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合集下载

外排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外排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外排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发表时间:2018-03-02T10:50:00.4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2期作者:普淇杨宏锟陆继鹏杨慧勤李成雄耿承奎*(通讯作[导读] 外排锚钉结合缝线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且并发症少。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 目的探讨经膝后正中小切口外排锚钉缝合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 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采用单枚外排锚钉结合5号爱惜邦缝合线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32例。

男20例,女12例;年龄21-68岁。

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通过物理检查、术后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 评分来评价手术疗效[1],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30-50 min,中位数43 min;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10周。

随访时间12 -24个月,中位数16个月。

术后3个月,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后抽屉试验阴性。

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膝的 Lysholm 评分为 85~95分 ( 92±2.5) 分,关节活动度伸膝 -3°~5°( 0.6±2.5°) ,屈膝120°~141°( 126.5 ± 9.2°) ,双侧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无内固定失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外排锚钉结合缝线固定治疗急性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好,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骨折;膝关节;骨折固定术;中图分类号: R683.4, R687.3 文献标识: A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erue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临床膝关节常见损伤。

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13 术后处理 只要内固定可靠, . 术后即可行膝关节的主被
干扰少, 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 在向深层解剖时不需要 解剖神经和血管, 将腓肠肌内侧头向外侧牵拉即可达到手术 操作界面, 解剖层次清晰, 显露充分。 不需要干扰胭窝动静脉, 使出血量明显减少, 避免了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出现静脉 炎及栓塞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切口小、 创伤小、 疼痛轻、 固定牢 靠, 使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成为可能, 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
分 标 准评 定 , 1 优 2例 , 3例 , 2例 , 良率 8 . 。结 论 膝关 节 的 后 内侧 人 路 为骨 折 的 直视 复 位 和 固定 提供 了 良 良 可 优 82
好 的 操作 空 间 , 合 空 心钉 或 钢 丝 内 固定 是 治疗 后 交 叉韧 带 胫 骨 止点 撕 脱 骨折 的一 种有 效 方 法 。 结 关 键 词 : 交叉 韧 带 ; 骨 ; 脱 骨折 后 胫 撕
测量 股 骨 颈 前 倾 角 的 比 较 [ ] J .中华 创 伤 骨 科 杂 志 ,
2 0 6 1 ): 3 6 1 6 . 0 4, ( 2 1 5 — 3 1
收 稿 日期 : 0 10 — 3 2 1 -82
作者简介 : 闰剑 平 (9 2 ) 男 , 主任 医师 , 16- , 副 河北 省保 定 市 第 三 中心 医院 骨科 ,7 0 1 015 。
实 用 骨科 杂 志
第 1 卷 , 1 ,0 2 1 8 第 期 21 年 月
外侧缘向下做切口, 至关节线水平弧向外侧, 沿胫骨内后髁内 缘向下至关节平面下 6 m。切开皮肤、 c 皮下组织, 向两侧筋膜 下游离皮瓣, 注意保护隐神经和大隐静脉, 向外牵开腓肠肌内 侧头, 向内牵开半腱肌腱 , 显露胭动静脉的内侧返支、 半膜肌 在后关节囊上的附着, 结扎内侧返动静脉, 切开关节囊可显露 后交叉韧带的胫骨附骊点。观察骨折块的大小、 碎裂程度, 若 主要骨折块直径大于等于05 l, . c 用空心钉固定, n 复位后置人 导针, 透视示骨折复位满意, 沿导针方向钻孔, 直径 4 0 m . m 螺丝钉带垫片沿导针旋入骨折对端固定 , 拔出导针。 若主要骨 折块直径小于 05 m, . 用钢丝固定。 c 以直径 15 . mm克氏针自 胫骨结节内侧向骨折断面钻两个相距 10c 的平行骨孔, . m 钢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康复训练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
在疼痛可忍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膝 关节的活动度,以恢复关节的正常功 能。
肌肉力量训练
通过进行腿部肌肉的力量训练,增强 膝关节的稳定性。
平衡和协调训练
进行平衡和协调训练,以增强身体的 平衡感和协调性。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膝关 节,如上下楼梯、坐下和站起等动作 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减少对骨骼和身体的损害。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有助于身体恢复和保持健康状态。
定期检查与早期干预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早发现骨骼和关节的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关注身体信号
留意身体的异常信号,如疼痛、肿胀等,及时就医检查和治疗。
早期干预
02
03
外力作用
通常是由于膝关节受到外 力的直接冲击或扭转力, 导致后交叉韧带受到过度 拉伸或剪切。
韧带强度不足
当膝关节处于半屈曲状态 时,后交叉韧带的紧张度 相对较低,容易受到损伤。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的骨质较为 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在运动 损伤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足球、篮 球等需要膝关节频繁活动的运动中。
预防与治疗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减少关节 磨损。若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症状,可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手术治疗等手段进行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4 预防
运动防护
穿戴防护装备
在进行高风险运动时,应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护膝、护腕等, 以减少意外伤害。
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

