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合集下载

“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摘要】“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以来,高校资源不均衡、学生心理健康受影响、课程质量下降、师资队伍稀缺、地区经济发展受阻等问题逐渐凸显。

资源聚集于少数名校,导致各地区高校发展不均衡,学生面临心理压力增加,课程质量下降,师资队伍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

在政策调整方面,应加强高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教育公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未来,应该着眼于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撤点并校政策、高校资源、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质量、师资队伍、地区经济、调整建议、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撤点并校政策在中国教育领域被广泛实施,旨在优化高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撤点并校是指将两所或多所高校进行合并,撤销冗余的学科专业,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高校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也希望借助撤点并校政策,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撤点并校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与争议,如高校资源不均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质量下降、师资队伍稀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需谨慎考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可能的不利影响。

1.2 政策内容“撤点并校”政策是指校点结构调整和学校合并的政策,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政策规定,学校应根据学生数量、教学质量等因素,适时撤销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校点,进行学校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学校合并可能导致高校资源不均衡。

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个人观点
• 校车之祸,主要不是“撤点并校”的错,而 是“一刀切”并校之过!!! • 地方政府为何热衷于“一刀切”? 由此减少办学点、方便管理学校, 进而减少教育投入。
原因何在?
穷!
没钱!!!
深度剖析
2001年,当“撤点并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的时候,国家同时启动了税费改革和义务教 育体制调整,前者废除了农业附加税和各种 集资,其直接结果是县乡财政收入锐减;后 者确立了一种新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 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 教育财政体制。
寄宿
• 亲情的断裂,乡土认同迷失,家人的温情被 剥离 • 1000 • 辍学
Back
思考:“撤点并校”路在何方?
• 值得商榷(减开支) • 征求民意,作出调整 • 出台政策,合理配置撤点并校的比例(人数、 距离) • 不搞“一刀切”,可以对被撤点保留几个 (低)年级 • 对被撤点的校舍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让废弃 的资源实现价值利用最大化。(如提高农村 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等)

•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 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 减少政府开支

• 路途增加
交通 饮食 寄宿 孩子成长 辍学
• 基础设施
农村负担加重
(荒废,不足 “缩小城乡差 距”)
Back
漫漫上学路
饮食
• 有些学校根本就没 有食堂,因为提供 不了午餐,导致孩 子饿肚子。 • 爱心午餐、免费午 餐成为了今年蔚为 壮观的民间公益行 动。
根本 节流? X
开源!
财税改革
反腐
谢谢观看!
地方没钱!
中国的财税体系
• 中国政府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先是将最大税 源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照75∶25的比例进行 分成,其累积和环比机制财力加速向中央财政斜。 • 同时,一些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开始 是由地方征收,后来变成中央与地方共享。 • 再后来中央在共享税种中的分配比例又逐步调整和 加大。 • 结果,中央财政集中的力度越来越强。实践表明, 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从最高时的85%下降为目前的 45%左右,而地方承担的事务和支出却从1994年起 至今一直保持在到70%以上

撤并学校的利弊分析

撤并学校的利弊分析

撤并学校的利弊分析随着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农村。

在国家很难一下子大幅度提高教育投入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一直是各级政府深切关心的问题。

经过广泛调研,深入思考,这几年集中办学在部分地区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将阶段性的思考总结如下。

集中办学的益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整合有限资源,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而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相应的师资、仪器、设备、手段。

在原来低水平分散办学的情况下,课程设置不全,学科教师奇缺,仪器设备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条件设备也难以保证教学的需要,教学对象过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变成了一句空话。

而集中办学,有利于克服这些不利因素,顺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节约教育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原来的学校大多规模小,但按要求又必须“五脏俱全”。

因此,有时候难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布局分散,投入相对也分散,造成部分资金投入后没有效益,改善条件也难以到位。

适度集中办学,能够集中使用财力,节约资金,加速改善办学条件的进程,尽快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办学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

原来分散办学,由于各种条件限制,难以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有效能的集体生活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

集中办学,能改变学生不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同时,通过学生带动家长,有助于整个家庭、整个村屯、整个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让现代化更先进的理念更加迅速有效的普及到最边远落后的地区的每个人,从而更深度的提高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和思想水平。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撤点并校,提高办学效益

