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诊断及防治措施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微生物引起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一种传染病。

其特点是感染率高,发病率低,多为阴性传染,少数病例呈急性经过,表现短期发热、贫血、黄染、血红蛋白尿、皮肤和粘膜的出血与坏死,妊娠动物流产。

我地猪发生此病较常见,老百姓习惯称之为“黄膘病”。

1、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猪钩端螺旋体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1.1 急性型:发生于仔猪,多由犬型、黄疸出血型、波摩那犁钩体感染。

呈小型暴发或散发,潜伏期为1—2周。

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0℃,稽留热3-5天,病猪表现沉郁,厌食,腹泻,黄疸,神经性后肢无力,震颤,皮肤干燥,后期坏死,1—2天内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有的病猪尿液变黄、茶尿、血红蛋白尿甚至血尿,一进猪圈舍就能闻到腥臭味。

死亡率达50%以上。

1.2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患病猪患病初期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症状,眼结膜潮红,出现厌食症状,精神状态逐渐变差。

发病4—5天后,眼结膜出现潮红水肿,随后泛黄,有的患病猪眼结膜呈现苍白色。

个别患病猪上下颌、头部、颈部出现水肿现象。

患病猪的尿液颜色呈现赤黄色或茶黄色,随后排出血红蛋白尿,出现上述症状后,患病猪身体逐渐消瘦,不能正常行走,发病几天到十几天后死亡,不死亡的猪常停止生长发育,成为僵猪。

妊娠母猪感染该种致病原后,常在妊娠中后期出现流产,流产率20—70%。

个别猪流产后还会伴随其他临床症状。

1.3 病理变化:1.3.1 急性型:以败血症、全身性黄疸、出血、血红蛋白尿以及肝和肾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主要特征。

眼观可见尸体鼻部、乳房皮肤发生溃疡、坏死。

可视黏膜、皮肤、皮下脂肪、浆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具有不同程度的出血。

胸腔、心包腔积有少量黄色、透明或稍浑浊的液体。

脾脏肿大、淤血,偶有出血性梗死。

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黄色,被膜下可见粟粒大到黄豆大小的出血灶,切面可见黄绿色散在或弥漫的点状或粟粒大小的胆栓。

内科主治医师 钩端螺旋体病

内科主治医师 钩端螺旋体病

内科主治医师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学钩端螺旋体
二、流行病学
传染源
黑线姬鼠、猪和犬。

病人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很小。

(二)传播途径
钩体经带菌动物由尿排出,污染周围环境,人接触污染物时,钩体可通过皮肤、黏膜而受染。

亦可有消化道、呼吸道及母婴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

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三、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在6~10月期间流行地区的易感者于3周内有与钩体污染的疫水接触史。

(二)临床表现
急起发热,全身疼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压痛;或并有肺出血、黄疸、肾损害或脑膜炎者;或在青霉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赫氏反应者。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

2、血清显微镜凝集试验可阳性。

3、血培养生长缓慢。

(四)胸片Ⅹ线检查
肺出血病人双肺呈毛玻璃状或有弥散性点状、片状或融合性片状阴影。

四、治疗
(一)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二)对症治疗
1、赫氏反应
2、肺出血者应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到10%葡萄糖中点滴,同时用镇静剂,酌用强心剂等。

3、黄疸出血型病人可参用黄疸型肝炎的治疗。

五、预防。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钩端螺旋体病(1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

•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

•鼠类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皮肤和黏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

•临床特征早期为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为各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后期为各种变态性反应后发症。

•重症患者有明显的肝、肾、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肺弥漫性出血,危及生命。

二、病原学•钩体呈细长丝状,革兰染色阴性,有12~18个螺旋,长约6~20μm宽约0.1μm,菌体的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