简单开放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简单开放手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长江大学学报 ( 自科 版 ) 2 0 1 3 年8 月号医学下旬刊 第 1 0 卷 第2 4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Au g . 2 0 1 3 ,Vo 1 . 1 0 No . 2 4
S形 入 路 ( 4例 ) 。 大 而 完 整 的 骨 块 复 位 后 用 可 吸 收螺 钉 固定 ( 1 2例 ) , 可 吸 收镙 钉 无 法 固定 的 中、 . 小 或 破
碎 的 骨 片 则使 用 带 线 骨 锚 固定 。 结 果 :随 访 6 ~2 4个 月 , 平 均 1 5个 月 ,术 后 骨 折 复 位 均 良好 。 有 1例 患 者 ( 采 用 可 吸 收镙 钉 固定 ) 术 后 发 生 骨 折 块 移 位 再 次 手 术 。 1例 胭 窝 后 缘 正 中 压 痛 , 关 节 活 动 在 正 常 范 围 ,无 感 染 等 情 况 。 结论 : 后 交 叉 韧 带 胫 骨 止 点 撕 脱 骨 折 行 开 放 手 术 下 可 吸 收镙 钉 及 带 线 骨 锚 固 定 , 能
[ 收稿日期]2 0 1 3 —0 5—0 3 [ 作者简介]陈俊君 ( 1 9 7 3 一 ) ,男 ,主 治 医 师 ,主 要 从 事 脊 柱 及 创伤 外 科 工作 。
医 学 下 旬 刊 * 临床 实践 与 研 究
2 0 1 3 年 8 月 手术 时间 6 5 mi n ,无感 染 ,血 管 、神 经损 伤 ,关 节液 漏 等并 发症 。术 后 均 得
获 得 良好 效 果 , 是 简 单 实 用 的 方 法 。
[ 关键 词 ] 后 交 叉 韧 带损 伤 ;手 术 ; 锚 钉 ;可 吸 收 镙 钉 [ 中图分类号]R 6 8 6 [ 文献标志码]A [ 文 章编 号 ] 1 6 7 3 —1 4 0 9( 2 0 1 3 )2 4 — 0 0 0 3 一o 3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方式有两大类:一类就是关节镜下治疗,第二是膝后侧入路切开复位固定。

谈谈经膝后侧入路可吸收钉内固定的康复体会。

1、固定:选择可调支具固定有助于早期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可固定于伸直位,防止膝关节后侧挛缩。

也有不少观点主张固定于膝关节屈曲30°位。

2、踝泵练习。

术后当天麻醉苏醒后即可行踝关节、跖趾关节的跖屈和背伸练习。

此练习简单易行,可贯穿整个卧床练习期间。

术后第1天1、股四头肌自主收缩锻炼:若患者因疼痛不能很好收缩,可指导行健侧练习,帮助患侧学习收缩。

收缩5-10秒---放松5秒---收缩5-10秒。

根据患者体质,每天可行200-300次,分4-5组进行。

有报道指出:如果健患侧同时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可增加患侧股四头肌收缩力30%。

