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语法结构:福克纳善于运 用复杂的语法结构,如从 句套从句,使句子含义模
糊,引人深思
倒装句:福克纳经常使用 倒装句,打破常规的语序, 以强调某些词语或表达特
殊的语气
省略句:福克纳在写作中 大量使用省略句,给读者
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修辞手法
拟人: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中,福克纳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 物以人的特征,增强了语言的表 现力。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作为福克 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后来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时间安排
倒叙手法:通 过回忆的方式 呈现过去的事 件
闪回技巧:在 叙述过程中穿 插过去的回忆
省略时间:省 略某些时间段, 使叙事更加紧 凑
时间对比:通 过对比不同时 间段的事件, 强调主题
0
0
0
0
1
2
3
4
情节安排
倒叙手法:小说采用 倒叙手法,从艾米丽 的葬礼开始,回忆她 的过去,使故事更加 引人入胜。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背景和主题
背景:福克纳创作 《献给艾米丽的玫
1 瑰》的背景是受到
南方传统和家族影 响
主题:小说通过讲 述艾米丽的故事,
2 探讨了南方传统、
家族、爱情和死亡 等主题
02
语言风格
方言和土语的运用
词汇选择
描绘人物和场景的细致入微
象征和隐喻的运用
独特的措辞和表达方式
句子结构
句子长度:福克纳的句子 通常较长,复杂且多层次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 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从文学史角度看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创作
湘 南 学 院学 报
J la o a g a nv ri om  ̄ f n n nU iesy Xi t
J n ,0 2 u .2 1
V0 . 3 No. 13 3
第3 3卷第 3 期
从 文 学 史 角 度 看 福 克 纳 的短 篇 小 说 创 作
张 炼
女 地 位 等 问题 ; 品 中 塑造 了一 些 经典 的人 物 形 象 , 现 了人 物 内心 的挣 扎 ; 用 了创 新 的 叙 述 视 角和 写 作 技 巧 。 作 展 采 关键 词 : 克 纳 ;短篇 小说 ;美 国 南 方 ;人 物 ;写作 技 巧 福 中 图分 类 号 : t64 10 . 文 献 标 识 码 :A D I1 .99iin 17 O :0 36/. s.62—87 .02 0 .1 s 132 1 .3 05
福 克纳称 之 为 约克 纳 帕 塔 法 县 的地 方 。而这 个 地 方 故 土 之 间的关 系” 更 是 “ 同南 方 的过去 和历 史之 间 , 他
同样 也是 福克 纳其 他一 些重要 长篇小说 发 生 的场 景 。 的渊 源” …。美 国南 部 的 典 型 特征 就 是 农 业社 会 、 种
一 一
阳》 《 、干旱 的九月》 。这 些 短 篇 也 常被 选 编 入 各 类 在福 克纳 已被 公 认 为 美 国南 方 作 家 的代 表之 一 。他 等 文 学选集 中 , 供学 也 曾在弗 吉尼 亚大学 说过 , 家就应 当写 他 自己生活 作 分都 将故 事 场景设 在想 象 的一 个 名 叫杰 弗 逊 的小 镇 , 过 的地方 。其 实福 克纳强 调 的不仅 是“ 同南 方 这块 他
一
辈们 所深深 景仰 , 们视 她 为 “ 项传 统 和 责任 ” 他 一 ,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
外国文学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艺术探析刘燕侠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的著名文学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的代表短篇小说之一,本文将从艾米丽的个性形象,整篇小说的脉络架构、叙事手法、结构安排等方面探析这篇著名的短篇小说的叙事艺术。
关键词:福克纳;短篇小说;艾米丽的个性;叙事艺术一、引言威廉·福克纳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创作的小说对美国后来文学家的创作有着关键启示作用,他一生中创作了上百部脍炙人口的小说和作品,其中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最为人熟知的一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文创作的背景正值南北战争阶段,美国南方封建的落后的贵族主义制度和北方已经如火如荼展开的工业革命带来的资本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福克纳写出了没落的闭塞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的悲剧的具有强烈哥特风格的故事,本文将对其叙事艺术进行分析。
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的叙事艺术解析《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一篇风格瑰丽的短篇小说,全文总共五个部分,以艾米丽去世。
邻居乡亲蜂拥而至参加她的葬礼开篇,紧接着介绍了艾米丽的家族、她所处的思想碰撞的时代以及造成艾米丽古板执拗的性格的环境,接着讲述了由于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南北方文化不断融合后艾米丽与赫默·伯隆之间相恋的情节,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插入了一些艾米丽日常的生活片段,包括去药店买毒药、邻居闻到艾米丽的阁楼飘出异味、艾米丽满头银灰色的头发、赫默·伯隆再也没有出现过等等细节,最后作者流畅地过渡到开头邻居参加艾米丽的葬礼中,文中最后一句是:“我们当中有一个人从那上面拿起了什么东西,大家凑近一看——这时一股淡淡的干燥发臭的气味钻进了鼻孔——原来是一绺长长的铁灰色头发。
”[1]作者并没有明确地说出艾米丽谋杀了她的情人,但是这样巧妙的叙事艺术让每一位读者都明白了事情的原委,福克纳将一个一个的片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展现了一副美国南方贵族没落后的贵族小姐的悲惨人生,具体来说,运用了以下几种叙事艺术。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赏析
“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默诵这一句式,宛如瞥见了福克纳在深秋的落叶时节,手持鲜花、摘下礼帽正站在爱米丽的墓碑前凭吊。我猜想,福克纳写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篇名,并不是为了要增加小说的戏剧性,而是出于内心不由自主的需求,它道出了福克纳对爱米丽人物的迷恋与惋惜等复杂情愫,反映了他内心深层对业已湮灭的某些“东西”的追怀。
福克纳将这篇小说刻意起着不同寻常的篇名,是在暗示着他在对某些已逝事物的悼念,反映了他意识形态中对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等观念与价值存有的复杂心态,泄露了他对美国社会进程中采取的某些方式持有的保留态度的真相。
也许,揭示这一篇名的象征内涵要比诠释小说内容本身来得更富有挑战性?也许,在这篇名的隐喻中福克纳故意深藏着他秘而不宣的隐衷?