撤点并校,提高办学效益

撤点并校,提高办学效益作者:杜丽婵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8期一、我县中小学布局现状及其弊端(一)教育资源极大浪费我县不足23个学生的教学点就有59个,学校与教学点数量几乎各占一半,这些教学点大多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贫下中农投工投料兴建的校舍,现在差不多都成了危房,政府有限的资金只能不断忙于“补漏”;按1∶23的师生比计算,这些教学点学生学额严重不足,占用教师多,如果硬要坚守这些“一个老师,二张课桌,三个年级,四个学生”的“麻雀”式学校,势必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过多的校点,过小的规模,只能采取包班教学,甚至复式教学,超负荷的工作量使教师丧失很多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缺乏集体的研究,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只能单枪匹马,摸着石头过河,知识、业务水平难以得到提高,造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三)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不少学校对于教学中必须配套使用的实验器材、体育用品、现代化教学设备相当缺乏。

不少学生,连计算机是何物都不知道,电脑的普及又怎能从娃娃抓起。

再加上没有专职的体育、艺术教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时,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狭窄的空间,难以给学生提供施展个性特长的机会,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四)给管理带来困难由于教育系统面广、人多,实施管理本来就不容易,再加上校点多而散,交通、通讯不灵便,上传下达耗时长,效率自然不高。

长期以来,一些教学点凭着“山高皇帝远”,办学行为不够规范,教育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往往无法深入这些点,监管失控。

(五)阻碍地方经济发展由于校点多,资源分散使用,中心学校成不了规模,影响了招商引资及城镇化建设进程。

一些地方为保留校点,集资建校,随意增加村民的负担,从长远利益来看,群众建校的热情成了撤点并校的障碍。

还有,由于教学质量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为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数额有限,拔尖人才更是少得可怜。

地方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束缚了经济的发展。

二、撤点并校的必要性(一)撤点并校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教育作为一种促进规模逐步扩大化的“知识产业”,自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中国在用世界上1%多一点的教育经费支撑着占世界20%的教育人口,因此更要讲究效益。

撤点并校申论题

撤点并校申论题

撤点并校申论题撤点并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公平、地方财政、人口流动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申论题:标题:撤点并校政策:利弊之辩与改革之路撤点并校政策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方面,该政策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上学距离增加、农村学生面临更大的教育不平等、部分学校出现闲置等。

支持撤点并校的观点认为,这一政策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低的学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建设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效益,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同时,也有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反对撤点并校的声音也十分强烈。

他们认为,这一政策增加了学生上学的距离和时间,给农村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负担。

同时,由于部分学校被撤并后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学校,浪费了教育资源。

此外,这一政策也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撤点并校政策的利弊得失,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利益,保障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和教育质量。

这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改革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

在实施撤点并校政策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

对于人口稀疏、交通不便的地区,应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保障学生的就近入学权利;对于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加强投入和管理,提高其办学水平和效益。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闲置学校的利用和管理,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教育的不平等现象加剧。

总之,撤点并校政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全面地看待和深入地思考。

只有在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和优质发展。

论乡村教育趋向——“撤点并校”之利弊

论乡村教育趋向——“撤点并校”之利弊

但 校 园 内 缺 空无 一 人 . 没 有 了童 真 的笑 声 . 没有 了打 打 闹 闹 的 声音 , 没 有 了朗 朗 读 书 声 。 各 种 电 气设 备 、 桌椅板凳 、 办 公 用 品 闲置 无 用 , 校 园 内杂 草 丛 生 , 一 片 荒 寂 个 别农 村 小学 变 成 了幼 儿教学 点 . 只 留一 名 地 方 教 师 进 行 幼 儿 教 学 . 该 名 教 师 既 是 炊 事 员 又 是 清 洁工 . 只 好 孤 独 地 在 学 校 里 带 上 八 九 个 幼 儿 无 章 地 应 付 。 那 些 家庭 条件 差 的幼 儿 只能 在 这 样 的教 学 点 上 学 . 而 那 些 家 庭 条 件 稍好 的都 拖 家 带 口地 进 城 了 . 还 有 那 些 离 学 校 偏 远 的 孩 子 也进 城 了 由 于合 并 学 校 . 致使 好 多 家庭 为 了 孩 子 上学 只好 背 上 过 重 的 负担 向县 城 进 军 , 县城 人 1 2 1 过度 密集 . 造成城市人流拥挤 . 环 境卫生差 : 房 价 也 因 此 受 到 了 影 响 尤 其 是 在 中 小 学 生 中 午 午
l 教 育 与 管 理
2 0 1 4 年 第 1 期 ( 总 第 2 0 7 期 )
农 村 中小 学 布 局 调 整 是 我 国 近 年 优 化 农 村 教 育 资 源 配置 .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 农 村 中小 学 布 局 调整 . 简称 “ 撤点并校 ” . 一个推行 了多年的改革 , 但 由于 地 方 政 府不能 因地制宜 . 盲 目地 合 并 农 村 中 小 学 . 在 此 过 程 中暴 露 出 了很 多 严 重 的 问题 . 使 得“ 撤 点并校 ” 弊大 于利 , 应 该 引 起 我 们 的高度重视 。 农 村 中 小 学 布 局调 整 政 策 的 推行 在 1 9 8 6年 《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义 务 教 育 法 》 颁布后 , 我 国 进 行 了第 一 次 较 大 规模 的 农 村 中小 学 布 局 调 整 . 各级地 方政府 以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作为重要政策,一方面采取大力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仍坚持以人为本。