2、术后第1天可行下肢静脉泵(气压循环)治疗。

术后第3天直腿抬高练习:踝关节背伸,下肢抬高离开床面,足跟约高于床面10cm,坚持5-10秒后放下,每天练习150-200次,一组50次,一天分3-4组完成。

术后2周拆线术后3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术后3周调整支具至屈曲30度,同时行下肢外展练习,或各个方向的直腿抬高练习。

逐渐增加活动度,一般4周60度,6周90度,8周达120度,12周基本同健侧。

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及耐受力不同,单纯按照时间表并不能很好遵从,故应定期门诊复查,指导或者帮助患者行屈伸练习。

术后8周应加强肌力练习包括直腿抬高练习,抗阻力伸膝练习,抗阻力屈膝练习关于下地负重后叉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不是负重区,原则上不影响下地,有主张术后1周即可下地部分负重。

个人体会在骨折愈合前不着急早期负重,足部着地时难以控制肌肉力量的旋转活动,不利于骨折愈合,可在双拐辅助下术肢不负重行走。

根据复查情况,术后8周开始部分负重,不超过体重的1/3,术后12周开始完全负重。

关于支具石膏固定至少应在术后6周前时拆除。

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

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0月间共收治的27例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7例均获得随防,时间8个月~2年,平均1.5年,优15例、良7例、可5例、差0例。

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为临床满意疗效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后叉韧带; 骨折; 可吸收螺钉【中图分类号】R68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99-02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后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直向不稳定,远期出现关节退行性病变,随着时间延长而加重,交叉韧带损伤常属严重暴力损伤,早期易漏诊。

我科自2001年1月~2008年10月间,对27例膝后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18-54岁,平均37岁。

交通事故伤21例,运动损伤3例,其它伤3例。

左膝9例,右膝18例,合并股骨骨折4例,合并颅脑外伤7例。

单纯为PCL损伤19例,手术距外伤时间2周以内的21例、3周内的6例。

1.2膝关节检查,27例后抽屉试验均阳性,本组病例行膝关节正则位片及部分后侧加做MRI检查。

1.3内固定材料,采用芬兰生产的BIOFIX(百优)可吸收螺钉,为松质骨螺钉,规格有两种:螺钉外径4.5mm,内径3.5mm,长度25-55mm,螺钉外径3.5mm,内径2.5mm,长度25-55mm,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无菌包装。

1.4手术方法1.4.1切口设计,取腘窝内中1/3交界处的点,经过此点做一垂直线,此线2/5位于腘窝内中1/3连线点的上方,3/5位于窝内中1/3连线点的下方,切口长的5-6cm。

1.4.2俯卧位,硬膜外麻醉:最好在气止血带下手术:驱血上止血带压力为60Kpa。

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运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钻 孔 . 丝 . 入 35 45 攻 拧 . ̄ .mm 可 吸 收 螺 钉 固定 的 方法 则 较 少 。可 吸收 螺 钉 是 以 L ~ 1至 2枚 ( 日本 冈 子 ) 行 后 抽 屉 试 验 显 聚 乳 酸 为 材 料 采 用 高 压 热 延 伸 技 术 制 造 。
maae n [] ru a 20 ,45 6— ng met J. Ta m ,0 3 5 :1 J
后 , 用 可 吸收 线 修 复韧 带 撕 裂 处 . 螺 应 使
后 交叉 韧带 是 维 持膝 关 节 后 向 稳 定 中 2例 , 0例 , 良率 9 _ 。 差 优 43 %
的 重要 结 构 .其 撕 脱 骨折 多 发 生 于 胫 骨
钉钉尾包埋于韧带内 ; ③较之金属螺钉 ,
可 吸 收螺 钉 固定 强 度 可 能 稍 弱 。 因此 , 建
囊 , 露 髁 间棘 后 方 并显 露 骨 折 。 理 骨 主 张 行 切 开 复 位 内 固 定 术 。 就 文 献 报 道 暴 清
折 断 面 及关 节 腔 的 积 血 , 位 骨 折 块 . 复 用 来 看 .其 所 用 的 内 固 定 材 料 主 要 有 尼 龙 1 克 氏针 临 时 固定 骨 折 块 后 .用 钻 头 线 、 丝 、 属 螺 钉 。 采 用 可 吸 收 螺 钉 枚 钢 金 而
验 呈 弱 阳 性 。 最后 随访 时按 L s omt yhl 】 膝 剖 较 复 杂 , 中分 离 时 . 意 保 护 血 管 及 术 注
[ 稿 日期 :0 9 0 — 7 收 20 — 6 1 ]
( 辑: 编 李 谷)
关 节 功 能 评 分标 准 , 组 优 2 本 8例 , 5 神 经 ;② 保 证 足 够 的 进 钉 隧 道 并 选 择 合 良 , 适 长 度 的 螺 钉 . 中丝 锥 攻 丝 , 度 不 小 术 深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诊治进展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诊治进展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诊治进展后交叉韧带(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临床上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虽然较少见,但一旦损伤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向及旋转不稳,引起膝关节的退行性变。