确凿无疑的句式——我指的是篇名——泄露了作者对作品人物的一种肯定,仿佛他在暗示一个真实人物存在似的。这种肯定,也许并不包含对她行为方式的赞赏;而是说明她作为类型化人物在美国南方小镇上有着众多的原型。这使我想起了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形象,她也像爱米丽一样家道中落却仍恪守着衰微的南方贵族传统。
“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默诵这一句式,宛如瞥见了福克纳在深秋的落叶时节,手持鲜花、摘下礼帽正站在爱米丽的墓碑前凭吊。我猜想,福克纳写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篇名,并不是为了要增加小说的戏剧性,而是出于内心不由自主的需求,它道出了福克纳对爱米丽人物的迷恋与惋惜等复杂情愫,反映了他内心深层对业已湮灭的某些“东西”的追怀。
也许,揭示这一篇名的象征内涵要比诠释小说内容本身来得更富有挑战性?也许,在这篇名的隐喻中福克纳故意深藏着他秘而不宣的隐衷?
凿无疑的句式——我指的是篇名——泄露了作者对作品人物的一种肯定,仿佛他在暗示一个真实人物存在似的。这种肯定,也许并不包含对她行为方式的赞赏;而是说明她作为类型化人物在美国南方小镇上有着众多的原型。这使我想起了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琪形象,她也像爱米丽一样家道中落却仍恪守着衰微的南方贵族传统。
aroseforemily读后感
aroseforemily读后感《A Rose for Emily》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富裕家庭的女主人埃米莉的一生。
小说以埃米莉的死亡为开端,通过回忆的方式揭示了她一生的秘密和悲剧。
福克纳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埃米莉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的孤独、困惑和绝望。
小说以埃米莉的死亡为开端,通过回忆的方式揭示了她一生的秘密和悲剧。
福克纳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埃米莉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的孤独、困惑和绝望。
通过对埃米莉一生的描写,福克纳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传统观念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同时,小说中的埃米莉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她既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又是一个执着固执的人。
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不幸,最终走向了孤独和绝望。
在小说中,福克纳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也是非常巧妙的。
他通过对埃米莉家的描写,展现了南方小镇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同时也揭示了现代化进程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冲击。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使得小说的叙事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埃米莉的内心世界和命运。
总的来说,福克纳的《A Rose for Emily》是一部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作品,通过对一个女性的一生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传统观念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同时,福克纳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也是非常巧妙的,使得小说的叙事更加丰富多彩。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通过对埃米莉一生的描写,福克纳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以及传统观念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同时,小说中的埃米莉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的人物,她既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又是一个执着固执的人。
她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不幸,最终走向了孤独和绝望。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创新的文学实验著称于世。
他的作品往往采用意识流叙事的方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试析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
首先,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是压缩的。
他删去了大量的细节和描述,将故事压缩到最小的空间。
小说中的人物经过思考、犹豫、回忆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被描写得非常精细、深入、细腻,常常用极少的字数来表达。
福克纳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唯物,不重情节,甚至有时候直接忽略情节,而是讲究内心独白的碎片化、瞬间化。
在这样的叙事模式下,人物内心的表达成为整个故事的主题。
其次,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流畅自然、富有节奏感,同时保持了叙事的紧张感和引人入胜的效果。
福克纳在小说中以第一人称方式,深入地刻画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矛盾心理和人性的弱点,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整个小说的叙述非常自然,没有刻意渲染情节,也没有过多的语言修饰和炫技,却能够深入读者的内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后,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充满了象征和隐喻。
他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人性的弱点以及人与命运的悲剧。
他将叙事技巧巧妙地与人物的生命意义、主题意义结合,呈现出一种艺术效果,使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进来,从而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理解。
总之,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他通过压缩的叙事、流畅自然的语言和富有象征性的表达方式,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情。
这种叙事风格在当今文学界仍然备受推崇,成为一种经典的文学形式。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
意象表达:将客观事物赋予 主观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玫瑰的象征意义:爱情、美 丽、死亡
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或 符号来表现抽象的概念或情感
艾米丽的象征意义:南方淑 女、传统束缚、自由追求
叙事技巧与情节安排
叙事视角: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通过讲述者的回忆展现故事情节。
叙事时间: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将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效果。