在实施国家农村撤点并校政策时,也明确要求保护贫困家庭孩子的自由受教育权。

然而,推进农村撤点并校,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贫困家庭孩子从小学到中学教育的受教育权。

首先,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带来的学校极其不平等。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使贫困家庭孩子的学校资源分配变的更加不均,有的学校教学设备现代化,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教学资源都得不到。

这样的不平等,使贫困家庭孩子在获得教育上处于劣势,使同龄孩子在学习技能的发展上出现差距。

其次,农村撤点并校政策带来的学校环境恶化,使贫困家庭孩子的学习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学校规模缩小,校园设施落后,学校管理水平降低,学习环境也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在一些撤点并校学校里,学生们可能出现教室过少、厕所设施落后、饮用水不卫生等问题,使孩子们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变得更难。

- 1 -。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推行撤点并校?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推行撤点并校?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今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推行撤点并校?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很荣幸能够在这个辩论赛上发表我的观点。

今天,我们反方辩手将为大家阐述撤点并校不应该推行的理由。

首先,撤点并校会削弱中国教育系统的公平性。

我国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乡差距、沿海内地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而撤点并校将导致优质学校和师资资源向一些重点城市集中,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

这将导致少数地区和学校更加困难,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

其次,撤点并校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潜在的风险。

中国的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撤点并校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这种压力。

比如,某些撤点并校政策下,优秀的学生需离开熟悉的环境,与陌生师生进行竞争,这将导致他们的焦虑和压力加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撤点并校会造成家庭分离和社会不稳定。

众所周知,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中,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城乡人口流动、家庭分离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

而撤点并校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分离现象,导致更多的家庭被迫分离,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和社会稳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撤点并校不应该在当前的中国推行。

它削弱了教育的公平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并且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我们坚决反对撤点并校的推行。

谢谢大家!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评委和各位观众:很高兴站在这个舞台上,为大家阐述我们反方对于撤点并校不应该推行的观点。

接下来,我将从教育质量、学生适应能力、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角度深入解释我们的立场。

首先,撤点并校将会影响教育质量。

在当前的学校体系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特色,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个性发展。

而撤点并校会使学生失去了选择的机会,限制了他们接触不同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可能导致教育变得单一化,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

其次,学生适应能力也是考虑撤点并校的重要因素。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参半。

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忽视。

因此,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导致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发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

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根本。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理性纠错。

进入新世纪,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入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减少,出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这类学校的存在与教育领域倡导的均衡发展、提高效益等理念格格不入。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的布局进行调整显得十分必要。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自此,席卷全国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拉开帷幕。

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降低了生均教育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上学难、辍学率回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

马克思指出:“教育是人类发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

①目前,人们对于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倍加关注。

从表面上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提升了办学效益,可以为农民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但是,这种教育效益的提高导致入学机会的不公平,有些孩子会因此而失学。

很多农村家庭教育成本增加,远远超过免收学费、书本费带来的实惠,农村贫困家庭受到更加不公正的教育待遇。

当政府以提高效益为出发点实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伤害了农民利益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启动补偿机制,实现利益关系的重新平衡,确保教育公平。

②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并未采取补偿措施,农村家庭享受公平教育之希冀再次破灭。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

[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负面影响分析]撤点并校自以来,我国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布局调整是从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和规模效益的一项工作。

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方式是“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给学校、学生、家庭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农村义务教育“撤点并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西部地区“撤点并校”的重点在教育人口密度较小的农村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

