恨叫丈夫万里觅封侯了。
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反差,使兴与悲突然逆转,更强烈地表现出闺怨主题。
6.烘托: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间接表现所要表达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情态和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
古代诗歌常用艺术手法举隅一、情景交融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四溟诗话》)。
自然之景本是无情之物,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寄情感于其间,于是自然之景也就有了人的情感。
松柏坚贞、兰竹清高、杨柳柔婉、桃李芬芳,高山伟岸、大海壮阔、春日温存、秋风肃杀……人们触景生情的生活经验形诸诗歌,情因景生,景与情合,二者相互生发渗透融合无间,便升华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为创作古典诗歌常用之法。
景和情在诗歌中的出现,最常见的是前景后情,亦可前情后景。
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前两句写景:暮春时节,黄鸟稀少,辛夷花尽,杏花翻飞,一片春光逝去的空寂景象。
后两句言情:写诗人“怜竹”之意和幽竹“待我”之情,表现出作者将归故山草堂的喜悦心情。
诗作特点是随景赋情,情随景生。
张祜《题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前两句叙事言情,一个“愁”字,显示了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后两句写景。
斜月残照,夜江潮落,旷野静寂,星光闪烁,是羁旅不眠之人倚楼眺望所见之景。
诗作特点是情移于景,景中见情。
两诗皆融情、景于一体。
客主一体、物我相融是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杜甫《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颔、颈两联,情景相间,虚实并举,浑然融成一片,向为诗家称道。
这四句既写片云孤月,又写诗人际遇,既写落日秋风,又写暮年病境。
诗人用“共”、“同”、“犹”、“欲”四字,把客观景物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绾合一处天衣无缝。
赵汸分析说:“中四句以情景混合入化。
云天、夜月、落日、秋风,景也;与天共远,与月同孤,心视落日而犹壮,病遇秋风而欲苏,情也。
他诗多以景对景,情对情,其以情对景者已鲜:若此之虚实一贯,不可分别,效之者尤鲜。
古典诗词中的写景手法
古典诗词中的写景手法一、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二、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三、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四、3.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五、4.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夸、借代等修辞手法。
2、衬托(正衬、反衬)、对比、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白描等的表现手法。
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
【注意】“写景手法”和抒情方式(直接和间接两大类,又分很多的手法)不能混淆。
“写景手法”是写景的方法。
抒情方式是指抒情的方法。
二、示例1、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如白居易《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的第三第四句却笔锋一转侧写,写的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
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
“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
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
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
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docx
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一、抒情方法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例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清高孤傲的形象。
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的细节叙述,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即事抒怀。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心感受。
如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诗中写了黎族的几个小童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即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这类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多数。
如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 ??的《残春旅舍》等都是。
3.用典抒情(借古抒怀)。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近几年用典抒情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越来越多。
如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诗人用廉颇自喻,老而不服老,表现出坚决抗金的主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趣。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一、抒怀方法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直接抒怀 , 就是直抒胸臆 , 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 , 使我不得高兴颜” , 直接表达了自己歧视显贵、高傲孤单的形象 . 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 , 愁落行人心” , 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间接抒怀 , 就是作者将感情都寄望于客观光景或事物形象之中, 表达得比较委婉委婉的细节表达 , 主要包含即事抒怀、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况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怀、借古讽今等.1.即事抒怀 . 经过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 抒发生者心里感受. 如苏轼的《被酒独行 , 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孩 , 口吹葱叶送迎翁 . 莫作天涯万里意 , 溪边自有舞雩风 . ”诗中写了海南黎族的几个小孩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 引起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触.2.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况交融) . 即借自然光景抒发感情 , 这种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部分 . 如骆宾王的《夏季游山家同夏少府》、刘禹锡的《秋天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张元 ?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韩 ??的《残春旅舍》等都是.3.用典抒怀(借古抒怀) .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 包含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梦想 .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本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 .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委婉性, 收到回味无穷的成效 . 