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醛酮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 醛、酮、醌
8.1 基本要求
●掌握醛、酮、醌的命名。
●掌握醛、酮、醌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了解醛、酮亲核加成中的立体结构。
8.2 基本知识点
8.2.1 醛、酮的结构
醛、酮的分子中都含有羰基(C O ),故又称羰基化合物。
醛中含有醛基
CHO ,其
通式为RCHO ,酮中含有酮基C O ,其通式为 C O
R '
R ,其中R 、R ’可以是脂肪烃基,也
可以是芳香烃基。
醛、酮的羰基碳原子为sp 2杂化,碳氧双键(C O )由于碳氧的电负性不同而呈现较强的极性,电子云偏向氧原子一方,使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亲核试剂首先进攻碳原子,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8.2.2 醛、酮的命名
脂肪族醛、酮的命名和脂肪族醇的命名相似,在系统命名中醛的命名与伯醇相似,酮的命名与仲醇相似。
例如:
CH 3-CH-CH-CH 2CHO
C H 3
C H 2CH 3
4—甲基—3—乙基戊醛
CH 3CHCOCH 2CH 3
H 3
2—甲基—3—戊酮戊酮酮8
芳香族醛、酮的命名和芳香族醇的命名相似,均以脂肪醛和脂肪酮作为母体,而将芳香烃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例如:
COCH 3CH 3
2—甲基苯乙酮
苯乙醛
CH 3CHCOCHCH
3
CH 3
2—甲基—4—苯基—3—戊酮?CH 2CHO
不饱和醛、酮命名时除羰基的编号应尽可能小外,还要表示出不饱和键所在的位置,例如:
CH 3CH
CHCHO
2—丁烯醛
8.2.3 醛、酮的化学性质
由于醛、酮分子中的羰基具有极性,故能与亲核试剂发生反应。
由于羰基吸电子诱导效应的影响,使α—氢活泼。
由于醛羰基的极性比酮羰基的极性大,空间阻碍也较小,因而在相同条件下醛比酮一般较易起反应。
它们的化学反应通常可描述如下:
O C
H
C
()
δ
δ
羰基亲核加成
α—H 的反应
醛的特殊反应
1.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烯烃中碳碳双键的加成反应属于亲电加成,而醛、酮中羰基的加成反应属于亲核加成,通常认为带负电荷的氧比带正电荷的碳更具稳定性,因此反应往往是由亲核试剂的进攻所引起的。
醛、酮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如下:
O
R
'
R
C
δ
δ
+
Nu :A
慢
R ’
C
N u
R O R ‘
C
N u OA R A ,快
醛、酮通常可与氢氰酸、Grignard 试剂、醇、氨的衍生物(羰基试剂)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主要取决于亲核试剂亲核性的强弱及醛、酮羰基活性的大小。
羰基碳原子上带正电愈强,空间位阻愈小,其反应活性愈强,反之则弱。
醛、酮较易与Grignard 试剂及氨的衍生物作用,是由于Grignard 试剂有很强的亲核性,而氨的衍生物的加成产物易脱水生成含有碳氮双键(C=N )的化合物。
上述反应可简单归纳如下:
δ
C COOH
OH
OH
H 3O
C O
ROH
C R
OH
C OR
OR
-H 2O
X
C NG
H 3O
NHPh, —NHCONH 2)
醇
α—羟基酸
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及小于C 8的环酮可以反应
磺酸钠
反应限制同上;产物可被酸碱分解为原来的醛、酮,用于相应醛、酮的分离、纯化和鉴别
用于羰基的保护
用于各种醛、酮的鉴别
用于制备各种醇类
半缩酮)
缩醛(缩酮)
2. 羰基的还原反应 在金属铂、镍等催化剂存在下,醛、酮羰基加氢还原为羟基,生成对
应的醇,同时分子中的碳碳双键也被还原。
若用氢化铝锂(LiAlH 4),硼氢化钠(NaBH 4),
[(CH3)2CHO]3Al作还原剂,羰基被还原成羟基,而分子中碳碳双键则不作用。
Wolff—Kishner —黄鸣龙还原法:醛、酮与水合肼、NaOH和一个高沸点溶剂(如一缩乙二醇)一起回流,羰基被还原成亚甲基(—CH2—)。
例如:
O
H N-NH.H O,NaOH
(HOCH2CH2)2O,△
+ N2O
3. α—氢的反应醛、酮α—氢的活泼性,是由于羰基的亲电子作用增强了α—H的极性,使α—H易于以质子的形式离去。
含有α—H的醛、酮可以与卤素作用形成α—卤代醛、酮。
在碱催化下,α—三卤代醛、酮可以分解为三卤代甲烷(卤仿)和羧酸盐。
例如:RCOCH3 + 3I2 + 4NaOH CHI3 + RCOONa + 3NaI + 3H2O
(H)(H)
具有H3C C
O
()结构的醛、酮和具有(CH3-CH—)
OH
结构的醇类均能发生碘仿反应。
醛在稀碱存在下,一分子提供羰基,另一分子具有α—H,则可以发生醇醛缩合(也称羟醛缩合),形成增加碳原子的β—羟基醛类化合物。
例如:
CH3CH2CHO + CHCHO
3
H
3
CH2CHCHCHO
3
OH
稀NaOH
有些酮(如丙酮和环己酮等)也能发生醇酮缩合,为了得到较高的产率,通常可以采用适当提高温度、除去水等方法来实现。
2CH3COCH3稀NaOH
CH3-C-CH2COCH3
CH3
OH
△
CH3C
CH3
CHCOCH3
两种不同的含有α—H的醛或酮之间进行羟醛缩合,可生成四种不同的缩合产物,实用意义不大,但若用一个含有α—H的醛或酮和一个不含α—H的醛,进行交叉醇醛缩合反应,产物较为单一。