目前,针对有移位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主张手术治疗,使其达到解剖结构,恢复后交叉韧带的张力及膝关节的稳定性。

本文就该类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1 解剖特点及损失机制后交叉韧带起自股骨内髁的外侧壁,向后内侧止于胫骨髁间棘后方的斜坡面上,其胫骨止点处的附着面较宽大,附着力也较强,故暴力作用时常导致此处的撕脱骨折。

后交叉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后移,其限制力约占95%,一旦发生胫骨止点的撕脱骨折,则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后移将增加,尤其是屈膝30°以上时更明显。

后交叉韧带在屈膝位时张力最大,此时若受到作用于胫骨上端由前向后方的暴力如交通事故中物体撞击或跪地伤等,易导致该类损伤发生。

同时,膝关节的内外翻、过伸及旋转均会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但通常合并有其他韧带的损伤。

2 诊断2.1病史膝关节外伤史,尤其跪地伤、交通伤、坠落伤或直接作用于胫骨的后向暴力。

2.2体格检查后抽屉试验最为可靠。

Rubinstein等报告:后抽屉试验判断PCL损伤的敏感度达99%,特异性达98%。

查体时患者取平卧位,屈髋45°屈膝90°,检查者双手握住患肢的胫骨近端并想后外施力,评估胫骨平台与股骨髁的移位程度。

胫骨后移0-5mm为(+),5-10mm为(++),10-15mm为(+++),移位越大,说明损伤越严重。

胫骨后沉试验也较常用,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屈髋屈膝90°,侧方观察患侧胫骨结节较健侧下移的距离,下移大约5mm即为胫骨后沉试验阳性。

此外查体还可见膝关节肿胀,腘窝区局部皮下淤血、瘀斑,浮髌试验(+)等,均有助于诊断。

2.3辅助检查 X线平片能显示PCL胫骨止点处皮质连续性中断、骨小梁中断、骨折碎块等;CT检查能更清楚地显示骨折线及骨折移位程度;MRI检查为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对骨骼肌肉系统疾病诊断效果最佳,Gross等研究认为,MRI对PCL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9%。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伤残鉴定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伤残鉴定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伤残鉴定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严重的运动损伤,常由于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过度用力或错误姿势导致。

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通常会导致剧烈的疼痛,并会对运动表现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对其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伤势程度:包括骨折的严重程度和韧带的受损程度。

骨折的严重程度通常取决于骨折的形态和位置,而韧带的受损程度则取决于韧带的断裂情况和范围。

2. 功能受损程度:包括运动能力受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

运动能力受损通常取决于受伤者是否能够进行日常活动和是否能够完
成特定运动。

日常生活能力的受损则取决于受伤者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3. 时间因素: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才能
恢复,因此时间因素也会对伤残鉴定产生影响。

4. 影响程度: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可能会对运动表现产生
显著的影响,包括运动能力受损和运动表现下降。

根据上述因素,可以进行伤残鉴定,确定受伤者获得的等级。

一般来说,根据我国《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失业劳动能力等级鉴定表》,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等级可能为十级。