近几年用典抒怀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愈来愈多 . 如张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 , 潮落秋江冷” , 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 表现作者胸襟弘愿而壮志未酬的愁闷心情 . 诗人用廉颇自喻 , 老而不服老 , 表现出果断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信心 . 苏轼的《被酒独行 , 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 , 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 , 咏而归”的典故 , 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味.4.借古讽今 . 是咏史诗中常有的表现手法 ,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 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牛马放多春草尽 , 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云和积雪苍山晚 , 烟伴残阳绿树昏 . ”诗中描绘了古秦国一片萧索荒芜的情况, 寄望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穷感触.5.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己拥有的特点, 来表达某种理想或感情 , 诗中的物带有人品化的色彩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 清代饮醴泉 , 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 , 延颈望八荒 . ”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凤凰 , 既标榜自己的高傲孤单 , 又说出自己的独出心裁 .6.以小见大 . 以小题材反应大问题的方法 . 如可朋的《种田鼓》:“农民田头鼓 , 王孙筵上鼓 . 敲鼓兮皆为鼓 , 一何乐兮一何必?上有骄阳 , 下有焦土 .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 , 令桑麻熟, 仓箱富, 不饥不寒, 上下一般足 . ”以小见大, 用农民敲鼓求雨和王孙敲鼓喝酒对照, 表达了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二、描绘手法1.对照 . 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同进行比较,在古典诗歌中有好多表现百姓磨难生活和怀古之情的伟大诗人常常是采纳对照手法,这种手法更能突失事物的特点 , 给人以鲜亮的印象 . 如白居易的《秦中吟 ? 歌舞》:“秦中岁云暮 , 大雪满皇州 . 雪中退朝者 , 朱紫尽公侯 . 贵有风雪兴 , 富无饥寒忧 . 所营唯第宅 , 所务在追游 . 朱轮车马客 , 红烛歌舞楼 . 欢酣促密坐 , 醉暖脱重裘 . 秋宫为主人 , 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 , 夜半不可以休 . 岂知阌乡狱 , 中有冻死囚 . ”全诗共有十八句 , 此中前十六句详写统治者骄豪侈糜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的惨状, 就组成了激烈鲜亮的对照 , 震惊人心 .2.虚实联合(联想、想象) .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托 , 交叉在一同 , 表达同同样的感情 . 如杜甫的《月圆》:“孤月当楼满 , 寒江动夜扉” , 写眼前满月的清辉;而“故园松桂发 , 万里共清辉” 完整部是诗人的想象 , 是虚写 , 用来描绘故园桂花开放 . 本诗虚实联合 ,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想念 , 寄望诗人盼望万家团聚的美好梦想 .3.动静联合 .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向描绘和静态描绘 , 一动一静 , 相辅相成 . 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弯 , 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 , 子夜鲤鱼来上滩 . ”诗中前两句写出了山川的明媚感人和月色的清爽洁白 , 是静景;后两句写出了鱼抢新水 , 涌上溪头浅滩的俏皮 , 是动景 . 全诗动静联合 , 写出了兰溪山川的美好和蓬勃活力 .或以动衬静 , 或以静衬动 , 或乐景反衬哀情 . 如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曾为流浪惯别家 , 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 , 难过起来山月斜 . ”“曾为流浪惯别家”表示本诗为羁旅诗, 要表达思乡之苦 . 而“等闲挥袂客天涯”, 是说自己对流浪在外其实不2/15而生 .5.衬着 . 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 以突出形象 , 增强艺术成效 .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衬着秋江光景萧杀氛围, 为他下文单独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抒发感慨万千的复杂心情做好铺垫 . 诗人望中所见, 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风景, 引起了他下文出身飘零的感触 , 渗透了他老病孤愁的悲痛 .6.上下联合、远近联合、点面联合 . 即察看角度的变化与描绘的次序 .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泊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前两句描述了秋山远景 , 后两句描述了秋山近景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 活力勃勃 ,娇艳醒目 , 清爽刚毅 , 形象鲜亮 , 给人一种秋光似春色的美感 . 描绘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低等 .7.视觉、听觉、味觉等联合 . 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中苏家》中的“花飞衣袖红香湿 , 柳拂鞍鞯绿色匀” , “红香湿”分别是视觉、嗅觉、触觉描绘 ,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8.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 所谓正面描绘 , 就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绘 . 所谓侧面描绘 , 即间接地描绘要表现的对象 , 也就是经过对其余事物的描绘来表现主要描绘的对象 . 如张伯淳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 开始“爱当垆年少 , 将雅调 , 寄幽情”,正面描绘乐曲的演奏者. 后边“尽百喙春和 , 群喧夜寂 , 老凤孤鸣 . 都来四条弦里 , 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 运用侧面描绘的手法 , 衬着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力, 填补了正面描绘的不足 .三、修辞手法1.比喻 . 用一种事物或情况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况 ,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 有突失事物特点 ,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中“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明 . 明月出海底 , 一朝开光曜” , 前两句直接赞叹鲁仲连 , 三、四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 , 光芒闪烁 , 令人仰慕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述的意象更为形象生动外, 还可表现出意象的神态特点 . 如“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山中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以眉喻月, 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现出了它的俊秀;以镜喻兰溪之水, 写出了兰溪水之清亮明亮,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亮 .2.比较 . 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 , 把人看作物来描绘或把甲物看作乙物来描绘叫拟物 . 