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几首民国时期的学堂歌曲——人文教育的一股清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忆几首民国时期的学堂歌曲
——人文教育的一股清泉
陈蔚然
孔子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换句话也可以说,移情易性最有效的也是音乐。一群来自农村各个偏僻角落的野孩子,在难得的几分钟的课间休息中尽情喧哗打闹,谁也管不了,但上课铃一响,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却同声相应,唱起一首首优美朴素的歌,脸上浮起真诚可爱的笑靥,眼里露出和谐平静的光辉,好像是深山里清溪水一样的歌声洗涤了他们的灵魂。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的启蒙。
十岁,小学四年级,音乐老师陈求祥先生教我们唱了一首歌:《怀远》,当时对这首歌的歌词还不太理解,只觉得曲调幽怨悲愁,似乎并不适合在大庭广众兴高采烈的场合唱,只是在一个人独处时细细地玩味。为了使读者能直观地体会当时情状,不惮麻烦,抄录歌曲原词如下。
怀远
当花开满院时,与你曾共赏。当月照深庭夜,脚边影双双。
别后思念寝食忘,今独对眼前景,心神惟黯伤。
曲调很慢,易学易唱,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水平。随着年龄长大,经过一些别离的场合,在难舍难分的失落情愫中,就往往想起这首歌,渐渐懂得别离的滋味了,真的,所谓人文意识,恐怕就是首先从别离中产生出来的吧!
这一学年,老师教唱的大部分还是快乐的歌。印象特别深的两首是《苏珊不要哭》和《丁香山》,都是美国小学里流行的,为了适合中文的音韵,歌词译者已用中文重新谱写,和原意已有些出入了。
苏珊不要哭(Oh,Susana)
我想到南洋群岛怀抱琵琶一块跑,我想到哈尔滨去找那亲亲小娇娇。
起身时雨真不小,可恨天气太干燥,给那雪风吹得热难熬,呵,苏珊哪别这们号。
我昨晚做个大梦躺在空中不能动,我看见苏珊小妹打从山上往下冲。嘴里衔着一只大饼,眼睛哭得红且肿,我说我从南方来把你找,呵!
苏珊哪别这们号。
嘿!苏珊哪别哭号啕,我跟你到南洋群岛怀抱琵琶一块跑!
这首歌以明快的曲调,把我们带往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世界,老师还给我们指出,虽然雨下得不小,可是天气却很干燥,冰冷的雪风又把人吹得热得受不了,种种小小少年匪夷所思的童心,启发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
丁香山(Dixie Land)
记得我呀,小时住在丁香山里,现在老想回到那里去玩玩,玩一玩,玩一玩,丁香山!记得一天早上起来寒风飞雪,不一会儿罩住一个高山,多好玩,多好玩,丁香山。我真要马上回那小山,赶快!赶快!赶快上
丁香山,在山里住,在山里玩,不出来,去呀! 去呀!再回到丁香山呀!
这首意境极美的歌,把我们带到另一个童话世界里去。丁香山,夏天开满紫色白色丁香花的小山,冬天里可是百卉凋零,但却开满晶莹的雪花,我们在山上堆雪人,打雪仗,脸孔冻得红通通的,真不想下山来!现在却是惆怅地回忆以前的快乐,在甜蜜中又掺着一丝悲愁呵!
五年级,似乎成熟一些,能把音乐和图画联系起来欣赏了。那时,美术老师教我们画水彩,每人都要买一盒上海马利牌水彩颜料,各自临摹图画范本。一幅春天行旅图——绿色的田野、丛树,逶迤的石路,红色的石桥,有行人来往。
在那同时,音乐老师正教我们唱《西城柳》(陈田鹤词曲),歌词是从秦少游的《江城子》词脱胎而来的。歌中唱道:
西城柳,弄春柔,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春将旧,君知否?碧野朱桥当日事,梦一般地,不堪回首,只云树悠悠。
(副歌)
空有青山如绣,空有清溪似酒。我这漠漠的心波呀,
几曾被春风些儿吹皱!
一种春去夏来,韶华似水的惆怅之情,萦绕在歌声中,铺陈在画幅上。我们的教室原是文祠的享殿,阶前立着梧桐、月桂,开着绣球、玉兰,窗外是鹅黄的垂柳,墨绿的古榕,典雅的古色古香沁人心脾。
图画摹本中有《西湖十景》的白描画,虽然简约,却也使人想像西湖的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等繁花似锦的景色了。在老师教唱的歌曲中,《花弄影》一曲似乎就是专为西湖而作的。
花弄影
溪山如画对新晴,雨溶溶,风淡淡,水盈盈。最喜春来百卉荣,
好花弄影,细柳摇青。最怕春归百卉零,风风雨雨劫残英。
君记取青春易逝,莫负良辰美景,蜜意柔情。
楼台隔水晚霞明,蝶翩翩,人寂寂,鸟嘤嘤。湖上鸳鸯梦不惊,
杏花烟暖,杨柳风轻。爱侣双双挽臂行,春光美妙醉心灵。小溪畔,
澄波照影,且自侬歌新曲,君奏银筝。
设想在那湖光山色里,约几个好友,驾一叶扁舟,一边划船,一边轻唱,那可是梦里的太平世界呵!上世纪60年代初,我有幸游览西湖,比我小时候的想像还要迷人。
由宋人史达祖的《双双燕》词转化而来的美歌《燕双飞》,是我们上了六年级才享受到的大餐。这首歌唱的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墙青瓦,绿柳红桃的六朝遗绪。老师一边按风琴一边教唱,直唱得大家如
痴如醉。
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去梅儿家里玩,他的侄女玉英也在,花厅梁上燕子呢喃,欢快地飞进飞出,我们触景生情,不禁同声唱起这首歌来。
燕双飞
燕双飞,画栏人静晚风微。记得去年门巷,风景依稀。绿蕪庭院,
细雨湿苍苔。雕梁尘冷春如梦,且衔得芹泥,重筑新巢傍翠帏。
栖香稳,软语呢喃话夕晖。差池双剪,掠水穿帘去复回。
魂萦杨柳弱,梦逗杏花肥,天涯草色正芳菲。
楼台静,帘幕垂。烟似织,月如眉。
其奈流光速,莺花老,雨风催,景物全非。杜宇声声唤道:“不如归!”
三个初通人事的少年,陶醉在溶溶泄泄的春光里了。
上世纪70年代,我带着一批学生到上海实习。一个星期天,学生们都上街去了,为了找寻旧上海的踪迹,我沿着天通庵路向虹口公园走去,云淡风轻,三三两两的燕子在电线上呢喃絮语。我一边走,一边轻声唱起《燕双飞》,想起以前在春雨声中听过的黎莉莉唱的原声唱片,大有今昔之感。唱到“不如归”而罢。
此外,老师还教唱了黎锦晖的《月明之夜》、《葡萄仙子》等儿童歌舞剧的片段。黎锦晖是湖南人,他采用了他家乡的民歌、民乐,加以修改润色,谱以新词,给当时被靡靡之音占领的乐坛吹来一股新风,也给我们增添了朴素典雅的音乐教材。
《月明之夜》的主题歌采用了民乐《朝天子》的曲谱,非常好听:
云儿飘,星儿耀耀,海,早息了风涛。人儿静,夜儿悄悄,爱奏乐的虫,爱唱歌的鸟,爱说话的人,都一齐入梦了。待我仔仔细细地观瞧,
不要等到梦醒时,失却了欢乐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