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转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 被动学习 来自外在压力的的接受性学习 具 有滞后性 对于其追求的目标不清晰
知识转移中的障碍
知识的隐性化 竞争壁垒
瓶颈 搜寻成本高 供应与需求的脱节
尚未准备好 需求不清晰 学习能力
知识提供方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面向客户的知识转移
企业 出售物 offering
产品 黑箱服务 知识转移
客户
黑箱服务
组织的文化 共享的倾向 团队工作和团队目标 群体流程 促进技能
知识转移对客户的影响
z 向客户转移 使客户更加知识化 z 知识转移与亲和关系的良性循环 z 信任与亲和 z 定制化交流 z 持续创造知识与价值
知识转移能否威胁提供方的利益
z 使客户更加知识化 知识为客户创造了哪些价 值 或客户通过利用这些知识创造了哪些价值
转移渠道
知识提供方
知识转移的类型
z 知识转移 增强决策能力 z 技术转移 增强运作能力 z 方法转移 增强适应能力
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困难
z 知识转移 认知模式的差异 z 技术转移 隐含在产品中的思想 文化和经验 z 方法转移 应用方法的环境与条件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企业间 企业内 人与企业之间 人与人之间
z 知识转移增强与客户关系的亲和性 而这种亲 和性又是双向互动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案 例 通过知识和技术转移提升自 身竞争力 韩国经验
创新能力
高 低
生产能力
高 工业巨头 原设备制造
低 企业创新者 初学和模仿
生产能力和 创新能力
z 生产能力是指操作能力和维持生产 流程的能力
z 创新能力是指产生和改善产品与流 程的能力
知识接受方
转移渠道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战略联盟 合资企业 教育与培训 边学边干 信息中介 非正式渠道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社会化 媒介化
知识接受方
转移渠道
知识转移的途径
z 社会化转移 知识转移以社会化方式进行 即 直接的个人接触和互动
z 媒介化转移 个人或公司所拥有的知识被外化 为信息 这些信息又被需要对其内化进而变成 知识的客户获得 这样 知识转移在作为信息 被获取后以媒介化方式实现
初学者和模仿 者
z 缺乏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的销 售代理商
z 过渡依赖外国资源获得技术能力 z 通过学习和获得技术能力来发展
原设备制造商
z 具有一定的工业生产经验 但主要 生产外围 和辅助产品
z 从上游和下游企业获得技术 帮助 z 缺乏创新能力 z 不积极投资能力
企业创新者
z 有最初的创新能力 z 逐渐建立生产能力 z 较少依赖外国许可证技术 z 工业巨头与企业创新者的合作加速
知识转移的主要途径
– 从联盟转向合资伙伴 – 共享流程技术 processes-technology – 联盟与母公司之间互动 – 个人的调动 – 战略集成
工具
z 团队协作 z 知识创造 z 思想管理 z 最佳实践 z 汲取教训 z 获取经验 z 事件协作 z 内容管理 z 企业门户
创造的价值
知识的过程 z 协同创造知识 在知识交流和诱发过程中共
同综合和复杂的知识网络 z 知识的再生能力 z 知识转移时建立协同知识创造关系 z 知识的隐性化
– 将知识隐含在产品和服务中 – 将知识隐含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中
战略联盟
z 技术能力的互补和延伸 z 吸收能力决定知识转移的程度 z 知识的差异性影响战略联盟的价值
知识转移 ( Know ledge Transfer)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董小英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复杂化 速度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转移的知识类型
知识转移-公共知识
技术转移-硬件和生产,服务方法和 组织变革
能力转移- know how,创新
文化/体制/传统 知识接受 方
为客户增值 制定更佳决策 提高竞争能力 使所实施的非核心职能更有效更便宜 提高生产力 提高效率
知识转移的影响
z 客户的组织决策 为客户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提 供附加值
z 客户所在机构的组织能力 优化客户业务流程 和提升员工技能
z 影响客户的思维模式和决策流程
知识交流与知识诱发
z 知识交流 双向的知识互动 z 知识诱发 启发他人进行知识创造 产生自己
合资企业与 弥补知识 缺 陷
z 第 一 渠 道 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伙伴 z 第 二 渠 道 合资企业在当地的经验 z 第 三 渠 道 外国母公司在当地的经验 z 第 四 渠 道 当外国母公司增加 绩效降低
说明对当地合资伙伴的需要降低
合资企业
z 日美企业合资后的知识转移
– 合资企业获取联盟知识的过程 – 知识的分类 不同知识的不同过程 – 组织层次 知识类型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
z 全球技术 z 工厂效率 z 现场客户 z 安全警示 z 计算机技术 z 研发与I T会议 z 全球工程网站 z 内部网重组
开发能力的领域
技
搜索引擎
电子邮件过滤
术
智能代理
信息可视化
推技术
技
能
过滤信息超载 阅读和注释
和 分析和综合
行
制定有效的决策
为
知识交流技能
