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大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读物的“鬼怪化”现状及其原因
罗琳的奇幻文学系列小说《哈里·波特》席卷全球,也给中国的儿童文学及其创作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影响。时下,中国儿童读物呈现出“鬼怪化”现象,富有鬼怪色彩的儿童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鸡皮疙瘩”系列,“妖狐怪谈”系列,“恐怖俱乐部”系列等。
现状:
儿童读物的“鬼怪化”现象十分普遍,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看到其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例如新华网就曾发表了“济南儿童书店热销‘恐怖书籍’读物变毒物”的文章,我们有理由相信济南的现象仅仅是中国儿童读物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儿童读物“鬼怪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不得不侧目的现象。
从“鬼怪化”读物的销售看:据一些调查分析,小学门口的书店里爱情、惊悚、悬疑、恐怖已经逐渐将传统经典儿童读物淹没;大型书店儿童读物区也是摆着各种魔幻鬼怪题材的图书,悬疑系列、僵尸系列、探险系列、幽灵系列等。书名如:《鬼怪屋的红绿手印》、《班长的秘密之幽灵姐姐》、《丁金·丁斯和可怕的僵尸人》,无不让人胆战。魔幻鬼怪题材的图书的销售量也好得出奇,据一书店人员说一个暑假卖了差不多300册。
从“鬼怪化”读物对儿童的影响看:(参考网上一些实际采访调查)有点学生认为,这类书虽说比较爱看,但自己一点也不痴迷,仅将其作为课余的一种放松手段;有的则表示,班上的很多同学都在看,自己若不看会被认为不够新潮,思想落伍,甚至和大家缺少共同语言,没法交流;还有的学生阅读了此类书后,晚上睡觉不让关灯,上厕所还得叫人陪着,有几次还从睡梦中惊醒,可见“鬼怪化”的读物一定程度上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
原因:
一、“鬼怪化”读物自身角度
符合部分儿童文学的审美特质
1、儿童文学具有“欢愉”的审美特质,“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营造欢愉的手段包括:幽默与夸张、滑稽与变形。而“鬼怪化”的儿童读物,则是采取了夸张、变形等手段。例如一些“鬼怪化”读物中的主人公的外貌或是生活经历等都是很不切实际的或是天马行空的夸张;而那些主人公往往不是以“人”的形象面对读者,都是变形之后的形象。这些都可以给儿童带来一些快乐,在这一点上迎合了儿童文学“欢愉”的审美特质,因此受到了
儿童的追捧。
2、儿童文学具有“变幻”的审美特质,要给儿童幻想、惊险、神奇、荒诞的阅读体验。“鬼怪化”的读物很多都充满着神奇的幻想,故事的情节也是极其惊险和荒诞的,还是一些插图都是深具感官刺激的,都在极力渲染惊奇甚至是恐怖的气氛。“鬼怪化”读物的这些特点都迎合了儿童文学“变幻”的审美特质。
二、儿童角度
“鬼怪化”读物的流行还与儿童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文化程度有关。
1、生理方面,儿童在生理上是正处于较大发展变化的阶段,他们的神经系统,他们的第二生理特征等都在发生着改变,并且具有这一年龄阶段的明显而典型的总体特征。
2、心理方面,一方面他们更倾向于那些富有趣味性和幻想性的文学作品,喜爱内容新奇,手法、结构新颖,语言奇特的读物,另一方面,他们渴望摆脱学习压力,幻想过另一种生活,而具有幻想、刺激特点的“鬼怪化”读物正迎合了他们的心理。
3、社会文化程度方面,他们开始或是已经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进程。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化时代,儿童过多、过早地接受了很多与他们年龄特征不符的信息或思想的影响,成了一批相对“早熟”的儿童。于是,儿童读物成人化的趋势十分明显,那些充斥着恐怖、暴力甚至色情的“鬼怪化”读物就自然而然地吸引住了他们的眼球。
三、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1、国家:我国在儿童读物出版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不足,相关部门也没有很好地加强对儿童读物质量的监管力度,没有对儿童读物的内容作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就像对电影管理一样,我们对儿童读物也可以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儿童作为与成人存在巨大差别的群体,在文学阅读方面也应该和成人有所区别,区分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和年龄特征的读物。这样“鬼怪化”读物中部分不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就不能在儿童中广泛流行了。
2、社会: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也是经济的时代,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做事的指向标,在经济诱惑面前,很多出版社、商家更多考虑的是商业价值,销量是关键,为了迎合学生的阅读趣味,他们不计余力地生产出版这类有较高商业价值的“鬼怪化”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