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内涵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学术水平内涵研究

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内涵反映在许多方面,与学科学术水平有所不同。文章就其内涵进行了讨论,并对高校教师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教师;学术水平;教学质量

一、教师学术水平的内涵

学术水平指的是对系统的、专门的学问所达到的高度。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应是教师在本专门学科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等职业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1]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应包含教学的学术水平和学科的学术水平,这是评价大学教师与评价专职科研工作者的最大不同之处。教学学术水平,通常称为教学水平,是指以从事专门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学科的学术水平是指以从事专门学科的研究、综合、应用的能力。大学教师教学水平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的理解程度,反映了一名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他必须了解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重点和途径,这个问题不解决,教学就失去基本方向。二是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理论功底。从事教学活动,不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为指导,不具备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基本知识,就很难取得成效。三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学方式的启发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方面更能体现出一名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与水平。四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指的是教师通过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教材上体现出来的改革和创新性,教学模式和教学实践的革新及教师取得的优秀成果,包括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措施

(一)重视政策导向,充分肯定教师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要制定激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进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政策措施,形成人人重视教学并在教学中争优的良好氛围,切实保障教学的中心工作地位。[2]

(二)以评估指标为指南,加强教师教学水平的培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并要求一定比例的教师具有运用多媒体和双语进行教学的能力。为此我们要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如教研活动、教学研讨会和多媒体教学、英语、普通话等各类教学技能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1.加强教学技能的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政策法规、高等教育理论、教师职业道德、校规校纪、教学基本过程及基本方法等。同时开展为全校教师录制15分钟的课堂教学,供学生选课时参考。

2.加强教育技术的培训。运用教育技术是高校教学手段乃至教学方法与思想上的一次革新。随着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体制,以保证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方法和最新发展动态,并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使用这些手段。

3.开展教师进修合作项目。学校应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作访问学者或短期进修,进行合作交流,吸取其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4.加强教师实践训练。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相应的企业、政府机关短期工作,进行实践训练,并争取承接完成各种层次的科研项目,以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声望。同时对青年教师还要加强教学实践。青年教师教学实践实行导师制,在导师(或主讲教师)指导、带领下进行,承担导师所任课程的辅助教学工作。通过随堂听课和助课,熟悉讲授1门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包括了解和熟悉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学实验、考试命题及成绩评定等教学环节),学习和掌握课程要求、教学方法、授课技巧等。

(三)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积极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1.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制度。建立教学大纲编写与教材选用制度,规定和保证教学大纲及选用教材的质量标准。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强调应注重调查研究了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特别重视论证并确定专业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的人才质量标准,并以此来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和组织开展教学,为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和标准。

2.以质量为核心,狠抓课堂教学全程监控。要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前准备情况监控,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试讲制度;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通过集体备课,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并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确保课堂教学内容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案检查制度,要求教师上课必须有规范的教案及课件,定期组织专家对教案进行检查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教学过程中多方位监控,如科

学制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进一步规范学生评教、评学制度,在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监测要点的基础上,从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量化排序,作为对教师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坚持督导委员会、管理干部、专家同行随堂听课制度;强化学生信息员周报制度,对课堂教学全程进行监控。对于在学生信息员反馈中所反映有问题的教师,将由督导专家进行“诊断性”听课,并给予授课教师一个指导性意见,以帮助其顺利渡过“教学关”。教学完成后监控,如完善考试制度、成绩分析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考试是课堂“教”与“学”效果最有效的评价手段之一。[3]加强对考试的改革与管理,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促进教学工作,形成健康向上的学风具有积极作用。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试题库的标准,实行“教考分离”。建立和完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试题库。对暂时没有题库的,则由教研室组织试卷库或统一命题,实行教考分离。对统考课程要求统一标准、统一流水阅卷,避免任课教师的主观影响。通过加强对考试工作各环节的管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教与学的公平竞争环境。每门课考试结束要求各教研室进行试卷及成绩分析,并按要求做出“成绩分析报告”,对试卷难易度及学生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认真总结。教研室要将学生座谈会形成一项制度,每次授课过程中或课程结束后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学生代表对本门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对教师授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利用,建立激励和约束体系。建立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励机制。根据教学规律揭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提高的难点与关键在于教师的作用。而监控体系的建立在注重“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应以“教师为本”,注意体察教师心理,解除顾虑,以评优评先和树立先进典型,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如实施教师年度考核的首位奖励制,学校对年度考核排名第一位或前几位的教师进行奖励的制度;实施教师年度考核的末位休整制,即学校对年度量化考核最末一位或最末几位的教师,所在学院(部)不再安排教学工作,予以停课休整;休整期间实行高职低聘,享受低聘职务待遇。学院(部)负责安排其实习、进修或听课学习。教师连续两次被休整时,学校不再聘任其教师职务。

【参考文献】

[1]张岩峰,王孙禺.迎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研究现状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三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顾玉林(1974-),男,河北保定人,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