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点并校讲义

合集下载

“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

“撤点并校”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摘要】“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以来,高校资源不均衡、学生心理健康受影响、课程质量下降、师资队伍稀缺、地区经济发展受阻等问题逐渐凸显。

资源聚集于少数名校,导致各地区高校发展不均衡,学生面临心理压力增加,课程质量下降,师资队伍不足等现象普遍存在。

在政策调整方面,应加强高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教育公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未来,应该着眼于深化教育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撤点并校政策、高校资源、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质量、师资队伍、地区经济、调整建议、发展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撤点并校政策在中国教育领域被广泛实施,旨在优化高校布局,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撤点并校是指将两所或多所高校进行合并,撤销冗余的学科专业,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高校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也希望借助撤点并校政策,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撤点并校政策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与争议,如高校资源不均衡、影响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质量下降、师资队伍稀缺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于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需谨慎考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可能的不利影响。

1.2 政策内容“撤点并校”政策是指校点结构调整和学校合并的政策,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政策规定,学校应根据学生数量、教学质量等因素,适时撤销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校点,进行学校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但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增加,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学校合并可能导致高校资源不均衡。

论农村拆点并校

论农村拆点并校

论农村拆点并校2001年中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决定》公布以后,各县就开始逐年推行合并农村小学的措施。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调整工作。

许多县教育部门撤并小学及教学点,尤其在一些山区,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撤了近1/2至2/3的教学点及完小,这对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农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撤点并校,特指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2001年起,中国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育质量,促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村办学”的方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并。

但由于部分地区在操作中的不当,也有地区出现学生生活条件下降,甚至辍学的现象。

因此,该政策的实施和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受到舆论的争议。

孤儿背井离乡独自求学,父母含辛茹苦将儿女送到城中读书,城镇学校校长惊惧农村学生如潮涌来等等,随着一系列“尴尬”的暴露,推行了8年的“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走进公众视野。

“两免一补”的政策推行后,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上学应该不用交钱,至少费用应该大减才是。

但是实际上很多农村家庭的教育费用反而增加——对农村有重大影响的这项政策就是“撤点并校”。

当村里的学校被撤掉以后,学生就要集中到中心校上学。

村到中心校有公路和班车的,学生就要付钱坐车,许多村离中心校远,不通公车,要走三、四个小时到中心校去上学。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有利有弊,人们对其毁誉各半。

撤点并校有利于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降低生均教育本钱,提高办学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校车平安、农村学生上学难等问题亦不容轻忽。

因此,咱们应当理性看待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问题。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错在于其致使教育不公凸显、教育责任转嫁、学生进展受损、教育资源浪费、乡土文化断裂等问题。

对这些错误认真反思并进行理性纠正,是保证撤点并校工作取得成效的全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理性纠错。

进入新世纪,随着打算生育政策的深切和城镇化速度的加速,农村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减少,显现了大量规模小、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这种学校的存在与教育领域提倡的均衡进展、提高效益等理念格格不入。

因此,对农村中小学过于分散的布局进行调整显得十分必要。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决定》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自此,席卷全国的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运动拉开帷幕。

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降低了生均教育本钱,可是随之而来的校车平安、上学难、停学率上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令人们不能不从头凝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一。

马克思指出:“教育是人类进展的正常条件和每一个公民的真正利益”。

①目前,人们关于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进展倍加关注。

从表面上看,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提升了办学效益,能够为农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可是,这种教育效益的提高致使入学机遇的不公平,有些小孩会因此而失学。

很多农村家庭教育本钱增加,远远超过免收学费、书本费带来的实惠,农村贫困家庭受到加倍不公正的教育待遇。

当政府以提高效益为起点实施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损害了农人利益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启动补偿机制,实现利益关系的从头平稳,确保教育公平。

②令人遗憾的是,政府并未采取补偿方法,农村家庭享受公平教育之希冀再次破灭。

吝店镇中心校撤校并点工作汇报材料

吝店镇中心校撤校并点工作汇报材料

吝店镇中心校撤校并点工作汇报材料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大力普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学校生源分布呈现出不均衡、逐步减少的态势。

