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多元系统论

合集下载

多元系统翻译论

多元系统翻译论

systems
Literary structure Semi-literary structure Extraliterary structure
interrelated deciding
Specific element function
Polysystem
Even-Zohar adopted Tynjanov’s concept of system. He developed the polysystem hypothesis while working on a model for Israeli Hebr ew literature.he first introduced the term “polysystem” to refer to the entire network of correlated system within society. Thus it is a global term covering all of the literary system, both major and minor existin g in a given culture.
➢ Tynjanov introduced the concept “system”.
➢For Tynjanov, the entire literary and extraliterary world could be divided into multiple structural systems. Literary tradition composed different systems, litera ry genres formed systems, a literary work itself was also a unique systerm, and the entire social order comprised another system.He is the first person who reg arded literature as systems.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批判性阐述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批判性阐述

112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批判性阐述赵 勃 西北师范大学摘要:多元系统理论是由埃文-佐哈尔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主要说明文学系统行为和演变,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特别是文学翻译方面影响巨大。

因此,该理论对翻译研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本文从多元系统理论的缘起、主要观点和概念以及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影响三个层面对该理论进行了批判性阐述。

关键词:佐哈尔;多元系统理论;文学系统;当代翻译理论一、多元系统理论的兴起与主要观点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方向逐渐转向了文化层面。

最为著名的流派是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学派。

其代表人物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

他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这一理论主要研究动态文化和异质文化。

佐哈尔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存在互动,受系统关系的制约,是一项复杂的动态性活动,而不是一种预先可以固定的活动。

所以,从文化形成的角度来看,不同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存在某种互动。

因此,翻译在系统范围内也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互动相互密切关联。

佐哈尔还认为,传统的研究范式存在诸多弊端,过分侧重于实证主义和物质内容的分析,应该建立在大量的个案研究基础之上,用现行的功能主义范式进行取代。

因此,他批评了以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为代表的日内瓦结构主义学派的静态系统观和非历史观(埃文-佐哈尔,2002:20),转而在总结俄国形式主义的基础之上,创立了一套崭新的理论,即多元系统理论。

基于形式主义,多元系统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由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形式,如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是由系统组成了混合体(杨柳,2009:31)。

佐哈尔把文本看作由多个层次组成的结构,让这些结构变成了一种多变的动态网络。

一方面,他吸取了索绪尔的“结构”这一概念,同时全面摒弃了索绪尔用静态结构来解释语言系统的做法;另一方面,为了强调社会文化系统的历时和共时的互动作用,提出了“动态结构”的概念。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定义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定义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定义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是一种翻译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框架,旨在探讨翻译活动中的多种因素和变量对翻译结果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跨文化和跨语言之间的复杂交流过程。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考虑了诸多因素,如语言结构、文化差异、认知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以深入理解并解释翻译的本质和实践。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1. 翻译是多维度的交互过程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多维度的交互过程,涉及到多种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系统包括源语言系统、目标语言系统、文化系统、认知系统以及社会系统等。

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在这些系统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转换与传递,以达到准确和适宜的翻译效果。

2. 翻译的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结果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翻译结果受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语言结构、文化背景、个体认知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等。

不同的因素和变量在不同的翻译任务中可能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翻译结果往往是多样的。

3. 翻译是一个认知加工的过程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加工过程。

翻译者在进行翻译任务时,需要对源语言文本进行理解、加工和转换,然后生成目标语言的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运用各种认知策略和技巧,如注意力分配、信息加工、概括和推理等,以处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实践应用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可以指导翻译实践中的决策和行为。

在实践应用中,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得到体现:1. 跨文化适应性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认为跨文化适应性是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任务。

翻译者需要充分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结果的影响,以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转换。

在实践中,翻译者可以通过增加文化背景的学习和了解,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并在翻译过程中善于处理文化差异。

2. 专业化知识与素养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认为翻译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化知识和素养。

浅析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浅析多元系统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作者:宋越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34期摘要:多元系统理论发源自早期翻译研究派,是翻译研究派的延伸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之初,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文学翻译的研究热潮,全新的研究视角对翻译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文学翻译;缺陷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34-0093-02一、多元系统理论概述20世纪70年代之初,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了多元系统理论。

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得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文学翻译的研究热潮,全新的研究视角对翻译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多元系统理论以形式主义为基础,把社会的各种符号如语言、文学、经济等等看做是一个开放且动态的大系统。

佐哈尔把这样包含多种社会符号的关系网看做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互相交叉组成的大多元系统。

这个大多元系统中所包含的子系统有的处于中心位置,有的则处于边缘位置,它们的地位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它们永远在争夺中心的位置。