汇报人: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 品 意 义 : 《 献 给 艾 米 丽 的 玫 瑰 》 是 威 廉 ·福 克 纳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主人公艾米丽的生活和 心理描绘,深刻反映了南方小镇的社会历史变迁。
文学地位:该作品被认为是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 小说之一,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手法:通过象征、暗示 等手法表现人物内心世界。
直接描写:通过内心独白、对 话等形式直接展现人物心理活 动。
意识流技巧:通过意识流技巧 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
多变性。
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
历史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 建时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
福克纳的创作意图:通过《献给艾 米丽的玫瑰》反映南方社会的变迁 与矛盾
情节安排:小说情节紧凑,通过一系列戏剧性冲突和转折,使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强烈 的兴趣。
叙事节奏:小说叙事节奏把握得当,快慢有度,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
艾米丽的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艾米丽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具有多重性格特点 她既是一个传统南方淑女,又有着坚强的意志和决心 艾米丽在小说中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她的性格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福克纳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特征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特征一、本文概述《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南方传统社会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本文旨在分析这篇小说的叙事特征,探讨其叙事手法如何有效地塑造了艾米丽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并反映了当时美国南方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篇小说通过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将读者带入了艾米丽的生活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
叙述者以一种冷静、客观的态度,讲述了艾米丽一生的主要事件,包括她的爱情悲剧、家族传统的束缚以及她与镇上人们的关系。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艾米丽的内心世界。
在叙事结构上,小说采用了非线性叙事手法,通过倒叙和闪回等技巧,将艾米丽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悬念和吸引力,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艾米丽的行为和性格。
小说还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手法,如“玫瑰”象征着艾米丽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毒药”则隐喻着她对传统观念的坚守和对社会束缚的反抗。
这些象征和隐喻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内涵,也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层次感。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特征包括第一人称叙述视角、非线性叙事结构以及象征和隐喻手法的运用等。
这些叙事手法共同构成了这篇小说的独特魅力,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艾米丽这一人物形象以及她所处的社会背景。
二、叙事结构《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叙事结构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并非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通过时空跳跃、交叉叙述和倒叙等手法,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框架。
这种叙事结构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也使得故事更具深度和广度。
该小说采用了时空跳跃的叙事方式。
故事的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而叙述者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逐一展开,而是选择了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进行叙述。
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方式,使得故事更加紧凑,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小说还运用了交叉叙述的手法。
除了主要叙述者之外,还有其他人的视角和叙述。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导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The Rose for Emil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该作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闻名,被广泛赞誉为福克纳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运用到的哥特式风格元素,从而揭示福克纳对人性和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一、《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故事梗概《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以美国南方小镇杰斐逊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位富有、高傲、神秘的女主人艾米莉·格里森,展现了一个家族的衰落与传承。
故事以艾米莉的死亡为引子,通过闪回的方式,逐渐剖析了她一生的经历。
在故事开始之初,艾米莉的父亲为她保持着高贵的地位,禁止她与外界有所接触,导致她的孤立和隔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米莉的父亲去世,她渐渐衰老,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她的家族地位逐渐下降。
尽管她以过人的魅力吸引了一位北方建筑师霍默,但她将他囚禁在她的家中,并长时间与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最后,艾米莉死去,而霍默的尸体被发现在她的床上,揭示了她长久以来封闭、孤立的生活。
二、哥特式风格元素的呈现1. 神秘主义和超自然元素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福克纳运用了神秘主义和超自然的元素,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诡异氛围。
比如,在艾米莉的家中有一座密闭的楼梯,禁止任何人进入;艾米莉一直与一个死去的男人生活在一起,以及她突然消失的那一段时间等等。
这些元素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神秘感,使故事充满着令人难以启齿的秘密。
2. 暗黑的氛围和环境描写哥特式小说常常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来塑造一种悲惨、神秘和恐怖的氛围。
