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PPT课件

美国CDC-SSI,1999 10
SSI的诊断标准(CDC)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 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切口浅部组 织感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 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SSI的诊断标准(CDC)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 1年以内发生 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 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
手术切口类别
清洁手术:手术不涉及炎症区,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 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污染手术: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 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Ⅰ类 切口 A
C
Ⅲ类 切口 B
D Ⅳ类 切口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 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 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 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SSI(手术部位感染)的概念比切口感染宽,但比术后感染窄 SSI约占全部医院感染的15%
约占外科病人医院感染的35%40%
SSI的分类
01
浅表切口SSI(只涉及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切口)
分类
02
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主要深部切 口(DIP)-SSI是指接受手术患者出现1处或多处主要 切口SSI,次要深部切口(DIS)-SSI是指接受手术患 者出现1处以上次要切口SSI;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
抗菌药物剂量: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等因素 确定抗菌药物的剂量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 型等因素确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
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注意抗菌药物的 副作用、过敏反应等,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效果评价
抗菌药物使用效 果:有效预防感 染,降低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01
04
抗菌药物使用安全 性:关注药物不良 反应,避免药物滥 用和耐药性产生
4
预防耐药性的措施包括合理使 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控
制、提高公众健康意识等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 良反应或疗效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 物代谢和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 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 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感染率
0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 评估的目的:评估抗菌药物 的使用效果,降低感染率
肌肉注射:注射 到肌肉,起效较

口服:通过口服, 起效较慢,但方
便患者
外用:涂抹在皮 肤表面,起效较 慢,但方便患者
预防用药
01
预防用药指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02
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患者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03
预防用药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使用,并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内停止使用
抗菌药物使用剂 量:根据患者病 情和手术类型选
择合适的剂量
02
03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根据手术类型和患 者病情选择合适的
使用时间
谢谢
评估方法:通过临 床观察、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方式,对患者进行 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评 估结果,调整抗菌 药物的使用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降 低并发症发生率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课件
用要有针对性,并根据手术部位常见 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型、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 虑。
各类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普通外科手术
对于一般的胆囊、阑尾切除等 普通外科手术,通常不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神经外科手术
对于颅脑手术,也需要预防性 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术后脑 膜炎的发生。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
01
02
03
产生原因
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 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基因 突变。
影响
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增 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甚至导致某些细菌感染无 法治愈。
应对策略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 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 药物使用,延缓细菌耐药 性的产生。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预防性应用
心脏大血管手术
对于心脏大血管手术,需要预 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术 后切口和心内膜感染的风险。
骨科手术
对于骨科手术,如人工关节置 换术等,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 药物,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控制预防用药时机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 始时首次给药。
综合评价方法
结合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和目标微生物学检测 结果,综合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 。
05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 未来发展方向
新抗菌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
抗菌药物的研发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新抗菌 药物的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加 大投入,开发更多针对不同病菌、具 有独特作用机制的新型抗菌药物。
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针对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用药安全,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和用药方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11
1. 给药方法: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 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 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 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 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 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 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 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 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 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 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 按压者