多元系统理论发源自早期翻译研究派,是翻译研究派的延伸和发展。

翻译研究学派以探讨译文的产生和作用为主。

到了发展后期,翻译研究派与多元系统学派逐渐融合,但此时的多元系统派已不满足于翻译研究派所取得的成果,他们借鉴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引入的“多元系统”这一概念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界限。

结合翻译研究派的理论,多元系统派对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因素及翻译的多元准则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改变了以往传统翻译理论分析的视角。

多元系统理论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新理论,将翻译现象与时代社会背景下的语境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二、多元系统理论中的翻译观在多元系统中,翻译通常是被认为处于次要地位的。

佐哈尔则认为,文学翻译在一个文学系统里的位置是动态的,也就是说如果从某一文化的文学状态的角度来观察,翻译在文学多元系统中既可以占主要地位,也可占次要地位。

翻译理论与实践-多元系统理论

翻译理论与实践-多元系统理论
systems • Authors and other writers • Differing literary systems • Differing sociological aspects
(eg:publishing,distribution) Advantage of the systemic approach: more applicable.
• She s shifts on a microstructural level(eg: words, clauses, setences),relates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microlevel shifts on the macrostructural level(eg: characters, events, time), and categorizes them.
The very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 is dependent upon norms and how they work in any given system/society.
(P133)
5、Kitty Van Leuven-Zwart 凯蒂.范.路文兹瓦特
• She is a Dutch scholar, former head of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Deparment(翻译研究部) at th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 Contribution: Their system theory work helped translation studies break down certain conceptual barriers and find a method for better describing translations.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中国的翻译发展

歌 : 谓 “ 经 典 的 ” 括 了儿 童 文 学 、 所 非 包 通俗 文学 等 。这些 系统 相互 交 叉 、 互 依 存 , “ 个 系 统 的 地 位 并 不 平 等 , 们 有 的 处 于 中 相 但 各 它
心 , 的处 于边 缘 。 与 此 同时 , 们 的地 位 并 不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 有 它 通
行 为 , 又 互 相 依 存 。 作 为 一 个 有 组 织 的整 体 而 运 作 ”张 南 峰 , 却 并 ( 2 0 :9 。 文 学 本 身 是 一 个 多 元 系 统 , 以划 分 为 “ 典 的 ” “ 02 1 ) 可 经 、 中
央 的 ” “ 经 典 的 ” “ 缘 的 ” 学 形 式 , 谓 “ 典 的 ” 例 如 诗 和 非 、边 文 所 经 .
的发 展
或 边缘 来 分 析 的 。 明 末 清 初 的 时 候 中 国 国力 尚 在 , 西 方 由 教会 掌 控 的封 建 社 而
会 体 系 开 始 瓦 解 . 始 了文 艺 复 兴 。这 一 波 的 翻译 主 要 是 教 会 人 开 士 在 从 事 。他 们 翻译 的作 品 除 了 宗 教 类 的 著 作 外 . 翻 译 了大 量 也 西 方 的 自然 科 学 著 作 , 目 的是 为 了让 中 国人 更 容 易 接 受 其 宗 教 其
统 , 是 由 若 干 个 不 同 的 系 统 组 成 的 系 统 ; 些 系 统 各 有 不 同 的 而 这
的科 学 思 想 有 亲 近 感 , 他 们 能 够 接 受 , 翻 译 《 演 论 》 用 中 让 在 天 时 国 的 事 例 来 替 换 原 书 中 的 例 子 . 使 用 了古 雅 的 汉 语 。 这 是 很 典 并 型 的 多 元 系 统 理 论 观 所 谈 到 的 翻译 方 法 : 当新 的 元 素 过 于 新 奇 无 法 被译 人 语 文 化 接 受 时 ,采 取 修 订 或 放 弃 原 著 里 的 内容 或 形 式 。 民 国 时 期 出 现 了 现 代 新 文 化 运 动 , 创 了 白话 文 的新 时 代 , 言 开 语 从 文 言 文转 为 白 话 。 个 时期 也 一定 程 度 上 沿 袭 了清 末 知 识 分 子 这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

多元系统理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跨文化交流的深化,翻译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多元系统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理论框架,为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分析其在翻译实践、翻译教学以及翻译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文章首先回顾了多元系统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观点,然后重点分析了该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具体应用,包括翻译策略的多样性、翻译规范的多元性以及翻译实践的跨文化性等方面。

文章展望了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加强跨学科研究、深化理论创新等建议,以期推动翻译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多元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多元系统理论是由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将翻译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而非单纯的语言转换活动。