福克纳在《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手法。
小说中,艾米莉的住宅被描述为一座阴暗、陈旧的废墟,周围是一片荒废和衰败的景象。
这种描写凸显了艾米莉与社会脱节的状态,同时也加深了故事中不可名状的恐怖感。
3. 社会变迁的阴影哥特式小说往往通过个人悲剧来反映社会变迁的阴影。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后现代主义手法探讨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后现代主义手法探讨摘要: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是美国极具代表性的意识流作家,其代表作之一的《喧哗与骚动》基于四个独立的视角分别对不同视角下所看待的现实进行了描绘,使小说在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这四方面都表现出一种不确定性,从侧面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
本文将从《喧哗与骚动》中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这四方面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来对其创作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充分的探讨。
关键词:《喧哗与骚动》;不确定性;后现代主义;创作手法一、引言所谓后代主义是西方基于反传统而出现的一种思潮,由于其在叙事上反传统宏大叙事和逻辑推理,因此其并没有固定的概念。
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基于四个主要人物独立视角充分反映了不同视角下客观现实存在的差异性,且小说在主题、情节、主人公和语言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不确定性,而这与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思想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因此,对《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进行充分深入的探讨对加深对小说内涵特征的理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喧哗与骚动》中的“后现代主义”手法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兴起于20世纪初期,其在叙事上反传统宏大叙事和逻辑推理,主张叙事碎片化以及非理性化,而在理念上质疑传统理性、统一性和客观性等概念。
从客观角度而言,后现代主义由于反传统理性主义,提倡非主流方式,所以加深了读者对文章的印象与认识。
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充分运用后现代主义手法,叙述相应的情节与事实,其具体如下:1.主题不确定相比较于其他传统小说,福克纳小说《喧哗与骚动》并无明确的表达主旨,而是通过三个儿子的内心独白以及女佣迪尔西的侧面补充,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进行叙述,其内容涉及到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和婚姻等诸多方面。
不同的读者解读这些内容,获取他们认为正确的思想,其优势在于不仅为读者们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同时又可以结合自身感受来推导众多主题,譬如南方贵族体制的瓦解、种族主义、人性泯灭等。
描写旱灾的作品
描写旱灾的作品
《旱灾》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收录于《福克纳短篇小说集》。
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小镇,由于长期的旱灾,庄稼歉收,人们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激化。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家庭在旱灾中的遭遇,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福克纳的文字简洁而有力,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力,将旱灾对人类的影响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仅描写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受到的影响,还深入探讨了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在小说中,福克纳通过描写主人公一家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旱灾》是一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的作品,它通过对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关系的探讨,展现了福克纳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描写旱灾的作品还有;
1.《旱灾》- 威廉·福克纳
2. 《大旱》- 玛格丽特·米切尔
3. 《干涸之地》- 汤姆·克兰西
4. 《沙乡年鉴》- 奥尔多·利奥波德
这些作品都以不同的方式描写了旱灾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旱灾时的生存和应对策略。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1. 引言1.1 《安娜贝尔·李》简介《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30年。
这部小说以南方小镇杰斐逊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贝尔·李(Anabell Lee)的故事。
安娜贝尔·李是一个富有、美丽、聪慧的女子,却陷入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并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作为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安娜贝尔·李》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和表现,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情感和美的独特见解。
唯美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追求对美的纯粹追求和呈现,注重感觉、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强调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在接下来的探析中,将更加深入地分析《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的表现,从小说中的描写、人物、环境、情感、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唯美主义在作品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1.2 唯美主义概念唯美主义是一种追求美感、审美情趣的文学艺术风格,注重对美的表现和追求。
它强调情感和感受的体验,通过审美的表达来传达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常常通过精细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营造一种纯净、优美、理想化的意境。
