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案例版第3章水电代谢紊乱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渗性脱水
1.病因和机制
(1)体液丢失而只补水
①消化液丢失只补水: (2) 肾性失钠: ②皮肤丢失只补水 ③第三间隙积聚丢失只补水
低渗性脱水
(2)肾性失钠:
排钠利尿剂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醛固酮减少
慢性间质性肾疾患
肾小管酸中毒
重要条件:只注意补充水,忽略了补钠
2.对机体的影响
(1)无口渴: (2)尿液改变:
㈢ 等渗性脱水
Isotonic dehydration
失水、失钠,失水 ≈ 失钠, 血清Na+ 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310mmol/L。失内 ≈ 失外
低容量性正钠血症
等渗性脱水
1.病因和机制
等渗体液大量丢失,短期内属于等渗性脱水
①经消化道丢失:大量呕吐腹泻或胃肠引流后 ②体内大量液体潴留: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主讲教师:王蔚琛
邮箱:lbs-1980@163.com 球球:1972150495
一、脱水(dehydration)
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特别是细 胞外液量的明显减少(>2% ),并出 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高渗性脱水 低渗性脱水 等渗性脱水
什么原因和机制可以引起这些脱水?
尿量
低渗性脱水
↑ ,比重↓ (ADH减少,水重吸收减少)
(3)体液改变: 细胞外液进入高渗细胞内液
脱水的主要部位: 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脱水明显,易发生休克
外周循环衰竭:
直立性眩晕、动脉压降低、脉搏细速、 静脉萎陷、四肢厥冷、尿量减少 口渴不明显
早期ADH分泌受抑,尿量不减少 细胞外液向细胞内转移
2.对机体的影响
(二)水肿
概念:
Edema
等渗液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 聚的病理过程。 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体腔内称积水。
1、水肿的分类
⒈ 按范围:全身性水肿 ⒉ 按原因:局部性水肿 心性水肿
肾性水肿 ⒊ 按水肿部位: 肺、脑、皮下等 肝性水肿
请问下列哪种水肿和其他的水肿不一样?
A: 肺水肿
B:心性水肿
C:皮下水肿
⒈ 原因和机制 ⑴ 肾排水功能降低输入水增多
⑵ ADH分泌异常综合征
⒉ 对机体的影响
渗透压 感受器 水 中 毒 液体 转移 渴感无 抑制ADH分泌 尿量不少
细胞 水肿 血液稀释
中枢神经系统
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轻症患者限制水分摄入 ( 3 )重症或急症患者,严格限水,补 充高渗盐水,静脉给予利尿剂
严重脱水 循环血量减少 细胞内液外 移,汗腺细 胞脱水 交感神经 RAAS 排汗减少 皮肤血管 收缩,散 热减少
细胞外高渗
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神经细胞脱 水而功能障碍(婴幼儿)
高渗性脱水的主要特征
1.主要发病环节
ECF高渗
2.主要脱水部位
ICF减少
3.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CSN系统
4.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防治原发病,去除病因
(2)适当补液,补糖(5%葡萄糖)为 主,先糖后盐 (3)注意补钠 (4)适当补钾
(二) 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
失水、失钠,失水 < 失钠,血
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 280mmol/L,失内 < 失外。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3、下述有关高渗性、低渗性脱水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临床上最常见的是高渗性脱水 B.分别由不同的原因引起,其病生变化相同 C.均有明显口渴、尿少症状 D.细胞内、外液量都会减少 E.严重时都可因血容量明显减少而导致循环障碍
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 A.直立性眩晕 B.血压下降 C.脉搏细速 D.皮肤弹性减弱 E.尿比重增高
脱水的主要部位: 细胞内液 使细胞外液得到水分补充,不易发生休克
2.对机体的影响
(4)尿钠:
高渗性脱水
(1)渴感(2)尿液改变(3)细胞内液外移
早期变化不大或增高,晚期血容量明显减少,尿钠减少
(5)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细胞脱水-局部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6)脱水热(严重脱水)
(6)脱水热(严重脱水)
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比较
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无 有 脱水热 轻症无 外周衰竭 早期可发生 血压 正常或多 尿量 减少 尿钠 肾外性 肾性 轻度偏高,重度减少
高容量,水多
水多,低渗: 水中毒
水多,等渗: 水肿 水多,高渗: 盐中毒
(一)水中毒
概念:
由于肾排水能力降低或输水过多, 导致大量低渗性液体在细胞内外潴留 的病理过程。又称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4)脱水征明显
低渗性脱水
(1)无渴感(2)尿液改变(3)细胞外液内移
(5)尿钠:
早期尿钠明显减少,晚期严重低血容量尿钠回升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特征
1.主要发病环节
ECF低渗
2.主要脱水部位
ECF减少
3.对机体的主要影响
低血容量性休克
低渗性脱水
4.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去除病因
2、补液 轻、中度补盐为主,先补盐,后补糖; 重者可用3-5%高渗盐水 补钾 3、抢救休克
不同类型脱水对机体的影响是什么?
三种类型脱水有什么区别?
㈠ 高渗性脱水
Hypertonic dehydration
失水、失钠,失水 >失钠,血
清Na+ >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
310mmol/L,失内 > 失外。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高渗性脱水
1.病因和机制
(1)饮水不足:
①水源断绝 ②不能饮水 ③渴感障碍
(2)失水过多:
高渗性脱水
(2)失水过多:
①经呼吸道失水-过度通气
②经皮肤失水-发热、甲亢 ③经肾失水-尿崩症和渗透性利尿 ④经胃肠道失水-呕吐和腹泻
*常常是综合性的:
如:婴幼儿腹泻,可由于
①胃肠道失液 ②发热引起的大量出汗 ③呼吸增快 ④摄入水不足
高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
口渴感正常的人一般不会引起高渗性脱水
滤过分数增加 近曲小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多
肾血流重分布 远曲小管重吸收增多 醛固酮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2、水肿特点及影响
⑴ 水肿的特点
1) 水肿液的性状特点
水肿液 漏出液 渗出液
比重
<1.015 >1.018
蛋白
(g/L)
<25 30-50
细胞
<500/100ml
较多白细胞
2) 水肿的皮肤特点 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
滤过分数增加
肾血流重分布
醛固酮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滤液的量
① 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② 滤过膜面积减少
③ 有效滤过压减少
血容量减少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脏血流减少,肾小球 滤过率降低,可以补充 有效循环血量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
D:脑水肿
2、水肿的发生机制
组织 间液
组织间隙
血 液
血管
外界 液体
体外环境
血管内外
体内外
水肿的发生机制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示意图
有效滤过压=有效流体静压-有效胶体渗透压
正常机体生成略大于回流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4)淋巴回流障碍
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全身性静脉压增高 局部Fra Baidu bibliotek静脉压增高 炎性动脉充血
2)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血浆白蛋白减少 低蛋白血症 合成减少: 肝硬化、营养不良 丢失过多: 肾病综合征
消耗增加: 慢性感染、恶性肿瘤
钠水滞留:蛋白稀释
3)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高
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
③肾血流重分布
数量 血量 作用
皮质肾单位 85%
近髓肾单位 15%
90% 髓袢短滤过作用
10% 髓袢长重吸收强
交感神经
RAAS
肾血流重分布
④醛固酮分泌增多
产生增加 灭活减少
⑤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RAAS激活
循 环 血 量 减 少
肾动脉压下降

