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
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

他的作品常被看成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巅峰。

本文将从他的几个经典的短篇小说入手,从主题思想、背景刻画、语言特点三个方面阐释其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主题背景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没落的南方种植园家庭,其家族在南北战争中失去了曾有的财富和地位。

他的作品根植于美国南部历史的丰厚土壤之中,以约克纳帕塔法县和杰弗生镇为背景,以该县家族的兴衰、变迁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独特的文学氛围的长、短篇小说,因而他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南部作家之一。

其作品多从南方家族中不同人物的生活展开,通过描述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给人们所带来
的焦虑、惶恐、无奈,将南方社会新旧时代更迭时期的南方人所独有的情感状态和心路历程展示出来,堪称“美国南方生活的史诗”。

福克纳一向以《喧嚣与狂怒》《押沙龙、押沙龙》等长篇小说享誉全球,但其短篇小说,无论从艺术构思、意境创造、人物塑造或者语言风格等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长篇小说。

福克纳在中国是一位广受关注的作家,“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一文从译介出版成果、总体风格研究、具体作品研究这三
个方面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国内学术界在过去的近二十年来针对福
克纳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外的福克纳研究情况的对比,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在“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中,论文作者通过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现代派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而“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一文则指出,与国外的福克纳研究或者国内对福克纳长篇小说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学术界对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广大的研究者不断拓宽视野,探索新的视角,进一步强化该领域的研究。

“福克纳小说文本的象似性——福克纳语言风格辨析”则另辟蹊径,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文学语言的象似性来辨析福克纳作品中的对话,体现了福克纳语言风格的简洁的一面,说明福克纳的语言不仅仅是纷繁复杂的,而且具备了多样化的特征。

本文将从他的《干旱的九月》(dry september)、《烧马棚》(barn burning)、《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这三部最经典的、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入手,阐释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技巧。

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思想
福克纳认为,一个作家特殊而光荣的使命就是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使人类永存并获得精神的力量。

因此他的作品与美国南方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其主题范围广泛,
涉及到种族、性别、阶级、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如南方贵族家族的衰落;蓄奴制度的失败;传统道德观念的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等。

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阴影下成长,在矛盾中痛苦地思索和寻求自我。

《干旱的九月》共五部分,其中一、三、五部分是小说的主线:以麦克伦登为首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仅凭白人妇女库柏小姐称其遭
到黑人梅斯强奸的一面之词,就对梅斯处以私刑。

而穿插在其中的二、四部分则是描述库柏小姐,通过描述她的人生经历和她心灵的扭曲,衬托出黑人梅斯所受的迫害是无辜的。

故事触及到美国南方长久以来的历史问题,即种族歧视。

福克纳通过该小说抨击了种族仇恨所带来的罪恶,表达了对黑人的处境的同情。

同时,该小说还从另一方面呈现了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库柏小姐其实也是深受美
国南方妇道观影响的受害者,从而体现了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身心摧残。

《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最好的也是最具影响的一部短篇小说,它讲述了美国内战以后南方白人佃农阿伯纳·沙多里斯一家的生活。

父亲阿伯纳脾气暴躁,习惯用极端的烧马棚的方式解决与邻居或雇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他最小的儿子沙多里斯本能地感觉到父亲的做法有违法规,有悖道义。

他在忠实于家庭血统和坚持公平正义的抉择中痛苦地挣扎。

小说通过男孩沙多里斯的视角表现了小男孩的这种内心冲突及成长的痛苦,同时也刻画了南方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穷人的仇富心理。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人到中年的艾米丽在追求爱情无望的情况下,不惜杀害了情人,并与其尸体相伴一生。

小说试图说明杰弗生镇上的人及其以清教思想为核心的旧传统才是造成艾米丽悲剧的真正原因。

福克纳通过艾米丽身上因为时间的流逝所承受的痛楚,折射出旧南方曾经经历的辛酸苦痛,为南方昔日的传统道德伦理和秩序谱写出一曲挽歌。

同时,艾米丽也反映出了南方人的精神衰竭,福克纳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南方的旧观念的迂腐与危害,如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束缚;南方专制的父亲对孩子幸福和自由的剥夺。

艾米丽代表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的共同情感:无奈、痛苦。

二别具匠心的背景描写
背景描写是小说创作中加强或升华作品主题思想的一种重要艺
术手段。

作为一位具备极高语言艺术天赋的作家,福克纳以其独特的眼光和超常的手法将个人的感觉与感情寓于对自然界的描写之中,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干旱的九月》的标题首先就能使读者感受到气候所带来的故事氛围的压抑。

小说的第一部分开篇“接连六十二天无雨之后的九月的一个血红的黄昏”,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气候背景。

干燥的气候贯穿全文,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催化剂。

在小说的第三部分,以麦克伦登为首的白人种族主义者驱车赶到黑人梅斯的住所,在迫害黑人梅斯的悲剧即将发生时,作者描述了月亮:“东边的天空下月亮那暗淡的血色越来越浓”。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叙述惨案发生后,
午夜的四周死一般的沉寂:“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声音,甚至连一只昆虫都没有”;“在冷漠的月亮和不眨眼的星星照耀之下,黑暗的世界似乎负痛地躺着”。