唯美主义在文学界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又是一种对抽象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在《安娜贝尔·李》这部小说中,唯美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体现。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优美的叙事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将作品打造成了一部充满唯美主义色彩的经典之作。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描写,包括人物形象的唯美主义塑造、环境描写中的唯美主义、情感表达的唯美主义以及意象和象征的唯美主义运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它对读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从《烧马棚》看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情怀(推荐五篇)
从《烧马棚》看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情怀(推荐五篇)第一篇:从《烧马棚》看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情怀从《烧马棚》看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情怀摘要:威廉?福克纳的作品《烧马棚》是一篇非常出色的短篇小说,它讲述的是一个十岁的孩子在面对父亲习惯用暴力发泄不满并解决生活中的一切矛盾时的心理挣扎和抉择。
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篇看似充满了冲突与怒火的短篇小说其实深刻体现了福克纳的人道主义情怀。
关键词:《烧马棚》人道主义情怀尊严人性福克纳被人称为美国南方文学领袖及“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他的创作与南方有着不解之缘,正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他才创造出约克纳帕塔法县这个独一无二的小说王国,正是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包容使得小说作品深刻而又不乏温情。
表现小萨蒂在父亲纵火和正义之间做选择的《烧马棚》是福克纳最初发表于1939年6月号的《哈珀》杂志上的,之后合并进1940年出版的《村子》里,1950年再编进《短篇小说集》中,并于1980年被改编成电影。
1939年一面世就以美国年度最佳短篇小说的身份获得首届“欧?亨利纪念奖”。
《烧马棚》讲述的是南方白人佃农阿伯纳带领一家人不断搬迁的窘迫生活。
阿伯纳是一个缺乏教养,处事方式接近无赖的人。
他的内心总是对雇主们充满仇恨,总是习惯搞破坏满足自己极端的心理不平衡。
他还希望儿子们继承他的秉性,不时地故意在儿子面前展示他面对权贵依然我行我素的态度和行为。
然而小说中的小儿子沙多里斯是一个天性单纯向善的孩子,他的内心始终在血浓于水和正直之间分裂和冲突。
一开始他不情愿地作了伪证,后来他的内心在道义和父权的不断分裂下痛苦到了极点,终于无法按捺与生俱有的正义感,跑到少校家报信,再后来听到枪声后他的内心再次在血亲面前冲突,这种心理波动的描写曲折而又真实,正是这种一波三折而又符合人性的心理冲突的描写使得这篇作品深刻?p丰富而又不乏人道主义情怀。
福克纳为了坚定的信念而写作,正如他在诺贝尔奖的得奖感言中提到的,他一再重申“内心深处永恒的真理”,如爱、荣誉、怜悯、尊严、同情与牺牲,并认为将这样的元素融入作品,才能够打动读者。
从《喧哗与躁动》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南方小说创作
t学教育2。
19.02从《喧哗与_》綳麵•福■_方小说创作®刘伟内容摘要:威廉•福克纳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国南方小说创作的高峰。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 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
《喧哗与躁动》是福克纳 的代表作,问世后惊动美国文坛,《喧哗与躁动》也对美国小说艺术做出了新贡献。
关键词: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写作手法艺术技巧与特色美国南方文学是指20世纪出 生于美国南方的作家所创作的,以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生活为题材 的文学作品。
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国南方各州文学界异常活跃,涌现出一大批有着全国影响的著 名作家,美国文学史用“南方文艺 复兴”来概括。
威廉•福克纳无疑 是诸多南方小说作家中最出色的。
他的作品被看作是20世纪美 国南方小说的高峰。
小说创作题材概述作为美国南方小说的高峰,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多以美国南 方的历史为题材。
印第安人的时 代、白人的出现、资本主义制度和 奴隶制度的建立、以剥夺红色人 种和压榨黑人为基础的南方特殊 文化的形成等,都在福克纳的作 品中有所反应,他以深入的历史 观点讲述南方的兴衰。
同时,他讲 述的也时有关人的勇气、梦想、成 功以及失败的故事,人生内在的 模式或格局是他想要表现的,利 用南方的历史对人与生活、过去 和今天的关系的讨论是他想要达 到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他也以 巴尔扎克式的现实主义精神深刻 描写了南方贵族必然衰败的命运,抨击了新型资产阶级的劣迹,以及对底层人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二.威廉•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福克纳在长达40年的创作生涯中,总共创作了 19部长篇小说和75部短篇小说,另有几篇诗集和短文。
其中有15部长篇小说和绝大多数的短篇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他那虚构的密西西比州北部的约克纳帕塔法县。
可以说,“约克纳帕塔法世系”是福克纳小说创作的主体,要想对福克纳小说进行研究,就要清楚“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组成。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的哥特式风格一、本文概述《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哥特式风格和对南方社会文化的深刻描绘而闻名。
这篇小说通过描绘艾米莉·格里尔森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南方旧有传统的崩溃以及个体在其中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
哥特式风格作为一种文学手法,以其黑暗、神秘、超自然的元素为特点,为小说增添了浓厚的氛围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风格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以期揭示这一风格如何增强小说的主题表达和艺术效果。
哥特式风格的运用为小说构建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恐怖氛围的叙事背景。
艾米莉·格里尔森生活的杰克逊小镇,是一个充满压抑和沉闷氛围的地方,与哥特式文学中常见的荒凉、阴森的环境相契合。
这种环境不仅为小说的情节发展提供了舞台,更对艾米莉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的超自然元素为小说增添了神秘色彩。
小说中,艾米莉的死因和与她相关的传闻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如她屋内的毒药和腐烂的尸体等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
这种超自然元素不仅增加了小说的惊悚感,也反映了南方社会传统观念的束缚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哥特式风格的象征意义也为小说的主题表达提供了有力支持。
艾米莉这一形象本身就是南方传统观念的象征,她的坚守和崩溃都反映了南方社会在面对现代文明冲击时的无奈和痛苦。
而小说中的玫瑰则象征着爱情和美好,与艾米莉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小说的主题。
《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哥特式风格在构建叙事背景、增添神秘色彩以及表达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方面的内容,来揭示哥特式风格如何为小说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哥特式风格的定义与特点哥特式风格,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耸、尖顶、暗色调和复杂装饰为特点,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涵盖文学、艺术和音乐的全面风格。