合理调整布局、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防止教育教学质量效益低下成为了突出的问题。

一、目前吝店镇辖区内义务段教育现状吝店镇中心校辖区义务段公办学校共9所,其中小学7所、初中2所。

在校生2742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465,初中在校生1277。

在编教师共有197人,其中小学段教师105人,初中段教师92人。

另有民办学校一所,在校生610人。

吝店中心小学在校生834人,占公办小学在校生总数的56.9%,百人以上完小一所,其它5所小学在校人数均不足百人。

吝店一中在校生858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67.2%,在编教师67人,占初中在编教师总数的72.8%;吝店二中在校生126人,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9.8%,在编教师25人,占初中在编教师总数的27.2%.二、现状分析(一)小学段1、年级数多、学生数少与教师配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尽管绝大多数小学在校人数不足百人,但由于年级全、课程开设标准的要求未降低,因此各小学普遍教师紧缺。

2、教师跨学科、跨年级、包班情况与专业成长之间的矛盾。

目前,各小学普遍存在一个教师带同年级所有学科或一个教师带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现象,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所带学生数过于悬殊,平行班少,导致在科学评价教师的机制建设方面实施困难。

(二)初中段1、师生比例严重失衡。

目前吝店一中在校学生858人,在编教师67人,师生比:1:12.8;吝店二中在校学生126人,在编教师25人,师生比:1:5.04。

2、班级数与教师配备比例失衡。

目前吝店一中共17个教学班,班级数与教师配备比例为:1:3.94;吝店二中共设3个教学班,班级数与教师配备比例为:1:8.33。

3、人浮于事与教师紧缺形成鲜明对比。

目前吝店一中教师的周平均工作量12节以上,吝店二中教师的周平均工作量在6节左右。

总之,受教学点设置多、教师平均分布广等方面因素影响,导致我辖区内各校普遍出现教师紧缺,优势教育资源无法共享。

撤点并校过程说明

撤点并校过程说明

XX小学撤点并校过程说明XX小学教学点在上学年的工作中,得到了上级领导、村委会及各位学生家长的支持,教育教学工作得以平稳的开展。

但教学点的工作也只能仅是维持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着诸多不利。

在教学点办学过程中我们也时时感到困惑,遇到了实际困难,也深深感到自身办学条件的不足。

一、学生流失相当严重。

本辖区在校就读学生特别少。

一年级学生数4人,二年级学生数4人,三年级学生数8人。

很多优质生源流入他校。

二、师资力量欠缺。

我校开设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4个班级,教师配备4名,每个教师要代两个,甚至三个学科。

在教师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条件下,同时抓好三个学科的教学质量很困难。

三、教学设备老化、损坏。

教学用具还是十几年前购置的,导致教师无法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只能沿袭“黑板加粉笔”的老路子。

面对这些实际现象,我们觉得还是应该集中教师资源和集中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办学这样也有利于教育进一步的办大办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撤点并校也是大势所趋。

结合XX小学教学点的实际情况,辖区内主管学校——XX小学校委会领导联合我校在8月下旬,首先与XX村村委会X书记进行了沟通,表达了将XX 教学点学生转到辖区内主管学校——XX小学就读的意愿,宣传了主管学校——XX小学的优质办学条件,一、校园环境建设。

在已有环形跑道和篮球场地的基础上,配置了4个标准的乒乓球台以及120套标准的课桌椅。

让学生课余能锻炼身体,上课有优越的环境。

二、师资力量充足。

XX小学开办了幼儿园、学前班、小学一至六年级,在专职的语文、数学教师教学的基础上,三至六年级英语教学由专职教师担任。

早读,教师到班;午写时间,教师提前到班,有针对的督促、辅导学生学习。

提升了学生学习成绩。

三、近几年XX小学配备了校车,为辖区内学生服务,每天早上上学,下午放学到指定地点接送学生。

学校还开办了食堂,为学生准备中餐,避免了学生中午上学、放学途中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浅析我国农村教育之撤点并校