•电镜观察到钩体结构包括圆柱形菌体、轴丝(又称鞭毛)和外膜3部分。

•外膜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为保护性抗体。

•需氧。

•抵抗力弱,在干燥环境下数分钟死亡,对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无抵抗力。

•在pH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3个月。

•钩体的抗原结构复杂,全世界已发现24个血清群,200多个血清型,新菌型仍在不断发现中。

•我国已知有19群,74型。

•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是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是稻田型的主要菌群。

•传染源–钩体的动物宿主相当广泛,在我国证实有80多种动物,鼠类和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

鼠类以黑线姬鼠、黄胸鼠、褐家鼠和黄毛鼠为最重要,是我国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病原体是主要的途径,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本病的主要感染方式。

皮肤,尤其是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是钩体最主要入侵途径。

•人群易感性–人对钩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较强同型免疫力。

•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广泛,遍及世界各地,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为严重。

我国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外,其他地区均有本病散发或流行,以西南和南方各省多见。

–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发病最多。

但全年均可发生。

–青壮年为主,男性高于女性。

疫区儿童亦易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与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与护理

钩端螺旋体病一、定义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与全身酸痛,重者可累及多个脏器,引起肺出血、黄疸、肾衰竭、脑膜炎,甚至死亡。

我国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黑线姬鼠、猪和犬等。

人体主要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带菌动物从尿排出钩体,污染周围环境,钩体通过皮肤和黏膜,特别是破损的皮肤侵入体内。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较强的同型免疫力。

但对不同型钩体仍然易感。

以青壮年、农民、渔民、屠宰工人发病为主。

主要流行于夏秋季(6~10月)。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原体为钩端螺旋体。

钩体穿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经淋巴管或微血管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形成钩体败血症。

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和有关脏器的病变。

恢复期可由于免疫病理反应,引起眼及中枢神经等后发损伤。

病情轻重与钩体菌型和人体免疫状态有关。

各种菌型可引起多种临床表现,各种临床类型可由多种菌型引起,故临床表现多样,轻重差别很大。

钩体病的基本病变是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重者引起内脏病变。

其中以肝、肺、肾、心脏、脑、横纹肌、肾上腺等损害较严重。

三、临床表现钩体病的潜伏期为2~20天,一般为7~13天。

病情轻重不一,整个病程分为3期。

(1)早期多数患者起病急骤,畏寒发热,热型多为稽留热,部分为弛张型,热程一般为4~7天。

头痛、全身肌痛,尤以腓肠肌及腰背肌疼痛最为显著,腓肠肌压痛,拒按。

全身乏力,腿软,行走困难。

浅表淋巴结肿大与压痛,以腹股沟淋巴结及腋下淋巴结群较常见。

一般为黄豆至蚕豆大小,呈软性隆起,伴压痛。

部分患者伴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可能有肝脾大及出血倾向。

(2)中期为症状明显期,常见临床类型如下。

①流感伤寒型:又称感染中毒型,即单纯败血症。

除初期表现外,无明显内脏损害,病程一般5~10天,发热渐退而愈。

②肺出血型:病程3~4天后病情加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出血。

轻度肺出血型表现为咳嗽与痰中带血,肺部可闻及少量湿啰音,X线胸片可见双肺散在点状或小片状阴影,经及时而适当的抗菌治疗较易痊愈;肺弥漫性出血型表现为发热及其他中毒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面色改变,由潮红转为苍白或青灰,继之在口唇、甲床、鼻尖等处出现发绀,这往往是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病情严重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严重缺氧的一个标志。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诊断标准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属细菌(包括Hookeria、Leptospira和Treponema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下面是一般认可的钩端螺旋体感染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和乏力等症状,常伴有恶心、呕吐、黄疸等。

2. 实验室检查:通过特定的实验室检查,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T)等,检测患者体液中抗体水平的变化。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钩端螺旋体。

3. 组织学检查:通过活体组织或尸体组织的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中是否存在钩端螺旋体。

