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能力为本位的计算机课程项目教学法

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最终目标。鉴于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导致传统式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所以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职业岗位机床控制与plc 课程实施能力培养

一、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及教学现状

从招生方面来看,在计算机专业中,报名的学生大多是因为爱玩电脑游戏而选择了计算机专业,或者不想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比如机械、数控等专业。从教学安排来看,在教学的第一学期,学校大多数的课程安排为基础理论课,学生面临的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演示,而让学生上机操练的课程安排较少。这样,学生先是面临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而到具体实践时,他们又不能将抽象的东西加以运用,使得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也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二、能力本位和课程项目化教学法

1.采用以能力为本位的项目教学法极为必要

能力本位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主张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课程项目化是将专业基础课程和教学内容设计成训练具体技能的项目。课程项目化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它不仅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而且从职业人才的角度使学生得到专业化训练。项目课程以

“教学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的实施为主线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直接参与工作过程获得职业经验。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1)学生是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及创新精神,负责教学的设计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项目选取是关键。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所选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重点,又要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3)以创设情境为辅。教师创设学生所学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当中,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

(4)以评估完成项目为评价方式。在选择评价方式时,教师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为评价方式。

三、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设计实例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office软件powerpoint教学为例。

1.项目设计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分析教学目标与学生特征,结合教学知识点并将其融入到项目设计中。

(1)教学目标: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

(2)学时分配:10课时。

(3)学生特征分析:大部分学生对office只停留在初步使用的层面上,对于软件的许多功能不了解。他们对于老师过多地操作讲

解不感兴趣,更喜欢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学习。

(4)项目设计:结合教学知识点,设计既有一定难度,又能发挥想象、创造力的项目主题——“美丽的衡水”,要求学生围绕设计主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资料,结合专业背景进行项目任务的完成。

2.制订计划

(1)项目描述:小组围绕选定的主题,制定项目任务,进行素材的搜集与整理,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制作成反映项目主题的ppt演示文稿,共同交流评议。

(2)项目实施计划:首先进行学生分组,全班30个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6人。

①提出项目任务(2课时)。观看“美丽的衡水”项目实例,提倡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项目任务的确立。②收集资料(课外时间)。③通过课堂教学,训练掌握制作作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5课时)。④作品制作(课外时间)。⑤展示作品,总结评价(3课时)。

3.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阶段,小组成员积极参与,根据教师的教学进度和小组项目的任务完成相应工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资料,完成项目的制作,最后进行作品的交流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心得,教师和学生一起对作品给予评价,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感受。

四、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根据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确定考核评价内容,侧重职业能力、职业技巧、工作内容和成效等方面。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完成项目的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与同组成员交流意见和经验,在小组内部进行评价;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自估、互评和教师评价的评估方式,既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笑筑,陈笑蓉,杨永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作者单位:衡水科技工程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