浅析我国农村教育之撤点并校
减少 , 同时 , 随着 义务 教 育 的 普 及 , 农 民群 众 在 “ 有 学 当。 ” L” 之后 , 上好 学 ” 的愿望 H益 强烈 , 国家也加 大 了对 教 育的 支持 力度 。在此 背景 下 , 2 0 0 1 年 国务 院 出 台文
2 . 交 通安 全存 在 隐患
由于我 国 中西部 地 区山地 丘 陵 多 , 尤其 是 西 部 一
育 学校 布局 。按 照 小 学 就 近 入 学 、 初 中相 对 集 中 、 优 学 , 加之 寄宿 费用 高 , 一些 学生 不 得 不选 择 走 读 上学 ,
化 教 育 资 源配 置 的原则 , 合 理 规划 和调 整 学 校 布 局 。 而 步行 几公 里甚 至 十几公 里 去 上学 , 耗 费 了 巨大 的体 农 村小学 和 教学 点要 在方 便 学 生 就 近 入 学 的前 提 下 力 还有精 力 , 并 且 安 全 问 题 也 成 为 了 家 长们 最 担 心 适 当合 并 , 在 交通 不 便 的地 区 仍 需 保 留 必 要 的 教 学 的 , 尽 管 一 些 学 校 会 组织 校 车 去接 送 学 生 , 但 是 这 些
( 一) 撤 点并校 的 背景及其 结 果
随着 城镇 化推 进 、 大 量农 村务 工 人 员进 城 务 工 以 2 0 1 1 年 辍学 生 已经 达 到 8 8 . 3万 人 , 辍 学率 8 . 8 % c , 这
及 国家计 划生 育政 策 的深 入 开展 , 农 村 学龄 人 口不 断 与 1 9 9 7年、 1 9 9 8年 、 1 9 9 9 年 的 辍 学 水 平 大 体 相

北 省 教育厅 巡 视员 、 中国教 育学 会农 村 教 育 分 会理 事 长韩 清林 透 露 , 近 4年来 , 全 国小 学 辍 学 率 大 幅度 回

财政案例-撤点并校

财政案例-撤点并校

政策背景
• 1、 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儿童少年减少、城镇化进 程加快、劳动力转移和退耕还林(牧、草)以及基层行政 区划调整 • 2、 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群众在“有学上”之后 “上好学”的愿望日益强烈,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 发展的支持力度并提出更高要求,各地普遍通过适度集中 办学方式,满足群众需求,提高办学效益 • 3、政府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为了使教育可持续发展,必 然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不断 进行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提2014
9/4/2014
撤点并校的缺点
• 1.学生安全有隐患。农村的特点是居住分散,道路崎岖, 路途遥远。撤并学校,几个村才一所小学,几个乡镇才一 所初中,显然超出了农村孩子的承受能力 • 2.学生家庭负担大大增加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家长每天要花 较长时间接送孩子 , 小学高年级学生家长则为孩子的住宿 费和车费犯愁 • 3.不利于教育和教学。学校合并后,班额大了,班主任既 当老师又当保姆,哪有精力搞好教育教学?有些学校考虑 到外乡学生来回不易,实行连续上十天课然后休息四天的 作息制度,其弊端显而易见。
9/4/2014
谢谢观赏
暂 ?调 农 继 整村 时 续 将中 停 实 走小 止 施 向学 ? , 何布 还 方局 是
9/4/2014
问题原因探究
在近期举行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研讨暨‘新 教育、新农村’项目启动会”上,有学者拿出具体的调研 数据,比如撤校后学生上学距离平均增加4.05公里,住宿 生的平均年花费为1157.38元等。距离增加会增加交通安 全隐患,教育成本的增加则直接造成了农村孩子的辍学率 上升。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 一是工作简单化,硬性规定撤并学校时间和数量。从 各地的布局调整规划看,许多地方撤并学校只注重规模效 益,提出规模小于某一标准的学校就要撤并,或者提出多 少年内撤并多少所学校,不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交通条 件、学生就学困难等实际问题,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数 量减少过快