4. 分离培养:从患者的体液、尿液或其他分泌物中分离培养出钩端螺旋体。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诊断标准是一般性的,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因此,在诊断钩端螺旋体病时,建议同时进行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治疗_2023年学习资料

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治疗_2023年学习资料

病原学-形态-根据抗原结构可分为24个血清群,296个血清-型,我国有19个群75个型,主要菌群有:-特性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为稻田型的主要菌群(鼠)-培养-波摩那群:洪水泛滥或暴雨后流行的主要菌群为洪-水型的 要菌群(猪)-。-犬群(犬)-抵抗力-流感伤寒群-·分型-七日热群-其次为秋季群、澳洲群、致热群、爪哇群、 耗群、-拜伦群等。
流行病学及预防-传染源-国内地区分布:-中国钩体病分布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传播途径-11个省份最多,自然疫 地和经济疫源地-同时并存:-。人群易感性-四川、贵州、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以黑线姬鼠为主要储 宿主:-流行特征-√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以黄毛鼠为主要-/云南省以黄胸鼠为主要宿主-我国干旱少雨地区很少 生:青海甘肃内-蒙古西北
流行病学及预防-发病人群特点:-传染源-钩体病在各年龄组男、女均有发病,-传播途径-但因接触疫水机会的多少 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人群易感性-男多于女2.02:1-青壮年71.7%多于儿童和老年人-流行特征-患者 业以农业者80%、渔民兽-医师、畜牧业、屠宰为主。-m
流行病学及预防-流行强度:呈下降趋势-传染源-传播途径-发病率-0.0002-·人群易感性-0.00015 10/10万-流行特征-0.9/10万-5E-05-1E-18-60、70年代-1991-2005年-■
病原学-形态-菌体细长,呈螺旋状,一端或-两端有钩,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特性-见沿长轴呈扭转运动-培养抗力-分型-钩端螺旋体,可见菌体呈螺旋状,中央有一条轴丝,外层有波-浪状的膜状结构-负染×50000
病原学-形态-革兰染色呈阴性,但不易着-色,姬姆萨染色呈淡红色,镀-特性-银染色呈黑或褐灰色-培养-抵抗力 、分型-m
流行病学及预防-全球地区分布:-传染源-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除在雨量丰沛-传播途径-气候炎热的热带、亚热带 流行外,甚至-沙漠地带及冻土地带也有钩体病存在。-。人群易感性-欧洲是一个高度的地方性流行区,几-乎每个国 都有流行;亚洲是另一个严重-流行特征-的流行区,泰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中国等都是发病率较高地 。东-南亚有25%35%的人受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病原学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一)传染源:鼠类、猪、犬。

(二)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钩体随动物尿排出,污染环境,人接触水、土壤感染。

【临床表现】(一)感染中毒型:主要为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最多见。

1.发热、全身疼痛、肢体软弱无力:即三症状。

2.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浅表淋巴结肿痛:即三体征。

(二)肺出血型:咳血量不等,大量咳血可因窒息、循环及呼吸衰死亡。

(三)黄疸出血型:肝损害、出血、肾损害。

(四)脑膜脑炎型:(五)肾衰竭型:【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WBC、N轻度↑或正常。

2.尿常规: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3.钩体培养:血液、脑脊液及尿液。

4.血清抗体检测:检测特异性IgM抗体。

5.其他:肝功能、肾功能、脑脊液。

【治疗要点】基本原则:三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治疗)。

1.病原治疗: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首剂治疗后易发生赫氏反应。

2.对症治疗:(1)发热:(2)根据不同型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预防】(一)控制传染源:1.灭鼠。

2.加强对猪、犬等家畜的管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1.加强疫水管理:2.加强个人防护:(三)保护易感人群:1.多价钩体菌苗预防接种。

2.预防服药(多西环素)。

【护理】1.病情观察:2.休息:3.饮食:4.皮肤、粘膜护理:5.肺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的护理:6.药物治疗的护理:赫氏反应。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措施 - 养猪技术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措施-养猪技术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复杂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在家畜中主要发生于猪、牛、马、羊、犬,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和粘膜坏死、水肿等。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控措施。