但是,具体的评级结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在鉴定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治疗和康复的费用、影响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限制、就业和职业康复等方面。

因此,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并提供全面、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报告。

钢丝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钢丝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例 , 1 例 , 5例; . 3 男 8 女 年龄 1-6 7 1 岁, 3 岁。 平均 2 致伤原因:5 1 例为交通事故伤, 5例为矿井下
事故伤, 其他伤 3 伤后至手术时间为 2 , 例。 ~7 平均 5 。 d 伤 d
后关节疼痛, , 肿胀 活动受限, 后抽屉试验为阳性。侧位 x线
33 内固定物的选择 采用传统膝关节后正中“ ” . S 形切口,
术后采用门诊复查, 电话随访的形式, 时间 6 9 ~2 个月。 其中 2 2例膝关节活动完全正常, 膝关节稳定, 后抽屉试验阴 性。有 1 例由于早期使用单股钢丝, 又因患者术后 2 周即自
己拆除石膏下地活动, 致钢丝断裂, 骨折重新移位, 关节活动 时疼痛 , 跛行。本组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关 节 功 能恢 复 好 、 省 费 用 等 优 点 。 节
关键 词 : 交 叉 韧 带 止 点 撕 脱 骨 折 ; 后 膝后 内侧 切 口 ; 丝 内 固定 钢
中图分类号 : 8.2 R6 3 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后交叉韧带损伤中最 常见的一种类型。 我们从 20 年 6 01 月至 20 年 9 05 月采用膝 后内侧倒“ ” L 形切口 结合钢丝内固定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 骨止点撕脱骨折 2 例, 3 经随访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如不作适当的治疗则其功能可部分或完全丧失关节不稳远期将导致关节退行外由于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骨折块如不能解剖复位势必会导致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晚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或出现关节内游离体
维普资讯
Jun l f rci l rh pe i o.1 , .9 S p o o r a o at a O to adc V 1 3 No , e .2 o P c s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分析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分析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11-05T14:02:23.8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7期供稿作者:蒋玉忠[导读] 江口县人民医院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现象,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

蒋玉忠(江口县人民医院贵州铜仁 554300)【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特点和手术价值进行总结。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 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 年6 月至2014 年8 月期间,所有患者均给予内侧L 型切口入路,用锚钉或者螺钉固定止点骨折,带爱惜邦线固定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患者手术前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为(50.32±6.11)分,手术后的Lysholm 膝关节评分为(89.72±8.33)分(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

结论内后侧小切口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具有显著的疗效,故该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手术;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006-02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现象,严重损害了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因此,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极其重要[1]。