在多元系统理论中,翻译被视为一种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不同语言、文化和文学系统之间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多元系统理论强调翻译活动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认为翻译文学是目标语言文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如原创文学、口传文学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体现在翻译文学对源语言文学的借鉴和模仿上,也体现在翻译文学对目标语言文学的创新和推动上。

多元系统理论还提出了“翻译规范”的概念,即翻译活动在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可能因时代、地域、文化等因素而异,但它们对翻译活动的制约和引导作用不容忽视。

翻译规范的存在使得翻译活动在多元系统理论中具有了更为复杂和多元的面貌。

多元系统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将翻译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强调翻译活动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以及翻译规范对翻译活动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这一理论为我们理解翻译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三、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研究领域的拓展多元系统理论,由以色列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是一种将文学和社会视为开放、动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伊塔玛埃文佐哈尔

伊塔玛埃文佐哈尔

佐哈尔在阐述多元系统的设想之前,对科学的研究范式进行 了界定,认为传统的研究侧重于实证主义,“即搜集资料, 然后以经验主义理由将之接受,并分析其物质内容”。而现 行的研究方法则应该是功能主义的: 以分析现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把符号现象视为系统,就有 可能对各种符号集成体的运作方式提出假说,从而迈向现代 科学产生以来一直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找出支配着各种现 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规律,而不是对这些现象进行登记和 分类。 与此同时,佐哈尔批评索绪尔及其学派将“系统构想为一个 静态(共时)的关系网”,使“历史层面在实质上被排除到 语言的领域之外”。可以看出,佐哈尔首先是要对复杂多样 的关系进行客观描述,然后从历时和共时两个方面去发现规 律,对未来的文学现象进行预测。
多元系统(polysystem)由“poly”与“system”合成。 它是以色列学者伊塔玛· 埃文-佐哈尔(Itama EvenZohar)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佐哈尔吸 取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一般系统理论与文化 符号学的积极因素,将翻译文学视为文学多元系统 中的子系统,客观描述翻译文学在主体文化中的接 受与影响,以期有效揭示制约文学翻译的规范与规 律。
翻译的性质和范围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因而并非一成不变;翻 译活动取决于它在一定文化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参见 Shuttleworth:178)传统规约性(prescriptive)的翻译标准始终认 为存在绝对、完美的或理想的翻译文本,而译文中出现的所谓 迁移、变异常常被指责为“不忠实”、歪曲或谬误。多元系统 采用描述性(descriptive)的研究方法,不斤斤计较于一字一句的 忠实与得失,而是将翻译文本视作目标系统中的存在实体,从 目标系统的意识形态、诗学、规范,甚至赞助系统等角度描述 翻译活动的性质,解释翻译文本的生成、消费,以及在目标文 化系统中的功能与运作。虽然多元系统还存在某些局限性, “还有待于修正和精化”(refinement),但它开辟了一条“翻译 最终超越规约美学的道路”,为翻译,特别是外国文学的译介 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广告语的翻译策略多元系统理论是指在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文化、社会、心理、语言和意识形态。

因此,在翻译广告语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而不仅仅是词语本身的含义。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有以下几种策略:1.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把广告语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通常适用于具有普遍性的表达方式。

例如,“Just do it”可以直接翻译为“只需去做”。

意译法是指根据原文意义,通过使用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法通常需要根据语言、文化和情境的不同而进行调整。

例如,“I’m loving it”可以意译为“让我心动不已”。

3. 措辞上的变化法措辞上的变化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目标语言的特点,适当修改广告语中的词汇,以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这种变化通常不会改变原文的含义。

例如,“Think Different”可以变为“与众不同的思维”。

4. 释义法释义法是指对广告语中的某些词语进行解释,以便受众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这种方法通常在翻译复杂语句时使用。

例如,“The ultimate driving machine”可以解释为“无与伦比的驾驶体验”。

5. 原则性借译法原则性借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借用另一个词语或成语来表示与原文含义相似的意思。

这种方法通常在表达深层意义时使用。

例如,“Impossible is nothing”可以借译为“一切皆有可能”。

6. 味道相同法味道相同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文所要传达的感觉和情感。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涉及艺术、文学或情感表达的广告语。

例如,“Think different”可以翻译为“别样思维”。

总之,翻译广告语时应该根据多元系统理论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以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含义。

翻译多元系统论

翻译多元系统论



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

如果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它就能积极参与塑造多元系 统的中心。在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翻译作品均出自主要 作家之手,而且翻译作品通过介绍新诗法、新技法等等, 往往是目标文化新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实例:

伊万-左哈尔举了桑例子来说明翻译文学占据主要地位的 情形: 1·当年轻的文学处于起步阶段时,一开始会向成熟的文 学学习现成的模式; 2·当某个文学作品处于边缘或弱势时,会引进本身所欠 缺的文学形式。这种情形一般会出现在一个被大国文化所 主宰的小国家里。(如:) 3·当一个国家的文学史上出现重要的转折点,公认的文 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或出现文学真空,没有处于主 导地位的文学类型时,外来模式就很容易取得主导地位。

翻译策略的选择

伊万-左哈尔认为 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中 所占据的地位。 如果翻译文学占据了主要地位,译者则不会受限于目标语 的文学模式,而更愿意突破常规的束缚。他们经常会拿出 一篇在充分性上与原文非常相配的译文,再现原文的语篇 关系,这样做本身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原语言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翻译文学处于次要位置的话,译者则会倾 向于在一文中使用现有的目标文化模式,拿出较“不具充 分性”的翻译作品。


重构规范的两个方面:




尽管图里首先将重点放在对翻译作品的分析上,但他却强 调,这只是为了确认译者的决策过程。 他的假设是,重构在翻译某一文本时所采用的主要规范,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1·考察文本:文本是由守规范制约的活动所生成的。它 能够显示行为的规律性。它指向译者所采用的过程,并进 而确定翻译中的规范; 2·译者、出版商、评论家以及其他翻译活动参与者所作 出的有关规范的明确声明。(图里警告说:这种明确的声 明很可能不完整,或者偏向于信息提供者在该社会文化系 统中所起的作用,故尽量避免。)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看鲁迅的翻译策略摘要:鲁迅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极力主张的异化翻译策略对中国的翻译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为鲁迅的翻译策略提供了新视角。

从多元系统论的角度审视鲁迅的翻译策略,我们可以更清晰和深刻地理解鲁迅坚持主张直译的历史、文化背景。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鲁迅翻译策略一、多元系统理论简述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theory)是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ItamarEven-Zoha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文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社会、经济、意识形态等,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大系统,即一个网络系统。

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可以划分为经典文学、非经典文学;成人文学、儿童文学;原创文学、翻译文学等一系列互相对立的系统。

这些系统相互交叉、相互依存,但它们的地位并不平等,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而且这些系统处于相互对立和不断的斗争中。

在不断的斗争中,中心和边缘的位置可以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中心地位的系统会向边缘移动,而处于边缘地位的系统则有可能占据大系统中的中心地位。

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既可以是主要的,又可以是次要的,视当时该文化里其它文学系统的状态而定。

通常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的地位也可以发生转化。

佐哈尔提出,在以下阶段或条件下,翻译文学可以占据文学多元系统的中心位置:(1)当文学多元系统还没有完全确立,即文学还处于发展初期。

(2)当文学多元系统在大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或弱势时。

(3)当文学多元系统出现转折、危机或真空时。

根据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当翻译文学处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时,译者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外国的文本,找来最佳的现成二级模式,其结果是译本的“充分性”不足,“可接受性”增大;反之,当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多元系统中占据中心位置时,翻译活动是参与创造移入语文学中的一级模式,这时,译者的主要任务就不是在本国的文学形式中寻找现成的模式,把原文套进来,而是译者不顾一切地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引言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是一种关于语言翻译的理论框架,它探讨了语言翻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一理论视角认为,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多个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规则。

通过研究这些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多元系统翻译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多个子系统。

每个子系统都由一套特定的规则和结构组成,用于构建意义和表达言语。

这些子系统可以是语法系统、语义系统、语用系统等等。

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这些不同系统,并进行相应的转换和调整。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异质性。

这意味着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词语替换,而是涉及到更加复杂的语言转换过程。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动作发生的时间顺序可能会影响到句子结构的排列方式;而在其他语言中,时间顺序的表达可能与句子结构无关。

因此,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者需要考虑这些差异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的应用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跨语言之间的差异。

它对于翻译实践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提醒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注意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

翻译者需要深入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不同子系统,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转换。

这样可以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歧义和误解,确保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启发了翻译教育的改革。

传统的翻译教育主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翻译技巧的训练。

然而,这些教育方法忽视了多样性和复杂性对翻译的挑战。

多元系统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者需要具备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敏感性,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因此,在翻译教育中引入多元系统翻译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培养学生更全面的翻译能力。

ItamarEven-Zohar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doc

ItamarEven-Zohar论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doc

摘要: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学派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的、动态的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