H3C C
CH3
CHO
CH3
+CH3CHO H
3
C C
CH3
CH3
CHCH2CHO
O
稀NaOH
H
4. 醛的特殊反应醛能被Tollens试剂、Fehling试剂等弱氧化剂氧化,而酮则不能。
例如:(Ar)RCHO + 2[Ag(NH3)2]OH △(Ar)RCOONH4 + 2Ag + 3NH3 + H2O
RCHO + 2Cu(OH)2+ NaOH △RCOONa + Cu2O+ 3H2O
利用Tollens试剂可区别醛和酮;利用Fehling试剂可区别脂肪醛与酮,又可区别脂肪醛与芳香醛。
无α—氢原子的醛在浓碱作用下发生歧化反应,一分子醛被氧化成羧酸,另一分子醛被还
原成醇,该反应称康尼查罗(Cannizzaro )反应。
例如: 浓NaOH
(CH 3)3CCOONa + (CH 3)3CCH 2OH
2(CH 3)3C-CHO
有α—氢原子的醛不发生Cannizzaro 反应。
8.2.4 醌的结构和命名
醌是具有共轭体系的环己二烯二酮类化合物,有对位和邻位两种结构。
醌类通常是以相应的芳烃衍生物来命名,以苯醌、萘醌、蒽醌为母体,两个羰基的位置可用阿拉伯数字注明,或用对、邻、远及α,β等标明。
例如:
O
O
O
O
O
1,4—苯醌 (对苯醌)
2,6—萘醌(远萘醌)
9,10—蒽醌
8.2.5 醌的化学性质
醌可以发生烯键的加成反应,亦可发生羰基的亲核加成,还可以发生1,4—加成反应。
1,4—加成后常发生重排得到对应的取代苯二酚产物。
例如:
O
KCN ,H ,1,4—加成
互变异构
OH
CN
醌类化合物还原生成对应的苯二酚。
8.3 典型例题分析
8.3.1 试写出分子式为C 5H 10O 的醛或酮的各种异构体的结构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这些异
构体中,哪些有立体异构体现象? 解:
CH 3CH 2CH 2CH 2CHO 戊醛
CH 3CH 2 2—甲基丁醛CH 3
1.
2.
CH 3CHCH 2CHO CH 3CH 3CCHO
3—甲基丁醛
CH 3
CH 3
2,2—二甲基丙醛3.
4.
CH 3CH 2CH 2COCH 3
CH 3CH 2COCH 2CH 3
3—戊酮
2—戊酮
5.
6.
CH 33
3—甲基—2—丁酮7.
CH 3
2—甲基丁醛有对映异构现象。
注释 根据分子中有无手性碳原子来判断有无对映异构现象。
8.3.2 命名或写结构:
CH 3-CH
CH-CH 3
CH 2CH 3
CH 3
C
O
CH 3-C
CH 2CH 2
CH-CH 3C
O C
O CH 2CH 3
CH 3CH 3
1.
2.
CH
CHCHCHO CH 3
Cl
NO 2
H 3C
CHO
3.
4.
5. 2,3—二甲基戊醛
6. 4—甲基—2—溴苯乙酮
7.柠檬醛
解: 1. 2,5—二甲基—3—苯基—4—庚酮
2. 2,7,7—三甲基—3,6—壬二酮
3. 2—甲基—4—苯基—3—丁烯醛
4. 3—甲基—5—硝基—2—氯苯甲醛
CH 3CH 2CHCHCHO
CH 3
CH 3
Br
H 3C
C CH 3O 5.
6.
(C H 3)2C
C H C H 2C H 2
C
H 3C
C
H
C H O
7.
注释 按命名规则首先选择主链(即母体),从靠近羰基一端进行编号,如果羰基在碳链中间,
则从首先遇见取代基的一端编号,命名时要考虑较优基团后列出的原则,此外羰基和不饱和键的位置需表示清楚。
写结构时先确定母体骨架,将取代基对号入座,同时还要按要求写出其立体构型。
8.3.3 将下列羰基化合物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顺序排列:
1. HCHO 、 C 6H 5COCH 3、 CH 3CHO 、 C 6H 5CHO 、 CH 3COCH 3、 C 6H 5COC 6H 5
2. CH 3CHClCHO 、 CH 3CCl 2CHO 、CH 3CH 2CHO 、 CH 2ClCH 2CHO 、 CH 3CHO 解: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1. HCHO >CH 3CHO >CH 3COCH 3>C 6H 5CHO >C 6H 5COCH 3>C 6H 5COC 6H 5
2. CH3CCl2CHO>CH3CHClCHO>CH2ClCH2CHO>CH3CHO>CH3CH2CHO
注释1. 从电子效应分析,当甲醛中的氢原子被甲基、苯基取代后,由于甲基的供电子诱导效应和σ-π超共轭效应以及苯基与羰基间的π-π共轭效应,都使羰基的正电性下降,而且π-π共轭所引起的向羰基的电子云的转移,比甲基的诱导效应和σ-π超共轭作用更强,因此,从甲醛到二苯酮,羰基的正电性逐渐减弱,反应活性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从空间效应分析,苯基所产生的空间位阻最大,其次是甲基。
因此,当羰基上的氢原子被这些基团取代后,亲核试剂便不利于进攻羰基碳原子,而且羰基上所连的苯基、甲基愈多,愈不利于亲核加成反应的进行。
2. 主要从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强弱来分析。
羰基碳原子正电性愈强,亲核反应愈易进行。
Cl原子为吸电子基,它可增加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
β—碳原子上Cl原子对羰基碳原子正电性的影响小于α—碳上Cl原子的影响。
甲基为供电子基,其作用是降低了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
8.3.4 不查物理常数,试推测下列各对化合物中,哪一种具有较高的沸点?