《撤点并校政策 [撤点并校与政策检讨]》

《撤点并校政策 [撤点并校与政策检讨]》

《撤点并校政策[撤点并校与政策检讨]》观察一项公共政策的主要角度,并非只看政策说了什么,还要看这个政策的检讨状况。

有时,政策的修正比政策本身更能显出真章。

拿这个标准来看《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应该是合适的,也可以对政策的调整内容更有理解。

这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直接的动因当然是校车事故频发之后,国务院从上至下要求检讨政策的实施。

作为这个要求的一部分,撤点并校被加以考量。

换言之,是在政策出了问题后才来反思政策和修订政策。

征求意见稿可以看做是此前政策的“补丁”程序。

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是四方面规定。

重申就近入学的并校原则,以学生单程步行40分钟以内作为确定标准;重申撤点并校的程序规定,多数家长反对的要缓行和不行;重申要扶持村小和教学点的经费和教师待遇;重申要解决撤点并校出现的寄宿、安全等问题。

在这几个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撤点并校的程序设计,但是,对于具体的实操细节则没有涉及,尽管规定了家长有否决权,但如何行使权力则语焉不详。

考究起来,这是杜绝盲目撤点并校的关键程序,是这个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意义,遗憾的是没有统一规定。

如果这个程序不能明确,家长及社会团体无从介入,掌管并校权的依然是地方教育局,其实对于改善整个政策环境并无实质性帮助。

也只有在这个环节上体现出对监护人权利的尊重和遵从,大班制、寄宿制等后续问题才可以得到缓解,否则又是把问题向后面的环节推。

作为“补丁”程序,在问题已经充分暴露的情况下,征求意见稿最应该“写实”,注重操作性,而不是避实就虚。

整个意见稿的不足也在于行动细节一带而过,原则性规定近乎累赘。

看得出来,有问题意识,但缺乏解决的具体办法,这可能是硬伤。

这样的政策修订,恐怕会让政策检讨失去焦点。

明明是用学生校车的鲜血换来的政策修订机会,却因为少有实质性举措,而丧失“窗口期”。

何况,校车一旦出问题,舆论关心多;而对于寄宿学校的食宿问题,不易公开,一旦失焦,于事无补最可惜。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之“理性纠错”【摘要】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对此进行探讨。

在将介绍背景信息,引出撤点并校的话题。

正文部分将分析撤点并校的原因和影响,同时探讨政策纠错的必要性,提出纠错措施并展望未来。

最后在将论述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可行性,强调政策纠错的重要性,以及规划的必要性。

通过本文的分析,能更深入了解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同时为政策纠错提出合理的建议,有助于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理性纠错、背景介绍、原因分析、影响分析、政策纠错的必要性、纠错措施、未来展望、可行性、重要性、合理规划。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随着农村人口流出、学生数量下降的趋势,许多农村学校面临着生源不足、师资不足、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提出了将农村中小学进行撤点并校的政策。

撤点并校,即关闭人口较少、学生数量较少的小学,将学生集中到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学校中就读。

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撤点并校政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析撤点并校的原因和影响,探讨政策纠错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合理的纠错措施,为农村中小学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2. 正文2.1 撤点并校的原因分析撤点并校是指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点进行合并,减少教学点的数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而导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导致学生数量减少。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增加,一些农村地区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导致原有的教学点学生数量较少,不足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教师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过剩,而一些教学点则面临教师紧缺的问题。

