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考特色串讲 主题四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命题立意
本题借助“近代社会发展与妇女解放”研究性课题这
一微观情境的创设,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变化
的理解认识,主要考查历史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鉴别史料能力、 获取和整合历史材料信息,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题突破
第 (1) 问,注意材料虽然不是属于近代的史料,但从
影响的延续性和变化的对照性的角度是重要的史料。第 (2) 问,
2012 年:安徽卷第 37 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转型。 2011 年: 福建卷第 38题考查对中国古今社会转型的综合认识等;广东卷 第39题考查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等。
【考题例证】 (2013· 山东文综, 28)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 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表1
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
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 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
【深化拓展】 1. 从农耕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转型时期西欧社会的阶段特 征及表现 (1)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 (16世纪前后~18世 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自己的要 求改造世界,体现了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 型时期的特点。
国别 译书类别 哲学宗教 文学艺术 史 地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应用科学 杂 录 总 计 百分比 英 10 8 8 13 10 3 5 57 10.7 美 2 3 10 3 9 3 2 32 6.0 日 23 4 90 83 73 24 24 321 60.2 其他 2 11 20 37 20 26 7 123 23.1 总计 37 26 128 136 112 56 38 533 - 百分比 7.0 4.9 24.0 25.5 21.0 10.5 7.1 - 100.0
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据图文材料,可以得到“觉慧反对鸣
凤叫自己少爷”、“鸣凤认为两人的身份不同”等;可以结合时 代背景,理解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体现了当时社会上的平 等观念,鸣凤认为两人身份不同,体现出了当时封建等级观念的 根深蒂固等,并据此理解20世纪初的中国新旧交织、进步与保守
共存的时代特征。第 (3) 问,要掌握史料的分类与鉴别使用。材
主题四 中外重要的社会转型与社会的 变迁
[主题解读]
社会转型就是某一历史阶段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
等发生深刻变化。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社会结构变动,认为:
“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
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该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
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二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外 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 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材料二
表2为京师大学堂专业设置简表。 表2
科目 专业 备注 经学 周易、论语、春秋、理学 科 等 政法 各科预科阶段均须 政治、法律 科 开设的课程: 文学 经学大义 中外史学、地理、文学等 科 人伦道德 商科 银行及保险、关税等 中国文学 格致 算学、化学、物理等 外国语 科 农科 农学、林学等 体操 (1904年) ——据《奏定大学堂章程》 工科 机器、造船、电气等
【深化拓展】 明末清初中国社会转型的阻碍因素
(1)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非常
脆弱,商业资本尚未从传统经济中彻底分化出来。固守重农抑 商政策,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2)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阻碍中国自然转型的重要因 素。
(3)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宣扬“存天理,灭人欲”
的价值观,不利于近代科技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4)对外关系上,封建政府执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人为
割断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使中国丧失了汇入世界潮流的契机。
堂专业设置”为材料,创设新情境,以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 阶段特征为背景,探讨文化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
解题突破
第 (1) 问,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数据,从 “ 译书类
别”(内容)、“国别”(地域)两个方面概括其特点,并联系所学 知识,从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西方国家 (含日本 )思想文化的 影响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 料二中的专业课程的名称,判断哪些属于中学,哪些属于西学,
④科学上: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产 生。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次社会转型
第一次社会转型 主 题
第二次社会转型
确立Hale Waihona Puke Baidu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转移 工作重心,决定改革开 放;②城乡经济体制改 革;③完善民主与法制; ④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⑤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和区域集团化,入世等
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
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
(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
(2) 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 ( 举一
例说明即可)。 (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 材料?说明理由。
(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中外社会转型时期主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明清时
期的机遇与挑战、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国的痛苦转型、新
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的社会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
变、17~18世纪欧美国家的社会转型、两次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
巨变、二十世纪人类现代化的新趋势等主题内容。中外社会转型 时期所链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是高 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3)材料丙。
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
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 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 (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 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 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 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
(2)表现:经学大义等课程列为预科基础课程,大学阶段设置经
学科,体现了“中体”思想;设置工科、格致等科,学习近代
化学、物理、电气等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体现了“西用”思 想。 影响:经济上,从推动中国经济现代化发展角度作答,言之有 理即可得分。
政治上,从“以经学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
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推动了中国 政治民主化进程”任一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文化教育既是一定社会发展的产物,又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
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 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
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
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
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
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 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 结论:
【考题例证】 (2014· 山东文综,38)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
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 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下图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
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
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
国法定节假日的变化为视角,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及
其所体现的社会转型 ;北京卷第37题从语言变化角度切入,考
查中外不同时期社会转型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特征; 广东卷第 39题从现代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角度考查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转变的理解认识。2013年:山东卷第 28题考查中国 19世
纪末 20 世纪初文化教育领域变化所体现的政治、经济特征。
方 社会主义改造、制定宪 式 法和民主政治建设 ①1949年新政协会议、 《共同纲领》、成立中 华人民共和国;②确立 表 三大政治制度;③制定 现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 计划;④实行三大改造 和工业化建设;⑤1954 年颁布宪法
视角二
某一历史现象折射出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
【考情荟萃】 2015年:课标全国Ⅱ卷第41题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
然后结合“中体西用”的含义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此次
教育改革后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归纳。第 (3)问,从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1)特点: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
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原因:甲午战争失败,促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转向日本寻找救 亡的道路;洋务运动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 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 的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若从清未新政 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 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 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 视角。
(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
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 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 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 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 守旧和社会的保守。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2)据表2,说明京师大学堂的专业与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了“中 体西用”的办学思想。试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其对中
国现代化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概括指出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命题立意 本题以“1902~1904年的译书统计 ”和“京师大学
[命题视角]
视角一 中外某一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特征及影响
【考情荟萃】 2015年:课标全国Ⅰ卷第40题以古代近代儒学思想 的演变为视角,考查古代春秋、汉代、宋代不同时代的特征及 19世纪末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安徽卷第 36题以顾炎武、魏源、 陈独秀的思想主张为视角,考查晚清及近代社会的转型。 2014 年:广东卷第 39题考查对中西方某一历史阶段社会转型的阐述、 论证、说明;山东卷第 38 题以妇女解放为主题,考查 20 世纪初 中 国 女 性 生 活 的 变 迁 与 进 步 。 2013 年 : 浙 江 卷 第 39 题 考 查 1750 ~ 1850 年西方文明转型的阶段特征;广东卷第 38 题考查近 现代以来西方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发展的趋势;山东卷第 28 题考 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文化教育领域的变化体现的时代特征。 2011 年:福建卷第 38 题考查对中国古今社会转型期的综合认识。
料是文学与新闻报道两种史料,在史料的真实性上存在明显的差 异。第 (4) 问,侧重于对历史结论的论证。要求将李欣淑对旧家 庭的反抗这一历史现象放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 认识,将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模块的内容融会贯通,从宏观角 度去分析历史问题。
参考答案
(1)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
(2)主要表现
①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
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②经济上:伴随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伴 随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③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
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