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完善与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自我完善与成长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已、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同环境关系的认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它具有目的性,社会性、能动性等特点.对个性的形成、发展起着调节、监督、校正的作用,一般来说,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个体对自身生理状况的认识和体验,指对自己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等的认识以及生理病痛,温饱饥饿、累疲乏的感受等。
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体验,指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的认识和体验。
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体验,指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自己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认识、评价和体验。
2.自我意识的发生和发展
1)生理自我发展阶段(3岁前)
3岁以前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婴儿刚出生时,混混沌沌,不能区分自己与外界事物,把自己的手、脚与周围的玩具视为同样性质的东西加以摆弄,大约到了七八个月时,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生理自我开始萌发,这是自我意识的开端,这时以身体的需要为基础,主要是对自己身体的意识。1岁左右开始把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区分开来,而且可以认识到镜子里的人是自己;两岁左右,能用自己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要求。这一阶段的自我意识,是以躯体存在为基础的生理自我。这时表现出来的行为是自我中心,以自己的想法来解释外界的现象,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所以,这时期又称为“自我中心期”。到了3岁时,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有了羞耻感与嫉妒心,能更的使用第一人称“我”。
所以,3岁以前是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
当儿童开始会使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时,自我意识便开始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开始发展,由于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每个人形成了不同的自我意识。
2)社会自我发展阶段(3岁到贪春期)
从3岁到青春期,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个体接受社会文化影响最深刻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所以称为“社会自我”阶段。社会自我就是对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角色意识。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通过游戏、学习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并还学到了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校里不仅学习文化知识、也接受和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形成一定规范的道德行为。如按时完成作业,参加集体活动,帮助同学等。通过这些活动,儿童逐渐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认识,形成各种未来生活的理想,并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得到他人的赞许,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社会自我形成的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阶段,个体的许多重要心理品质,如自尊心、自我价值感、自信心等的形成都与这一阶段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家库利曾提出“镜中自我”的概念,即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是自我评价的“一面镜子”。一个人处在一定购社会关系中,是通过与他人相处,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
因此,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这一时期是人生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时期。因为儿童是根据父母和他周围的人对他的反应、态度、评价而产生自我形象的.由他人的反应和评价所产生的镜中映象是儿童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他最初认识自己是从接受他人的评价开始的,他
估价自己的程度正是他被估价的程度。对儿童来说,父母和教师是在他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父母或教师对他的许价具有极大的分星。如果儿童能经常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亲切的关怀、真挚的期盼和热情的鼓励等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评价,那么,儿童就把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内化为自爱、自尊和自信,就有极大可能使自己的行为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或教师不断传递给儿童的都是否定的评价、训斥和责备,久而久之,这种消极的态度和认识就有可能被接纳成为自我评价的标推,儿童也就形成对自己消极的自我形象,产生自我无价值感和自卑感,并容易产生内心冲突和紧张、焦虑的情绪,形成不健康的心理。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关注自身以外的世界、他们认识自己的主要途径就是“他人的评价”。通过他人的评价,儿童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榜样,模仿、认同、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评价标推。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表扬和批评)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动机,儿童成就动机的发展,是形成自我意识最重要的动力。有了成就动机后,往往会产生一种担心失败的不安全感,担心自己可能会失败。于是这种成就动机会鼓励自己作出努力,以获得自我满足,实现社会自我。
3)心理自我的发展(青春期到成人)
从青春期到成人,是心理自我发展阶段。心理自我就是个人对自己心理的意识。这时,个体在生理、认知、情绪等方面急剧变化,如件的成熟与觉醒,想像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等,都会促使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时期,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的外部特征,而且也能认识和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意识到自己的人格特征,开始关注自我、思索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产生了解自己人格特征的愿望。步人青年初期,自我意识接近成熟,他们不但关心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且极为看重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自己如何成为理想中的人。所以这一时期也称为“主观化时期”。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个人逐步脱离对成人的依赖而独立,表现出主动性和独立性,自我意识朝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
3.自我意识理论
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4.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问题及调适
(一)自我意识的分化
1)理想目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很多学生入学前,都把大学生活想象得完美无缺,高效率的学习,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有朝气的社会交际等。对大学艰苦的学习和朴素的生活,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但进入学校一段时间后,理想的“天堂”变成了现实的“人间”,情绪急剧下降,失望伴随而来。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同学进校之前把大学的一切都想象得过于美满,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
每个同学都希望所学的专业能与个人的需要相吻合,同时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想象得很有趣。当现实与他们的理想冲突对,他们就情绪低落,不安心学习。有一些同学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哀叹“自己想做的事不能做,不想做的事又非做不可”,感到有志难展,心情压抑。此外,在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由于期望和抱负过高,也会产生理想自我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