1、活体症状急性型。

通常是仔猪发生,尤其是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往往呈散发或者暴发性流行,主要特征是皮肤、结膜等发生黄疸。

该类型具有1-2周的潜伏期,病猪突然出现发病,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1℃,呈现3-5天的稽留,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先是结膜发黄,接着皮肤逐渐发黄,且变得干燥,最终全身皮肤和黏膜都发生黄疸,频繁在墙壁上摩擦皮肤,直到出血,后肢出现震颤、神经性无力;部分会发生血红蛋白尿,排出色如浓茶的尿液;排出绿色粪便,并散发恶臭味,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的会排出血粪。

病程能够持续几天,但部分会在几小时内突然出现惊厥而发生死亡。

该类型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一般可超过50%。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通常是断奶前后体重小于30kg的仔猪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生殖系统发生损伤。

病猪初期体温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眼结膜潮红、浮肿,形成鼻漏,部分泛黄,食欲不佳,有些头部、下颌、颈部以及全身发生水肿。

有些皮肤发红或者泛黄,并伴有痛痒,排出茶样尿液,甚至血尿,粪便干稀不定。

病程能够持续十几天到一个多月不等,由于机体日渐消瘦,死亡率往往达到50%-90%。

母猪患病后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是偶尔出现发热和无乳等现象。

但妊娠少于4-5周的母猪感染后会在4-7天内发生流产或者死产,流产率能够达到20%-70%。

如果母猪在妊娠后期感染该病,就会产出弱仔,且后代仔猪无法吸乳,不能够站立,通常在1-2天内发生死亡。

2、宰后剖检病死猪主要病变是全身发生黄疸,如皮肤、皮下组织浆膜、黏膜都呈现深浅不同的黄色,胸水、腹水、心包液以及水肿处都有黄色的水肿液流出。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猪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钩端螺旋体病、德国猪钩虫病、螺旋体病等,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本文将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临床症状
1.急性期:发病一般在2-4天内,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肌肉疼痛、乏力等。

2.黄疸期:大多在急性期后5-7天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尿色深、胆红素升高等。

3.恢复期:在治疗后逐渐恢复,黄疸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略有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生化指标:肝功能异常,ALT、AST升高,γ-GT、ALP升高,胆红素升高。

3.抗体检测:先用ELISA法检测IgM抗体,筛选阳性者再进行IgG抗体测定。

4.病原体检测: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螺旋体可进行鉴定和培养。

三、防治措施
1.防范措施:避免生食或未熟透的猪肉、禽肉等,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餐前要彻底洗手。

2.治疗方法:目前推荐采用头孢克洛酮钠与舒巴坦市售注射液或氨基葡萄糖静脉点滴治疗。

3.疫苗预防:目前还没有猪钩端螺旋体病疫苗,但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来预防疾病的传播。

总之,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狗钩端螺旋体病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狗钩端螺旋体病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狗钩端螺旋体病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幼狗和雄狗多发,病原体为钩端螺旋体,菌型不下几十种,我国已发现八个型,其中狗型最常见。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狗钩端螺旋体病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

一、狗钩端螺旋体病主要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5-15天,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黄疸出血型:病狗表现高热、呕吐、颤抖、食欲废绝、眼结膜充血。

70%的病狗会出现黄疸,尿呈深黄色,因尿毒症而死亡。

2、亚急性肾炎型:病狗黄疸症状不明显,呕吐,血便,口腔恶臭,舌部坏死、溃烂。

腰部触压敏感,多尿,尿内含大量胆色素和蛋白质,高度脱水,大部分病狗转为慢性经过,呈慢性肾炎表现,治疗后可渐好转。

二、狗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方法
首选合并使用青霉素和链霉素,肌肉注射,用量为链霉素45-60毫克/公斤体重,青霉素万-16万单位/公斤体重,每天两次,连续治疗3-5天。