电子邮件 内部网和群件 电子公告板 知识黄页 视频会议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过程
z 注意过程 关注榜样的特点 z 保持过程 对榜样活动的认识和记忆程度 采
用新的方法进行实践 z 动力复制过程 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行动 z 强化过程 强化学习行为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z 主动学习 来自内在需求的学习 具有前摄性 学习的目的趋近其想要的知识和能力 逃避不 想要的东西
z 黑箱服务将非核心业务和功能外包 而将主要 精力集中在最能体现其竞争优势的地方
z 客户只能见到实施的结果 对于过程和方法无 从知晓
知识转移
z 知识转移与客户的核心职能息息相关 z 与黑箱服务相比 知识转移的本质在于它的过
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黑箱服务与知识产品的价值
出售物类型 知识转移 黑箱服务 产品
工业巨头
z 具有生产和创新能力 z 具有行业控制力 z 大规模投资企业 知识和能 力 z 在发达国家设立知识获得基地 z 与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有合作关系
案例 韩国的发展经验
z 60 年代 廉价劳动力 零部件组装 外国公 司占主导地位
z 70 年 代 本国企业能力增强 出口增加 国 外投资减少
z 80 年 代 从来料加工转向获得技术许可证和 专利
知识接受方的困难
z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知识转移时 发展中国 家尚未准备好 缺乏自我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 转移能力
z 客户 与知识传递方的信息不对称
培育学习能力是关键
z 学习型组织 一个能熟练创造 获取和传递知 识的组织 同时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 以适应 新的知识和见解
z 学习型组织
– 改变思想观念和心智模式 – 自我超越 – 建立共同愿景 – 系统思考 – 行为塑造
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噪声
z 通道混乱或复杂 z 信息不对称 z 信息失真
噪声
信息源
编码
通道
噪声
反馈
噪声
解码
接受方
噪声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被 动 学习 主 动 学习
转移渠道
吸收能力
组合应用能力 再创造能力
知识接受方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 发展中国家
• 客户
知识接受方
z 知识内化和集成能力 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 和认知水平
z 90 年 代 与 国际领先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
获得外国技术的非正式途径
z 聘用外国管理 人员 z 聘 用 海 外韩 籍 技 术 专 家 z 与国外厂商建立密切联系 z 在战略上选择和 改变合作伙伴 z 现代公司
– 在造船和汽车 行业雇佣人员和技术许 可
– 在电子行业建立 合资企业
知识转移中的障碍
知识的隐性化 竞争壁垒
瓶颈 搜寻成本高 供应与需求的脱节
尚未准备好 需求不清晰 学习能力
知识提供方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面向客户的知识转移
企业 出售物 offering
产品 黑箱服务 知识转移
客户
黑箱服务
组织的文化 共享的倾向 团队工作和团队目标 群体流程 促进技能
知识转移对客户的影响
z 向客户转移 使客户更加知识化 z 知识转移与亲和关系的良性循环 z 信任与亲和 z 定制化交流 z 持续创造知识与价值
知识转移能否威胁提供方的利益
z 使客户更加知识化 知识为客户创造了哪些价 值 或客户通过利用这些知识创造了哪些价值
转移渠道
知识提供方
知识转移的类型
z 知识转移 增强决策能力 z 技术转移 增强运作能力 z 方法转移 增强适应能力
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困难
z 知识转移 认知模式的差异 z 技术转移 隐含在产品中的思想 文化和经验 z 方法转移 应用方法的环境与条件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企业间 企业内 人与企业之间 人与人之间
z 知识转移增强与客户关系的亲和性 而这种亲 和性又是双向互动和建立相互信任的基础
案 例 通过知识和技术转移提升自 身竞争力 韩国经验
创新能力
高 低
生产能力
高 工业巨头 原设备制造
低 企业创新者 初学和模仿
生产能力和 创新能力
z 生产能力是指操作能力和维持生产 流程的能力
z 创新能力是指产生和改善产品与流 程的能力
知识接受方
转移渠道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战略联盟 合资企业 教育与培训 边学边干 信息中介 非正式渠道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社会化 媒介化
知识接受方
转移渠道
知识转移的途径
z 社会化转移 知识转移以社会化方式进行 即 直接的个人接触和互动
z 媒介化转移 个人或公司所拥有的知识被外化 为信息 这些信息又被需要对其内化进而变成 知识的客户获得 这样 知识转移在作为信息 被获取后以媒介化方式实现
初学者和模仿 者
z 缺乏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的销 售代理商
z 过渡依赖外国资源获得技术能力 z 通过学习和获得技术能力来发展
原设备制造商
z 具有一定的工业生产经验 但主要 生产外围 和辅助产品