1. 1—丁醇和丁醛
2. 2—戊醇和戊酮
3. 丙酮和丙烷
4. 2—苯基乙醇和苯乙酮
解:各对化合物沸点的大小为:
1. 1—丁醇>丁醛
2. 2—戊醇>戊酮
3. 丙酮>丙烷
4. 2—苯基乙醇>苯乙酮
注释碳原子数目相同的醛、酮的沸点比相应的醇低,因为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沸点升高。
而醛、酮羰基极性较烷烃为大,增加了分子间的引力,故沸点比相应的烷烃高。
8.3.5 试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甲醛、乙醛、苯甲醛、丙酮和3—戊酮。
解:
HCHO
CH3CHO
CHO
CH3COCH3
CH3CH2COCH2CH3
-
-
Cu2O
2
O
-)
CHI3
-)
CHI3
(-)
注释根据醛能与Tollens试剂反应,酮不反应,把醛、酮区别开;再根据脂肪醛能与Fehling 试剂反应,芳香醛不反应,而把脂肪醛与芳香醛区别开;最后,利用甲基酮能发生碘仿反应,把甲基酮(或乙醛)与非甲基酮区别开。
8.3.6 完成下列反应式:
O
△
稀OH HBr
CH3COCH2CH2CHO C2H5OH,干燥HCl25H,H2O 1.
2.
CHO
+ CH3COCH3 OH
△
LiAlH4
CH3COCH2CH2CHO H2
Pt
3.
4.
CHO
+ HCHO浓NaOH
C6H5COCH2CH3 +NO2
NO2
H2NNH
5.
6.
(CH3)2CHC HO + Br2
COCH3
2
7.
8.
O
3
H ,2
9.
CH 3COCH 2CH(OC 2H 5)2
H 2NNH 222210.
C 2H 5M gB r —
o HCHO
CH 3CHO
11.
解:
O
1.
O
Br
注释 具有α-H 的醛(酮)在碱性环境中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生成β—羟基醛(酮),加热后生成
α,β不饱和醛(酮),后者与HBr 发生亲电加成反应。
C H 3C OC H 2CH 2C H O
252.
C H 3C OC H 2CH 2C H (O C 2H 5)2
25CH 3CCH 2CH 2CH(OC 2H 5)2
C 2H 5
OM g Br
H ,2CH 3CCH 2CH 2CHO
OH
C 2H 5
注释 利用缩醛反应先将醛基保护起来,在目标反应进行完毕后再水解释放醛基。
C H O
+ CH 3COCH 3
OH △
3.
C H C H C OC H
3
LiAlH 4
CH CHCHCH
3
OH
CH 3COCH 2CH 2CHO
OH/EtOH
H 2Pt
4.O
OH
注释 LiAlH 4是具有选择性的还原剂,它可将分子中的羰基还原为羟基,而碳碳双键则保留不
被还原;催化加氢既可将羰基还原,也可将碳碳双键还原。
4.题为发生在分子内的醇醛缩合反应。
CHO
+ HCHO
5.
CH 2OH
+ HCOO
注释 不含α-H 的醛在浓的强碱作用下发生Cannizzaro 反应,由于甲醛的还原性最强,故它总
是被氧化生成甲酸盐,其他醛则生成醇。
C 6H 5COCH 2CH 3 +NO 2
NO 2
H 2NNH
6.6H 5C
CH 2CH 3
NO 2
NO 2
NNH
注释 羰基化合物和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具有碳氮双键的黄色固体有机物2,4—二硝
基苯腙,该反应常用于羰基化合物的鉴别。
(CH 3)2CHCHO + Br 2
COCH 3
27.
8.
(CH 3)2C-CHO + HB r
COONa
+ CHI 3
注释 醛、酮的α- H 可发生卤代反应,甲基(醛)酮可发生碘仿反应。
O
3
H ,29.OH
OH
COOH OH
SO 3Na
注释 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及小于C 8的环酮可以进行上述两个反应。
CH 3COCH 2CH(OC 2H 5)2
H 2NNH 222210.CH 3CH 2CH 2CH 3
CH 3CH 2CH 2CH(OC 2H 5)2
注释 缩醛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分解为羰基,与分子中的另一个羰基一起被还原为次甲基(该
反应称Clemmensen 还原法);而在碱性条件下稳定,不被还原。
C 2H 5M gB r o 11.2CH 2-OM g Br 2-OM gB r gB r
5
C-CH 3OM g Br 2H 5
注释 醛、酮与Grignard 试剂的亲核加成反应是制备各类醇的重要方法。
一般以环氧乙烷、甲
醛作原料可以制备伯醇,醛制备仲醇,酮制备叔醇。
8.3.7 预言下列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的烯醇化程度更高?
1.2.C H 3C OC H 2COCH 3
C H 3C OC (C H 3)2C OC H 3
C H 3C OC H 2CO 2C H 2C H 3
C H 3C OC H 2COCH 3和和
O O
O
O
O 和O
和
3.
4.
解:1. CH 3COCH 2COCH 3烯醇化程度高于CH 3COC(CH 3)2COCH 3。
注释 分子中的两个羰基使处于它们中间的次甲基上的H 原子高度活化,且
CH 3COCH 2COCH 3
C O O C C H H
CH 3
H 3C
而 CH 3COC(CH 3)2COCH 3不能形成稳定的烯醇,因为C 3-H 被完全取代。
2. CH 3COCH 2COCH 3烯醇化程度高于CH 3COCH 2CO 2C 2H 5。
注释 羰基对α—H 的活化能力高于酯基,因为羰基的吸电子作用强于酯基。
3. 1,3—环己二酮烯醇化程度高于1,4—环己二酮。
4. 2,4—环己二烯酮烯醇化程度高于环己酮。
注释
O O
O O O O OH
O
HO
HO
O
OH
3.4.