通过近十年的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也有所改善,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也给学校、学生、家长和农村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1.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学校服务半径过大,农村中小学生遭遇“求学难”。

一般来讲,服务半径越大,服务人口相对越多,学校的办学规模就越大,办学效益就越高。

但当前农村中小学学校服务半径普遍过大,给学生带来不便。

首先,是农村中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农村中小学学校服务半径到底多大为宜虽无具体规定,但依据平原地区地理条件及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服务半径应限制在2公里以内,初中最大不超过5公里。

但在中部省份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学生家庭居住地离学校的距离大多数都在3~4公里,有的甚至有8~9公里。

学生不得不走上很远的路去上学或寄宿。

在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孩子们上学途中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有些学生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得不接送子女,甚至有的不得不到学校所在地“陪读”。

其次,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上升。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根本目的是在保障每个农村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切实可行的优化与整合。

但是,由于有些地区不合理地实行学校布局调整,盲目地进行学校撤并,学校的服务半径过大,学生上学距离过远,导致了偏远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率上升。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_优化办学资源_提高办学效益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_优化办学资源_提高办学效益

合理调整校点布局优化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撤并收缩校点,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能优化教育资源,减少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农村教育,为农村文化、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从而推进山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撤并校点的利与弊1、撤并校点的利(1)撤并校点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点大多都在农村偏远地区,且点多面广,生源不足,学生人数少,校舍、教学设备简陋,育人环境差,导致教师资源浪费,教育质量差,教育投入成本高。

合理收缩撤并校点,有利于整合教师资源,有利于资金集中投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教学设备投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撤并校点有利于集中办学,克服教学工作的随意性,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校点边远,大多是一校一师,中心校难于做到有效的监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大,教学行为缺乏规范性,教学质量低。

撤并校点集中办学,既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育人环境,又强化了教育管理、教学行为的规范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撤并校点的弊(1)校点撤并后,很多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的安全防范形势更加严峻,给家长送孩子上学增加了一定的负担,给义务教育的普及提出了新的挑战。

(2)校点撤并后,一方面,撤并的学校大多都在农村偏远地区,值守和变现比较困难,长时间闲置就容易成为危房,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另一方面,被保留的学校,在短期内资金投入不足,学生并入后,校舍拥挤的状况十分普遍。

二、撤并校点后要着力解决好几个问题1、着力做好校舍建设合理规划,积极筹措、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校舍建设要着眼长远,做好做好校舍建设的选址规划工作,克服随意性、临时性、不合理性等行为,尤其是危房改造要克服不顾房屋主体结构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合理使用年限是否将要到期,而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给原本按要求应该拆除的危房进行“穿衣戴帽”、“维修加固”等改造,避免校舍建设短期投资行为和重复投资行为。

农村教育撤点并校的利弊

农村教育撤点并校的利弊

农村教育撤点并校的利弊(2009-04-04 10:01:12)转载▼标签:杂谈撤点并校-政策出发点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不断的加强,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义务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办学体制上看,农村小学传统的“村村办学”的办学格局将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一、村小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近年,政府投入大量经费,增加学校仪器等配套设施。

几所学校都得到一样的量。

二、村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令人堪忧。

由于农村学校布点分散,小班额班级比例大,造成了农村师资力量的分散配置,一人一班甚至一人一校的现象大有存在.加上目前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历偏低和老龄化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改要求远远不相适应,严重影响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笔者所在学校的一个教学点,一个教师,三个教学班,一个学期教师能完成教学任务就不错了,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谈及素质教育.三、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虽然国家每年按生均下拨给学校公用经费,但这些资金少效益难以发挥,仅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学校点多面广,其危房改造,校产修缮、教学及生活设施添置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由于僧多粥少、资金分散后,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无疑增加了教育成本,加重了政府和农民的负担。

科学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寄宿式办学已成为突破农村基础教育瓶颈,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必行之路。

通过集中办学,中小学能基本满足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将生源少、效益低的学校撤消合并,使农村学校初步实现规模办学。

撤点并校-政策现状目前,农村的“撤点并校”工作正在改变原先“哪里有炊烟,哪里就有学校”的办学方式。

据了解,仅在南平市延平区的174所村完小里,不足100人的村完小就有105所,占60%,其中不足50人的村完小46所,最少的一所村完小只有学生11人。

不少教学点只有一名教师、几个学生。

这种状况下,学习气氛不浓,办学效益极低,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大大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浅析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浅析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浅析后撤点是指将原本设在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学校撤并到人口更为稠密、交通更为便利的地区,这对农村义务教育协调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下面是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浅析:一、后撤点对农村教育协调发展的影响1. 学校资源分配不均衡,影响了教育资源均衡的供给。