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的人或事物表现得更形象、重生动的作用.如涨潮的《商调 ? 黄莺儿》:“花落意尴尬 , 向泥中 , 着意衔 , 携归画栋修花口” , 采纳拟人的手法 , 把“花”“燕”都写出人的神态 , 拥有人的感情和思想 .3.借代 . 借用有关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的事物 , 借代包含用部分取代全体、用详细取代抽象、用特点取代人和事物 .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能够使语言更精练 , 更委婉 .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 , 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诗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取代叶和花 , “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 . 词人惜花 , 为花悲喜 , 为花形醉 , 为花憎风恨雨 , 实质是委婉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痛惜之情 .4.夸张 . 对事物的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减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亮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诗中的“三万里”“五仞天”“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 , 正是这些夸张描绘 , 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 对苟且偷生、不去光复失地的乞降派的愤懑, 以及对遗民遭到的磨难的深切怜悯, 表现得酣畅淋漓 .5.象征 . 经过特定的、简单惹起联想的详细形象 , 表现与之相像或邻近特点的观点、思想和感情 . 比方松、竹、梅、菊等一类事物被人们给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 诗人常借用它们表达必定的思想感情 , 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 ? 壬子被召 , 端仁相饯席上作》的“余既滋兰九畹 , 又树蕙之百亩 , 秋菊更餐英” , 以“兰”“蕙”“菊”来象征自己高尚贞洁的品行 . 杜甫的《客从》顶用“客泉”象征广大被盘剥的劳感人们 , 用“客泉珠”象征劳感人民用血汗创建的劳动果实 .古诗词使用的手法还有多种多样, 但高考试卷上一般只考察常有的艺术手法 . 阅读的时候 , 要先理解诗歌内容 , 掌握此中的情理 , 再去思虑手法之妙 . 解答赏析题目时 , 要看清楚问的是抒怀方法仍是描绘手法, 假如对艺术手法(特点、角度)发问, 则是对各样手法的全方向思虑 . 回答时 , 先明确手法 , 再联合诗歌内容加以简单解说 , 最后揭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这种手法的妙处 . 有时一首诗或一句诗 , 使用了不一样的艺术手法 , 解说其主要手法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型(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1、记述 .2、描绘 . 可分为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3、谈论 .4、抒怀 . 可分为直接抒怀与间接抒怀. 间接抒怀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例:1、直接抒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先人 ,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但是涕下 .2、间接抒怀 : 借景或借物抒怀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大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己拥有的特点, 来表达某种理想或感情,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品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劳歌一误解行舟 , 红叶青山川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风景,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 写诗人在山中看见的实景 ,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情况 , 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 , 也能够说是用来比较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前舟已眇眇 , 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 , 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 , 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 , 广陵哪处在?“全部景语皆情语 .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下手, 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感情给 3 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 3 分 .评析示例:秋天远山传来寺庙悠久的暮钟, 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 凄凉黯淡的夜晚风景衬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 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 归巢了 . 鸟飞东南 , 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去西北 , 去亲愈远 . 这更惹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忧愁 .(三)表现手法:1、动静联合对事物、光景作动向、静态的描绘, 二者相互映托 , 组成一种情味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子夜鲤鱼来上滩.从诗的构造看 , 前二句是静景 , 后二句是动景 , 结句尤其生动传神 , 一笔勾画 , 把整个画面画活了 , 令人感觉美好的兰溪山川充满蓬勃活力, 是全诗最出色的画龙点睛.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任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干干净净的松树, 洁白的月光 , 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 , 都给人以明亮幽静的感觉——这是经过静态描绘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分, 流势增大 , 从石上流过 , 淙淙有声——这是动向描绘, 以动衬静 ,更反衬出山中的安静 .2、以动衬静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平常 ,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 长年悲倦游“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以动衬静 . 是为反衬 .3、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对描绘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绘是正面描绘;描绘对象四周的事物 , 使对象更鲜亮、突出的是侧面描绘 .(关羽)出帐提刀 , 飞身上马 .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叫声大力 , 如天摧地塌 , 岳撼山崩, 众皆失惊 . 正欲打听 , 鸾铃响处 , 马到中军 , 云长提华雄之头 , 掷于地上 , 其酒尚温 . ——节选自《三国演义》夜雪已讶衾枕冷 ,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 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简炼朴素 , 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 , 而是借人的感觉作侧面描绘 . 首句写触觉 , 二句写视觉 , 三四句写听觉 . 诗人以不一样感觉 , 不停变换角度 , 到处写人 , 又到处写雪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峙的条件 , 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峙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反衬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细风岸 ,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 .