π-π共轭,使体系的稳定性增加。
8.3.8 下列化合物,哪些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
1. 1—苯基—1—丁酮
2. 环戊酮
3. 丙醛 3. 二苯酮 解: 2. 与3. 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反应。
注释 只有醛、脂肪族甲基酮及小于C 8的环酮才能和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
8.3.9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1. CH 3CH 2CHO
2. CH 3CH 2CH 2OH
3. HCHO
4. CH 3COCH 2CH 3
5. C 6H 5CH(OH)CH 3
6. C 6H 5COCH 2CH 3
7. CH 3CH 2OH
8. C 6H 5CH 2OH
9. CH 3CH(OH)CH 2CH 3
10. CH 3OH 11. C 6H 5COCH 3 12. CH 3CHO
解:4、5、7、9、11、12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注释 甲基醛(酮)和具有—CH (OH )CH 3结构的醇类化合物可以发生碘仿反应,因为在碘的
氢氧化钠溶液中,—CH (OH )CH 3很易被氧化成—COCH 3。
8.3.10 以苯、甲苯和四个碳以下的有机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无机试剂任选。
CH 2CH 2CH 2CH 3
CH 3-C-CH 2CH 3
OH
CH 3C
CHCH 3
COOH
1.
2. 3.
CH 3CH 2CH 2CHCHO
CH 3
CH 3COC(CH 3)3
4. 5.
解:
COCH 2CH 2CH 3
+ CH 3(CH 2)2COCl
AlCl 3
22222CH 2CH 2CH 2CH 3
1.
注释 首先用Friedel-Crafts 反应合成对应的酮,然后用黄鸣龙还原法还原为目标分子。
合成化
合物一般是根据目标分子采用回推的方法来完成。
即:
C H 2C H 2CH 2C H 3
OC H 2C H 2CH 3
+ CH 3(CH 2)2COCl
2.
+ Br 2
Fe
Br
Mg
M g Br
CH 3-C-CH 2CH 3
OH
注释 采用回推法还可得到合成此目标分子的下列两组原料:
2CH 3
COCH 3+C 2H 5M gB r COCH 2CH 3
+ CH 3MgBr
CH 3C COOH
CHCH 3
CH 3CH 2CH 3C O
3CH 2CH 3
C OH
CN
OH
H ,2△
3.
CH 3CH 2CHO + CH 3CH 2CHO
CH 3CH 2CH
CCHO CH 3
25CH 3CH 2CH
CCH(OC 2H 5)2CH 3
⑴
CH 3CH 2CH 2CHCHO
CH 3
4.
注释 先利用醇醛缩合反应制备2—甲基—2—戊烯醛,再生成缩醛保护醛基,然后氢化碳碳双
键,最后水解释放醛基。
回推如下:
CH 3CH 2CH 2-CHCHO
CH 3
α
CH 3CH 2CH CCHO CH 3
CH 3CH 2CHO + CH 3CH 2CHO
C O
CH 3CHO + (CH 3)3CM gB r 3CHC(CH 3)3
OH
[O]
CH 3C(CH 3)3
5.
注释 乙醛与Grignard 试剂反应生成对应的仲醇,再氧化便生成目标分子。
8.3.11 某未知化合物A ,Tollens 试验呈阳性,能形成银镜。
A 与乙基溴化镁反应随即加稀酸得
化合物B ,分子式为C 6H 14O ,B 经浓硫酸处理得化合物C ,分子式为C 6H 12,C 与臭氧反应并接着在锌存在下与水作用,得到丙醛和丙酮两种产物。
试写出A 、B 、C 的结构。
解:
C H 3-C H -C H O
C H 3-C H -C H -C H 2C H 3
C H 3
C H 3
OH
B.
A.
CH 3-C
CHCH 2CH 3
CH 3
C.
注释 推导结构一般也是采取由结论回推的方法:
CH 3
CH 3C
O + CH 3CH 2CHO
CH 3C
2CH 3CH 3
CH 3-CH-CH-CH 2CH 3
CH 3
OH
CH 3CH 2M gB r
+ CH 3-CH-CHO
CH 3
(B)
(C)
CH 3-CH-CHO
CH 3(A)
32]
CH 3-CH-COONH 4 + A g
CH 3
8.3.12 分子式为C 8H 14O 的化合物A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且可使
溴水很快褪色,A 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分子式为C 4H 8O 的化合物B 和分子式为C 4H 6O 3的化合物C 。
B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但能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碘仿和分子式为C 3H 5O 2Na 的化合物D 。
C 具有酸性,加热放出CO 2,生成分子式为C 3H 6O 的化合物E 。
E 可发生碘仿反应。
试写出A 、B 、C 、D 和E 的结构式。
解:
C O
C O
C O
A.
CH 3CH 2C
CHCH 2COCH 3
CH 3CH 3CH 2
CH 3
CH 3CH 3
CH 3CH 2COONa
CH 3CH 2COOH
B.
D.C.
E.
注释 由C 3H 6O 可发生碘仿反应的事实推出E 的结构为CH 3COCH 3;
根据E 是由酸性化合物C 4H 6O 3脱羧而得的事实推出C 的结构为CH 3COCH 2COOH ; 根据B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而能发生碘仿反应的事实推出B 为甲基酮CH 3CH 2COCH 3;
根据B发生碘仿反应的产物推出D的结构为CH3CH2COONa;
最后根据A(C8H14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但能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发生碘仿反应及可使溴水褪色的事实推出A是具有C=C的甲基酮。
显然B、C是A碳碳双键被氧化的产物,也就是说B的羰基与C的羧基来源于A的碳碳双键,将这两部分合起来恢复原状便可得出A的结构式。
8.4 问题
8.4.1命名下列化合物
CH3
3CHO
CH
CH3
O (2)
(1)
CH2
3C
CH CH3O
CH2CH3
CH2CH2CH3
C
O
(3)(4)
解: (1)2-甲基丙醛(2)3-甲基环己酮(3)4-甲基-3-己酮(4)4-苯基-2-丁酮
8.4.2 不用查表,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指出哪一个较高?
