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重要成分总称,它主要包括:
一、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又称金雀异黄素、染料木黄素genistein);二、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
三、黄豆黄素(glycitein)等12种化合物以天然状态存在。

上述这些成分常以糖苷结合形式、乙酰基结合形式和丙二酰葡萄糖苷结合形式存在。

照片名称:39x57林蛙卵油?
照片描述:林蛙油滋阴壮阳好产品
大豆在加工、发酵或水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的三羟异黄酮和二羟异黄酮。

这两种游离的成分更易被人体肠道所吸收。

近10多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体外实验研究均一致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具有抗癌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及白血病等较为明显。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系由大豆及黑豆等豆类植物中提炼而出,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与女性一生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

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低雌激素水平者,表现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可防治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的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

研究发现,中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快,而补充植物雌激素可确保骨质量、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

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波动,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现烦躁、失眠、心血管功能失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所以,雌激素在女性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年后补充大豆异黄酮这种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将会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绝经女性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患心血管疾病。

而含有异黄酮的大豆蛋白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保护心血管。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易患乳腺癌,而常饮豆浆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前者。

国外学者通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

无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随着居民每天大豆摄入量或豆制品消费的增加,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呈下降趋势,其机制是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阻止癌细胞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

骨质持续丢失是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从而加速骨质丢失。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少骨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有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目前对付乳腺癌的最好办法是预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少吃猪肉等动物脂肪、坚持体育锻炼、多食大豆制品,是当前逆转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三大出路。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多吃大豆蛋白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据研究,如一天摄入大豆制品占总食物量的2—4%,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降低50%。

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美国医学专家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

他们发现,豆奶中富含的异黄酮可以阻断新血管形成,杜绝为癌细胞提供“给养”,使其“饿死”。

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建议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四杯豆奶。

国际文献报道
198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中抑制癌细胞的异黄酮。

1990年6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组织全美著名学者研讨了大豆的抗癌效果,肯定大豆异黄酮是最佳的天然物质。

此后又证实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减轻妇女更年期不适症及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美国是癌病多发病国家之一,近几年平以年43%的速度递增,其中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胰腺癌占60%,男性比女性高出2 倍。

美国每年因为癌症造成的医疗费用等开支高达1100亿美元,并呈上升趋势。

现在发现了只要吃大豆食品就可以达到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冠心病,而且只要只要稍许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食物结构,就可以达到省钱、省事、省时、保健、延年益寿一举数得的目的,真是一件大好事,为此,美国政府和公众舆论大肆宣传吃大豆食品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含有大豆异黄酮等的食品,身价培增,把大豆异酮视为珍品。

美国政府支持和鼓励美国人要多吃大豆食品,建议每人每天吃20-30克大豆,人体即可获得充分的异黄酮,预防上述疾病。

美国FDA还正式批准大豆为健康食品,并取消在1983年规定的学生午餐、副食中大豆蛋白只能占蛋白质摄入量的30%,动物蛋白应占70%的规定。

异黄酮研究的突破,令大豆一下子身价培增。

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大豆,过去在西方人的眼里只能用作饮料和榨油,而今天,却成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中的热点、重点以及非吃不可的食物,这是和最近50年来现代科技的进步,对大豆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有了许多新发现以及东西方饮食方式不同所取得的成果有关。

早在40年代,研究者注意到澳大利亚某此牧场中的绵羊生殖能力强,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牧场中含有特殊的三叶草植物,其富含芒柄花素可在绵羊的胃中经酵解为一种大豆异黄酮--黄豆甙原。

从那时开始,研究者就逐渐去关注异黄酮对健康的影响,并最后掀起了研究异黄酮的热潮。

Setchell和Adlercreutz首次发表异黄酮和木脂体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并阐述它们的可能防癌作用。

大豆及其制品中含丰富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雌二醇活性,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主要为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黄豆甙原(Daidzein)、黄豆素(Glycetein)。

异黄酮与雌二醇有相似性,通过与ER结合发挥微弱激素效应,异黄酮对雌激素也有表现拮抗作用,由于与雌二醇竞争结合ER,使得雌二醇不能产生激素效应,进而对激素相关的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植物雌激素能有助于将激素环境调节至适宜的状况,如此就会抑制激素型的癌症出现。

植物雌激素在结构上类似于体内产生的雌激素,事实上它们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于植物雌激素简直可以欺骗细胞,让它们相信植物雌激素就是体内真的雌激素。

虽然这些植物雌激素要远远弱于正常的雌激素,但如果它们集中出现,地与“雌激素敏感性”细胞的结合上就会“胜过”正常的雌激素。

从理论上讲,如果雌激素的感受器位置已经被较弱的植物雌激素占据,那么,更具潜能的雌激素就不能再被结合,进而也就预防了细胞中破坏性变化。

好几项研究都显示出,带有很多植物雌激素的妇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就较低,反之亦然。

