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韦庄词的情感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第5期(总第100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5,2003
General No.100论韦庄词的情感特质
漆子扬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晚唐词人韦庄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视域的宽阔、题材的多样性,直接开启了宋代婉约词的先风。他的歌词再现了自己双重人格和双重情感特质,充溢着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壮志难酬的忧虑,历尽磨难渴望和平的理性向往,以及扬弃正统思想的等级观念之后,对下层民众深表同情的人文主义情结。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及时行乐消沉颓废的时代风尚在他思想和灵魂深处留下的点点痕迹。
[关键词]晚唐;韦庄词;情感特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102(2003)05-0094-04
在晚唐花间派作家中,韦庄是继温庭筠之后又一位词坛骁将,纵观五十四首词,[1]其思想内涵并非欧阳炯所言“绮筵公子,绣幌佳人”的软媚娇娆脂粉之作。[2]他的词有游子思乡的喟叹,弃妇的忧伤,追求自由爱情的激奋,也有对湖光胜景的吟唱,饱蘸着作者失意迷茫时的泪水,也洋溢着得意时欣喜若狂的自负。我们试图通过对其题材所蕴涵的情感特质的解析,藉以勾画韦庄感情意识流动的脉络。
一、抒写女性发自心灵底层的真挚情感。这部分作品艺术地反映了韦庄冲破封建正统思想束缚的自由状态下,对女性青春爱情婚姻遭遇的热切关怀;真实反映了韦庄词清新活泼、爽朗率直和疏朗明快的情感特质。如《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总被无情弃,不能羞。
《思帝乡》刻画了一个郊外游春时与风流少年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的少女形象。春天万物复苏,正是鲜活的生命蓬勃生发的季节,少女看到野外生机盎然的花草树木,她的波心随着春天的气息激荡起企慕爱情的涟漪。春花烂漫,春心飞旋,春天的美丽,映衬出少女的美丽;缤纷的落红,又引起了她对青春易逝红颜易老的无限感伤。粉红的杏花落满少女的头发,也把春花的缤纷盛美和大自然的节律传到少女的心头。不期而遇的翩翩少年,使她倾慕不已,竟至于产生以身相许的决定。她对爱情急切的渴望,是落英暗示下对人生短暂的自觉,对青春的眷恋,所以她的追求才显得大胆果断。
一般情况下,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次决定,一种判断,一个诺言。这种突发奇来缺乏了解的两性交往往往以失望怨恨而告终。当时的背景,女子很清楚自己的决定意味着什么。正如夫洛姆所说:“性的吸引力虽然在一刹那间会造成两者结合的幻觉,但是如果没有爱情,此次结合后留下来的只有陌生的感觉。”[3]少女纵然被弃也无需悔恨的人生誓言。在“天真活泼烂漫之外,更多的是勇敢大胆坚决,干脆利落,义无返顾”。[4]快人快语,淋漓酣畅。清贺裳称其有决绝之语,可谓一语破的。少女对爱情无私的期盼,泼辣洒脱的鲜明个性,经作者神来之笔的勾勒活脱脱跃然纸上。在晚唐五代忸忸怩怩、卖弄风骚,热衷于表现感官刺激的文人词坛,《思帝乡》
[收稿日期]2003-05-20
[作者简介]漆子扬(1964-),男,汉族,甘肃武山人,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
94
—
的确是一枝独秀的奇葩,在唐五代文人词中不会有二。
我们在汉乐府中可以找到同样的艺术形象。《汉乐府·上邪》曾塑造了这样一位热情歌唱爱情的痴情女子,她对着苍天吟唱到:“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韦庄的《思帝乡》和《上邪》在写作手法、艺术风格方面无疑具有一脉相承之源。《思帝乡》不仅体现了韦庄词疏朗明快的情感特质,也反映了儒家思想失去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时,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社会氛围给作者思想观念带来的解放。这里丝毫看不到正统思想及封建伦理的枷锁对作者的创作意识的禁锢。贺裳甚至以为宋代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其意趣就源渊于韦庄的《思帝乡》,只是柳词的语气更加委婉而已。可以说韦庄是上承汉乐府民歌下启李煜、柳永等婉约词派的伟大词人。