然而,该理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盲点。

本文从文化地位、意识形态、译者的诗学观与主体性①等角度分析其对文学翻译的解释力的不充分性。

关键词:多元系统理论文化地位意识形态译者的诗学观与主体性不充分性On the Non-adequacy of Polysystem Theory inExplaining Literary TranslationZhang Qiyan(College of Art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 China)Abstract: Polysystem Theory,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ranslation Studies which approach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in a systemic, dynamic, descriptive, functional, target language-oriented way and contrasts sharply with the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broadens the horizon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speeds up the “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 Studies.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non-adequacy of this theory in explaining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ultural position of a nation and/or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a given literary polysystem in relation to the sourc e culture, ideology, translator’s poetics and initiative.Keywords: Polysystem Theory; cultural position; ideology; translator’s poetics and initiative; non-adequacy一、引子多元系统理论是Itamar Even-Zohar于七十年代早期在研究以色列希伯来文学一种的模型时,基于俄国形式主义与捷克结构主义,提出的一种普通文化理论。

第四讲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多元系统论

第四讲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多元系统论

第四讲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多元系统论多元系统论是一种理论方法,用于研究中文翻译文学。

它强调翻译是一个多维度、多元素的系统,翻译过程中涉及到语言、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多个方面。

多元系统论的关键概念包括:系统、层次、相互作用和适应性。

系统指的是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组成的整体。

这些要素可以是语言、文化、历史等。

层次表示翻译中的不同级别,例如,翻译可以在单词、句子和篇章等不同层次进行。

相互作用指的是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适应性是指翻译过程中的要素可以根据不同环境和要求做出相应调整。

多元系统论的主要目标是理解翻译文学作品中的多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者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实例,来探索语言、文化、社会和历史等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的。

多元系统论在中文翻译文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翻译文学作品的复杂性,并且可以提供有关如何进行优秀的翻译的指导。

此外,多元系统论的方法还可以用于比较研究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文学作品,从而拓展我们对翻译的理解和认识。

总的来说,多元系统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文翻译文学作品。

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的多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揭示翻译作品的独特之处,并为翻译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精品文档

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精品文档

论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的位置伊塔马•埃文一佐哈尔(Itamar Eve n-Zohar )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 Tel Aviv University )文化研究中心的教授,他曾在欧美多所大学做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并且他能够使用10几门语言,其中包括母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以及英语,法语,德语,瑞典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罗斯语等主要欧洲语言。

他主要研究的是文化领域,所以根茨勒说“他主要不是翻译理论家,而是文化理论家”。

但是,他提出并发展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 在世界翻译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理论综述多元系统理论是埃文-佐哈尔1969年首次提出来的,并在其随后的研究生涯当中发展和完善成一个理论。

其理论基础是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

该理论认为,各种符号现象,即符号主导的人类交际方式(文学,语言,文化,社会等),不是由互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而是必须视为有许多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

这些不同的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各的行为,却又相互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任何符号多元系统,都只不过是一个较大的多元系统的组成部分。

三、主要观点埃氏1990年在《今日诗学》杂志发表了“多元系统研究”,里面涉及翻译文学方面的论述可以分为5 个部分:1. 翻译研究在历史上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尽管翻译对某个文化的成型有巨大的作用,但针对翻译的研究相对来讲非常少。

并且,翻译从来没被视为一个整体,只是被当作零星或个别的作品来研究。

埃氏呢,在这里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对翻译进行研究,即把翻译文学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

埃氏认为,各个翻译作品之间至少在两方面相互联系:1.在本国文学对外国作品的选择方面,选择原则都与本国文学中其他并存系统相互联系;2.在翻译作品所采用特定的规范,行为模式和政策(即文学形式库)方面,这些都取决于他们与其他本国并存系统之间的关系。

埃文-佐哈尔把翻译文学看作文学多元系统里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同时也是最活跃的一个系统。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策略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鲁迅的翻译策略
鲁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了多种策略, 如直译、意译、加注、省略等,以适 应原文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鲁迅的翻译策略体现了多元系统理论中的 “适应”和“选择”,即根据目标读者的 需求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鲁迅在翻译中注重保持原文的文化 特色和语言风格,同时也考虑到目 标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文化背景,以 实现全面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鲁迅在翻译中采用了直译策略,尽可 能保留源语言的字、词和句子的原意 。
鲁迅的翻译策略的应用与分析
01
02
03
在鲁迅的翻译中,他灵活运用了各种 翻译策略,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 思和风格。
鲁迅的翻译策略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意 思,还传递了原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
通过鲁迅的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了 解原文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 地理解原文。
多元系统理论有助于解释翻译过程中 的选择、适应和传播现象,以及翻译 在目的语文化中的接受和影响。
多元系统理论还为翻译评价提供了新 的标准和方法,可以根据目的语文化 系统的特点,对翻译进行全面的评价 和判断。
03
鲁迅的翻译思想
鲁迅的翻译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为鲁迅的翻译思想提供了土壤。
本研究主要关注鲁迅的翻译作品,对于他的 翻译思想和策略的演变过程还需进一步探讨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02
03
可以尝试从其他理论角度或者跨学科 的角度进一步研究鲁迅的翻译思想与 翻译策略。
对于鲁迅的翻译思想和策略的演变过 程可以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背后的 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对于文学、文化 的贡献。
可以从比较学的角度对比分析鲁迅与 其他翻译家的翻译思想与策略的异同 点,加深对于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领 域的应用和理解。