农村撤点并校

农村撤点并校

论农村中小学的撤点并校的不良后果摘要:“撤点并校”,是指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实行的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一场教育改革,也是我国政府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具体的来说,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由于在这项政策的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某些方法的不当,在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撤点并校,一个推行了多年的教育改革政策,随着一系列教育问题的出现,再一次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针对这些问题和成因,希望各地政府能科学的认识现实和调整相关政策,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事业科学、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辍学率高、学生食宿、校车、家长负担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推行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国进行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级地方政府以农村初、高中为重点,撤并了一批规模过小的学校,初步整合了当时的农村教育资源。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深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重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学校布局调整要与危房改造、规范学制、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等统筹规划。

调整后的校舍等资产要保证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在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可举办寄宿制学校”。

第二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

2002年和2003年,国务院和财政部分别下达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中小学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撤点并校”政策的演变轨迹、主导逻辑及优化机制

“撤点并校”政策的演变轨迹、主导逻辑及优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 : G5 2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5 3 1 5 ( 2 O 1 5 ) 0 6 — 0 0 6 3 — 0 7

议 题 的提 出
用 之才 。可 见 , 在 新 阶段 , 中共 中央 为农村 教育 提 出
农村 中小 学 布局 调 整 , 简称“ 撤点并校 ” 。“ 点” 即教 学 点 , 一 般 指 四年级 以下 , 多设 在 人 口较 少 的偏 远贫 困村寨 ; “ 校” 指 完小 , 从 一年 级 到五年 级 或六 年
了新 的战 略定位 , 也 为 农村 教 育 的可 持 续 发展 提 供
了有力 保 障 。
对 文献 考察 发现 , 学界对“ 撤 点并 校 ” 政策 的探 讨 集 中在三 个方 面 : 一 是从 价值 判断 角度 分析 “ 撤点 并 校” 政 策 的 负 面效 果 ; 二 是 从 教 育 事 业 角 度 陈 述
第 4 2卷 第 6 期 2 0 1 5年 1 1 月
四川 师 范大 学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学贵 、 上 学难 , 政 策 效果 与政 策 目标 渐 行 渐 远 , 农 村
教 育 出现 了“ 城挤 、 乡弱、 村空 ” 的危 局 。能 否克 服此
体来 讲 , 当前 研究 在 “ 撤 点并 校” 政 策 的历 史 背 景 及 实 际效果 等方 面 已达 成 共 识 , 但 缺 乏宏 大 叙 事 视 野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司长曾介绍要把保障学生就近入学作为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而且如果撤并学校的数量比较多要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程序坚决不允许撤并学校13四合理的绩效评估设计我们的政治系统被设计来约束那些对民众不负责任的权力的运用而不是被设计来确保对于国民的负责任的权力的运用4194

让“撤点并校”少走弯路

让“撤点并校”少走弯路

让“撤点并校”少走弯路摘要:中美两国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虽然不在同一个时期,但却有着许多共同点;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是学校合并运动的第一宗旨;完善的制度保障是学校合并运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农村学校合并运动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经验,让“撤点并校”合理前行:为学校配备校车是政府应提供的免费配套服务之一;建设寄宿制学校应吸引多方力量共同合作;闲置的校舍可以作为村里的文化交流中心。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学校合并;中美比较;借鉴为解决我国农村教育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育效率低下等问题,有关部门制定了“撤点并校”政策,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推行。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地方政府缺乏对本地实际情况的了解,实行“一刀切”的合并方式,引发了诸如学生上学难、班级规模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寄宿制学校建设落后、农民负担加重等一系列的难题。

这些难题不解决,不但会影响“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效果,甚至还会导致农村教育水平的下降,出现历史的倒退。

当下我国的“撤点并校”与美国在20世纪的农村学校合并运动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思考和研究我国农村学校合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完善我们的农村学校合并之路。

一、我国农村学校合并现状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第13条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适当合并。

全国各地自此便开始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等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学校合并工作。

各地开展“撤点并校”之后,农村的教育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这一政策初见成效。

但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跟风,为合并而合并,不仅未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反而给广农村学生及其父母带来了更重的负担。

