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3年1月

129

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及对策

魏雅婷

(河北大学,保定,071002)

摘 要:当今社会,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但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享有上,他们却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兼顾效率和公平。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了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完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流动人口 农民工 社会保障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01—0129—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使得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区域间的流动越来越活跃,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大规模地向城市迁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两亿,他们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群体。但由于这一群体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又缺乏有效的组织,他们在社会保障上的分享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所以,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人口流动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力在流动。在流动人口中,15—45岁之间的年轻劳动力成为流动人口的主流。我国流动人口年龄构成年轻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流动人口流动诱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原因,流动人口对收入状况的考虑是流动人口跨越城市化障碍、克服流动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重要诱因。流动人口不仅在收入分布上存在收入较低的特点,而且收入分布的区域差异也比较明显。显然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月均收入比落后地区高一些。

根据国家的统计调查,在流动人口中占据主体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障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包括参保率低、保障待遇低以及退保率低几个方面。

根据国家的统计,在我国流动人口中,农民工群体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以及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33.7%、21.6%、10.3%、31.8%和5.5%。流动人口如此低的参保率,除了和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关以外,也和流动人口参保意识淡薄有一定关系。

由于流动人口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他们在各项社会保障的项目上的待遇都明显低于城镇人口。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养老保险,一个流动人口在一个城市工作几年,缴纳了养老保险,但几年后,去另一个城市工作,而之前的缴费记录并不被承认。所以只得从旧的工作地的保险机构退出,在新工作地重新参保。在参保与退保的周而复始中,而无法达到累计满15年的标准。中国现行的制度规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只转个人账户资金而不转企业缴纳的社会统筹份额。因此,退保的流动人口是拿不到社会统筹份额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的农民工流动人口有59.3%的人并不选择花钱治病,实在需要就医,就在游医或私人小诊所看病。

根据计算,我国2012年流动人口达到2.4亿人,建立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兼顾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把流动人口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长期目标。

在当今社会,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城市中很多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作都是由这个群体完成的。现在我国的户籍制度,大大限制了流动人口享受社会资源的权利。在就业、医疗、住房、子女上学、生活补贴以及养老等诸多方面,流动人口都与当地城市居民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不公平待遇不仅影响了流动人口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建立与我国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流动人口中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2020年我国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就需要城市的权益保障体系得到全面的完善。其中,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应该得到全面的改善。

对于农民工的自身利益来说,农民工享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利,这与他们作为城市建设的重大贡献完全不对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危险性普遍很高,而社会保障是农民工在城市中实现基本生活的要求。此外,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能够提高他们抗风险的能力,这对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就业、生活,但是又不能享受城镇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机制。当他们遇到疾病、工伤、失业等问题的时候,他们只能靠自己去解决,不能依靠相应的制度去给自己争取到补偿。这种风险在不断的积累过程中,就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危机。

针对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应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立足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切实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采取适合我国流动人口现状的解决对策,完善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机制,逐渐解决我国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以保证流动人口享有的基本保障权利。

保障缺失是农民工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首先要在全社会树立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机会面前人人平等、城乡之间人人平等的理念。进一步清理和废止对农民工的各项歧视和限制政策,坚决制止向农民工的收费和变相收费。尽快出台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重点解决农民工工伤、医疗、失业、养老四大保险缺失的问题。

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来提高流动人口对社会保障的认识。通过对社会保障必要性的学习,是流动人口切实了解到参加社会保障能够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保障,能够通过社会保障来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流动人口参保的积极性。

在社会保障机制的完善的过程中,应该以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逐步构建全国统一、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人口流动的过程,实质就是人口城镇一体化的过程。要顺应城镇化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把流动人口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的范畴,最终形成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此外,分配公正与收入平等被视为社会主义的特征。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是这一制度发挥

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 2013年1月

130

其解决社会问题、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缓和乃至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独特功能的基石,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真正体现出公平的价值取向。公平应当成为落实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权益的唯一法则。在当前 无法全面实现公平的情况下,可考虑分地区、分阶段地实现公平。 政府应重点解决不同制度之间和地区之间的转移接续问题。目前国家层面的社会保障政策大都是原则性规定,具体操作还是集中在地方。各地为落实中央政策和有效解决大规模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具体模式存在明显差异,而在每一种模式下,又存在明显不同的操作方式,政策效果自然也不同。要精心规划、 系统设计,使各类制度有效衔接,尽快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问题。 要做到增加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应充分考虑到流动人口各方面的需求,逐步分层推进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首先,尽快将流动人口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加快建立流动人口大病或住院保险。其次,逐步解决流动人口的失业保障和养老保障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应适应不同类型流动人口的特点,实行分类对待。比如养老保险,对有稳定劳动关系的流动人口,可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保险;对弹性就业的农民工,可以按照“低门槛、广覆盖、能转移、可接续”的原则,制定具体办法,采取灵活 的缴费年限规定,分开档次,给予不同待遇。 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472,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这已经说明,我国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已经很严重了。因此,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实现小康