多元翻译系统理论及规范

多元翻译系统理论及规范

四、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
切斯特曼提出了另一套规范,包括了图里的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它们是:
1
译品或期待规范(expectancy or product norm)
2
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
3
责任规范(accountability orm)
4
交际规范(communication norm)
三、图里的翻译行为规范及其法则
翻译行为规范定义 将某一社区所共享的普遍价值或观念,例如对正确与错误、适当的与不适当的看法,转换为适当的且适用于特定情形的行为指南。 规范类型 初始规范(initial norm) 预备规范(preliminary norm) 操作规范(operational norm)
蒂尼亚诺夫被认为是第一个将文学看作系统的人。在蒂尼亚诺夫看来,文学事实(literary fact)是一个关系实体(relational entity)。所谓的文学作品、文学类型、文学时代、文学或文学本身,实际上是若干特征的聚合,这些特征的价值取决于它们与网络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文学其实就是一个系统。但这个系统绝非静止而是不断变化的。
4、对翻译产生的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将目标文化系统中的文学倾向应用到所有译文中;
添加标题
图里的描述性研究方法论,为今后的描述性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添加标题
放弃一对一的对应主张以及文学或语言上等值的可能性;
添加标题
动摇了原始信息固定不变的概念;
添加标题
将原文与译文在交叉的文化系统的符号网中进行聚合。
多元系统理论定义 多元系统被视为一个异质的,开放的多个系统的聚合体,其中各个系统相互作用,促使整个多元系统内部持续的动态演变过程。即,多元系统是一个由多个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分层级的(stratified)集合体,当这些因素相互发生作用时,这个集合体便随之变化和变异。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

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的指导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也逐渐深化。

普遍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在翻译活动中,作为源语作者与译入语读者之间沟通媒介的译者,必须考虑到诸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因素。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多元系统理论是怎样阐释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一、多元系统理论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tem theory)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以色列当代著名文学家及翻译理论家埃文-佐哈尔(even-zohar)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该学派主要从文化层面对翻译进行研究,认为文化因素对翻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78年,埃文-佐哈尔出版了《历史诗学论文集》(papers in historical poetics),在本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

根据该理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也就是由符号主导人类交际形式,诸如文化,语言、文学,社会等,须视为系统而非又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才能较充分地理解和研究。

各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大的“多元”系统。

要全面并充分的理解各个系统,就必须将其置于多元系统的整体性和关联性中来研究。

后来佐哈尔把这一理论运用于文学翻译研究中。

多元系统理论认为,文学本身是一个多元系统。

作为整个文化和社会系统的次系统,文学系统是各种文学子系统的集合。

翻译文学是文学多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要研究翻译文学,就必须将其置于大的文学系统中来研究。

二、多元系统理论指导下翻译策略的选择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作品时要考虑其文化因素。

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过程涉及最少两个文化系统,即源语文化系统和译入语文化系统。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要考虑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从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根据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文学对译入语文化的作用取决于其在译入语文化中所占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多元系统论的批评

根茨勒概括了对多元系统论的批评: 1·基于相对较少的证据而过分概括翻译的普遍规律; 2·过分依赖20世纪20年代形式主义的模式,而根据伊万左哈尔自己的演变趋势模式,形式主义模式对20世纪70年 代的翻译文本可能并不合适; 3·倾向侧重抽象模式,而轻视文本和译者所面对的真实 生活; 4·所提出的科学模式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客观的。



引言

20世纪70年代,多元系统论发展,其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 的静态模式,把翻译文学看作是在目标文化内更大的社会、 文学、历史系统中运作的一个子系统。(此前翻译文学大 部分都为该系统所排斥,被认为是派生的、第二位的文学 形式。) 多元系统论促进了描述性翻译的规范和规律,在过去的二 十年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属于原语文化规范
从属于译语文化规范

充分的翻译
可接受的翻译
图2.预备规范

预备规范

翻译政策
翻译的直接性
图3.操作规范

预备规范

母体规范
篇章语言规范
翻译“法则”