6
:上、下呼 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 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 子宫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 骨折或创伤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 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7
:由于胃肠道、 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 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此类手术 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 应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预防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联 合使用。预防用药应针对手术路径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软组织手术和骨科手术 等经皮肤的手术,通常选 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 药物。结肠、直肠和盆腔手术,应选用针对肠道革兰阴 性菌和脆弱拟 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药物。
10
13
目录
1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 2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3 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 4
14
不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推荐用法
手术部位 胃十二指肠手术 胆道手术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 理使用
演讲人
目录
0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0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评价 0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原则
适应症和禁忌症
01
适应症:手术 前、手术中和 手术后使用抗 菌药物,预防 感染
02
禁忌症:对药 物过敏、肝肾 功能不全、孕 妇、哺乳期妇 女等特殊人群 慎用
患者预后和康复情况
抗菌药物使 用效果:有 效预防感染, 降低术后并 发症发生率
患者预后: 改善患者术 后恢复情况, 降低死亡率 和再住院率
康复情况: 缩短住院时 间,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抗菌药物使 用注意事项: 合理选择药 物,避免滥 用和过度使 用,防止耐 药菌产生
01
02
03Biblioteka 04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注意事项
给药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抗菌 药物种类确定,一般不超过7天
药物选择和联合用药
A
根据病原菌选择合适的 抗菌药物
B
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C
联合用药时,应选择具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
D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抗菌药 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使用效果评价
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感染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后,患者感染率 降低
谢谢
药物经济学和成本效益分析
01
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治疗成 本与疗效的关系,评估药物的 经济价值
02
成本效益分析:比较不同药物 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益,选择 最优方案
03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病情、手术类型、抗菌 药物种类等因素制定合理用药方 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课件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 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 有指征者未用抗生素预防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9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3)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 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 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 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 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
3. 临床或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发
现切口深部有脓肿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2
器官/腔隙感染
术后30天内(如有人工植入物*则术后1年 内)、发生在手术曾涉及部位的器官或腔隙的 感染,通过手术打开或其他手术处理,并至少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放置于器官/腔隙的引流管有脓性引流物 2. 器官/腔隙的液体或组织培养有致病菌 3. 经手术或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诊断器官/腔隙 有脓肿 4. 外科医师诊断为器官/腔隙感染 *人工植入物指人围手工术期心抗菌药脏物合瓣理使膜用 、人工血管、人13工
➢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什么感染? ➢ 哪些情况需要抗菌药物预防? ➢ 怎样选择抗菌药物? ➢ 什么时候开始用药? ➢ 抗菌药物要用多长时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27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 选择相对广谱(能覆盖大多数SSI病原菌)、 有效(杀菌剂)、安全、价廉的药物
➢ 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 心血管、头颈、胸腹壁、四肢手术—首选一代
2、 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剂 量:头孢唑林1—2g,头孢拉定1—2g, 头孢呋辛1.5g头孢曲松1—2g,甲硝唑
0.5g
3.对 -内酰胺酶过敏可选用林可霉素,
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预防革兰氏阴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24
结 语
观念----更新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变
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努力!
28
给药疗程
杨志英 等, 腹部手术应用短程抗生素预防手术区感染的疗效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 2001, 39(10):770-772
21
减少毒副作用。不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不易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
短时间预防用药的优点
22
尽量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医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病人的机会。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使病人处于最佳状态,如控制糖尿病、改善营养不良状况、积极治疗原有感染严格遵守手术中的无菌原则,细致操作,爱护组织,彻底止血。切口的感染与失活组织多、残留有异物、血块、死腔等关系密切。局部用生理盐水冲洗创腔或伤口有助于清除血块、异物碎屑和残存细菌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1
3.选用对可能的污染菌针对性强、有充分的预防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适当的品种。4.头孢菌素过敏者,针对革兰阳性菌可选用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针对革兰阴性杆菌选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
给药途径
18
赶在污染发生之前,“严阵以待”。过早给药无益,属无的放矢。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溶媒体积≤100ml,对没有禁忌症的患者,一般应30分钟滴完以达到有效浓度。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 ~ 2小时开始给药。应在手术室给药而不是在病房。剖宫产:一般应在钳夹脐带后立即静脉应用。