著名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曾说过:“没有别的美国作家像他(福克纳)那样对气候有感情。

他在许多小说里写到气候‘八月下午的炎热……’,‘没有月色的九月的尘土……’,‘夏季,尘土使人窒息,热得简直要起火,他一直拖延到秋天早该到来的时节……’”。

福克纳在该小说里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包括时间、气候,以及月亮、星星、空气、尘埃等自然景象的背景。

在《干旱的九月》里,福克纳将这些背景描写与小说揭露种族主义者罪行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意义及美学效果,同时也表现出了福克纳的个人情感,即对种族主义的无情揭露。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开篇,作者详细描述了艾米丽所居住的房屋,然后刻画了艾米丽的形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艾米丽的形象和她所住的房屋有很多的共同点:如今破败的房屋曾经辉煌灿烂,艾米丽如今的老态臃肿也曾经年轻和苗条。

这种现状和过去的对照和小说的主题息息相关:南方的贵族家庭面临衰败,他们曾经享有的尊贵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南方的传统道德和意识形态也濒临瓦解。

这一切正代表了南方新旧社会的更替,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很多像艾米丽一样的受害者。

三纷繁复杂的句子结构
通常情况下,句子结构越复杂,作者想呈现的人物内心就越复杂。

福克纳作品中所讲述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

福克纳善于运用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和人物的复杂心理相对应。

如在《烧马棚》中,小沙多里斯的内心纠结在忠诚于父亲还是弘扬正义感之间,这种冲突在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达到高潮。

他跑去警告德·斯潘上校,说他父亲将会去烧掉他的马棚,可惜已经太晚。

在背叛了家族血脉的情况下,他茫然不知所措,唯一的反应就是跑。

他跑呀跑,与之对应的是,作者运用了一个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句子来描写这一场景:
他听不见任何声音,那疾驰而来的母马快要踩到他身上了,他才听见,可他还是继续往前跑……他知道已经太晚了,可他还是拼命往前跑,听见了枪响还是继续往前跑,紧接着又是两声枪响,他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叫了两声:“爸爸!爸爸!”然后又不知不觉地跑了起来,他跌跌撞撞的,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又连跑带爬地从地上起来,起来后匆匆回头望了下身后漫天的火光,又往黑漆漆的树林跑去,几乎喘不过气来,哽咽地喊道“爸爸呀!爸爸呀!”
这是一种超常的写作手法,这句话在英文原文中多达一百九十二个单词。

为了表达小孩在对于未来去向何方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唯一的本能反应就是跑,而这样繁复的句子结构也似乎对应着小孩的跑呀跑这一行为,没有尽头。

这句话不仅读起来令人震撼,同时也会让读者完全进入故事情节当中,一颗心都为那个小孩纠结着,感受和体验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同样,在《干旱的九月》中,作者在开篇介绍背景时也使用了纷
繁复杂的句子。

这句描写干燥炎热环境的话是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重要线索:
“谣言、传闻、不管是什么,像干草一样燃烧了起来,这是一个与米妮·库柏小姐和黑人有关的故事。

受到攻击、侮辱、还是惊吓,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那个星期六的晚上聚集在理发店里,天花板的电扇使劲吹着,却没能带来一丝凉意,灼热的空气,又吹回到他们身上,在反复翻腾着的变质的洗发剂和护肤液的气味中,他们散发出自己浑浊的气息和臭味。


在这个长句中,从句嵌套着从句,状语接着状语,与人们在这样炎热无雨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变得焦躁不安的心理状况相互呼应。

因此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逐渐丧失理性,心里似乎憋着一股莫名的愤怒情绪,想发泄出来。

而此时流传的白人姑娘库柏小姐被黑人梅斯强奸的谣言则成为了一个爆发的突破口:黑人成为了发泄的对象。

因此持续干旱无雨的气候为故事中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福克纳是一位极具语言天赋的作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中同样表现出非凡卓越的写作技巧。

首先,他在种族歧视、阶级仇恨、父亲形象、女性形象等方面的主题探索深刻地揭露了南方社会在新旧更替阶段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罪恶,发人深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南方人,福克纳深受其家族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

他的作品深入刻画了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男人与女人、父亲与孩子的不平等地位,在相处中的矛盾
等敏感问题,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出鲜活的代表“南方”的人物形象。

其次,他特别注重背景描写对作品的主题塑造及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辅助作用。

所以他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将各种自然环境和小说的情节发展、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最后他在句子结构方面的精心布局展示了他不愧为杰出的英语文体大师,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成为他的作品中最大的外在特点。

福克纳作为一位受到广泛关注和评论的作家,其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值得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不断地挖掘和鉴赏。

注:本文系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经费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高奋、崔新燕:《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7期。

[2] 孔庆华:《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3] 朱振武、杨瑞红:《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4] 蓝仁哲:《福克纳小说文本的象似性——福克纳语言风格辨析》,《外国语》,2004年第6期。

[5]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夏万碧,女,1977—,重庆垫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文学文体学,工作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