出现尿毒症时,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液,肌肉注射速尿2-4毫克/公斤体重,每天两次。

本病治愈的标准:尿液中查不出钩端螺旋体。

三、狗钩端螺旋体病如何预防
搞好养狗区域的环境卫生和驱鼠、灭鼠工作。

注意不要让狗与带毒猪、鼠及被其尿污染的水、饲料接触。

定期对狗群进行检疫,发现病狗及可疑感染狗,应及时隔离。

定期进行防疫注射接种,接种的最佳时间为夏初本病流行之前。

饲养病狗的人员要避免再与健康狗进行接触。

四、本病流行特点
狗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大多与接触病狗或带毒鼠的尿液有十分
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幼狗比成年狗发病为多,公狗比母狗发病为多,常呈散发。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临床表现
二、中期(器官损伤期)
约相当于病程第三~十日。按不同临床表现, 可归纳为5种临床类型。
流感伤寒型 肺出血型
黄疸出血型 肾功能衰竭型
脑膜脑炎型
临床表现
三、恢复期或后遗症期
(一)后发热 经治疗或自愈后3~4日发热再现,38 ℃左右, 用药与否,发热均在l~3日内消退
(二)眼后发症 常于病后1周至1个月发生,主要为葡 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及脉络膜炎。
病理
钩体病的基本病变是全身毛细血管的感 染中毒型损害。重者可引起下列内脏与 组织的重要病变。
病理
(一)肺 主要表现为出血。初为点状出 血,以后不断增多和扩大,相互融合成 全肺弥漫性出血。红细胞从毛细血管内 (皮二细)肝胞间肝溢肿出大。,出肝血细中胞心混可浊见肿少胀量、钩脂体肪。变 性和小叶中央坏死,窦周隙水肿、肝细胞 索离解,胆小管内可见胆汁淤滞。窦周隙、 毛细胆管内可见钩体
三、肝功能检查 黄疸患者血胆红素增高。血清 转氨酶升高,部分患者有肌酸激酶升高
四、肾功能检查 多有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血尿 素氮,肌酐升高,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钠等亦可 出现。
实验室检查
五、特异性检查
(一)病原体分离
(二)血清学检查
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病前3周内有与 疫水接触吏、接触猪尿或鼠尿史、或饮 食品被鼠尿污染史。
病原学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细长,有12~18 个螺旋,长6~10/1m,一端或两端屈曲 成钩状。革兰染色阴性。钩体在湿土中 能存活半年以上,在水中可生存数周至 数月,最适pH值为7.2~7.4,孵育温度 以28℃左右为宜。钩体对干燥、常用消 毒剂均极敏感,加热60℃1min即被杀灭。

肉牛传染病的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疗技术

肉牛传染病的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疗技术

肉牛传染病的钩端螺旋体病临床诊疗技术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似问号形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

本病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为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以及皮肤、黏膜坏死、水肿等。

(一)病原钩端螺旋体分类上属于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属内有2个种:一是似问号形钩端螺旋体致人畜钩端螺旋体病,二是双弯钩端螺旋体为非病原菌。

似问号形钩端螺旋体现有19个血清群、172个型别。

钩端螺旋体又称细螺旋体,菌体呈长丝状,具有纤细、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

常用姬姆萨氏染色法染色或镀银法染色检查。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可见菌体螺旋细密而清楚。

钩端螺旋体不耐干燥,一般存在于稻田、池塘、沼泽、草地以及沟渠等水域地带,且可存活数月或更久。

本菌不耐热,50℃作用10min即可杀死;但耐湿冷,2℃环境14d仍可存活。

常用的消毒剂如3%来苏尔、3%石炭酸等均有效。

(二)流行特点钩端螺旋体可侵害多种动物,以幼龄动物发病为多。

啮齿目动物是重要的贮藏宿主,特别是鼠类,可无症状感染;家畜以猪、牛、犬、山羊、马、骆驼、猫、家兔以及鸡等禽类均具易感性。

人也可感染。

传染源可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尿液排出病原体。

鼠类、家畜和人的钩端螺旋体病常常相互交错感染,构成复杂的传染链。

本病主要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消化道也是重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配种传播,吸血昆虫叮咬也能传播。