相关的临床资料显示[2],内侧L 型切口入路,用锚钉或者螺钉固定止点骨折,带爱惜邦线固定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较为显著,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本文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该手术方法的疗效,特选择了我院收治的80 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小切口治疗单纯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操作较复杂 , 并存在 固定失效 的风 险。本组病例均 采用膝后 内侧
倒 “ ” 的切 口, L型 沿腓肠肌内侧缘与半腱肌之间间隙进入 , 粗大 且
的肌腹 可以保 护胴血 管和 神经 。因此 在胭 窝 内侧 操作 相对安 全
和直视下复位骨折可靠 。采用 可吸收螺钉 1— 3枚 固定和或 用施
位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重 建手术 更好 的疗效 。我院 于 2 0 0 5年 6 2 结 果 . 月 一 0 9年 8月共收治此类病例 6 , 采用 膝后 内侧倒 “ ” 20 2例 均 L 型
小切 口人路 , 获得满意疗效 。 1临床资料 . 6 2例 均获 4—2 6个月 随访 , 平均 1 . 1 5个 月。术后 x线 片均 提示满意复位。术后 3— 6个月均获骨性愈合 , 平均 4个月 。后抽
骨块移 位 , 胭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 。 岁 (3— 1岁) 2 5 均为新鲜骨折。其 中交通事故 5 2例。工地 意外 坠 组无关节感染 , 落1 0例。受 伤至手术时 间 8 2 ( .d 5一Jd 。 2 ) 12 膝关节检查 : . 因受伤早 期关 节局 部肿 胀 , 疼痛 , 患者难
乐辉生产 的锚钉 固定 , 大大缩短 了手术 时间。该手术 人路 的缺点
图 1 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前后 x线片 ( : a术前 ;: b 术后 )
在 于不利于探察膝关节 , 因此术前应准确判 断为单纯 膝后交叉 韧
3 3 内固定物 的选 择。后交 叉 韧带胫 骨 附丽点 撕脱 骨折 , .
损伤的 3— 0 2 %… 。导致膝关节后直 向不稳 , 远期出现关 节退变 ,
术后采用树脂石膏托屈 膝 3 。 0 固定 , 术后 第二 天开始 进行股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进展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治疗进展
文 章 编 号 :0 8 l 0
后 交叉 韧 带 胫 骨 止 点 撕 脱 骨 折 治 疗 进 展
傅 仰攀 , 黄长 明 王建雄 , , 范华强 , 少战 张
( f 市 第一 七 四 医院 骨 科 , 建 厦 门 3 】 0 ) 厦 l 福 6 0 3
中 图分 类 号 : 8 . 2 R6 3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神经的可能。 无论如何, 切开关节囊会带来较大的创伤, 术中
时, 后交叉韧带首 当其冲 , 的组织包括后 交叉 韧带、 涉及 外侧
副韧带、 后外侧旋转复合体及前交义韧带 所致的损伤多为 复合性损伤。但邹宏等 认为其损伤机制有两种 :) a前后位 损伤, 膝关节处于屈曲位, 暴力由前向后作用于胫骨近端。 如 屈膝位摔倒或机动车事故中屈曲的胫骨撞击在挡板上 , 这种 机制多导致单纯性后交叉韧带损伤 .) b 过伸位损伤。王亦 璁 观察发现, 过伸位伤时后交义韧带首当其冲, 同时过伸
的机会较大 。 另外 ,C P I的血供主要来 自 纵隔及关节囊 , 后 血
供非常丰富, 愈合能力较强。 陈又年等 则认为,C P I胫骨止
点撕脱骨折 是一种特 殊类型 的关节 内骨折 , 由于 P L胫 骨 C
制下, 后交叉韧带损伤 7 发生于胫骨端, O 表现为韧带止点 的撕脱骨折 ,5 1 在股骨端表现为韧带末端的断裂,5 1%在 韧带中部。 o e 等 将后交叉韧带损伤机制归纳为前后 0C m r 位损伤及过伸位损伤。 ag 归纳为挡板损伤、 Yn 等 膝关节过 伸位损伤、 过度屈曲损伤、 膝关节旋转后损伤。
发生膝过伸 和胫骨后 移 , 损伤后 交叉韧带 ; 主要 当应力 作用 点在股骨远端前方 , 主要损 伤前交叉韧带 。在前后位损伤机

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后内侧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膝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入路和固定方法。

方法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9月应用膝后内侧入路对16 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行复位,14 例用可吸收螺钉固定,2 例用钢丝固定。

结果手术时间30~50 min,几乎无出血。

所有病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8个月,优10 例,良3 例,可1 例,差2 例。

结论后内侧入路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是治疗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后内侧入路;可吸收内固定物后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其损伤将直接导致膝关节的后直向不稳定,远期出现关节退行性变,并随时间延长而加重。

其损伤后果日益受到重视,并由传统手术向关节镜修复发展,但受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切开复位内固定仍为主要治疗方法。

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我们共收治膝关节韧带损伤34 例,其中单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6 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6 例,男11 例,女5 例;年龄19~55 岁,平均32 岁。