(1)戊醛和1-戊醇;(2) 2-戊酮和2-戊醇; (3)正戊烷和戊醛;
解: (1) 1-戊醇>戊醛(2) 2-戊醇>2-戊酮(3) 戊醛>正戊烷
8.4.3用适当的Grignard试剂制备下列醇:
(1)2-甲基-2-丁醇
解:
CH3CH2MgBr + CH3COCH3
1 乙醚
2 H3O+CH3CH2C
OH
CH3
CH3
或
CH3MgBr + CH3CH2COCH3
2 H3O+CH3CH2C
OH
CH3
CH3
(2)5-甲基-3-已醇解:
CH 3CH 2CHO + (CH 3)2CHCH 23CH 3CH 2CHCH 2CH (CH 3)
2
OH
(3)1-苯基-2-丙醇 解:
CH 3CHO +
CH 2MgBr
CH 2CHCH 3
OH
8.4.4 试以丙烯醛为原料合成甘油醛,写出各步的反应式.
解:
CH 2
CHCHO +
CH 2CH 2
OH OH
CH 2
CHCH
O
O
CH 2
CH 2 KMnO 4-
CH 2CHCH O
O
CH 2CH 2
OH
OH
3CH 2CHCHO +CH 22
OH OH
OH
OH
8.4.5 写出苯甲醛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方程式。
H 2N
OH (1)
H 2N
2(2)
解:
(1)
CHO
+H 2N OH
H +
CH
OH NH
OH
OH
- H 2O
CH
N
H 2N
CHO
+
CH
OH HN
2(2)
- H 2O
CH NH
2NO 2
N
8.4.6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发生碘仿反应?
(1)乙醇 (2)2-戊醇 (3)3-戊醇 (4)1-丙醇 (5)2-丁醇 (6)异丙醇 (7)丙醛 (8)苯乙酮 解:(1),(2),(5),(6)和(8)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8.4.7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能发生醇醛缩合?哪些能发生Cannizzaro 反应。
(1)丙酮 ( 2)苯乙醛 (3)2,2-二甲基丙醛 (4)呋喃甲醛 解: (1)和(2)能发生醇醛缩合反应; (3)和(4)能发生Cannizzaro 反应。
8.4.8 季戊四醇四硝酸酯是心血管扩张药物,用过量甲醛与乙醛(4:1)作用,在Ca (OH )2存在
下可以合成季戊四醇
HOCH 2
C
CH 2OH
CH 2OH
CH 2OH
写出上述反应式.
解:反应过程包括醇醛缩合和Cannizzaro 反应两步:
3HCHO + CH 3CHO
氢氧化钙
HOCH 2C CH 2OH
2OH
CHO
(1)
HOCH 2
C
CH 2OH
2OH
CHO
+ HCHO
氢氧化钙
HOCH 2
C
CH 2OH
2OH
CH 2OH
(2)
8.5 习题
8.5.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各化合物:
(CH 3)2CHCHCHO
CH 3
(1)CH 2
O
C
CH CH 3
3
(2)
O
CH 2
CH CH
CH 2
O
(4)
(3)
C
OH H 3CO
CHO
CH 2
C
CH 2
O
(6)
(5)
CH 3
C CH O CH C
CH 3
O
3
(8)
(7)
解:(1)2,3-二甲基丁醛 (2)3-甲基-1-苯基-2-丁酮 (3)1,4-戊二烯-3-酮 (4)5-甲基-2异丙基环己酮 (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6)1,3-二苯基丙酮 (7)3-己烯-2,5-二酮 (8)2-甲基-1,4-萘醌
8.5.2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
(1)对羟基苯乙酮; (2)邻甲氧基苯甲醛; (3)苄基苯基甲酮; (4)4-甲基-3-戊烯-2-酮;
(5)3-甲基环已酮; (6)柠檬醛((E )-3,7-二甲基-2,6-辛二烯醛) (7) 2-penten-2-one; (8) benzoaldehyde 解:
HO
COCH 3
OCH 3
CHO
(1)(2)
CH 2
C
O
(CH 3)2C
CH C
O
CH 3
O
CH 3
(CH 3)2C
CHCH 2CH 2C C CHO
CH 3
H
(3)
(4)
(5)
(6)(7) CH 3CH CHCCH 3
O
CHO
(8)
8.5.3 试用下列各试剂分别与丙酮和环戊酮进行反应,写出各产物结构和类别。
(1)氢化硼钠(甲醇) (2)A ,溴化甲基镁; B , 稀酸
(3)甲醇(酸催化) (4)对-硝基苯肼 (5) 氰化钠+硫酸 (6)氢氧化银+氨水 解:
CH 3
CH
CH 3
OH
OH
(CH 3)3C
OH
OH CN
(CH 3)2C
NNH NO 2
NNH
NO 2
CH 3
OCH 3
OCH 3
OH
CN
OH
CH 3
(1)(2)
(3)(4)(5)
,
仲醇
,,
,
缩酮
,
,,
,
叔醇腙
,
,
氰醇
(6) 不反应
(CH 3)2C
C(OCH 3)2CH 3
8.5.4 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
O
+ HCN
O
干燥HCl
CH 3CH 2CHO NaBH 4
COCH 3+ HOCH 2CH 2OH (1). KMnO 4 ,H 2O (2). H +
稀OH + NaOH + I 2
O
+ H 2
Pt
O
+ HCN
1,4-加成
OHC
OCH 3
+ HCHO
侬NaOH
(1)
(8)(7)
(6)
(5)
(4)(3)
(2)
解:
(2)
(1)
OH
CN
HO
HO
COOH
+ HCHO
(3)
CH 3CH 2
CH
C CHO
CH 2OH
CH 3
CH 3CH 2
CH
C CH 3
(4)
OH
COOH
+ CHI O
3
CH 2OH
+ HCOOH
(5)
(6)
(7)
(8)
8.5.5 下列化合物中,哪些化合物既可与HCN 加成,又能起碘仿反应?