2006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总结了“撤点并校”政策实行以来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规范、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要求,强调“充分论证、统筹安排、稳妥实施”,“保证学生就近入学”,“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的问题”,并对学生就学路程、寄宿制学校管理等做了进一步要求。

《农村拆点并校》

《农村拆点并校》

农村撤点并校——让学生不再“留守”摘要: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中小学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的现状,将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沟通、学习一、现状分析中央和各地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办高质量、高水平、让人民放心满意的教育将成为教育发展的主旋律;而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教育竞争将更加激烈,并且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格局。

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中小学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的现状,将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

撤点并校将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所说的撤点并校是指在“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下进行的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与合并。

月里镇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山乡——它至少有20﹪的人口为少数民族,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南丹达90公里。

全镇现有10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有村完小11所,教学点21个。

在职小学教师168人。

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由于学校过于分散,教学点数量过多,学生缺少父母照顾。

因此,导致了教学质量较差,学生流失较为严重的现象发生。

联系实际,审时度势,月里教育要有出路就必须大胆创新。

而“撤点并校”就是我们的成功经验之一。

“撤”,是开端,“并”是结尾。

那么如何打好“撤”字头,做好“并”字尾,我们是这样做的:二、撤校的方法只有合理的撤,顺利的撤,才能撤得有意义,撤得有效果。

怎样撤才合理呢?只有一个原则。

即“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怎样撤才能顺利呢?1、耐心解释,让群众支持撤并校点,不可否认会影响部分学生就近入学,造成少数学生上学困难,部分家长一时难以接受的现象。

我们在工作中积极和村委协调沟通,反复向家长解释教育发展规律,引导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他们明白规模办学利于学校管理,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高。

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得到广大家长的谅解与支持。

2、精心引导,让学生乐意少年儿童,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

撤校并点座谈会会议记录

撤校并点座谈会会议记录

撤校并点座谈会会议记录撤校是指某个学校停止运营或关闭的行为,而点座谈会则是指组织一场会议,邀请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根据你的描述,你需要一份关于撤校并点座谈会的会议记录。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会议记录示例:会议记录日期:[具体日期]地点:[具体地点]与会人员:1. [人员姓名1] - [职务/身份]2. [人员姓名2] - [职务/身份]3. [人员姓名3] - [职务/身份]...(列出所有与会人员的姓名和职务/身份)会议议程:1. 撤校决定的背景和原因介绍2. 撤校过程和时间安排的讨论3. 撤校对师生和相关方面的影响分析4. 座谈会的目的和议题确定5. 座谈会的组织和邀请方式讨论6. 座谈会的时间、地点和流程安排7. 其他事项讨论会议纪要:1. 撤校决定的背景和原因介绍:详细说明撤校的原因、背景和决策过程。

2. 撤校过程和时间安排的讨论:讨论撤校的具体步骤、时间安排和可能涉及的问题。

3. 撤校对师生和相关方面的影响分析:分析撤校对师生、教职员工、家长和其他相关方面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座谈会的目的和议题确定:确定座谈会的目的,明确需要讨论的议题和重点。

5. 座谈会的组织和邀请方式讨论:讨论座谈会的组织方式、邀请哪些人参加以及如何通知他们。

6. 座谈会的时间、地点和流程安排:确定座谈会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流程,确保参会人员的顺利参与。

7. 其他事项讨论:讨论与撤校和座谈会相关的其他事项,如宣传、文件处理等。

以上是一份可能的会议记录示例,具体内容可能因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化。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

“撤点并校”的直接目的,是政府为了省钱被撤点并校的小学生坐拖拉机上下学所谓“撤点并校”,指的是自90年代末已经存在、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具体说来,就是大量撤销农村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小部分城镇学校。

2001年开始大规模撤销农村小学,每天减少64所农村小学开启这场“教育改革”的,是2001年国务院出的台的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文件。