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0 例,坠落伤3 例,压砸伤2 例,运动伤1 例。

有合并伤者6 例。

手术距受伤时间7 d内10 例,2 例8~14 d,1 例15~21 d。

所有病例术前常规摄膝关节正侧位及后抽屉试验应力位X 线片,结果显示12 例为完整骨折块,1 例为薄片状骨折块,3 例为粉碎性骨折。

5 例患者行MRI检查显示,除后交叉韧带损伤外,前交叉韧带扭曲变形(未断裂)1 例,半月板边缘破裂2 例,胫骨隐性骨折1 例。

1.2 诊断临床诊断:应详细询问受伤经过,分析受伤机理,对下肢特别是小腿上段受伤、胫前方有皮肤挫擦伤、胫骨上段骨折、股骨干骨折、髋关节后脱位者,应注意后交叉韧带损伤。

可通过以下检查:a)小腿后沉征;b)窝肿胀,皮肤淤血、压痛;c)前后抽屉试验,初步诊断有无后交叉韧带损伤。

荐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微创后方入路

荐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微创后方入路

荐读: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微创后方入路后交叉韧带(PCL)损伤占膝关节韧带损伤的20%。

PCL伴有胫骨止点的撕脱骨折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且容易漏诊。

目前争论的热点是采用何种手术入路进行治疗。

1945年Abbott和Carpenter采用经腘窝入路,但是血管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且手术时间较长。

1967年,Trickey等采用经腓肠肌入路,将神经血管组织向外侧牵开予以保护。

随后在1973年Hughston等设计长的弧形内侧切口,有助于术中显露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内侧半月板、后内侧关节囊和后交叉韧带等。

但是如果术中需要对骨块进行固定时,该切口则稍显不足。

70年代末80年代初,McCormick和Ogata等分别介绍了膝关节后外侧的PCL入路,术中需要进行腓骨截骨并分离腘肌腱,腓神经损伤的风险较高。

本研究采用Burks和Schaffer在1990年描述的微创入路对后交叉韧带的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治疗。

该入路经半膜肌和腓肠肌内侧头,术中操作简单、安全、快速,并且对周围的软组织创伤较小。

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12年06月—2015年07月,共27例(男:女=21:6)患者纳入研究。

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后交叉韧带的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治疗的方式为采用1-2枚空心螺钉对撕脱骨折进行固定,或者通过Burks-Schaffer’s入路对骨折进行缝合固定。

伤后至手术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6天(范围:1-70天)。

术后平均随访51周。

最终的效果评估包括:•后抽屉试验;•影像学检查;•功能评估——Lysholm评分;•腓肠肌力量的测定。

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满意后,患肢上止血带。

采用俯卧位且膝关节轻度屈曲。

采用倒L型切口(起于腓肠肌内侧头的内侧缘,横向跨过后侧膝关节)(见图1A所示)。

切开深筋膜后,钝性分离腓肠肌内侧头内侧缘和半膜肌肌腱,显露膝关节后侧关节囊(见图1B所示)。

术中将腓肠肌的内侧头牵向外侧,以保护神经血管。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6田伟主编,实用骨科 学. :人民卫生 出 北京 版社 ,2 0 . 0 0 8 5. 6 7杨 广承 ,薛景凤 . 围神 经缺 血与神 经元 凋 亡. 周 承德 医学院 学
报 ,20 1):5 ̄ 4 0 3( 2 5.
8 家鑫 ,曾丽. 经生 长 因子 研 究与 周 围神 经 损伤 的 治疗进 辛 神
【 关键词 】 后交叉韧带 骨折 治疗 手术
【 sr c 】 O jev T uyh r i e os n eto e s g a ta et fi aaus n at e f Abtat bete os d e u t e t d de c fh u i lr t n o i lo c r o i t t c av m h a f s t r c e m t lv i f u b r
a dp s i t r a p r a h i 0 c s s M eh d o x t n:a s r a a t r x l a n r i i g wi r n 1 a e , S r W n o t n e l p o c 2 a e . t o sf rf a i n a n i o b ob b l Arh e i me t ad n t wiei c s s C g b h 5 e i a e , wi a e , n i i el e e so U a e ,rv t n 4 c s s Re u t Al p t n s r o l we n4c s s r i 5c s s a l n t i n s f i 3 c s s i e a e . s l en h k n i s l a i t ef l e we o d叩 1 4 2t 2 O
2 0 .3 5 . 0 5 5  ̄ 8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
近年来,运动损伤越来越常见,其中之一是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这种骨折分型特点明显且治疗方式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骨折,因此需要特殊的研究和注意。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指在运动过程中,韧带和肌腱猛烈受力,导致胫骨的韧带止点撕裂或骨折。