此外,还可经胎盘发生垂直传播。

大多数感染动物呈隐性经过。

一般表现为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本病主要分布于气候温暖、多雨多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我国南方多见于6~10月,北方多见于7~9月。

饲养管理不良、饥饿、吸血昆虫侵扰以及其他疾病侵袭等因素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三)症状本病潜伏期2~20d。

钩端螺旋体有不同的血清型别。

不同动物对各种血清型的钩端螺旋体的抵抗力有差异。

因此,钩端螺旋体病的临诊表现多种多样。

牛感染钩端螺旋体一般呈隐性经过。

破伤风阳性判断标准

破伤风阳性判断标准

破伤风阳性判断标准
破伤风,又称为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
性传染病。

该疾病主要通过伤口感染而引起,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及时准确地判断破伤风的阳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破
伤风阳性判断的标准,以便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朋友们能够更好地
了解破伤风的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包括肌肉僵硬、咬肌痉挛、吞咽困难等,进
而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和痉挛。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这些临床表现是判断破伤风阳性的重要依据
之一。

二、伤口情况。

破伤风的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伤口,因此伤口的情况也是判断
破伤风阳性的重要指标。

如果患者有未处理的伤口,特别是与土壤、粪便等污染物接触的伤口,就需要高度警惕破伤风的可能性。

三、疫苗接种史。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手段,因此患者的疫苗接种史也是判断破伤风阳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如果患者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者接种疫苗已经超过10年,那么就需要考虑破伤风的可能性。

四、实验室检查。

除了临床表现和伤口情况外,实验室检查也是判断破伤风阳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检测破伤风梭菌的DNA、抗体水平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破伤风的阳性。

综上所述,破伤风的阳性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伤口情况、疫苗接种史和实验室检查。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破伤风的阳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朋友们能够加强对破伤风的认识,及时预防和治疗破伤风,保障人民健康。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

《钩端螺旋体病》PPT课件.ppt

谢谢
2、中期,即脏器损害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脏器损害,肺出血表现为剧烈咳嗽、呼 吸困难、紫绀等,肝脏损伤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及呕吐,脑膜炎或 脑膜脑炎,患者出现嗜睡、谵妄、昏迷或抽搐等。
3、恢复期,多数病人逐渐恢复而愈。少数病人病情恢复后,再次出现发热,眼 部和脑部症状,称为后发症。本病病情轻重不一,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可痊愈。
《钩端螺旋体病》PPT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和猪是其主要传染 源,人类常因接触感染动物的排泄物而受染,所以本病又是人畜共患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根据主要表现分为三期:
1、早期,又称为感染中毒期,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眼结合膜充血、 浅层淋巴结肿大,还可出现咽痛、咳嗽、食欲不振、恶心、脾肿大、皮疹和鼻出血 等。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7: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笔记 总结7:钩端螺旋体病

