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高考研究

2014-05-21 2357

现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类”题型解密及应试策略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阅读材料,源于现代文写作技法的丰富多样,在命制试题时,命题人特别偏爱“表达作用”类试题。概括而言,这类题型有这样一些命制特点:

1.考查最频繁:凡是高考散文阅读考查,命题都有这一类型考题。

2.命题角度:文章某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中某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赏析某处画线句;文中某处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3.考点密度:第一是修辞;第二是表现手法;第三是谋篇布局技法;第四是表达方式。

为了更好地掌握此类试题的解题技法,我们应首先明确与“表达作用”类试题密切相关的“表达”技法及作用。

1.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考纲规定,修辞考查的对象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反复、设问等八种。考查最多的是比喻、拟人、排比。

比喻,能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2.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凸显中心,表达强烈感情。

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进行的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造势。

对比,在两种互相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

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还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深刻。

(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09年高考全部出现)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

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

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3.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应→制造悬念→照应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

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

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应上文,转换话题。

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4.表达方式

①叙述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还没考过)

②描写的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

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

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主体事物。

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③叙述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④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下面我们把试题分四种类型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种类型:

要求对文段中暗含的修辞,或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进行明确并对其作用

进行分析

命题角度:“文中某处描写有什么作用”;文中某处这样写,好在哪里;赏析文中某处描写语句。

典型例题:

2014年高考江苏卷《溜索》: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⑴环境描写——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⑵人物描写——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2014年高考福建卷《春风》:15.文章倒数第二段,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

2014年高考全国卷《灯火》:16文章在人称的使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

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09年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08年高考天津卷《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动静结合,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我”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相同题型还有09年全国卷Ⅱ17题,09年全国卷Ⅱ17题,09年湖南卷18题,08年天津卷20题,08年重庆卷14题,07年天津卷19题,07年浙江卷20题,07年江苏卷15题,等。

答题提示:一要明确回答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二要揭示作品运用这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内容;三要阐述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表达作用和好处。

答题格式:运用什么技法+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达到怎样的效果(表达了的何种思想情感)

第二种类型:

要求分析景物描写语句的作用

这类题要求比较单一,就是对文中某处景物描写所使用的技法和作用进行分析理解。因这类题型与前一类型有交叉,但较普遍,所以单独作为一类进行说明。

命题角度:文中某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或作用)?

典型例题:

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⑴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07年高考广东卷《泥泞》:16.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呢?答案: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为泥泞的出现作铺垫。

相同题型还有09年高考湖北卷19题,08年高考福建卷13题,07年高考辽宁卷17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