z 从上游和下游企业获得技术 帮助 z 缺乏创新能力 z 不积极投资能力
企业创新者
z 有最初的创新能力 z 逐渐建立生产能力 z 较少依赖外国许可证技术 z 工业巨头与企业创新者的合作加速
知识转移的主要途径
– 从联盟转向合资伙伴 – 共享流程技术 processes-technology – 联盟与母公司之间互动 – 个人的调动 – 战略集成
工具
z 团队协作 z 知识创造 z 思想管理 z 最佳实践 z 汲取教训 z 获取经验 z 事件协作 z 内容管理 z 企业门户
创造的价值
知识的过程 z 协同创造知识 在知识交流和诱发过程中共
同综合和复杂的知识网络 z 知识的再生能力 z 知识转移时建立协同知识创造关系 z 知识的隐性化
– 将知识隐含在产品和服务中 – 将知识隐含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中
战略联盟
z 技术能力的互补和延伸 z 吸收能力决定知识转移的程度 z 知识的差异性影响战略联盟的价值
知识转移 ( Know ledge Transfer)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董小英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复杂化 速度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转移的知识类型
知识转移-公共知识
技术转移-硬件和生产,服务方法和 组织变革
能力转移- know how,创新
文化/体制/传统 知识接受 方
为客户增值 制定更佳决策 提高竞争能力 使所实施的非核心职能更有效更便宜 提高生产力 提高效率
知识转移的影响
z 客户的组织决策 为客户提高决策的准确性提 供附加值
z 客户所在机构的组织能力 优化客户业务流程 和提升员工技能
z 影响客户的思维模式和决策流程
知识交流与知识诱发
z 知识交流 双向的知识互动 z 知识诱发 启发他人进行知识创造 产生自己
合资企业与 弥补知识 缺 陷
z 第 一 渠 道 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伙伴 z 第 二 渠 道 合资企业在当地的经验 z 第 三 渠 道 外国母公司在当地的经验 z 第 四 渠 道 当外国母公司增加 绩效降低
说明对当地合资伙伴的需要降低
合资企业
z 日美企业合资后的知识转移
– 合资企业获取联盟知识的过程 – 知识的分类 不同知识的不同过程 – 组织层次 知识类型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
z 全球技术 z 工厂效率 z 现场客户 z 安全警示 z 计算机技术 z 研发与I T会议 z 全球工程网站 z 内部网重组
开发能力的领域
技
搜索引擎
电子邮件过滤
术
智能代理
信息可视化
推技术
技
能
过滤信息超载 阅读和注释
和 分析和综合
行
制定有效的决策
为
知识交流技能
电子邮件 内部网和群件 电子公告板 知识黄页 视频会议
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过程
z 注意过程 关注榜样的特点 z 保持过程 对榜样活动的认识和记忆程度 采
用新的方法进行实践 z 动力复制过程 将榜样的力量转化为行动 z 强化过程 强化学习行为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z 主动学习 来自内在需求的学习 具有前摄性 学习的目的趋近其想要的知识和能力 逃避不 想要的东西
z 黑箱服务将非核心业务和功能外包 而将主要 精力集中在最能体现其竞争优势的地方
z 客户只能见到实施的结果 对于过程和方法无 从知晓
知识转移
z 知识转移与客户的核心职能息息相关 z 与黑箱服务相比 知识转移的本质在于它的过
程和结果同样重要
黑箱服务与知识产品的价值
出售物类型 知识转移 黑箱服务 产品
工业巨头
z 具有生产和创新能力 z 具有行业控制力 z 大规模投资企业 知识和能 力 z 在发达国家设立知识获得基地 z 与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有合作关系
案例 韩国的发展经验
z 60 年代 廉价劳动力 零部件组装 外国公 司占主导地位
z 70 年 代 本国企业能力增强 出口增加 国 外投资减少
z 80 年 代 从来料加工转向获得技术许可证和 专利
知识接受方的困难
z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知识转移时 发展中国 家尚未准备好 缺乏自我知识创造能力和知识 转移能力
z 客户 与知识传递方的信息不对称
培育学习能力是关键
z 学习型组织 一个能熟练创造 获取和传递知 识的组织 同时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 以适应 新的知识和见解
z 学习型组织
– 改变思想观念和心智模式 – 自我超越 – 建立共同愿景 – 系统思考 – 行为塑造
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噪声
z 通道混乱或复杂 z 信息不对称 z 信息失真
噪声
信息源
编码
通道
噪声
反馈
噪声
解码
接受方
噪声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被 动 学习 主 动 学习
转移渠道
吸收能力
组合应用能力 再创造能力
知识接受方
知识的转移过程
知识提供方
转移渠道
知识接受方 • 发展中国家
• 客户
知识接受方
z 知识内化和集成能力 取决于原有的知识结构 和认知水平
z 90 年 代 与 国际领先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
获得外国技术的非正式途径
z 聘用外国管理 人员 z 聘 用 海 外韩 籍 技 术 专 家 z 与国外厂商建立密切联系 z 在战略上选择和 改变合作伙伴 z 现代公司
– 在造船和汽车 行业雇佣人员和技术许 可
– 在电子行业建立 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