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途径(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可持续进展能力培养途径
XX:1674-9324(20XX)50-0224-02
经济的持续进展必定依赖于高职教育的崛起,这些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地位越来越高,从录取学生的分数线、社会各界对高职学生的需求量等一些方面可以看出来。高职院校教育定位很明确,担负着为我国经济升级、产业结构转型时期输送一线的生产、服务、治理者的任务,因此,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务实”,即培养“高素养,高技能”的“双高”人才。每年大量的高职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可以说,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进展,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教育“成果”。然而,越来越多的调查显示,社会各界对高职生的评价还是欠中意的,普遍认为高职毕业生尽管动手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零距离上岗没有问题,但是与人沟通协作能力不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缺乏,没有进展后劲,几年以后,呈现能力疲软。显然,这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是不符的。因此,高职院校不得不反躬自省,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具备持续进展能力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明确什么是可持续进展能力。
一、可持续进展能力的内涵
可持续进展的定义有100多种,最被广泛接受的是1987年由世界环境及进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进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进展。之后,
可持续进展概念被应用到社会、经济、政治等多领域,后来又提出了人的可持续进展。就学校而言,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可持续进展能力的人是其最终目标。基于高职教育对社会进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讨什么是高职学生可持续进展能力以及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重点。就职业范畴而言,高职学生可持续进展能力,指的是在职业生涯中终身进展所需的能力,可以分解为两种能力,一是做人的能力,一是做事的能力。做人也就是如何为人的意思,即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基本的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做事的能力则主要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通常可以从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是否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能力来衡量。而所有这些能决定高职学生可持续进展能力的要素,可以从以下途径来培养。
二、培养途径
1.课程设置改革。由于我国高职院校基本都是中职升格,或是高专转型而来,在课程设置这块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所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直在调整,以期满足行业企业的需求。职业教育提倡“理论够用”,以操作为主,实现“零距离上岗”。在这种理念下,高职院校的理论学时大大压缩,实践学时迅速扩张,实践和理论所占学时的比例大致是各一半,有的专业实践学时甚至超过了理论学时。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校偏向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成为一个较为熟练的操作工,
而实践实训课时可以保证动手技术的反复训练。但是,实践实训的增多意味着理论课时的减少,理论减少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是合理的呢?所谓“理论够用”,这个“够用”怎么理解?是为了考试够用,还是仅仅起到一个说明书的作用呢?现代社会,技术和工艺进展很快,每天都在更新。学生在校学到的操作技能,能保证“零距离上岗”,但毕业以后不久就会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这种能够与时俱进的能力,其实就是可持续进展能力。具备这种能力,不是靠单纯的技工练习和培训就能达到的,而是需要宽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有理论作为基础,学生才可能产生思考,然后去实践中体验和提高。基于此,建议:第一,在学生实习实训的课堂内,融入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据了解,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师要么是专任老师,要么是来自于企业的老师。这两类老师,前者对理论比较熟悉,后者对实践比较擅长。那么,是否可以让这两位老师同时走进一间教室,共同辅助学生们完成既有理论知识,又确确实实在实践的课程呢?这样就可以幸免理论老师讲的和实训老师讲的不是一回事,甚至脱节的情况。当然,让两位老师同时走进同一课堂,需要老师们之间的相当默契,这是备课环节能够解决的问题。有人会说,学校已经安排了理论老师下企业实践,企业来的老师进教室进行培训,还需要这样多此一举吗?其实这并不矛盾,老师们对各自领域的掌握来源于其多年的积存,不是一段时间的培训或者锻炼就能达到的。将各有所长的两类老师融入到一
个课堂,对学生来说是丰富和幸运的。同时,理论老师下企业,企业老师进课堂,这项工作也必须坚持,因为只有这样,两类老师才能彼此默契,共同教出具有可持续进展能力的学生。第二,须保证语文课和数学课的学时数。根据岗位培养人才,高职院校往往大大缩减语文和数学课程的学时,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开设这类基础课。普遍的观点认为这样的基础课学了看不到效果,不如专业课,学了可以马上派上用场。急功近利的做法,也许能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对学生的长远进展有害。高职语文和数学需要改革,是从内容、教法、考核方式各方面改革,而不是被抛弃。因为,这两门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分析推断能力、创新能力的最基本的课程。放弃他们,等于放弃培养具有这些能力的学生。仅仅依靠专业课程,训练出来的只是工匠和技师,不会是“高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2.校园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所学校价值取向的整体表现,与每所学校的历史文化、所处环境、进展过程息息相关。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们或明或暗地受其影响,将其内化为行动指南,形成价值理念。校园活动是形成校园文化的最基本元素。围绕着培养高职学生持续进展所需的几项能力,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活动,活动涵盖哲学、历史、艺术、文学、音乐、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增加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可能性;可以通
过相关的讲座、辩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社会的反思,增强反省和思辨的能力;还可以通过校训、校歌、校徽、校史、校园建筑等彰显学校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爱校之情,使之乐于融入学校文化。校外的活动可以开展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如志愿者实践、勤工俭学,也可以是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能体会到合作沟通的重要性,明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基础性,强大的竞争力会促使学生们了解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他们在社会长久立足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3.教师队伍建设。大学非大楼,乃大师也。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素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教师主要来源于中职、高校教师和高校毕业生,部分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从师资来源分析,没有专门的高职教师,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即便是高校毕业生,也没有高职教育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而一旦成为了高职教师,就必须短时间内完成转型。所以,教师们一方面进行比较困难的转型,一方面为了评定职称,会将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科学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繁琐的日常事务。这样一来,力倦神疲的教师们还情愿花多少时间用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和引领学生成长呢?然而,教师整体素养与高职学生可持续进展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除了要求教师品行端正,从职业角度归纳起来,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认真。认真是教师敬业的第一个要素。且不说教师应如何钻研,如何卓越,就本职工作而言,能认真对待,按要求完成,这是最起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