后撤点导致了教育资源流动性的不足,学生入学难、师资力量流失、校舍设施老化等问题的发生,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受到了阻碍。

2. 降低了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由于“后撤点”所述的学校位于交通更为便利的地区,相应地,学生的起居、饮食等也会得到提升。

但在教育上,学生的交通费用的增加、挤压、时间的浪费,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3. 持续加大了农民对教育的支出。

在农村地区,由于学校的远离,学生需要乘坐或开自行车前往学校上课;同时,课堂上的供给也会有所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成品的制造成本都会不断上升,使得农民的负担不断加重,农村教育事业得不到有效发展。

4. 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由于后撤点所述的学校位于闹市区,相对于乡村里的学校,在噪音、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都会存在更大的风险性。

这种风险性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二、解决后撤点农村教育协调发展的途径1. 全面优化农村教育基础设施。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设施建设和校舍维修的投入,建设足够现代、完备的教育设施;同时也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针对性地解决片区内老旧学校设施的问题。

2. 建立具有公益性质的教育统筹机构。

应建立教育协调与监管机构,完善对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的地方监管体系,通过有效的政策制定及计划贯彻,推进农村学校教育协调发展。

3. 调动城市学校的支持与帮助。

城市、县区教育局应该鼓励城市学校与偏远地区的学校建立联系,并成为有力的支持。

4. 提高教育质量。

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准,校外教育要得到充分发展,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育进入农村地区,打造适合农村特色、具有优质特色的农村学校。

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研究——撤点并校的利弊及借鉴措施

农村基础教育布局调整研究——撤点并校的利弊及借鉴措施
弹 的 现象 。 2 安 全隐患增 多。由于乡村地 势 比较宽阔 ,部分 .
1 促进 了教 育资源的合理 配置 。当规模小的学校 . 和一些教学点被撤 并 以后 ,各地 就将有 限的教 育资源 集 中使用 ,从 而避免 了过去分散 办学时普遍存在 的教 育资源利用效率 低下的 问题 。接受调查 的县乡两级教 育行政部 门负责人认为 ,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整 促进了 教育资源 的合理 配置 ,而在所有 接受调查 的县 教育局 局 长 中,这一 比例高达 l 0 %。尽管在调查 中学 校校 0 长 、中层管理 人员 、教师及 其他人员 ( 教辅 和工勤人 员) ,对这 一 问题 的认 同 比例 呈递 减趋 势 ,但在 各项 选择 中都居 首位。 由此可 见 ,尽管教育 工作者 对这一 问题 的看法 不完全一致 ,但大多数人都认 为 ,农村 中 小学 布局调 整促进 了教 育资 源的合理 配置 。 2 提 高 了农村学校 的规模 效益。调查发现 ,在受 . 访 人 员 中 ,有 相 当大 比例 的 人 员认 为农村 中小学 布 局 调整 提高 了学校 的 规模 效 益 。而 从农 村 中小学 布 局 调整 前 与布 局调 整 后 的学 校规 模 比较 中,能 够 明 显 看到各级 学校 的校 均在校 学生 人数都有 显著增 长 , 高 中 的规模 增 长极 为 明 显 ,这是 由于高 校扩 招 后对 普 通高 中产 生 了极 为 显著 的拉动 作用 。

5 促 进 了区域 内教 育的均衡 发展 。在 实地调查 中 . 我们看到 ,农村 中小学布局调整 以后 ,一些基础设施 较好 、教学 质量较 高 的农村 中心 校 ,由于投入 加大 、 资源集 中,其办学 条件在 当地农村达 到一流水平 ,其 基础设施 、师资、教学仪器设备 、管理 水平等也朝着 与城 镇水平 差距缩小 的方 向发展 ,在这 样的情 况下 , 农村学龄儿童 可就 近接受高质量 、高水平的教育 ;从 长远来看 ,对 缩小区域 内、城 乡之间的教育差距 ,推 进 区域 内、城乡 间的教育 均衡 发展起 到了积极 作用 。 我国 “ 撤点 并校”可以说是整合教育 资源 的一个 创举 ,但在 执行的过程 中由于我 国国情 、地域 、经济 发展 状 况 、人 口结 构等 多 方面 的 问题 的复 杂性 也产 生 了很 多 问效 撤