在文学领域,哥特式风格以其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深度而著称。
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论文
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论文摘要:福克纳在他的经典短篇小说《干旱的九月》中,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的语言、复杂的句式以及独具特色的象征为读者揭示出人性中罪恶的一面以及人生的悲剧。
他的作品不愧被看成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巅峰。
1.引言威廉·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和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长篇和中短篇小说见长。
他是美国南方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以独特的视角,高超的叙事手法,创作了一系列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深刻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变迁,尤其是贵族地主阶级的衰落、严重的种族歧视、南方传统的妇道观等主题。
《干旱的九月》是福克纳最为读者所称道的短篇小说之一。
小说讲述了发生在福氏典型场景“杰福逊”小镇上的一起谋杀事件。
本文将以《干旱的九月》为文本,从语言句式特点、象征主义两个方面阐释其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
2.含蓄的语言和复杂的句式结构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特征之一,就是作者的意图不轻易流露,作品的主题思想往往也含蓄隐晦。
含蓄的一种表现方式就是使用暗示语言。
在福克纳的许多作品中,语言充满暗示性。
这种暗示就是陌生化效果,这种效果是让读者感到奇异又可疑。
在《干旱的九月》中,麦克兰登出现后,关于黑人是否调戏白人小姐的事情说:“出事了?有没有出事,这又有什么关系?难道你想打算让这些黑崽子们就此溜掉,让他们有朝一日真这么干起来?”。
读者读完后,就会疑惑在讨论黑人是否调戏白人妇女的事情上,为什么会说“有没有出事,这又有什么关系”?结合上下文,就会发现麦克伦登根本不在乎白人妇女是否受过调戏,他在乎的是黑人。
他是个极端种族主义者,在他眼里黑人是种罪恶。
这里便暗示了种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的主题。
另外,复杂的句式结构也是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一大特色。
在《干旱的九月》中,福克纳开篇介绍背景时用了复杂的长句。
下面这句描写干燥炎热环境的话是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重要线索:“谣言、传闻、不管是什么,像干草一样燃烧了起来,这是一个与米妮·库伯小姐和黑人有关的故事。
探索人性的黑暗面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文学解析
探索人性的黑暗面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文学解析探索人性的黑暗面: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文学解析在文学的天空中,存在着一种无尽的喧哗与骚动,这种喧哗与骚动不仅只是文字的交织,更反映了人性最深处的黑暗面。
当我们谈论探索人性的黑暗面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这位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
通过福克纳的文学作品,我们得以领略到黑暗面的深邃,探寻到人性中隐藏的那些令人心碎的真相。
福克纳的作品所展现的人性黑暗面并非纯粹的邪恶,而是一种心灵的迷失与沉沦,以及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对个体造成的压抑与痛苦。
在他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中,这一主题被深深地刻画出来。
小说中的主角杜贝·斯诺普斯是一个骄傲与冷漠的人,他自命为一个准将,不顾他人的感受和社会伦理,只关心着自己的利益。
他的黑暗面渐渐展现出来,他将人性的喧哗与骚动无限放大。
他以侵占他人财产,欺骗他人感情为乐,终将自己推向深渊。
福克纳的文字描绘了一个人陷入黑暗之中,无法自拔的过程。
他以一种激情澎湃的笔触,深入人物内心,将读者带入那些黑暗的角落,凭借细腻入微的描写,大胆打破了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
他的喧哗与骚动是一种颠覆,是对读者的挑战,也是对人性的审视。
福克纳的小说中还反映了种族与阶级的种种矛盾,揭露了社会划分带来的暴力与压迫。
他通过巧妙构建的故事情节,将黑暗的情节和人性关联起来,让读者无法回避这些不堪入目的事实。
而这种揭示正是他所要骚动的,他用文字激起人们对现实的反思,使人们不得不面对那些难以启齿的真相。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不仅仅出现在他的小说中,更触及到他的创作风格。
他在文学上的大胆尝试,以及对线性叙事情节的打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骚动”。
他采用了多样的叙事视角和断裂的时间结构,这种行文方式使读者难以轻易进入故事并理解其中的黑暗内涵。
福克纳的文字是如此地复杂而有力,仿佛唤醒读者内心深处深沉的共鸣。
当我们跟随他的人物进入那片黑暗,仿佛我们自己也成了他们一部分。
福克纳作品中的心理与人性剖析
福克纳作品中的心理与人性剖析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他的作品以深刻的心理洞察和对人性的复杂描绘而著称。
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个充满挣扎、欲望和救赎的灵魂世界。
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心理往往深受其所处环境和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喧哗与骚动》中,南方种植园经济的衰落以及传统价值观念的崩溃,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班吉作为一个智力有缺陷的人物,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他无法理解周围世界的变化,只能依靠本能和直觉去感受。
这种纯真而又脆弱的心理状态,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中人们普遍的无助和迷茫。
而在《我弥留之际》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成员在送葬途中所展现出的各种心理。
安斯·本德仑的自私和冷漠,朱厄尔的冲动和倔强,以及瓦达曼的幼稚和困惑,每个人的心理都被福克纳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这艰难的旅途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同时也有一些微弱的闪光点在黑暗中闪烁。
比如朱厄尔对母亲的那份深沉的爱,尽管他的表达方式有些极端,但这种爱却是真挚而强烈的。
福克纳对人性的剖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灵魂的深处。
在《押沙龙,押沙龙!》中,他通过多个叙述者的视角,拼凑出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
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权力、欲望、嫉妒如何扭曲了人性,导致了家族的悲剧。
托马斯·萨特本为了建立自己的王国,不择手段,牺牲了亲情和爱情。
他的野心和贪婪最终将他自己和整个家族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为我们理解人性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传统的南方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到种种限制和压抑。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爱米丽,她生活在过去的荣耀和传统的束缚中,无法适应社会的变化。