这种骨折分型常见于需要频繁转身和突然停止运动的运动员,如足球、篮球和网球运动员。

该骨折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不稳定感,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个人生活质量。

针对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医学界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发现其存在不同的分型。

最常见的分型是根据止点的位置划分的。

根据Cohen与Segall的分类方法,骨折分为4个类型:Ⅰ
型为胫骨骨折;Ⅱ型为膝关节发生胫骨内侧韧带或韧带止点的单纯撕脱骨折;Ⅲ型为韧带止点和骨折片残端相连;Ⅳ型为韧带止点和骨折片整体脱开。

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根据分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Ⅰ型和Ⅱ型是通过保守治疗来处理,包括固定和康复锻炼。

而Ⅲ型和Ⅳ型的骨折需要手术干预,并使用骨钉、螺钉或金属板固定骨折。

在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恢复韧带和肌肉的力量。

这个过程可能会漫长,需要耐心和坚持,但它是恢复运动员功能的重要步骤。

总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分型》是对这种运动损伤的重要研究。

通过对分型和治疗方法的了解,医生和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骨折,以便有效恢复和预防类似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资料1:
2020/5/9
影像资料2:
2020/5/9
影像资料3:
2020/5/9
入院诊断:
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诊疗计划:
•给予制动、消肿治疗,完善相关检查; •行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设计:
2020/5/9
半膜CL实质断裂(合并损伤) 低能量-----PCL止点撕脱骨折
2020/5/9
分型:
Meyers 和 McKeever 分型Ⅲ型: Ⅰ型:无移位性骨折-----保守治疗; Ⅱ型:呈合页状,一侧相连---保守or手术; Ⅲ型:为完全移位性骨折------手术 Ⅳ型:为分层骨折,完全移位并翻转----手术;
2020/5/9
术后切口外观照:
2020/5/9
概述:
起止点:股骨髁间窝的内髁壁-------胫骨平台髁间窝后下方约1cm处;
主要功能:限制胫骨的后移; 膝关节过伸、旋转及膝关节侧方活动;
特点:PCL较ACL粗壮; 胫骨附着点面积大,受力牵拉明显大于股骨附着点;
损伤机制:
胫前伤 过伸伤 过屈伤 屈曲内外翻伤
2020/5/9
总结:
1.了解受伤机制,完善检查,排除有无合并损伤; 2.选择熟悉的治疗方式; 3.可靠的固定; 4.后期功能康复锻炼;
2020/5/9
谢 谢!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西安大兴医院骨科 姚永锋
病历资料:
患者:刘某
性别:男
年龄:40岁
主诉:摔伤致右膝肿痛、活动受限1天。
现病史:患者1天前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右膝下撞击硬物,伤后 即感右膝肿胀、疼痛、行走负重困难。伤后行右膝关节X线及 MRI提示:右侧胫骨髁间棘骨折,遂入住院治疗。
专科情况: 右膝关节稍肿胀,右膝下可见少量皮肤擦伤,局部无 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右膝关节内外翻试验阴性,抽屉试验阴性 ,右小腿无肿胀,右足趾血运、感觉、运动正常。
2020/5/9
手术方法:
关节镜: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熟练关节镜操作技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S切口 倒L切口 腘窝正中切口 内侧纵行小切口
2020/5/9
术后康复锻炼:
1.术后佩戴支具固定于伸直位,防止膝关节后侧挛缩; 2.股四头肌和踝泵锻炼: 3.术后2周开始膝关节屈伸练习,佩戴支具部分负重活动,术后 8周开始完全负重拆除支具。 具体的康复过程应结合病情、术中情况、术式及内固定物的不 同具体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