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数学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正确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美的丰富内涵,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思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语言准确,注重科学

课堂教学有课时任务,掌握课时任务中的知识与技能是所有课堂教学目标中最基本、最本质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课堂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必须以准确、科学为第一要素,概念表述精确,场境描述准确,思维训练正确,逻辑符合法则,将教材编排意图通过准确处理后传达给学生。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务必清楚、准确、符合科学性,学生才能用准确、清楚的语言将有关概念表述正确,才能反映出他们的思维过程,才能说明他们理解了所学的知识,也才能使他们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法则、定理,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否则,可能使学生产生误解,甚至造成错误。

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准确,不符合科学性常见的现象有:

用日常用语代替专门术语。如,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讲分式时,常说:“约去上面和下面的公因式。”这句话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误遗漏命题的前提条件。如说“等边对等角,大边对大角”,忽略了“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的条件,导致学生解题时常因此出错。

语言含糊不清。一位教师在上“直线和线段”一课时,想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出直线的特点,师问:直线从头到尾有没有端点?生答:有。本意是想通过设问强化直线没有端点,但“从头到尾”一词,产生了误导,使答案意思相反,更模糊了学生对“直线”一词的理解。

粗心大意。如把“﹣a2”读作“负a的平方”,

类似的错例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语言准确,符合科学性,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透彻理解;二是必须用科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如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中的关键词句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教学时要着重说明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要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通过延长直线使学生理解“不相交”的正确含义。这样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删简,使学生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这些关键词句不可欠缺,从而加深对平行线的理解。又如“形如ax=b(a、b为已知数且a≠0)的方程叫最简方程”的定义,要准确地阐明为什么a≠0,而且在每次叙述出“最简方程”概念时都不能遗漏a≠0这个重要条件,同时让学生思考b=0时有没有意义,防止出现“形如ax=b的方程叫最简方程”或“ax=0的方程无解”的错误。从而让学生懂得理解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准确,符合科学性,是对数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数学教师首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刚走上教学岗位的新教师,更应注意克服上述几种不良现象。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表述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等,对学生已知的或非课本重要内容少说或不说,对重要的或学生未知未懂的要详说、多说,有时可以重复强调,但要注意一个度——强调性重复与罗嗦只是一步之遥。

语言精炼还要求用词用语恰当准确,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杜绝“啊”、“这个这个”、“对不对”等口头禅的出现。

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操作、探索、论证、交流、总结等,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么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

一次,一位教师在检查学生练习时,发现有一些学生练习答案完全一样,怎么处理呢?于是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常说,‘天底下没有两片叶子是完全相同的。’可是这次在大家的练习中,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好些人的面孔是一模一样的,就像用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一样,简直把我惊呆了,难道克隆技术已经普及到我们初中了吗?请你们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开始学生都煞有兴趣地听着,听着听着那些抄袭作业的学生表情就显得紧张起来,当大多数学生笑着说:“抄”字时,他们的表情就更不自然了。至此,一个“抄”字正是这位教师批评的主题,借学生之口点了出来,基本目的已达到,教师这时就可以顺势而下,点到为止即可。自始至终没有点名批评,也没有厉声指责,而是用含蓄的语言开导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有时他一眼就看出学生的计算是错误的,但却还是喜欢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你一开头做得很好。你的第一行是对的,第二行也是对的,你做的这个那个。现在关于这行,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

做到多鼓励,少指责;多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四、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籍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清晰化。生动、通俗就是寓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原理或学生因为缺乏经验支撑而难以理解掌握的知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见深入于浅出,让学生在未知的世界与已知的经验之间实现有效的迁移,借助“有形”理解“无形”。通常借用打比方、夸张、用文学性语言辅助等方法,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形象、通俗,学生便深刻理解、掌握知识,丰富他们的数学素养。比如,在讲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把两个圆想象成两个好朋友,从不认识(相离),到后来的偶遇(外切),接着互相了解(相交),走入了对方的心灵世界(内切),最后拥抱在一起(内含)来比拟;

但不要片面地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乳汁。

五、语言幽默,增加趣味

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显示,学生欢迎有幽默感的教师,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教师。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讲,干巴巴的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