I类切口讲课 PPT课件

I类切口讲课 PPT课件

精选ppt2021最新
2
管理目标
▪ 管理指标: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 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精选ppt2021最新
3
I类切口定义
▪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的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 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 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 通的器官。主要包括:颈部外科(含甲状 腺)手术、乳腺手术、血管外科手术、腹 外疝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 切除术等。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 影术等预防用药纳入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管 理。
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关节镜检查手术、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颅骨肿物切除手术和
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这些一般不用抗
菌药物。
精选ppt2021最新
5
I类切口用药指征
▪ 一般情况下,Ⅰ类(清洁)切口手术不需预防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考虑预防用药:
▪ (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 (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
精选ppt2021最新
8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推荐表
手术名称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乳腺手术 血管外科手术
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
腹外疝手术 脾切除术
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高 危者)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危者)
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高危 者)
其它部位(皮肤、腋下等)手 术
药物选择/单次使用剂量
颅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ta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CDC NNIS) system
.
24
Impact of SSIs on healthcare resources
linezolid 2000
VRE 1986 VRSA 2002
LRE 1999
.
21
Palumbi, S. R.,Science,293:1786-90,2001.
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 Selective Pressure of Antibotics
.
22
提纲
• 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 定义及诊断标准
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 应用
.
1
历史上的今天
1945年8月17日 溥仪被苏军俘获 1949年8月17日 , 解放军攻占福州
.
2
1958年8月17日 北戴河会议. 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3
1968年8月17日 尼日利亚内战导致饥荒灾难
.
4
1998年8月17日 克林顿承认和莱温斯基有不正当关系
.
5
Question
a case control study involving 215 matched pairs of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SIs
Relative Risk: • Death 2.2 (95% CI:1.1-4.5) • Readmission 5.5 (95% CI: 4.0-7.7) • ICU treatment 1.6 (95% CI:1.3-2.0) The median duration of hospitalisation:11 days VS 6
–从此,抗菌素研究进入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化 的阶段
– 进入60年代后,人们从微生物中寻找新的抗菌素的 速度明显放慢,取而代之的是半合成抗菌素的出现
.
19
.
20
Penicillin 1941 Methicillin 1959 vancomycin 1958
PCase producing SA 1944 MRSA 1961
• 手术切口分类
• 手术部位感染的细菌学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
• 预防性药物的选择及使用方法
.
23
Epidemiology of SSIs
third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NI 14~16% among hospitalised patients 38% among surgical patients
• 用哪一种抗菌药物?(是什么细菌引起的感染)
• 细菌对所选药物敏感吗?(近期当地耐药性监测结果如何)
• 用药剂量足够吗?每天一次还是分次给药?(药物PK/PD)
• 静脉用药还是口服治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药物能达到感染部位吗?(盆腔、宫颈粘液药物的组织浓度)
• 病人的身体状况能承受这种药物吗?(肝肾功能等副作用)
.
15
不久的将来,青霉素 就将在世界普及。缺乏药 品知识的患者很容易会减 少剂量,不足以杀灭他体 内的所有细菌,从而使菌 种产生抗药性
.
16
抗菌素的发展简史
Gerhard Johannes Paul Domagk
Sulfonamides 1935
Nobel Priz抗菌素的发展简史
1、如何使用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强调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义何在?
2010年8月17日 我们一起讨论。。。。。。
.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即: 在安全的前提下确保有效
.
7
临床上最困难的用药决策 — 抗感染治疗选择
• 是否进行抗感染治疗?(是感染性疾病吗)
• 用哪一类抗感染药物?(是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
痢疾
痢疾志贺氏菌
.
发现人
汉森(Hansen,G.A.) 科赫(Koch,R.) 艾博斯(Eberth,C.J.) 科赫(Koch,R.) 科赫(Koch,R.) 尼可奈尔(Nicolaier,A.) 佛兰克尔(Franenkel,A.) 威克塞保(Weichselbaum) 格尔特内(Gaertner) 北里(Kitasato,S.) 耶尔森(Yersin) 志贺(Shiga,K)
• 没有更便宜但效果仍良好的药物?(药物经济学分析)
• 用1周就停药感染会复发吗?(用药疗程问题)
• 会引起二重感染吗?(对正常菌群的影响)
• 会出现耐药菌吗?(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
• …………
.
8
抗菌治疗三角
抗菌药物
药效动力学 耐药
毒性 药代动力学
细菌
感染 防御功能
.
患者
9
• 我国每年由于药品使用不当药品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人数 在20-50万人,而其中抗菌药物占40% 。
.
11
.
12
年代
1873 1877 1880 1882 1883 1884 1886 1887 1888 1894
1898
主要细菌病原菌的发现
疾病
细菌名称
麻风病 炭疽病 伤寒 结核病 霍乱 破伤风 肺炎 脑膜炎 食物中毒 鼠疫
麻风分枝杆菌 炭疽芽孢杆菌 伤寒沙门氏菌 结核分枝杆菌 霍乱弧菌 破伤风梭菌 肺炎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氏菌 肠炎沙门氏菌 鼠疫耶尔森氏菌
streptomycin 1944
Selman Abraham Waksman Nobel Prize, 1952
.
18
抗菌素的发展简史
大规模筛选抗菌素的时代到来
–此后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间,相继发现了金霉素 (1947),氯霉素(1948)、土霉素(1950)、制霉菌素 (1950)、红霉素(1952)、卡那霉素(1958)等
13
科赫定理: • 首先一种病原微生物必定存在于患病动物
中。 • 其次这种病原微生物必能从寄生主体分离
到,并能获得纯培养。 • 还有分离到的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身
上,必然出现特有的疾病症状。
.
14
抗菌素的发展简史
Alexander Fleming Penicillin 1928
Nobel Prize, 1945
• 耐药菌株的增加,这也是造成我国抗菌药物使用剂量越来 越大、一些炎症疾病治疗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
• 而与耐药菌株增加迅速相对应的残酷事实是研究一种新的 抗菌药所需的时间的漫长,医学科研工作者在最好的研究 条件下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需要10年的时间。
.
10
NDM-1, the newly discovered superbug ge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