月夜杜甫今晚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子女 ,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用小子女的“不解忆”反衬老婆的“忆”, 突出那个独字 , 又进一层 .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 更教明月照流黄 .[ 注] “九月”句意思:北风吹落木叶, 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一种绢 , 此处指帷帐 .简要剖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立两个特点, 适量睁开) .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单;用“明月照流黄”衬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亮对照, 突出少妇精神上的难过;寒砧声、落叶声衬托少妇想念, 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氛围亲密联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其余说法言之成理 , 自作掩饰即可 .5、渲染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以突出形象 , 增强艺术成效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滔滔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 , 落魄新停浊酒杯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 衬着秋江光景的特点 .6、用典一般而言 ,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化用古人语句 ,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为杜甫点化 , 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又如《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引用杜牧诗句 ,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 , 是虚写 .②引用神话故事 ,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 , 有“江娥啼竹素女愁 , 李凭中国弹箜篌” ,②用历史故事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是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 , 《史记 ?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 , 匈奴闻之 , 号曰汉之飞将军 .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 曾记 , 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有名的典故 , 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说说你的见解.答案: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超脱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 , “白白与红红” , 一树花分成、白两色 , 高标逸韵 , 独到新奇 , 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 这首词还用了映托对照写法, 以梨花之白 , 杏花之红既映托又对照 , 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 , 超拔于春季群芳之上 .7、以小见大:由平庸细微的事情反应重要的主题.以小物写大主题以小景传大境地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 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触 , 堪称大内容 , 大主题 , 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倒是经过 " 小物 "" 小事 " 来显示的 .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 " 折戟", 想到汉末分裂混乱的年月 , 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 , 后二句把 " 二乔 " 未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峙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 写得详细、可感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次联的“潮平两岸阔” ,“阔”, 是表现“潮平” 的结果 . 春潮涌涨 , 江水浩渺 , 放眼望去 , 江面仿佛与岸平了 , 船上人的视线也因之宽阔 . 这一句 , 写得恢弘阔大 ,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 便愈见出色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悬着的样子 .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由于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 风虽顺 , 却很猛 , 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 只有既是顺风 , 又是微风 , 帆才能够“悬” . 那个“正”字 , 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 但还不单这样 , 如王夫之所指出 , 这句诗的妙处 , 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姜斋诗话》卷上) . 能够假想 , 假如在曲波折折的小河里行船 , 老要转弯子 , 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 假如在三峡行船 , 即便风顺而风和 , 却依旧波翻浪涌 , 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 诗句妙在经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 , 把平野宽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虚实关系1、虚实联合2、化虚为实3、化实为虚诗歌中的“虚”诗歌的“虚” ,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地 .详细说来 , 诗歌中的“虚”包含以下三类:1、仙人鬼魅世界和梦幻 . 诗人常常借助这种虚无的境地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诗云:“日月照射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描述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 这种虚景是作者以前经历过或历史上以前发生过的情况 ,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佳人李煜月下花前何时了 , 旧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 , 不过朱颜改 . 问君能有若干愁 , 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好汉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说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析:李煜《虞佳人》中“栏杆玉砌应犹在 , 不过朱颜改” , 句中“故国”的“栏杆玉砌”存在 , 但此时其实不在眼前 , 也是虚象 . 作者将“栏杆玉砌”与“朱颜”比较着写 , 很有故国悲凉 , 事过境迁之感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说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 明显不是发生在眼前 , 故也是虚景 .3、想的将来之境 . 虚境是没有生的, 它表的情将向来延长到将来而不停.故写愁 , 将倍增其愁;写将倍增其.雨霖柳永寒蝉悲凉 , 亭晚 , 雨初歇 . 都无 , 迷恋、舟催 . 手相看泪眼 , 竟无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沉沉楚天 .多情自古离 , 更那堪冷淡清秋!今宵酒醒何 ?柳岸、残月 . 此去年 , 是良辰好景虚 . 