她的爱情被扼杀,心理逐渐扭曲,最终以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个形象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以及女性在这种环境下所遭受的痛苦和挣扎。
在福克纳的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和人性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心理状态决定了人们的行为和选择,而这些行为和选择又反过来塑造了他们的人性。
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研究
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研究简介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种独特创作风格。
这种小说通常以非线性结构、内心独白和混乱的时间流逝为特征,通过展示人物的思维、情感和记忆来探索主题和人物内心世界。
背景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起源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该运动强调个人经验和内心体验的重要性。
福克纳在他的小说中运用了叙述者不可靠、时间碎片化和语言操控等技巧,以此模拟人类大脑中错综复杂的思考过程。
特点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非线性结构:故事情节在时间上不是按照传统线性顺序呈现,而是通过回忆、闪回、联想等手法来展示。
2.内心独白:故事通过主人公或叙述者直接表达其内心世界,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角色的思维、情感和意识流。
3.时间碎片化:时间在福克纳的小说中往往是错误的、不连贯的或混乱的,这反映了人类记忆和思考的无序性。
4.多重意义:福克纳通过丰富而复杂的语言表达构建多重意义,使读者需要仔细推敲和解析。
作品分析福克纳创作了许多经典意识流小说,如《喧闹与骚动》、《如果我忘记了你》和《安息所》。
这些作品展示了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力。
1.《喧闹与骚动》:通过描绘各个角色在南方社会变革中的生活经历来探索种族问题和社会阶级关系。
2.《如果我忘记了你》:以一位老人失智后回顾自己一生为线索,展现时间和记忆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3.《安息所》:以家族为背景,通过多个叙述者交替讲述四代人之间复杂而扭曲的关系。
影响与启示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线性故事结构,引入了更加自由和探索性的叙事方式。
同时,福克纳通过多重意义和抽象表达激发了读者主动思考和解析文本背后真正的含义。
对于读者来说,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激发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思考,并提醒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复杂而矛盾的情感、记忆和思维过程。
总而言之,福克纳式的意识流小说以其独特创作风格和探索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度而备受赞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探析摘要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前半期美国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
他的作品常被看成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学的巅峰。
本文将从他的几个经典的短篇小说入手,从主题思想、背景刻画、语言特点三个方面阐释其别具一格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威廉·福克纳主题背景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没落的南方种植园家庭,其家族在南北战争中失去了曾有的财富和地位。
他的作品根植于美国南部历史的丰厚土壤之中,以约克纳帕塔法县和杰弗生镇为背景,以该县家族的兴衰、变迁为主题,创作出一系列具有独特的文学氛围的长、短篇小说,因而他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南部作家之一。
其作品多从南方家族中不同人物的生活展开,通过描述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代工业文明之间的冲突给人们所带来的焦虑、惶恐、无奈,将南方社会新旧时代更迭时期的南方人所独有的情感状态和心路历程展示出来,堪称“美国南方生活的史诗”。
福克纳一向以《喧嚣与狂怒》《押沙龙、押沙龙》等长篇小说享誉全球,但其短篇小说,无论从艺术构思、意境创造、人物塑造或者语言风格等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其长篇小说。
福克纳在中国是一位广受关注的作家,“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一文从译介出版成果、总体风格研究、具体作品研究这三个方面全面总结和回顾了国内学术界在过去的近二十年来针对福克纳的学术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外的福克纳研究情况的对比,提出了未来研究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在“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中,论文作者通过对福克纳短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现代派手法等方面深入分析后,得出结论:福克纳的短篇小说是他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而“福克纳短篇小说在中国”一文则指出,与国外的福克纳研究或者国内对福克纳长篇小说的研究相比较而言,国内学术界对于福克纳的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需要广大的研究者不断拓宽视野,探索新的视角,进一步强化该领域的研究。
“福克纳小说文本的象似性——福克纳语言风格辨析”则另辟蹊径,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文学语言的象似性来辨析福克纳作品中的对话,体现了福克纳语言风格的简洁的一面,说明福克纳的语言不仅仅是纷繁复杂的,而且具备了多样化的特征。
本文将从他的《干旱的九月》(dry september)、《烧马棚》(barn burning)、《献给艾米丽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这三部最经典的、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品入手,阐释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技巧。
一丰富而深刻的主题思想福克纳认为,一个作家特殊而光荣的使命就是鼓舞人的斗志,使人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使人类永存并获得精神的力量。
因此他的作品与美国南方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其主题范围广泛,涉及到种族、性别、阶级、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如南方贵族家族的衰落;蓄奴制度的失败;传统道德观念的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等。
福克纳作品中的人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阴影下成长,在矛盾中痛苦地思索和寻求自我。
《干旱的九月》共五部分,其中一、三、五部分是小说的主线:以麦克伦登为首的白人种族主义者仅凭白人妇女库柏小姐称其遭到黑人梅斯强奸的一面之词,就对梅斯处以私刑。
而穿插在其中的二、四部分则是描述库柏小姐,通过描述她的人生经历和她心灵的扭曲,衬托出黑人梅斯所受的迫害是无辜的。