例如,一项最近的研究比较了日本妇女和美籍高加索妇女的雌激素水平。

研究者选择了居住在乡村地区的日本妇女,以确保她们的饮食是传统的日本饮食类型,这种饮食和生活在工业化的城市的妇女的饮食相比,含比较低的脂肪和较高的大豆食品(植物雌激素丰富的来源)。

考虑到美国妇女较在的体重和体格,将其雌激素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即使是这样,她们的雌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日本妇女。

研究者认为,美国妇女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妇女死于乳腺癌的人数比例是日本妇女的4倍。

植物雌激素能够以改变月经周期的方式减少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

在K.塞切尔博士的一项研究中。

绝经前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在第一个月里让她们摄取60克大豆蛋白质,然后停止摄取大豆蛋白质一个月,最后再让她们摄取大豆蛋白质一个月。

在系统摄取大豆蛋白质的时期,月经周期的时间延长了5天。

更重要的是,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即卵泡期延长了,而黄体期--即后半期却缩短了。

乳腺细胞的分裂在黄体期最快,这一时期可能会刺激潜在的肿瘤生长。

另外,塞切尔博士认为,妇女吃大豆可以使她们一生中月经周期减少,从而也就减少了机体接触潜在的雌激素的可能性。

1980年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东亚国家与欧美国家的癌症发病率的差异进行病因学调查,以期揭示大豆摄取与癌发症两者的相关,结果令人振奋。

各种癌症包括乳癌、前列腺癌、对肠癌、直肠癌、胃癌以及肺癌等发症率都与大豆摄取呈负相关性,可见癌发症的频度与饮食有很大的相关成分,是引起癌症患病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近,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研究已成为世界热门焦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Messina 等综述了大豆以及大豆异黄酮的抗癌动物实验,发现生大豆、熟大豆、以及分离大豆蛋白都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症效果。

目前已明确大豆异黄酮抗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

2、抑制与癌相关酶活性的作用,特别是酪蛋酸激酶。

3、在癌细胞增殖的促进阶段,具有抑制血管增生作用。

4、消除活性氧,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

5、调节细胞周期。

6、此外,还确认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一些与DNA切断有关酶活性的作用等。

总之,大豆异黄酮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一定的预防癌症效果,特别是弱雌激素作用,雌性激素不足时可起到类雌激素效果,而雌性激素过剩时又起到抗激素作用。

大豆还可以有助于缓解其他与更年期有关的不舒服症状:如阴道壁变薄。

大豆可以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

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刊载了一个新研究,在这个研究中试图搞清吃三种食品--豆粉、亚麻籽、红三叶草芽--在每两周中每日吃三
种食物中的一种。

在吃大豆期间,阴道上皮细胞数目比吃其他食物期间有着显著的增加。

研究者得出结论“所吃的食物种类可以调节雌激素处于匮乏状态的更年期综合症的严重程度。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从员比较了日本妇女、加拿大妇女和美国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反应经历。

与西方妇女相比较,日本妇女较少身体不适的抱怨。

加拿大研究者对日本妇女和更年期的问题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体温波动或低烧,在东方不被看作是更年期妇女的特征,平均每105个妇女中只有12 个有此症状。

在一份英国主要医学杂志上刊载了荷满.阿道可雷之医生的一封来信,他是一位雌激素领域的主要研究者。

在这封信中,他提到,日本妇女吃大量的豆制品,而豆制品中含有异黄酮。

所有的异黄酮能降低雌激素,而如此大量的异黄酮会有一定的生物作用,特别是对低雌激素水平的、停经后的妇女。

高水平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可能解释为什么体温波动和其他更年期综合片症状在日本妇女身上不常见的原因。

虽然引起体温波动的准确原因还不清楚,但这可能是由于更年期激素水平波动所引起的。

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身体会通过产生更多的黄体化激素水平(LH)以刺激卵巢来补偿这种激素降低。

如果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与空乏的雌激素接收器结合,那么身体可能会误认为雌激素接受器此时是充满的。

] 大豆异黄酮类雌性激素的作用早在1962年就有人报导,然而其预防骨质疏松效果还是在近期取得进展。

骨质疏松是老年性疾病。

人在40岁左右(特别是女人)所利用的骨骼比她们能生产的骨骼要多。

停经妇女每年流失其骨骼的5%,这个过程随着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加速。

不是所有的妇女都处于患骨质疏松的相同风险中,高加索和亚洲妇女,特别是那些骨骼较小者比非洲裔妇女有更高的风险。

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即使亚洲妇女在身材骨骼上较小,但她们发生臀部受伤的几率比高加索妇女要少得多。