便有千种情 , 更与何人 ?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沉沉楚天”外 , 写的都是眼前景、事 , 写人和心的人不忍分又不得不的心情 , 是写;下片写后生活的想 , 是虚写 , 着意描人孤单孤独的心情 . 虚写 , 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 惹起者的想象 . 虚合 , 酣畅淋漓写出了离的恋恋不舍之情 .b 有是相相成形成衬着衬托, 进而突出的中心的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胡天牧 , 月明羌笛戍楼 .借梅花何落 , 吹一夜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景 : 胡天北地 , 冰雪融化 , 是牧的了 . 夜晚士赶着群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开篇就造成一种塞中不多的和平宁的氛围.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 , 又组成一种虚景 , 忧如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四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关山 . 诚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设想 , 以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虚景又恰与雪月明的景配搭和 , 虚交 ,组成美好的境界 .踏莎行欧阳修候梅残 , 溪柳 , 草薰暖征 .离愁无 , 迢迢不停如春水 .寸寸柔 , 盈盈粉泪 , 楼高莫近危倚 .平尽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上写 , 通早春色象反“行人”的离愁 . 下写虚 . 通“行人”想老婆凭望 , 想念“行人”的愁苦之象 , 来写愁思 . 妻思夫 , 夫想妻 . 虚相生 , 进而将离愁抒得酣畅淋漓.塞上听吹笛高适雪胡天牧 , 月明羌笛戍楼 .借梅花何落 , 吹一夜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景 : 胡天北地 , 冰雪融化 , 是牧的了 . 夜晚士赶着群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开篇就造成一种塞中不多的和平宁的氛围.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 , 又组成一种虚景 , 忧如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四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关山 . 诚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设想 , 以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虚景又恰与雪月明的景配搭和 , 虚交 ,组成美好的境界 .化虚:把抽象感情与真理予详细而生的形象, 运用比 .只恐双溪蚱舟 , 不多愁 .君能有若干愁 , 好似一江春水向流 .烟外寒化虚 , 如“化光景情思”?声茅店月 , 人迹板霜 .“ 声茅店月 , 人迹板霜”一 , 把六种形象性的:声、茅店、月、板、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同 , 些描述的形象 , 已不再不过事物的客物象 , 而是融入了作者悲凉悲体的意象了 . 人正是利用些意象的合 , 组成一种“道路辛苦、旅愁思”的境界 .(四)构形式:歌的构形式 , 常的首尾照 , 开山、深入 , 卒章志 , 渡、、伏笔等.1、抑把要抑否认的方面和要必定的方面同出来, 只突出此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彼或抑彼此的目的. 有先后抑和先抑.怨王昌。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全(艺术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全)古典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1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3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⑴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B.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
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典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大全
描写手法
田园乐
1、衬托:正衬 / 烘托 反衬 2、反衬:以动衬静 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 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4、对比 5、白描 6、细节描写 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写景手法:衬托渲染 层次安排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色彩搭配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画结合 近景远景 动静结合 明暗结合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象征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 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 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 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 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 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移情
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 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比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 垂泪到天明”。 姜夔《扬州慢》中“废池乔木犹厌言 兵”
古典诗词常用手法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 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 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转换 记叙 角度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高一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以动衬静
用典是诗歌惯用手法,主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 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 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
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 表现手法,又叫感物抒怀。
二、考纲规定的八种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借代、 比拟、夸张、对比等; 增强语气声势的修辞方法有:设问、反问、 对偶、排比、反复等; 使语义丰富的修辞方法有:双关、反语、引 用等。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
对比
夸张 比喻 双关
反衬
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2.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3.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比拟:拟人、拟物
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 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法。这种修辞 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和事物。
夸张:夸大、夸小
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诗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语言特色等。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等。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非常多样,常见的包括:
1.直抒胸臆:通过直接的方式表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愿。
2.融情于景: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情感。
3.托物言志:借助对物体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4.托物起兴:借助对物体的描述来引起诗人的兴趣,进而展开诗歌的主题。
5.巧用衬托:通过对比或衬托的方式,突出主题或情感。
6.联想巧妙:通过巧妙的联想,将不同的景象或事物联系在一起,以表达更丰
富的意义。
7.细节逼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诗歌更加生动、具体。
8.运用比喻和象征: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使诗歌的表达更加深刻和含蓄。
9.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主题或情感。
10.虚实结合: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11.以动写静:通过描绘动态的景物来衬托静态的景物,以突出静态景物的特点。
12.以静写动:通过描绘静态的景物来衬托动态的景物,以突出动态景物的特点。
13.运用讽刺和幽默: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方式,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这些手法并非孤立的,古典诗歌中常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手法,以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古典诗词常用的36种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常用的36种艺术手法古典诗词常用的36种艺术手法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古诗词鉴赏中,有一些迁客骚人们常见的艺术手法,是大家比较头疼的一种,下面,小编为大家汇总了常见的36种艺术手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表达技巧)(一)诗歌中的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又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庐山变幻多姿的绮丽风光,还告诉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
※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3.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常见的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白描、渲染、细节描写等。
直接描写无需赘言,我们主要说说后面几种:(1)间接描写即侧面描写或烘托或衬托,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
侧面描写就是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
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通过观者的惊艳反应,间接表现她的美艳绝伦。
写景中的间接描写亦有很多,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船帆、飞鸟、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濛濛细雨,船行变得迟重缓慢,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江边的树显得十分润泽。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一、巧比妙喻比喻是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比喻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写景、抒情、言志或说理形象、生动,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生动形象的比喻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二、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咏物诗最常用的手法。
诗人往往借助对特定物象的描绘,来寄托自己的志趣爱好或人生追求。
如李贺的《马诗》、王冕的《墨梅》、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等。
三、对面落笔通过写对方思念自己来抒发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使这种情绪更加浓重。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昌龄的《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四、壮言夸饰壮言夸饰即夸张,通过夸张使物象特征更加醒目、突出,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
如李白的《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秋浦歌》及杜甫的名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苍天两千尺。
”五、动静互衬诗云:“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诗歌在动和静的处理上往往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这种手法可以使静者更静,动者更动。
王维最善于运用这种手法,如他的《山居秋瞑》、《鸟鸣涧》诸篇和韦应物的《滁洲西涧》等。
六、巧用典故用典在诗歌中极为常见,晚唐李商隐和南宋辛弃疾最善用典。
典故的使用可以使诗歌表意含蓄、容量增大。
如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七、诗中有画王维的诗和画,苏东坡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从诗的角度看,这是说王维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效果。
其实,古典诗歌中,相当多的作品都具有这一特点,如韦应物的《滁洲西涧》、柳宗元的《江雪》等。
八、意象叠加意象指诗歌中融化了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
比如月,在天文学家眼里,尽管对它有情感,但它不是意象,在诗人笔下,它就成了意象,用以寄托思念之情。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词典
古典诗词表现手法词典
古典诗词中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常见的有以下这些:
1.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和反复等。
例如,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用具体代表抽象。
2. 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3. 描写方法:包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虚到实、由实到虚;正侧面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抑扬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褒贬结合(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等。
4. 其他表现手法:比如直抒胸臆就是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于景是将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托物言志是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愿望。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
202X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
目录
01
表达方式
02
表现手法
03
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
01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02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周瑜的含蓄自然地表达了自己老大无成的思想感情。
用典