故事触及到美国南方长久以来的历史问题,即种族歧视。
福克纳通过该小说抨击了种族仇恨所带来的罪恶,表达了对黑人的处境的同情。
同时,该小说还从另一方面呈现了整个事件的始作俑者库柏小姐其实也是深受美国南方妇道观影响的受害者,从而体现了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身心摧残。
《烧马棚》是威廉·福克纳最好的也是最具影响的一部短篇小说,它讲述了美国内战以后南方白人佃农阿伯纳·沙多里斯一家的生活。
父亲阿伯纳脾气暴躁,习惯用极端的烧马棚的方式解决与邻居或雇主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他最小的儿子沙多里斯本能地感觉到父亲的做法有违法规,有悖道义。
他在忠实于家庭血统和坚持公平正义的抉择中痛苦地挣扎。
小说通过男孩沙多里斯的视角表现了小男孩的这种内心冲突及成长的痛苦,同时也刻画了南方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穷人的仇富心理。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讲述的是女主人公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人到中年的艾米丽在追求爱情无望的情况下,不惜杀害了情人,并与其尸体相伴一生。
小说试图说明杰弗生镇上的人及其以清教思想为核心的旧传统才是造成艾米丽悲剧的真正原因。
福克纳通过艾米丽身上因为时间的流逝所承受的痛楚,折射出旧南方曾经经历的辛酸苦痛,为南方昔日的传统道德伦理和秩序谱写出一曲挽歌。
同时,艾米丽也反映出了南方人的精神衰竭,福克纳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南方的旧观念的迂腐与危害,如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束缚;南方专制的父亲对孩子幸福和自由的剥夺。
艾米丽代表了那个时代所有人都能体验到的共同情感:无奈、痛苦。
二别具匠心的背景描写背景描写是小说创作中加强或升华作品主题思想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
作为一位具备极高语言艺术天赋的作家,福克纳以其独特的眼光和超常的手法将个人的感觉与感情寓于对自然界的描写之中,从而强化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
《干旱的九月》的标题首先就能使读者感受到气候所带来的故事氛围的压抑。
小说的第一部分开篇“接连六十二天无雨之后的九月的一个血红的黄昏”,便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气候背景。
干燥的气候贯穿全文,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催化剂。
在小说的第三部分,以麦克伦登为首的白人种族主义者驱车赶到黑人梅斯的住所,在迫害黑人梅斯的悲剧即将发生时,作者描述了月亮:“东边的天空下月亮那暗淡的血色越来越浓”。
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叙述惨案发生后,午夜的四周死一般的沉寂:“没有任何动静,没有任何声音,甚至连一只昆虫都没有”;“在冷漠的月亮和不眨眼的星星照耀之下,黑暗的世界似乎负痛地躺着”。
著名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曾说过:“没有别的美国作家像他(福克纳)那样对气候有感情。
他在许多小说里写到气候‘八月下午的炎热……’,‘没有月色的九月的尘土……’,‘夏季,尘土使人窒息,热得简直要起火,他一直拖延到秋天早该到来的时节……’”。
福克纳在该小说里成功地刻画了一系列包括时间、气候,以及月亮、星星、空气、尘埃等自然景象的背景。
在《干旱的九月》里,福克纳将这些背景描写与小说揭露种族主义者罪行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意义及美学效果,同时也表现出了福克纳的个人情感,即对种族主义的无情揭露。
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开篇,作者详细描述了艾米丽所居住的房屋,然后刻画了艾米丽的形象。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艾米丽的形象和她所住的房屋有很多的共同点:如今破败的房屋曾经辉煌灿烂,艾米丽如今的老态臃肿也曾经年轻和苗条。
这种现状和过去的对照和小说的主题息息相关:南方的贵族家庭面临衰败,他们曾经享有的尊贵地位已经不复存在,南方的传统道德和意识形态也濒临瓦解。
这一切正代表了南方新旧社会的更替,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有很多像艾米丽一样的受害者。
三纷繁复杂的句子结构通常情况下,句子结构越复杂,作者想呈现的人物内心就越复杂。
福克纳作品中所讲述的故事往往蕴含着人物的复杂心理变化。
福克纳善于运用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和人物的复杂心理相对应。
如在《烧马棚》中,小沙多里斯的内心纠结在忠诚于父亲还是弘扬正义感之间,这种冲突在故事即将结束的时候达到高潮。
他跑去警告德·斯潘上校,说他父亲将会去烧掉他的马棚,可惜已经太晚。
在背叛了家族血脉的情况下,他茫然不知所措,唯一的反应就是跑。
他跑呀跑,与之对应的是,作者运用了一个似乎永远不会结束的句子来描写这一场景:他听不见任何声音,那疾驰而来的母马快要踩到他身上了,他才听见,可他还是继续往前跑……他知道已经太晚了,可他还是拼命往前跑,听见了枪响还是继续往前跑,紧接着又是两声枪响,他不知不觉地停了下来,叫了两声:“爸爸!爸爸!”然后又不知不觉地跑了起来,他跌跌撞撞的,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又连跑带爬地从地上起来,起来后匆匆回头望了下身后漫天的火光,又往黑漆漆的树林跑去,几乎喘不过气来,哽咽地喊道“爸爸呀!爸爸呀!”这是一种超常的写作手法,这句话在英文原文中多达一百九十二个单词。
为了表达小孩在对于未来去向何方毫无头绪的情况下,唯一的本能反应就是跑,而这样繁复的句子结构也似乎对应着小孩的跑呀跑这一行为,没有尽头。
这句话不仅读起来令人震撼,同时也会让读者完全进入故事情节当中,一颗心都为那个小孩纠结着,感受和体验这种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同样,在《干旱的九月》中,作者在开篇介绍背景时也使用了纷繁复杂的句子。
这句描写干燥炎热环境的话是推动整个故事向前发展的重要线索:“谣言、传闻、不管是什么,像干草一样燃烧了起来,这是一个与米妮·库柏小姐和黑人有关的故事。
受到攻击、侮辱、还是惊吓,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在那个星期六的晚上聚集在理发店里,天花板的电扇使劲吹着,却没能带来一丝凉意,灼热的空气,又吹回到他们身上,在反复翻腾着的变质的洗发剂和护肤液的气味中,他们散发出自己浑浊的气息和臭味。
”在这个长句中,从句嵌套着从句,状语接着状语,与人们在这样炎热无雨的气候条件下容易变得焦躁不安的心理状况相互呼应。
因此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些白人种族主义者逐渐丧失理性,心里似乎憋着一股莫名的愤怒情绪,想发泄出来。
而此时流传的白人姑娘库柏小姐被黑人梅斯强奸的谣言则成为了一个爆发的突破口:黑人成为了发泄的对象。
因此持续干旱无雨的气候为故事中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审美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福克纳是一位极具语言天赋的作家,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中同样表现出非凡卓越的写作技巧。
首先,他在种族歧视、阶级仇恨、父亲形象、女性形象等方面的主题探索深刻地揭露了南方社会在新旧更替阶段的种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罪恶,发人深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个南方人,福克纳深受其家族传统和南方风土人情的影响。
他的作品深入刻画了黑人与白人、富人与穷人、男人与女人、父亲与孩子的不平等地位,在相处中的矛盾等敏感问题,准确而又生动地描绘出鲜活的代表“南方”的人物形象。
其次,他特别注重背景描写对作品的主题塑造及人物形象刻画方面的辅助作用。
所以他能以敏锐的洞察力将各种自然环境和小说的情节发展、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要素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最后他在句子结构方面的精心布局展示了他不愧为杰出的英语文体大师,绵延婉转及结构极为繁复的长句子成为他的作品中最大的外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