图里希望通过描述性研究揭示翻译的规范,累计起来,能 够形成翻译的可能性法则,并由此形成翻译的普遍法则。
标准化法则

在翻译中,从原文获取的文本关系经常会被修改,有时甚 至会被彻底忽略,去附和某个目标文化全体作品所提供的 习惯性选项。 这实际上是指在翻译时对原文格式的破坏,以及选择那些 在目的语中更为普遍的语言选项。例如,这样可能会出现 一种普遍的标准化,以致丧失译文多样化文体风格的倾向, 或至少是去适应目标文化模式的倾向。如果翻译作品在目 标系统中处于弱小和边缘的地位,那么情况就更是如此。


多元系统论的意义:

尽管存在诸多批评,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研究影响深远,推 动了翻译研究向前发展,使得在不同语境中的翻译研究少 具规约性。
图里与描述性翻译研究
对图里而言,翻译首要的是在目标文化的社会和文学系统中 占有一席位,而该地位将决定所使用的翻译策略。 图里为系统的描述性翻译研究提供了下面这个三段式方法论, 其中包含了对作品及社会文化系统更广泛的作用的描写: 1·将文本置于目标文化系统内,分析它的意义或可接受性; 2·比较原文与译文的转换,确认原文与译文片段含“耦合对 子”的关系,尝试对潜在的翻译概念进行概括和总结; 3·位今后的翻译决策提供启示。

多元系统论

20世纪70年代由以色列学者伊塔玛·伊万-左哈尔提出。 多元系统论借鉴了俄国20世纪20年代从事文学编史工作的 形式主义学者的观点,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为独立的对象 来研究的,而应该被视为整个文学系统的一部分。文学做 作品从而被看做是社会、文化、文学、历史框架中的一部 分,关键的概念是它属于一个“系统”,一个不断进行动 态“转变”和争取在文学经典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系统。



翻译文学处于次要地位:

如果翻译文学处于次要地位,那么它就代表了多元系统中 的一个边缘系统。它对处于中心地位的系统无法发挥重要 影响,甚至会成为一个保守的因素,保留传统的形式,与 目标系统的文学规范保持一致。 伊万-左哈尔指出,翻译文学处于次要位置是正常的情形。 当然,翻译文学本身也是分层次的。某些翻译文学可能处 于次要地位,但一些译自主流来源的文学作品则可能是第 一位的。(如:)


翻译行为的规范:

图里的个案研究旨在分辨翻译行为的趋势,概括译者的决 策过程,同时重构翻译过程中的规范,并提出可以通过未 来描述性的研究进行验证的假设。 针对“规范”,图里这样定义: 将某一社区所共享的普遍价值或观念——如对正确与错误, 适当的与不适当的看法——转换为适当的且适用于特定情 形的行为指南。
图里与描述性翻译研究

另一个重要的补充步骤是重复第一及第二阶段,对其他类 似文本进行研究,以扩展语料库,根据文学类型、时期、 作者等内容,对翻译作品进行描写性概括。 这样,与每一种类型的翻译相关的规范得以确认,随着更 多的描写性研究的展开,便可以实现建立普通的翻译法则 的最终目标。

争议:

图里的这一方法论中所提到的第二阶段是最具争议性的部 分之一,图里认为,要决定考察哪些原文和译文片段,以 及决定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应该由翻译理论来提供手段。 然而,语言学翻译理论在该手段为何这个问题上还没有达 成一致意见。 最具争议的事,图里在其学期论文中坚持将一个假定的中 间对照物作为充分性翻译。但他同时又承认,在实践中不 存在完全充分的翻译的。正由于该矛盾,以及将假定的不 变量作为普遍的规定,他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

如果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它就能积极参与塑造多元系 统的中心。在通常情况下,最重要的翻译作品均出自主要 作家之手,而且翻译作品通过介绍新诗法、新技法等等, 往往是目标文化新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实例:

伊万-左哈尔举了桑例子来说明翻译文学占据主要地位的 情形: 1·当年轻的文学处于起步阶段时,一开始会向成熟的文 学学习现成的模式; 2·当某个文学作品处于边缘或弱势时,会引进本身所欠 缺的文学形式。这种情形一般会出现在一个被大国文化所 主宰的小国家里。(如:) 3·当一个国家的文学史上出现重要的转折点,公认的文 学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或出现文学真空,没有处于主 导地位的文学类型时,外来模式就很容易取得主导地位。