文件第十三条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

该条具体规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详细]此后,“撤点并校”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态势横扫了中国广袤的农村,如下图所示,因为这一政策,自1997年以来,平均每天有64所农村小学消失:1997一2009年农村小学校数与全国小学校数变化情况对比(单位:所)1997年2009年减少学校数合计平均每天减少学校数全国农村小学数51299323415727883664全国小学数62884028018434865680农村小学校数所占81.5%83.5%79.9%80%比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数据(目前只公布到2009年))“每年节约1670万”,是县级政府狂热推行“撤点并校”的最大动力“撤点并校”的理由,综合起来,有这么几点:1、农村生源因为计划生育而逐年减少;2、关闭农村小规模的教学点,将学生和师资力量集中到部分城镇学校,可以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3、学校规模扩大,可以造成规模效益,提高教学质量;4、农村孩子到城镇学校上学,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这四条理由,除了第一条是客观因素之外,其余三条,不过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主观期望,后来的事实已经证明这种期望并没有实现(具体内容见下文)。

撤点并校课件

撤点并校课件

❖ 管理水平很好,也不能替代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度过12年的寄宿生活,对他们 的心理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个问题似乎学 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长远的考虑。有专家建议 应该给集中办学后的学校配备校车,接送孩子上学 。确有部分学校这样做了,租用社会车辆接送孩子 ,车辆安全性、司机资质没有保障。营运者为降低 成本常常严重超载。也有家长们合租农用车接送孩 子,挤满了孩子的敞篷农用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 上,谁又为他们的安全负责呢?在发达国家我们常 能在街上看到黄色的校车,车里座位高低、安全设 施等都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对驾驶校车的司机有 更为严格的资质要求。撤并村校还会带来更为深层 的乡村文化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在中国传统的 乡村文化中,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中心,具有至高无 上的地位,教师是乡村的知识分子,学校和乡村不 可分割,乡村会因为有学校变得更加完整,村民也 会因为自己的学校而感到自豪。学校和村民、和乡 村文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群落。在撤点并校过 程中,关于撤哪个村的学校,把学校并到哪里,邻 近几个村常常为此发生冲突甚至械斗,说明村民对 学校有深厚的感情。撤点并校对村民来说也很无奈 ,学生确实太少了。昔日引以为豪的学校成为村民 的内心之痛。
“撤点并校”政策的实施现状及问

(一)对学生的影响:“撤点并校”政策实施后,学校布局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这导致部分
学校的服务半径相对过大,农村学生往返学的住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让较为偏远的农村学生迫 于无奈选择中断学业,辍学率不降反升。
镇学校。从1997年到2010
年的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
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
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
学总减少量的81.3%。
为什么会有撤点并校
❖ 2001年起,中国为 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 配置,全面提高中小 学教育投资效益和教 育质量,促进农村基 础教育事业健康可持 续发展,对农村教育 资源进行整合;摒弃"村 村办学"的方式,对临 近的学校进行资源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变迁
实施效果
问题与现状 反思和建议
CONTENT
PAR义务教 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 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 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 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 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 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 地区仍需保留必要的教学 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 学生辍学。
• •
教育质量与效率、公平等:单丽卿 王春光 范铭 郝文武 ............
参考文献
• • • • • • • • • [1]单丽卿,王春光. “撤点并校”的政策逻辑[J]. 浙江社会科学,2015,03:84-96+159. [2]杨东平,王帅. 从网点下伸、多种形式办学到撤点并校——徘徊于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农村义务教育政策[J]. 清华大 学教育研究,2013,05:25-34. [3]雷万鹏.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2014,02:115-120. [4]董树梅.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文化困境突围中农村学校的担当[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01:109-112. [5]樊涛,曲铁华. 20世纪美国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01:89-94. [6]代静亚,龙红霞.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J]. 教学与管理,2014,12:39-42. [7]丁冬,郑风田. 地区差异、晋升锦标与撤点并校——基于1996-200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06:80-84. [8]蔡志良,孔令新. 撤点并校运动背景下乡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2:114-119. [9]杨兰,张业强. “后撤点并校”时代小规模学校的复兴[J]. 教育发展研究,2014,06:68-72.
实施效果
实施效果
提高了资源 利用效率
加快了中国义务教育 现代化的进程
01
实施效果
02
05
03 04
部分地区形成了 教育规模效益
提高了政府财政 的经济效益
加速农村城镇化
PART THREE
问题与现状
问题
某种程度上提 高了辍学率
乡土文化的 衰落
实施过程和 政策价值诉 求的偏差
闲置资源的 浪费和教育 负担的加重
04 05
采取特殊
政策建设
好农村小
规模学校
促进教 育治理 的民主 化、地 方化
部分文献定向
• • • • • • • • 人口分布变化:单丽卿 王春光 教育资源:单丽卿 王春光 杨 兰 张业强 农村学校合并及农村基层教育资源重组与利用:刘欣 曾嵘 王宁 乡村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代静亚 龙红霞 董 树 梅 蔡志良 孔令新 杨 爽,王海英 杨 兰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应对路径、思考:李向东 杨 兰 张业强 杨成明 张棉好 蔡志良 孔令新 李博 司汉 武 庞丽娟 丁 冬 郑风田 范铭 郝文武 邵伟霞 张嘉星 实行的原因或目的:杨成明 张棉好 蔡志良 孔令新 范铭 郝文武 单丽卿 王春光 政策分析:单丽卿 王春光 杨成明 张棉好 丁 冬 郑风田 撤点并校实施的模式:杨成明 张棉好
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比例为39.8%, 初中生的寄宿比例达到61.6%。
家庭因寄宿增加额外的费用,中部省区每学 期增加657.3元,西部省区为每学期787.8元。
PART FOUR
对策和建议
对策和建议
01 02
保障农村义 务教育经费
03
合理配置 农村义务 教育资源。
重视农
村教师的 本地化、 乡土化。