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可以分析“撤点并校”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提出改变措施,如“撤点并校”的优与劣。

或“撤点并校的利弊与思考”【积极方面】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大规模流动,农村人口出生率和学龄人口不断下降,由此带来的学校布局调整、教育资源整合,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从其初衷而言,学校撤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利于更好地满足百姓教育需求。

【存在问题】其一,有的地方借撤并之机减少对学校的管理并减少教育投入,造成家庭教育成本升高,上学路途遥远,乡村地区出现辍学率回潮。

其二,由于政府没有在撤点并校时考虑配备校车,不少孩子只能坐不合格校车、黑校车上下学,导致校车安全事件频发。

其三,低龄寄宿在乡村变得越来越普遍,但由于寄宿硬件条件较差、与寄宿相配套的心理辅导、生活服务没跟上,乡村寄宿生很多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儿童缺少家庭教育与温暖,对其个性成长不利。

其四,朗朗书声在很多农村消失,农村越显缺乏生气。

其五,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当初被撤点的学校,很多本来就是相当不错的校舍,撤并政策出台后,这些校舍就成了香饽饽、唐僧肉,最终被“合法”侵占。

【措施】要彻底根治撤点并校过程中的问题,首先必须从科学决策机制入手。

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在决策过程中,要多听农民的意见,尊重农民的诉求,以农民心声为准绳。

对教育部门乃至各级政府而言,在制度上设计长效的“通道”,让农民的声音能够被清晰地听到并得到重视,是确保这桩好事办好的重点所在。

其次,撤点并校要因地制宜,布局调整不能“一刀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农村地域广大,居住分散,有的山区路途崎岖、交通很差,硬性撤点并校,会增加农村儿童的上学距离,也会导致安全隐患。

因此,应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校舍安全工程,保留一定的教学点,要在便利和质量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再次,不能认为只有实行集中办学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教育质量,盲目追求学校撤并的数量与速度,这会引发诸多问题。

盲目撤点并校的弊端

盲目撤点并校的弊端

盲目撤点并校的弊端一、导言2001年起,我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而在国务院出台了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各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共同合作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但是在撤点并校政策实行十几年来,人们只关注到了该政策产生好的一方面结果,却没有看到由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刀切的现象,不分青红皂白对所有的农村中小学直接下了封杀令,盲目的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撤并。

造成现在农村中小学已经绝迹的窘境。

从而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弊端,如新闻媒体报道的学生生活条件下降,辍学现象,甚至出现危害学生生命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就针对此现象的产生,对撤点并校这一政策进行调查,并深入分析其盲目撤并农村中小学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二、方法(一)、调查对象由于撤点并校政策是有国务院制定并在全国实施的,而我的调查对象就是因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而消失的农村中小学和在校人数,但是由于我国东、中、西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而造成各地区之间在撤点并校政策下产生的结果也相差很大。

为了能更好的体现普遍性就对全国的因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而消失的农村中小学和在校人数进行调查。

(二)、资料收集方法由于是对全国因为撤点并校这一政策而消失的农村中小学和在校人数进行调查,欣慰时间和人力、物力有限。

所以调查数据主要来自于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和官方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一些统计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一)、调查结果在我国实行撤点并校政策这十几年后,通过对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和官方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一些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

教育部公布1998年至2007年的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全国撤点并校数据(小学)如调查数据表明1998年到2007九年间,全国学校数目减少47.50%,而在校人数减少了24.30%。

农村撤点并校

农村撤点并校

论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的不良后果摘要:“撤点并校”,是指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实行的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一场教育改革,也是我国政府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具体的来说,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由于在这项政策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某些方法的不当,在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政策,随着一系列教育问题的出现,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和成因,希望各地政府能科学的认识现实和调整相关政策,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科学、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辍学率高、学生食宿、校车、家长负担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

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撤点并校产生的问题及建议农村撤点并校是近几年来政府多次实施的改革措施,本文将对此分享一些观点,以期引发关于农村撤点并校的讨论。

一方面,农村撤点并校有一些益处。

首先,这种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学校的运营成本,因为降低学校的承载量会减少费用,如工资、电费、水费等。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校的管理质量,因为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会因少量学生而得到改善。

再次,撤点并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因为如果合并学校,更多的资源可以用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

