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的绘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种群生命表的编制与存活曲线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进一步了解特定时间和特定年龄生命表的异同,掌握其组建方法和各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学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技巧。

二、实验材料
调查或利用已有的调查资料,如利用调查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编制生命表,见表4-1,表4-2,表4-3,表4-4,表4-5,表4-6。

三、实验原理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死亡过程及存活情况的一种有用工具。

可以体现各年龄或各年龄组的实际死亡数、死亡率、存活数目和群内个体未来预期余年(即平均期望年龄)。

生命表的意义在于提供一个分析和对比种群个体起作用生态因子的函数数量基础。

也可以利用生命表中的数据,描述存活曲线图,说明种各年龄组在生命过程中的数量;说明不同年龄的生存个体随年龄的死亡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

生命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两种类型。

静态生态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常用于有世代重叠,且生命周期较长的生物;动态生命表就是跟踪观察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的死亡或动态过程而获得的数据所做的生命表,可用于世代不重叠的生物(如一化性昆虫),它在记录种群各年龄或各发育阶段死亡数量、死亡原因和生殖力的同时,还可以查明和记录死亡原因,从而可以分析种群发展的薄弱环节,找出造成种群数量下降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死亡和出生的数据估计下一世代种群消长的趋势。

四、实验步骤
1. 根据所调查生物的特点,确定选用的生命表类型。

对于世代重叠、寿命较长和年龄结构较稳定的生物,一般采用特定时间生命表(即静态生命表),而对于具有离散世代、寿命较短和数量波动较大的生物,一般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即动态生命表或同龄群生命表)。

2.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一般可采用年、月、日、小时等。

人通常采用5年为一年龄组;鹿科动物等以1年为一年龄组;鼠类以1个月为一年龄组;昆虫则常以不同的发育阶段(如卵、幼虫和蛹等)和龄期(如一龄幼虫、二龄幼虫等)为一年龄组。

3. 实验与田间调查相结合统计数据(参考)。

(1)死亡年龄数据的调查:收集野外自然死亡动物的残留头骨,可根据角确定死亡年龄;也可以根据牙齿切片,观察生长环确定年龄;牙齿的磨损程度是确定草食性动物年龄的常用方法;根据鱼类鳞片的年轮,推算鱼类的年龄和生长速度;根据鸟类羽毛的特征、头盖的骨化情况确定年龄等。

死亡年龄数据可以制定静态生命表。

(2)直接观察存活动物数据:观察同一时期出生,同一大群动物的存活情况,调查的数据可以制定动态生命表。

(3)直接观察种群年龄数据:根据数据确定种群中每一年龄期有多少个体存活,假定种群的年龄组成在调查期间不变,如直接用人口普查数据编制生命表,属相对静态生命表。

3. 按年龄阶段将实际观察值或实际调查数据(n z)记入表中。

为便于计算,许多生命表习惯用10的倍数个体为基础计算。

4. 计算生命表各栏数据并填入表格。

生命表每栏以符号代表,这些符号在生态学中已成为习惯用法,如x=按年龄的分段;n x=在x期开始时的存活数目;l x=为x期开始时的特定年龄存活率=n x/n0;d x=从x到x+1的死亡数目= n x-n x+1;d x F为x期间死亡因子;q x=从x到x+1的死亡率= d x/ n x;L x=从x到x+1期的平均存活率=(n x+ n x+1)/2;T x=超过x 年龄的总个体数= L x+ L x+1+…+ L最大;e x=x期开始时的平均生命期望(或平均余年)= T x/ n x。

5. 以生命表中年龄(x)为横坐标,相对年龄存活数(n x)的常用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生命存活曲线,并对各曲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6. 初步分析各生命表的关键因子,明确不同致死因子对各种群数量变动起作用的大小。

五、作业
1. 任选实验材料中的两份,编制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并分析其存活过程。

2. 了解不同生物编制生命表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其分析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