(1) CH 3CH 2CH 2OH (2) CH 3CH 2CHO (4) CH 3CH 2OH
(3) CH 3CH 2COCH 3
CH CH 3
C CH 3
O O
(8) CH 3
CHO (5)(6)(7)
解:(3)和(8)既可与HCN 加成,又能起碘仿反应。
8.5.6 将下列羰基化合物按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的难易顺序排列:
(1) CH 3CHO
、 CH 3COCH 3 、CF 3CHO
、 CCl 3CHO HCHO 、
(2)
COCH 3
CO
CH 3COC(CH 3)3
H 3CCOCH 3H 3CCOCH 2CH 3
解:
CF 3CHO > CCl 3CHO > HCHO > CH 3CHO > CH 3COCH 3
(1)CH 3COCH 3 > CH 3COCH 2CH 3 > CH 3COC (CH 3)3 >
(2)C
O
CH 3
>
O
8.5.7 已知镇咳药苯哌丙醇(diphepanol )的结构如下,其制备的最后一步涉及使用Grignard 试
剂,试考虑完成此一步需用的可能反应物。
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C 6H 5)2C
CH
CH 3
OH
N
解:
(1)
(2)
O
C
CH
CH 3
N
XMg
和
CH
CH 3N
C
O
C 6H 5
和C 6H 5MgX
8.5.8 给出采用不同羰基化合物与Grignard 试剂反应生成下列各醇的可能途径,并指出哪些醇
尚可用醛或酮加以还原制得
CH 2
CH 2CH
OH
CH 2
CH 3
(CH 3)3C CH 2
OH
OH (1)(3)
(2)(CH 3)2CH .
解:
CH 3CH 2CHO 与 (CH 3)2CHCH 2CH 2MgX
(CH 3)2CHCH 2CH 2CHO 与 CH 3CH 2 MgX
还可用(CH 3)2CHCH 2CH 2
C O
CH 2CH 3还原
HCHO 与 (CH 3)3CMgX 还可用(CH 3)3CHO 还原
C
O
CH 2CH 2CH 2CH 3CH 3CH 2CH 2
与 CH 3CH 2 MgX
C O
CH 2CH 3
CH 3CH 2CH 2
与 CH 3CH 2 CH 2CH 2MgX
C
O
CH 2CH 2CH 2CH 3CH 3CH 2
与 CH 3CH 2CH 2 MgX (3)(1)(2)
8.5.9 化合物A 、B 和C 的分子式均为C 3H 6O ,其中A 和B 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
色沉淀,试写出A 、B 和C 的结构式。
解:
A 为CH 3
C
O
CH 3
;
;
B 为CH 3CH 2CHO
C 为H 2C CH
CH 3
O
8.5.10 某化合物A 的分子式为C 10H 12O,可与溴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再经酸化得产物B
(C 9H 10O 2);A 经Clemmensen 还原法还原得化合物C (C 10H 14)。
在稀碱溶液中,A 与苯甲醛反应生成D (C 17H 16O )。
A 、B 、C 和D 经强烈氧化都可以得到同一产物邻苯二甲酸。
试写出A 、B 、C 和D 的可能结构式。
解:
A 为
;
;
B 为
CH 3
C
O
CH 3
CH 2
CH 3
CH 2COOH
CH 3
CH 2CH 2CH 3
C 为
D 为
CH 3
C
O
CH CH 2
CH。
8.5.11 分子式同为C 6H 12O 的化合物A 、B 、C 和D ,其碳链不含支链。
它们均不与溴的四氯化
碳溶液作用;但A 、B 和C 都可与2、4-二硝基苯肼生成黄色沉淀;A 和B 还可与HCN 作用,A 与Tollens 试剂作用,有银镜生成,B 无此反应,但可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黄色沉淀。
D 不与上述试剂作用,但遇金属钠能放出氢气。
试写出A 、B 、C 和D 的结构式。
解:
A 为 CH 3CH 2CH 2CH 2CH 2CHO
;
;
B 为C
O
CH 2CH 2CH 2CH 3
CH 3
;
C 为C
O
CH 2CH 2CH 3
CH 3CH 2
D 为
OH。
8.5.12 某化合物A 的分子式为C 9H 10O 2 ,能溶于NaOH 溶液,并可与FeCl 3或者2、4-二硝基
苯肼作用,但不与Tollens 试剂作用。
A 用LiAlH 4还原生成化合物B (C 9H 12O 2)。
A 和B 均可与碘的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有黄色沉淀生成。
A 与Zn (Hg )/HCl 作用,得到化合物C (C 9H 12O )。
C 与NaOH 成盐后,与CH 3I 反应得到化合物D (C 10H 14O ),后者用KMnO 4处理,得到对甲氧基苯甲酸。
试写出A 、B 、C 和D 的结构式。
解:
A 为HO
C
O
CH 32
;
B 为HO
C
CH 3
2
OH C 为HO
2CH 2CH 3
D 为CH 3O
CH 2CH 2CH 3
;
8.5.13 试用简便的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甲醛、乙醛、2-丁酮 (2)2-戊酮、3-戊酮、环己酮 (3)苯甲醛、苯乙酮、1-苯基-2-丙酮 解:
甲醛
乙醛
丁酮
2-32+
Ag Ag
(—)
NaOH I (—)黄色沉淀
(1)
2-戊酮
3-戊酮
环己酮
NaOH
I
黄色沉淀
(—)
(—)
3
(—)
结晶沉淀苯甲醛
苯乙酮
1-苯基-2-丙酮
[Ag(NH32]+
Ag
(—)
(—)
3
(—)
结晶沉淀(2)
(3)
8.6自测题
8.6.1命名或写结构式:
CH3-CH-CH2-CH-CHO CH
3
CH CHCH3
Cl Cl
C
O
CHO
H3CO
CH2CHCH2CHCOCH3
CH3
O
O
COCH3
OH
1. 2.
3. 4.
5. 6.
CH3CH2CH3
O
O
CH3
CH CHCH
3
OHC-CH2-CH2-CHO
8.