但是,中国农村撤点并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撤点并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活动空间,因为学校的校区会变小,学生们就没有那么多空间来活动了。

其次,撤点并校会影响学生的安全,因为距离变得更远,其他村庄的学生将被转移至较远的校招,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

此外,撤点并校也可能引发心理上的问题,由于学校环境的变化,学生也许会感到不安、焦虑或无助。

因此,中国农村撤点并校的改革可以说是双刃剑,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些举措。

首先,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用来维持学校的基本设施,以确保学校的课堂安全。

其次,政府应该制定一些特殊的措施,以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如补贴和抵押贷款等,以帮助转移到较远地区的学生。

此外,政府还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为拆点后学校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和体育教室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最后,政府应该针对拆点后的学校来进行心理咨询和培训,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还应建立一个数据库,记录学生的学习进步和习惯,以便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以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中国农村撤点并校是一项有益的改革,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学习环境,以及更多的教育资源。

只有这样,中国农村撤点并校的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引领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过
• 《决定》出台后,这一法规经常被某些地方 政府断章取义地引用,从而导致强行撤并事 件时有发生。 “撤点并校”以狂风骤雨般的 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成为了地方政 府教育布局调整的“一场狂欢”。 • 教育部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全国农村小学 数为512993所,2009年为234157所,减少学 校数合计278836所,总量减少了一半多,平 均每天减少学校数为64所。

•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 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 减少食 寄宿 孩子成长 辍学
• 基础设施
农村负担加重
(荒废,不足 “缩小城乡差 距”)
Back
漫漫上学路
饮食
• 有些学校根本就没 有食堂,因为提供 不了午餐,导致孩 子饿肚子。 • 爱心午餐、免费午 餐成为了今年蔚为 壮观的民间公益行 动。
有媒体认为: 校车之祸不仅是校车之过, 农村撤点并校更是深层原因!!!
潜谈“撤点并校”
• • • • • • 含义 背景 经过 利 弊 思考
含义
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 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背景
1、农村生源因为计划生育而逐年减少。 2、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需要。 3、2001年国务院出台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决定》的文件后,该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 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表示要“按照小学就近 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 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 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 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调整 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在有需要又有条 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地方没钱!
中国的财税体系
• 中国政府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先是将最大税 源增值税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按照75∶25的比例进行 分成,其累积和环比机制财力加速向中央财政斜。 • 同时,一些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开始 是由地方征收,后来变成中央与地方共享。 • 再后来中央在共享税种中的分配比例又逐步调整和 加大。 • 结果,中央财政集中的力度越来越强。实践表明, 地方财政收入比例从最高时的85%下降为目前的 45%左右,而地方承担的事务和支出却从1994年起 至今一直保持在到70%以上
根本 节流? X
开源!
财税改革
反腐
谢谢观看!
寄宿
• 亲情的断裂,乡土认同迷失,家人的温情被 剥离 • 1000 • 辍学
Back
思考:“撤点并校”路在何方?
• 值得商榷(减开支) • 征求民意,作出调整 • 出台政策,合理配置撤点并校的比例(人数、 距离) • 不搞“一刀切”,可以对被撤点保留几个 (低)年级 • 对被撤点的校舍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让废弃 的资源实现价值利用最大化。(如提高农村 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等)
个人观点
• 校车之祸,主要不是“撤点并校”的错,而 是“一刀切”并校之过!!! • 地方政府为何热衷于“一刀切”? 由此减少办学点、方便管理学校, 进而减少教育投入。
原因何在?
穷!
没钱!!!
深度剖析
2001年,当“撤点并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的时候,国家同时启动了税费改革和义务教 育体制调整,前者废除了农业附加税和各种 集资,其直接结果是县乡财政收入锐减;后 者确立了一种新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 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 教育财政体制。
浅谈“撤点并校”
2011年下半年中国重大校车事故一览:
12月12日,江苏丰县校车侧翻事故,15死8伤。 12月12日,广东佛山校车货车相撞事故,37伤, 一人重伤。 11月26日,辽宁省凤城校车侧翻事故,35伤。 11月16日,甘肃正宁校车事故,20人死,18人重 伤,26人轻伤。 9月26日,山西一接送学生的微型面包车与货车相撞, 7名初中生死亡。 9月13日,湖北省荆州两名4岁女童滞留校车,窒息而亡。 8月2日,安徽省安庆市3岁女童被遗忘在校车上8小时, 窒息而亡。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