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亚洲妇女在膳食中消耗的钙要远低于美国妇女。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研究中一环,是以夏威夷岛的广市到冲绳的70岁以上的日本妇女为对象,进行了大豆异黄酮排泄量与骨密度相关的病因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高的群体其尿中的异黄酮排泄量也是较多,而大豆异黄酮的摄取量与尿中异黄酮排泄量有着相互关系,可见大豆异黄酮摄取量与骨密度也一定的关系。

有很多的动物实验证实大豆异黄酮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

Arjmandi等报导了摘除卵巢的骨持疏松症模型白鼠摄取大豆蛋白,可抑投制大腿骨以及腰椎骨密度低下的效果。

之后,Draper等进一步确证了许多来源的植物雌性激素具有抑制卵巢摘除白鼠的大腿骨和椎骨的骨量减少效果。

Ishida等以摘除卵巢白鼠为对象,经口投与黄豆苷原和染料木黄酮,结果此两种大豆异黄酮都可抑制内量的减少。

Ishimi等以摘除卵巢白鼠为对象,通过皮下投与染料木黄酮也发现大腿骨海绵骨的骨量减少得到抑制。

意义深远的是Ishimi等发现投与具有抑制骨量减少的染料木黄酮后,对子宫以及子宫内膜细胞几乎没有影响。

另外,有关异黄酮的人体摄取实验报导不多。

美国的Protter等(1998)研究确认投与90mg异黄酮的人群的脊椎骨的骨密度明显上升。

总之,免疫学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确认大豆异黄酮具有明显的预防骨质疏松症效果。

目前有很多研究讨论了大豆异黄酮的抑制骨量减少的作用机制。

Ishida等(1998)在研究大豆异黄酮的抑制骨量减少效果时,还发现黄豆苷原与雌激素一样具有抑制尿中骨吸收标志上升作用,而染料木黄酮却没有这种效果,可见此二
种异黄酮的作用机制不一样。

由于骨髓B细胞造血与骨量减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Ishida等(1999)以卵巢摘除动物为对象,通过皮下投与,讨论了异黄酮对骨髓B细胞的影响。

其结果表明,0.5mg/d染料木黄酮连续投与二星期,能明显抑制经卵巢摘除引起的骨髓B细胞造血亢进。

同样,投与0.1 μg/d雌激素也能抑制骨髓B的亢进。

另外,Yamaguchi等(1997)通过体外骨细胞培养实验也证实了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明之处还很多,随异黄酮的不同其作用机制也可能不一样,相信今后此方面的研究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大豆异黄酮来源与分布
1、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只局限于豆科的蝶形花亚科等极少数植物中,如大豆、墨西哥小白豆、苜蓿和绿豆等植物中,其中异黄酮含量最高的只有苜蓿和大豆,一般苜蓿中异黄酮的含量为0.5%-3.5%,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为0.1%-0.5%。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黄酮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

它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中含量极少。

80%-90%的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浓度为0.1%-0.3%。

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所占比例却很少(10%-20%)。

2、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
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品种中的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异黄酮总含量变幅为0.1%-0.5%。

日本和美国大豆品种的异黄酮含量分别为1.2%-2.3%和2.1%-4.2%,异黄酮总量表现为美国品种大于日本品种。

我国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一般为1.2%-2.5%,其中尤以东北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为高,一般在1.8%-2.3%。

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栽培时期和生长地来反映,其中栽培时期对异黄酮总含量和各类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研究者分别在1989、1990和1991年种植了同一品种的大豆,测得收获大豆中的异黄酮总含量分别为3.3%、2.8%和1.2%,1989年种植的大豆收获豆品中异黄酮总含量为1991年的3倍,这很可能是由气候变化所致。

生长地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和各类分布有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越高。

3、加工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影响
各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不同,不仅与大豆品种和栽培环境有关,还与大豆制品的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水处理、热处理、凝固、发酵等加工环节和方法显著地影响了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和种类分布,特别是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的不同提取方法其中异黄酮含量影响极大。

1)水处理:浸泡使10%的异黄酮流失于浸泡水中,且水处理后的大豆中游离型异黄酮增加,这是因为豆类自身存在的β-glucosidases酶水解葡萄糖苷的结果。

2)加热:水煮加热增加了异黄酮向外渗透速率,使大量异黄酮因渗入加热水中而丢失,同时热处理还显著改变了豆制品中异黄酮种类的分布,因为热处理
时β-glucosidases酶活性增强,使异黄酮葡萄糖苷水解为游离型异黄酮,因而制品中游离型异黄酮较原料大豆或大豆粉中的有所增加。

3)凝固:在豆腐生产中,凝固使一部分异黄酮丢失于乳清中,丢失率为44%。

4)发酵:发酵不影响异黄酮的含量,但改变了异黄酮种类的分布,发酵后的产品以游离型异黄酮为主要存在形式,这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真菌产生的大量β-glucosidases水解酶使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量水解,从而导致游离型的异黄酮显著增加。