致密斑钠负荷↓ 交感神经兴奋
大量胸水、腹水形成
③经体表丢失:大面积烧伤、创伤
⒉ 对机体的影响
渴感不明显
等 渗 脱 水
渗透压 感受器
液体不转移
ADH、ALD分泌
尿量、 尿钠↓ 比重↑
脱水症 循环衰竭、休克
高渗性脱水 只补水 等渗性脱水 只补水 低渗性脱水 不处理 不处理
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的比较
低渗性脱水 失水<失钠 原 因 血清钠浓度 <130mmol/L 血浆渗透压 <280mmol/L 主要失水部位 细胞外液 口 渴 早期无,重度有 明显 脱水貌 高渗性脱水 失水>失钠 >150mmol/L >310mmol/L 细胞内液 明显 早期不明显
+
近球细胞
血管紧张素原

肾素
肾动脉压↑

血管紧张素Ⅰ
血容量↑
血管收缩
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 氨激肽酶


+
肾上腺 醛固酮 肾小管对钠 (及水)的 重吸收
血管紧张素Ⅲ 各种肽酶
+

+
细胞外液
+
无活性物质
[K+]↑[Na+]↓
球 管 平 衡 失 调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
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
3) 分布特点 心性水肿 肾性水肿 肝性水肿
⑵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⑴ “安全阀”
⑵ 稀释毒素、运送抗体
⑶ 细胞营养障碍 ⑷ 器官功能障碍
本章内容重点
1、高渗性与低渗性脱水的比较 2、掌握水中毒、水肿的概念 3、掌握水肿的发生机制

某患者因急性胃肠炎反复呕吐伴高热一天而入院, 该患者可发生何种类型水电解质紊乱? A.等渗性脱水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细胞外液增多的高钠血症 E.细胞外液减少的低钠血症
2.对机体的影响
(1)口渴: (2)尿液改变:
高渗性脱水
尿量↓,比重↑(ADH增多,水重吸收多)
(3)体液改变: 细胞内液进入高渗细胞外液
4)淋巴回流受阻
① 恶性肿瘤淋巴管转移 ② 乳癌根治术 ③ 丝虫病
水肿的发生机制
1、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2、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肾小球滤出钠、水
99%-99.5% 0.5%-1%
重吸收 形成终尿 主动重吸收 受激素调节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强
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
1、低渗性脱水患者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A.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血浆 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组织间液 D.细胞外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内液 E.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
2.小儿严重腹泻数日后未经处理可发生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全身性水肿 E.水中毒
①心房钠尿肽分泌减少
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血压下降 血钠降低 ANP
近曲小管钠水 重吸收
水肿
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 肾血浆流量
FF=
循环血量减少:
出球小动脉收缩>入球小动脉收缩 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 滤过分数增加
血浆从肾小球滤出增多 管周血管中胶体渗透压相对增高 血流量减少,流体静压相对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