社会,创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时期,关注和完善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建立平等、合理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善,必然会对我国发展做出贡献,同时也对推动城市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荣珍.论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再社会化.[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08)

[2] 曾宪植.我国农民工问题探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04) [3] 杨辉.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J]天府新论.2003,(02) [4] 曹正民,苏云.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J]西北人口.2007,(04) (上接177页)

逐渐升起(每柱升高两厘米),这样不仅扩大了屋檐曲线的弧度,使翼角高翘,从外观上给人以韵律感,腾飞感,从而增强了审美情趣;柱侧角,就是大殿四周共有26根廊柱,这些柱子全部向内倾斜,形成侧角(主要是采用了力学当中三角形稳定的原理),更主要的是使建筑物更加稳固和坚实,增强了抗震性。

圣母殿殿身梁架,采用了宋《营造法式》中“八架椽屋,乳袱对六椽袱用三柱”的结构形式,所以殿内无柱,这就使殿内空间显得既宽阔又高深,为安置高大的圣母神龛及43尊塑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斗栱的配置十分疏朗,斗栱与柱高的比例适当,避免了唐代建筑中用料的浪费,在建筑样式上也更加美观,全部斗栱都用单栱。我国宋式建筑形成于北宋中叶,现存宋代建筑中,时间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便是圣母殿。因此,它是我国建筑艺术由唐至宋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鱼沼飞梁位于献殿和圣母殿之间,是进入圣母殿的要道。它是晋祠的又一座国宝建筑。古人称“圆形曰为池,方形为沼。”由于这是一座方形水潭,所以称“沼”,又因沼中多鱼,故名“鱼沼”,“鱼沼”是晋水三泉之一。桥面东西平坦,长19.6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南北两面下斜如翼,长19.5米,宽3.8米。古人说:“架虚为桥,若飞也。”从高空俯视,象一只大鸟展翅欲飞,所以称为飞梁。飞梁是在鱼沼上架起的一座十字形桥梁,它前接献殿,后连圣母殿,形成一组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下折的两翼与圣母殿上翘的殿角遥相呼应,一起一伏,一张一弛,更显示出了飞梁的巧妙与大殿的开阔。鱼沼飞梁在这里有它的四重功能:首先,它是鱼沼的桥梁;其二,它可以说是圣母殿前的一座平台;第三,它是人们前来参观、朝拜圣母的通道,而这个架在水上的通道,还有它特别的用意:《礼记•曲礼》中说:“水曰清涤”。古人相信,水不仅可以净身,还可以洗涤心灵。当人们走过这座飞梁的时候,也就在不经意之间,受到了鱼沼泉水的涤荡,洗却了人间铅华、褪去了世俗凡尘,只带着一颗清净、纯真、质朴的心,前去朝拜;鱼沼飞梁的第四重功能——赏鱼,也非常有趣,人们一般在鱼塘、鱼池边,都是侧面观鱼,但在这飞梁之上,人们还能够俯视看鱼,这其中的趣味,只怕是唯有切身体会了才能品味得到。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

晋祠的雕塑、石刻、铸造工艺等艺术价值是人们创造的最引以为傲的文明成就。建筑是人类与自然之间调适改造的科技成果,是社会进步和工程技术完整组成的科学部件。建筑这一实质,原本是朴实无华的,是呆板乏味的,但是经过了匠师们的彩绘装饰却给建筑赋予了时代的气息、增添了地方风格和审美情趣。晋祠这些古代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碑刻艺术蕴含着人们对民族的凝聚、人文社会的折射、宗教情感的诠释,是人类日常生活中追求环境美的鲜明标志。

结束语

晋祠誉满古今,驰名中外,其园林是我国锦绣山河的缩影,也是大自然美景的概括,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游览中,受到艺术的熏陶、科学的启迪,品尝着我国古代造园艺术家们营造的文化艺术风韵,体味着中国劳动人民倾注下去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参考文献:

[1] 贾莉莉《晋祠》

[2] 潘西谷《中国古代建筑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