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与国外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与国内城市生态环境的对比分析
系名称: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名称:城市规划122 学生姓名:国文卓
指导教师:孙晓璐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
过多的人口和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变得相当严重,并且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的介绍,系统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所存在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和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差距。
【关键词】:生态环境国内外生态理念
【正文】:
1.城市生态环境
1.1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1984年前苏联生态学家 Yanitsky第一次提出“生态城市”慨念。
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MAB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标志着保护生态环境思想的成熟。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发大会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进程》,第一次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1.2 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现状
20世纪以后,城市研究及开发规划中大量吸收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开创了人类生态学领域,研究内容集中于城市问题和城市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初,城市生态的研究开始围绕城市的能量、物质及废弃物循环而展开,涉及城市及腹地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等问题。
这些研究考虑了人类生态、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和社会心理变量,以上各领域的研究曾被视为城市研究的经典领域。
2.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2.1 中国城市中的生态理念
园林设计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喜欢把模拟自然的园林放到城市中,使之成为中国人安顿心灵的理想住处。
园林设计的最高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独特的声明精神和生态和谐观念。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我国著名生态学者马世骏和王如松先生于1984年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在此基础上,王如松等对城市问题和生态城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城市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如表一所示。
他还提出了“天城合一”的中国生态城思想和生态控制论原理,以及对生态城市的管理和规划方法
2.2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
生态城市在我国作为一种建设城市的目标正式提出还不到20年,而且最初的意义也是仅限于保护环境的目的。
1986年江西省宜春市首次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并于1988年进行生态试点工作。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进行了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设计研究,1999年提出争取用15年的时间,将上海初步建成清洁、优美、舒适的生态型城市,至2020年,达到国际生态环境优质城市标准。
“九五”期间,扬州市积极进行生态城市建设。
“十五”期间,广州市着力营造“两个适宜”的城市环境,并取得了若干奖项……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城市把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珠海、哈尔滨、秦皇岛、威海等等。
2.3 “绿色奥运”对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绿色奥运”是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提出的理念之一,它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特殊含义表现为:全面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个清洁、优美的环境,举办过程对环境不产生负面影响,并对北京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示范作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宗旨,使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4 中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的恶化,“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时尚的名词成为了中国各个大中小城市的城市环境设计策略,纷纷纳入城市形象战略中,许多城市都打出了建造“生态花园城市”的口号。
一些城市则追逐“山水花园生态城市”“山水型滨江花园生态城市”等目标,名目繁多,都与生态一词有关。
3.国外的实践及经验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生态城市思想提出后,有关的示范建设也在世界上广泛展开,目前国外已有不少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和效果。
(1)美国1992年在加州伯克莱实施了生态城市计划,其理念和做法在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新加坡经过几十年努力,已建设成为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和生态型城市。
(3)澳大利亚的哈里法克斯生态城项目是该国第一例生态城市规划,不仅涉及社区和建筑的物质循环规划,还涉及社会与经济结构,它走出传统商业开发的老路,提出了”社区驱动”的生态开发模式。
(4)日本的九州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构想。
当前的趋势是从传统上那些小城市/镇延伸到一些开发时间较长、城市空间较大、产业形态复杂的国际大都市,如:东京、纽约、伦敦这样的全球性大都市,以及像新加坡、香港、汉城这样的洲际性大都市。
与生态城市已有的丰富理论相比这些实践并不完善,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建设,这些城市只是在向生态城市迈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近一些,但却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