5)加工提取方法:提取方法对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非常大。

如用湿热水洗法去除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所得浓缩蛋白的异黄酮含量与原料豆中的相近,而用60%-65%的酒精水溶液洗涤浓缩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的异黄酮仅为原料中的1/10-1/20或更低;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中异黄酮含量仅为原料的1/5-1/3,流失率较高。

大豆异黄酮的治疗效果
大豆是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的唯一的食物来源,它在亚洲西南部作为食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在美国和欧洲西部只是从二十世纪才开始的。

亚洲西南部人曰对大豆的大量消费降低了某些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近的实验数据表明,有效成分是大豆中的phytochemica1s,它还可防止骨质疏松症、肾炎以及自身免疫的疾病。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常常伴随着一些不快的症状,如hot flashes,感情不稳等等。

而且在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骨质疏松症和与年龄有关的癌症如于官、乳腺和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

对大豆摄入量高的亚洲妇女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发现,更年期症状的发病率远低于欧洲妇女。

住在西方不消费大豆的亚洲妇女并不表现出更年期症状的病率低。

温和的雌激素活性减轻一些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同时不产生有关雌激素的问题。

大量的实际的例子表明大豆异黄酮可减轻更年期症状,最近的科学研究已证明了这个假设。

科学家对五十八名绝经妇女的进行有关研究,这些妇女三个月中每天都摄入大豆,在这项研究之前,她们平均每周有14次hot flashes,而通过摄入大豆,其hot flashes减少h 0%(Cassidy,1994)。

[癌症] 在癌症研究的领域,大豆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进一步获得了科学团体的广泛注意,有关的研究结果前景很好。

很多研究增进了大豆异黄酮和各种癌症之间的联系的科学认同。

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及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阿拉巴马州大学的1995年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经过对各种异黄酮,包括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apigenin、biochanin和染料本黄酮的抗氧化性效果的研究,证实异黄酮为所研究的抗氧化剂中最有效的一种。

在使用老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低水平的染料木黄酮明显延长的肿瘤的潜伏期,并减少肿瘤的多样性达50%。

科学家得出结论,染料木黄酮的抗氧化性和防止增生的功效是其抗癌效果的主要原因,而且它在大豆中的含量高,容易供应表明染料木黄酮可成为预防癌症的有力的工具。

(We i,1995)当染料木黄酮加入到在试管中生长的细胞中时,它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动物研究表明,染料木黄酮直接抑制了癌化前的结肠和细胞肿瘤。

大豆异黄酮也可预防卵巢癌、结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

摄入更多的大豆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乳腺癌] 在日本和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豆消费量较高。

动物研究表明只要在饮食中含有5%的大豆就可明显抑制化学原因引起的癌症。

大豆中最重要的与乳腺癌有关的抗癌物质是shstoestrooens(也称为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

富含大豆的饮食可以通过改变雌激素和其它激素的效果而减少乳腺癌发病的危险(Murray,1998)。

[前列腺癌] 亚洲男性的饮食中富含大豆蛋白,因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

在Herman AdlercruetZ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出14个日本男子和14个芬兰男子血浆中的四种异黄酮含量。

异黄酮的含量为7%,日本男子的异黄酮比芬兰男于高出10倍,而染料木黄酮的浓度最高。

在饮食中的大豆异黄酮的高含量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Aldercreutz,1993)。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
1 、抗氧化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心血管保护作用
4、雌激素样作用
5、有效防癌、抗癌的活性物质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特性是美国首先发现的,它是大豆生物活性物中最有医疗价值的活性成分。

早在1999年1月,美国癌症研究中心,邀请诸多著名专家研究大豆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效果会议上,专家们充分肯定大豆异黄酮中的雌激素是防癌、抗癌有效的活性物质,并确定大豆异黄酮具有以下的生理特性:
1、具有抗溶血活性和抗真菌活性,有预防与抑制白血病、心血管疾病和骨质增生的生理功能。

2、具有对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预防治疗的生理功能,是保健品和医药贵重的添加剂和成分。

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保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大豆异黄酮开发应用前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保健。

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生理代谢有益的调节功能,为其开发利用展示了广阔前景。

它对于低激素水平者可起到雌激素样功能,预防妇女更年期后激素消退产生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激素水平者可产生抗激素功能。

大豆异黄酮有利于预防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豆生产国(产量仅居美国、巴西之后)。

具有丰富的大豆资源,我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应加紧开发含有大豆异黄酮的各种新产品,这不仅可提高大豆的附加值,还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调查,市场对大豆异黄酮的年需求量在1500吨,而目前的年生产量为500吨,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开发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

但是目前,要解决大豆异黄酮的生产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投资大等问题。

我国的研究开发人员还应深入进行研究,降低成本,使大豆异黄酮各种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