7
9.(Z)—3—甲基—3—戊烯醛10. (R)—3—溴—2—丁醛
11. p—硝基苯乙醛12. 环己酮肟
13. 1,2—二羟基—9,10—蒽醌14. 2,4—戊二酮
15. 4—苯基—2—丁酮16. 2,2—二甲基丙醛
8.6.2是非题:
1. 羰基化合物是指醛、酮、羧酸、酰卤、羧酐、酯、酰氨等具有酰基的化合物。
()
2. 醛酮中的碳氧双键与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一样,都是含双键结构的分子,因此它们既可以发
生亲核加成,又可以发生亲电加成。
()
3. 醛酮分子中都含有电负性大的氧原子,因此它们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
4. 羰基化合物的活性既与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有关,又与羰基碳原子上连接基团的空间阻碍
有关。
( )
5.Fehling 试剂可以区别醛和酮。
( )
6.三氯乙醛与一般醛不同,可以与水形成稳定的水合氯醛。
这是由于3个氯原子取代后强烈
的诱导效应使羰基的活性大大增强的结果。
( )
7.亲核试剂是一类电荷丰富的负离子或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
( ) 8.醛酮由于羰基的影响,使α—碳上的氢原子变的活泼。
( ) 9.醛酮在碱和氧化剂存在下不稳定。
( ) 10.Girard 试剂剂可用来鉴别或提纯醛酮。
( ) 11.氢还原醛、酮类化合物可以制备各级醇类。
( )
8.6.3 完成下列反应:
O
+ HCN
(CH 3)2C-CHO + CH 3COCH △
4
CH 3CH 2COCH 3 +C 6H 5MgBr
H /H 21.2.
3.
+
NO 2
NO 2
H 2NNH
CHO
(CH 3)2CHCOCH
3
NaOI
4.5.
CHO
H 3CO
+ HCHO
COCH 3
CH 3
NH NH , NaOH
(HOCH 2CH 2)2O , △
6.
7.
O
O
28.
8.6.4 选择题:
1. 把化合物 (1)CH 3CH 2OCH 2CH 3 (2)CH 3(CH 2)2CH 3 (3)CH 3CH 2CH 2CH 2OH
(4)CH 3CH 2CH 2CHO 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成序。
下面哪个排列是正确的?( )
A. ⑴>⑵>⑶>⑷
B. ⑷>⑶>⑵>⑴
C. ⑶>⑷>⑴>⑵
D. ⑴>⑶>⑷>⑵
2. 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保护醛基的反应是( )
A. 醇醛缩合反应
B. 碘仿反应
C. 缩醛的生成反应
D. Cannizzaro 反应
3. 二苯酮与HCN 难发生加成反应主要是因为( )
A. p --π共轭效应
B. 空间效应
C. π—π共轭效应
D. 苯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4. 醛、酮分子中羰基碳、氧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
A. sp 和sp 3
B. sp 2和sp 3
C. sp 和sp
D. sp 2和sp 2
5. 下列羰基化合物中,羰基活性最强的是( )
A. CH 3CHO
B. CH 3COCH 3
C. BrCH 2CHO
D. CH 3CH 2CHO
6. 能增加HCN 与乙醛加成反应速度的试剂是( )
A. HCl
B. NaOH
C. KCl
D. KMnO 4
7. 既能和 FeCl 3 显色,又能发生碘仿反应的是( )
H 3CO
COCH 3H 3CO CHO CHO
HO
COCH 3
HO
A. B.C. D.
8. 下列哪个离子(或中性分子)不能与羰基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 )
A. Br +
B. CH 3CH 2OH
C. CN -
D. H 2NOH
9. 下列哪个化合物既有光学活性,又能发生碘仿反应( )
3
O
2CH 3O
CH 3-CH 3CH-3
CH 3CHCH 2CHO
OH
CH 3CHCH 2CHO
B.
D.A.C.
10. 下列化合物中,具有半缩醛结构的是( )
A. C 3HCH (CH 3)OCH 3
B. CH 3CH (OH )OCH 3
C. CH 3CH (OCH 3)2
C. CH 3CH 2OCH 2CH 3
11. 下列哪个反应能增长碳链( )
A. 碘仿反应
B. 醇醛缩合反应
C. 生成缩醛的反应
D. Cannizzaro 反应
12. 能将O
转换为的反应是( )
A. 黄鸣龙反应
B. 银镜反应
C. 碘仿反应
D. 催化加氢反应
13. 不属于醌型结构的是( )
O O
O
O O
O
O
A.
B.
C.
D.
14.把化合物 按羰基活性由强到弱排
列,下面哪个排列顺序是正确的( )
A. ⑵>⑴>⑶>⑷
B. ⑶>⑴>⑵>⑷
C. ⑶>⑴>⑷>⑵
D. ⑶>⑵>⑴>⑷ 15. 不能发生醇醛缩合反应的化合物是( )
C 6H 5C H 2C H O
O
A.
B.C .
D .
C 2H 5C (C H 3)2C H O
(C H 3)3C C H 2C H O
16. 下列化合物中,能与C 6H 5MgX 产生苄醇的是( )
A. 甲醛
B. 环氧乙烷
C. 苯乙酮
D. 乙醛 17. 临床上检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丙酮,常用的试剂是( )
A. NaHSO 3
B. Fehling 试剂
C. 亚硝酰铁氰化钠
D. HCN 18. 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缩醛(酮)的是( )
CH 3CH(OCH 2CH 3)2
CH 3O-CH 2-OCH 3
O
O
O
A.C.
B.
D. 19. 既有σ-π超共轭效应,又有π-π共轭效应的醛酮分子是( )
CH 2
CHCOCH
3
C 6H 5CH CHCHO CH 3COCH 2CH 3
CH 2
CHCH 2CHO A.
B.D.
C.