象征是一种托物寓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由于长期使用,已被人们普遍接受。
比如,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
01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烘托);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诗歌艺术手法归纳大全
一、平仄法:
平仄法是古典诗词最基本的押韵形式,它决定了一首诗的格律结构。
它体现了诗歌古
典美学中最重要的审美观念——“有致”,即“平仄有致”。
平仄指的是古典诗词中押韵时使用的声调,它有上声、中声和下声三种,上声成诗文
中常见的“平”字,而中声和下声则成为“仄”字。
平仄法的核心是以声调分步法构建出
的一系列节奏,这一系列节奏就构成了表达诗歌语义的固定结构和律动time texture。
二、用词艺术:
用词艺术是古典诗歌中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它体现了古典诗歌创作主体的审美能力、艺术造诣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词艺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表现为以构建有模有式的语言句式和精确精准的用词实践,作诗者根据国画所塑造的形象,以及精细的内涵创造出有表现力的词语组合。
在用词过程中,作者灵活利用单韵、双韵、押韵、借韵等手段,通过完美的旨趣要素协控,多层次细
节塑造以及穿插使用比喻拟人等艺术修辞元素来表达一种充满视觉乐趣和意境抒情的“美”气息。
三、反复法:
反复法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音乐性美学手法,也常被称为“返回法”、“重温法”等。
一般而言,反复法是指诗句、词牌,或段落中形式、表现内容、思路结构上存在着相似度
或者关联性的句法,在生动富文辞的前提下,倾力打造出的一种意境的重复性表现。
反复法的作用是使内容鲜活,语言抒情,使作品有悬念,更能表现出一种审美的叠加,令人叹服。
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反复法手段有诗句重叠、句中重复等,它们有助于诗歌的
表达抒情,令人耳目一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
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
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
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
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
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
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
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
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
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14、虚实相间如:“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前四句,只一句写晋军,往下全写东吴,可实写东吴,也虚写晋军。
15、乐景写哀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时是归年。
”(《绝句二首》•杜甫)再如:“江上信美,终非吾土,何日是归年。
”(《越调•平湖乐》•王恽
16、巧用问答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蜀相》•杜甫)再如:“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林景熙)
17、巧用比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再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18、巧用讽喻如“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19、巧用借代如:“住近湓江地低湿,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琵琶行》•白居易);再如:“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度大庾岭》•宋之问)“长沙”代贾宜。
20、巧用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晴”谐“情”(《竹枝词》•刘禹锡);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李商隐)“丝”谐“思”。
21、巧用夸张如:“白发三千长,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李白);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白居易)
22、巧用拟人如:“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再如:“有请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秦观)
23、巧用对比如:“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再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雁歌行》•高适)
24、巧用白描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廷钧)再如“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
25、巧用典故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文天祥。
“旧家燕子”典出刘禹锡《乌衣巷》。
26、巧用象征如:“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踏纱行》贺铸)再如:如“红豆生南国”(《相思》•王维)该诗首句托“红豆”起兴,暗喻后文相思情,用语...全诗选择象征
赤诚友爱的红豆来寄托情思,语浅情深,意味深长。
27、巧用反复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再如“莫,莫,莫……错,错,错。
”(《钗头凤》•陆游)
28、巧用互文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再如“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白居易)
29、巧用曲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再如“邯郸驿里逢冬天,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邯郸至除夜思家》白居易)
30、言有尽而义无穷如:“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债中行》•岑参)再如“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3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王维)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一个雨后的早晨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而又美好的生活图景,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2、开门见山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33、卒章显志“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儿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白居易)“夜半来,天明去”,谁来谁去?读到此不了解。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使不可捉摸的本意显现出来了。
34、首尾呼应如:“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观猎》•王维)首联风起云涌,与出猎紧张气氛相应;尾联是风定云平,与归猎后踌躇容与的心境相称。
35、不着一字尽现风流如:“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南乡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写寻梅,全诗56字,竟不见一个“梅”字。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现风流”。
36、平中见奇如:“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过山农家》•顾况);诗句似不经意,叙述小事,而农家气息、山农形象却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