在古代文学长河中,许多富有正义感的现实主义作家,用自己饱蘸温情的笔触对封建皇权殉葬品的宫女的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出身贫寒的韦庄,也曾以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思维和敏感的审美情趣感知着宫女的幽思愁绪,有不少作品表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丝丝缕缕的爱憎哀愁。如三首《小重山》: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更漏水,思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之一)
春到长门春草青,玉阶华漏滴,月胧明。东风吹断紫箫声,宫漏促,帘外啼晓莺。 愁极梦难成,红妆流宿泪,不胜情。手按裙带绕阶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之二)
秋到长门秋草黄,画梁双燕去,出宫墙。玉箫无复理霓裳,金蝉坠,鸾镜掩休妆。 忆昔在昭阳,舞衣红绶带,绣鸳鸯。至今犹惹御炉香。魂梦断,愁听漏更长。(之三)
宋人杨亻是《古今词话》云:“(韦庄)以才名寓蜀,蜀主王建羁留之。庄有宠人,姿质艳丽,兼善词翰。建闻之,托以教内人为词,强夺之。庄追念悒怏,作《小重山》及《空相忆》。情意凄怨,人相传播,盛行于时。姬后闻之,遂不食而卒。”著名词学专家刘毓盘、刘永济先生皆承此说,认为韦庄的宠姬被其主子王建所夺,韦庄思慕成疾,赋词寄怀以解幽思。词学泰斗夏承焘先生据《全唐诗·韦庄集》中五首《悼亡姬》诗注“俱为悼亡姬作”和《古今词话》记事多采虚妄之辞而缺乏信实的弊病,推断三首《小重山》系悼念亡姬之作。
我们从三首词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昭阳、长门、御炉等意象来看,词中的女主人公很可能是一位年老色衰的失幸宫女或失宠皇后。韦庄中进士前,一度流离四方一贫如洗,可以肯定他没有经济能力娶妾,也不可能为爱妾提供犹如昭阳殿、长门宫那样的生活环境,更不可能拥有宫中享用的御炉。而且三首词从文本本身根本看不到悼亡的踪迹,与五首悼亡诗描绘的意象意境迥然有别。《新五代史》载:“(王)建虽起盗贼,而为人多智诈,善待士。”[5]据《十国春秋》所记,903年4月王建攻占秦陇,遣韦庄与梁王朱温修好。907年秋9月,王建召集文武大臣商议称帝之事,百官皆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者也。判官冯涓独劝王以蜀称帝,王不从,用安抚副使掌书记韦庄之谋,帅吏民哭三日,己亥即位,国号大蜀。”王建善于礼贤下士,是一个重礼仪重名分的政治家。他依靠韦庄的鼎力辅助登基称帝,视韦庄为治国良相,委以重任,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庄所定”。[6]据韦庄《悔恨》“六七年来春又秋,也同欢笑也同愁。才闻及第心先喜,试说求婚泪便流”推断,他中进士时已是59岁的老人,娶妾可能性较小。即使娶了妾,王建作为比较贤明的君王不至于夺臣之爱而毁君臣之情,影响国政。其实三首《小重山》描绘的就是被迫入宫难幸皇恩的宫女形象。
第一首从女子深锁宫中虚度青春起笔,写春天来临芳草碧绿,久居冷宫的女子长夜难眠,托梦和皇帝幽会的幻境。一梦醒来,想起宠爱时的娇媚和失宠后的凄凉,不觉悲从中来,泪水湿透衣衫。上阕着眼宫女从夜晚到天明的心理变化,下阕描绘宫女从天明到黄昏惆怅抑郁的情态。词中的主人公貌似懦弱,却在哀怨之中激荡着对皇权的愤恨诅咒和对自己已逝年华的惋惜追悔。第二首词的背景依然是春天。外界的明月、春风、莺声及箫声撩拨着她忧伤的心弦。思君之切,以至美梦也作不得,似乎丢失了魂魄,手捋红裙痴痴癫癫不停地绕阶蹒跚,以宣泄久久凝结的郁闷。与前两首的背景不同,第三首将人物活动
—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