20. 下列哪个化合物可以和亚硫酸氢钠发生反应( )
A. 1—苯基—2—丁酮
B. 环己酮
C. 二苯酮
D. 苯乙酮 21. 下列哪一组化合物不能用Fehling 试剂鉴别( )
A. 苯甲醛与丙酮
B. 苯甲醛与乙醛
C. 丁酮与丁醛
D. 苯乙酮与甲醛
8.6.5 合成题:
CH 3CH 2OH
CH 3CH CHCH 2OH
CH 2
CH 2
CH 3CHCOOH
OH
1.2.
C 6H 5CH 2Br 与CH 3CHO 合成 C 6H 5CH 2CH 2CH 3
CH 2
CHCH 3
CH 3-C-CH 2COOH
3
OH
3.4.
OH
与CH 3CH 2OH 制备
OH
CH 2CH 35.
8.6.6 推导结构:
CHO CHO CHO CHO OCH 3
F
CH 3
⑴
⑵
⑶⑷
1. 分子式为C 7H 12O 的化合物A ,可使溴水很快褪色,也可与苯肼反应。
A 氧化后可得到丙酮与化合物B ,B 与次碘酸钠反应生成碘仿与丙二酸,。
试写出A 、B 可能的结构式。
2. 分子式为C 10H 12O 2的化合物A ,有旋光性。
可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沉淀物,但不与Fehling 试剂反应,不发生碘仿反应。
与浓硫酸共热得化合物B ,用高锰酸钾氧化生成邻—苯二甲酸。
试写出A 与B 可能的结构式。
8.6.7完成下列转化(可用必要的原料和试剂)
CH 2
CH CH 3CH 2CH
CH CHO
CH 3
CH
CH
CH 3CH
CHCH 2OH
CH 2CH 2CH 3
(1)(2)(3)
参考答案:
8.6.1 命名或写结构式:
解:1. 4—甲基—2—乙基戊醛 2. 2,4—二氯—3—戊酮
3. 对—甲氧基苯甲醛
4. 3—甲基—5—己烯—2—酮
5. 1,3—环己二酮
6. 间—羟基苯乙酮
7. 2—甲基—3—丙烯基—1,4—萘醌
8. 1,4—丁二醛 H
H 3C C CH 3C
CH 2CHO C
COCH 3H
CH 3
Br CH 2CHO
O 2N
N-OH
9.
10.
11.
12.
O
O
OH
OH
CH 3CH 2
C
O C
O CH 3
CH 2CH 2
CH 3
C
O
CH 3-C-CHO
CH 3
13.
14.
15.
16.
CH 3
8.6.2 是非题:
解:1.(-)2.(-)3.(-)4.(+)5.(-)6.(+)7.(+)8.(+)9.(-)10(+)11.(+)
8.6.3 完成下列反应: 解:
OH
CN
OH COOH
1.
(CH 3)2C-CH
CHCOCH
3
(CH 3)2C-CH
CHCCH
3
OH
2.
CH 3CH 2CCH 3
OM g Br
C 6H 5
CH 3CH 2CCH 3
OH
C 6H 5
3.
4.
CH=N-NH
NO 2
NO 2
(C H 3)2C H C OO + C H I 3
6.5.C H 2OH H 3CO
+ HCOO
7.
CH 2CH 3
CH 3
8.
NOH NOH
8.6.4 选择题:
解:1. C 2.C 3. B 4. D 5. C 6. B 7. C 8. A 9.C 10 . B 11. B 12. A 13. D 14. D 15. D 16. A 17. C 18. C 19. A 20. B 21. A
8.6.5 合成题: 解:
CH 3CH 2OH
CrO 3CH 3CHO CH 3CH
CHCHO
4
CH 3CH CHCH 2OH
1.
CH 2
CH 2
2422. CrO 3,吡啶
CH 3CHO
CH 3-CH-CN
2.
OH CH 3-CH-COOH
OH H 3
CH 3CHO
+ C 6H 5CH 2MgBr
CH 3CHOM gBr
CH 2C 6H 5
3CH 3CHOH
CH 2C 6H 524
△
CH 3CH CHC 6H 5
H /Ni
C 6H 5CH 2CH 2CH 3
3.
OH
CH 3CH
CH 2
2CH 3-CH-CH 3
3C 5H 5N
H 3C C O
CH 3
CH 3CCH 2COCH 3
OH
2稀OH
CH 3CCH 2COO H
OH
CH 3
4.
CH 3
OH
CrO C 5H 6N O
2
CH 3CH 2OH
CH 3CH 2Cl
C 2H 5OC 2H 5
CH 3CH 2M gCl CH 3CH 2M gCl
O
+OM g Cl CH 2CH 3
H 3O
OH CH 2CH 3
5.
8.6.6 推导结构: 解:
CH 3C
CHCH 2
CH 3
CH 3
O
CH 3C
CCH 2CHO
CH 3
CH 3
CH 3CH 2COOH
O
1.A
B
CHO
CHCH 2CH 3CHO
CH
A
B
2.
OH
CHCH 3
8.6.7完成下列转化(可用必要的原料和试剂)
解:
CH 2
CH 2
H 2O +
CH 3CH 2OH
CH 3CHO
HCHO OH -
CH 2CH 2CHO OH
- H 2O H
,加热
CH 2
CHCHO
(1)
CH 2CH 2OH
OH
H 2Ni
CH 3CH 2
O
O
CH H 2O +
CH 3CH 2CHO
CH 3CH 2CHO
-CH 3CH 2CHCHCHO
OH
CH 3
- H 2O H ,加热
CH 3CH 2CH
C CHO
CH 3
CH 2CH 2OH
OH
H 2Ni
CH 3CH 2CH
CH CHO
3
CH
CH
CH 3CHO CH 3CHO OH
-
CH 3CHCH 2CHO
OH
- H 2O H ,加热
CH 3CH
CHCHO
LiAlH 4
3CH CHCH 2OH
(2)
CH 3CH 2C O
Cl
AlCl 3
C
O
CH 2CH 3
CH 2CH 2CH 3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