• • • • • •
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探讨:杨成明 张棉好 蔡志良 孔令新 李博 司汉武 庞丽娟 周美丽 单丽卿 王 春光 李向东 樊 涛 曲铁华 范铭 郝文武 邵伟霞 张嘉星
调整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庞丽娟 其他国家的撤点并校带来的启示:樊 涛 曲铁华 杨 爽,王海英 杨兰 张业强 教育价值理念和发展模式:杨东平 王 帅 不同地区撤点并校动机差异:丁 冬 郑风田 小规模教学的优势:范铭 郝文武 雷万鹏 杨兰 张业强 李向东 撤并程序的探讨:雷万鹏 张婧梅 李向东
影响学生的身 心健康
现状
撤并系数?
10年农村小学减少超五成 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 52.1%。 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了6 成。 农村初中减少1.06万所,减幅超 过1/4。
2001年至2011年,全国 历年的撤并系数平均为 5.63,也就是说,平均 下来,每年小学减幅超 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 5.63倍。波动不正常。
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 3153.49万人,减少了37.8%,农 村初中生减少了1644万人,减少 了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 减少了约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 生减少了11.5%
现状
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里, 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34.93里,流 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
负责、分级管理、以
县为主”的农村义务 教育 管理体制。
Lorem Ipsum Dolor Sit Er Elit Lamet, Consectetaur Cillium Adipisicing Pecu,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PART TWO
关于“撤点并校”的文献阅读报告
成员:杨长友 陈雪儿 俸晓玲
前言
• 撤点并校这一政策从自然状态发起,上世 纪90年代末成为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 育工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在2001年 之后成为指导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国家政 策,并在2012年被“叫停”。农村中小学 布局调整,是过去10多年间我国基础教育 领域发生的最为突出的变化之一。
2002年 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农村义 务教育责任,积极推进农 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以改革促进农村基础教育 的稳定和发展,确保农村 义务教育 “以县为主” 的管 理体制在2002年底前全面 运行。
政策变迁
2004年
2003年 设立了布局调整的专项基 金并提出加强管理的办法 进一步完善“在国务 院领导下,地方政府 2012年 政策叫停并提出规范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 局调整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