”层次“

定义中所提及的层次,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多元 系统在不同层面上的定位和相互作用。如果最高层被一个 创新的文学类型所占据,那么较低的层面就很可能会被越 来越保守的文学类型所占据。 另一方面,如果保守的文学形式处于最高层,创新和更新 就很可能来自较低的层面,否则就会出现一个停滞期。这 样的动态演变过程对多元系统至关重要。因为这表明创新 与保守系统之间的关系处于不断变动和竞争的状态。 正是由于这种变动,造成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中地位的不 固定。它可能占据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多元系统论优势

埃德温·根茨勒强调,多元系统论标志着翻译研究的一个 重大发展,并归纳出如下优势: 1·对文学作品自身的研究与对社会、历史、文化力量的 研究同时进行; 2·伊万-左哈尔从孤立地研究单一文本,走向在文化和文 学系统内进行翻译研究,这种研究也只有在该系统内才能 发挥其功能。 3·对等值和充分性的非规范性定义可以根据文本的历史 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改进:

1995年,图里在他的书中摒弃了“中间对照物”这一概念。 他的模式中仍要求将译文与原文对应,借此产生一系列耦 合对子。 图里承认,这样的比较不可避免地存在偏颇和间接之处, 并要在分析过程中进行不断的修正。但是最终可以找到一 种比较原文与译文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灵活,不具规约性,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或许不够有系统性。 这种灵活性让图里得以在一系列的个案研究中,对文本的 不同方面进行考察。



预备规范:

预备规范设计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 翻译政策:是指在某一特定语言、文化、时代里,决定翻 译文本选择的因素。 翻译的直接性:与翻译是否存在中介语言有关(如通过英 语从芬兰语翻译成希腊语)。可研究的问题包括译语文化 对通过中介语言翻译这种做法的宽容度。翻译中涉及哪些 语言,以及使用中介语言这一做法是否被掩饰等等。
多元系统论

伊万-左哈尔反对“传统美学研究之谬论”,反对将重点 放在“高雅的”文学作品上,而忽略诸如儿童文学、概念 小说等非经典文学系统或类型,以及忽略整个翻译文学体 系。 他以一个涵盖性的概念,及多元系统这个新术语来强调所 有系统之间的关系。

定义

马克·沙特尔沃思和莫拉·考伊是这样定义该术语的: 多元系统被认为是一个多种类、多层次的系统集合体,在 该集合体中,各系统相互作用,造成多元系统内整体上不 停发生的动态演变过程。

翻译策略的选择

伊万-左哈尔认为 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多元系统中 所占据的地位。 如果翻译文学占据了主要地位,译者则不会受限于目标语 的文学模式,而更愿意突破常规的束缚。他们经常会拿出 一篇在充分性上与原文非常相配的译文,再现原文的语篇 关系,这样做本身可能就会产生一种新的原语言模式。 另一方面,如果翻译文学处于次要位置的话,译者则会倾 向于在一文中使用现有的目标文化模式,拿出较“不具充 分性”的翻译作品。
翻译行为的规范: Nhomakorabea这些规范是针对某一文化、社会和时代的社会化的约束, 个人是在接受教育及社会化的整体过程中学到这些规范的。 就其效能而言,图里将规范置于规则与特性之间。 他认为翻译是由规范所制约的一项活动,而这些规范决定 了在实际翻译作品中所显示的等值。 这意味着规范这个属于具有潜在的模糊性:图里使用该术 语时首先把它看作是一个要通过行为的规律性来进行研究 的描述性分析范畴,但规范似乎也承载着施加压力的一面, 发挥着某种规约性的功能。

操作规范:

主要描述译文的呈现及语言内容。 1·母体规范:与译文的完整性有关,包括段落的删节或 重置、原文的分割以及段落或注脚的增加。 2·篇章语言规范:制约着译文语言素材的选择,如词项、 短语及文体特征。

翻译等值:

对考察原文与译文应该揭示翻译过程中的两者之间的关系 转换。图里此时提出了翻译等值这一术语,但却极力强调 该术语与传统等值概念不同。 图里的术语是一个功能性关系概念,即等值是假定在一篇 原文与一篇译文之间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重点并不是从规约性的角度去分析 某一特定译文或疑问表达是否与原文或原文表达对等,而 是分析假定的等值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实现。


重构规范的两个方面:




尽管图里首先将重点放在对翻译作品的分析上,但他却强 调,这只是为了确认译者的决策过程。 他的假设是,重构在翻译某一文本时所采用的主要规范, 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1·考察文本:文本是由守规范制约的活动所生成的。它 能够显示行为的规律性。它指向译者所采用的过程,并进 而确定翻译中的规范; 2·译者、出版商、评论家以及其他翻译活动参与者所作 出的有关规范的明确声明。(图里警告说:这种明确的声 明很可能不完整,或者偏向于信息提供者在该社会文化系 统中所起的作用,故尽量避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