07 钩端螺旋体病【概述】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所引起的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1 主要传染源:鼠和猪2 人群经皮肤和粘膜接触含钩体的疫水而感染3 病理损伤机制:全身毛细血管的中毒性损伤4 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腓肠肌痛、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为主-早期钩体败血症-中期损伤肝、肺、肾、脑等器官:流感伤寒型、黄疸出血型、肺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后期有发热、闭塞性脑动脉炎等后并发症5 青霉素治疗为主,注意赫氏反应(早期使用大量青霉素,导致大量钩体死亡聚集释放毒素,疾病加重)【病原学】钩体呈细长丝状,有12-18个螺旋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1 电镜结构·菌体:圆柱形·轴丝(鞭毛)·外膜(外膜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其相应抗体为保护性抗体)2 特性·革兰氏阴性,需氧,含兔血清培养基培养,适宜温度28-30℃·幼龄豚鼠腹腔内接种分离提高分离阳性率·抵抗力弱:常用的各种消毒剂均可灭活:苯酚、稀盐酸,pH 7.0-7.5的潮湿土壤和水存活1-3个月3 常见流行群·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稻田型的主要菌群)·波摩那群(分布最广,洪水型和雨水型的主要菌群)【流行病学】一、传染源主要是鼠类和猪1 鼠类:南方稻田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疸出血群为主,其次波摩那群、犬群和流感伤寒群2 猪:是我国北方洪水型或雨水型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波摩那群为主,其次是犬群和黄疸出血群3 犬:雨水型流行的重要传染源,毒力低,少见二、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主)1 带钩体动物排尿污染周围环境,人的皮肤和粘膜与环境中污染的水接触是主要感染方式2 接触病畜或带菌牲畜的排泄物、血液和脏器3 经鼠、犬咬伤;护理患者;实验室工作人员经食物消化道传播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可获得较强同型免疫力(保护性抗体)四、流行特征1 地区分布:热带、亚热带地区流行较严重2 季节分布:夏秋季发病多(6-10月)3 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儿童易感;多为农民、渔民、矿工等【病理解剖】1 钩端螺旋体肝:斑驳的外观,肝脏肿大,包膜下出血,多发性肝坏死2 钩端螺旋体肾:肾肿大,多灶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坏死的肾实质外观3 钩端螺旋体病肺:多灶性出血明显,弥漫性点状出血【临床表现】潜伏期:2-28天,一般为7-14天一、早期:钩体败血症期主要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三症+三征(发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结大)(一)症状1 发热伴畏寒2 头痛3 明显乏力(二)体征1 全身肌肉酸痛(起病即出现腓肠肌痛)2 眼结膜充血3 浅表淋巴结肿大(腹股沟淋巴结多见)二、中期:器官损伤期1 流感伤寒型:最多见2 肺出血型:肺出血轻型、肺弥漫性出血型(无黄疸型钩体病的常见死因)3 黄疸出血型:肝损害、出血、肾脏损伤(主要死因)4 肾衰竭型5 脑膜脑炎型:脑膜炎症状(头痛、呕吐、颈强直);脑炎症状(昏迷、谵妄、瘫痪、抽搐)三、后期(恢复或后发症期):钩体诱发的变态反应1. 后发热:热退后1-5天,再次出现发热,不需抗生素,1-3天自行退热2. 眼后发症:以葡萄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常见3. 反应性脑膜炎:预后良好4. 闭塞性脑动脉炎:病后半月-5月脑基底部多发动脉狭窄致脑缺血,引起偏瘫、失语、多次反复短暂肢体瘫痪【实验室检查】一、一般常规检查1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2 尿常规: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二、血清学检查1 显微凝集试验(MAT):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犬钩端螺旋体病

犬钩端螺旋体病

犬钩端螺旋体病本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临床表现多种形式,主要有发热、黄疽、血红蛋白尿、出血性素质、流产、皮肤豁膜坏死、水肿等特征。

【流行病学】钩端螺旋体污染的水源和环境,可使家畜(牛、猪等)和人发病。

各种犬对钩端螺旋体均易感,幼犬和体质弱的犬更易感染发病。

据国外对健康犬的犬型钩端螺旋体血清抗体调查,某些地区阳性率达20%-80%,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公犬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母犬。

【临床症状】潜伏期5-11天。

1.急性出血型黄疽突然发病,精神沉郁,体温40℃,绝食,肌肉震颤、触痛。

继而出现呕吐,眼结膜、口腔赫膜充血、出血,口腔内发出与腐臭尿液相似的气味,但并不发生溃疡,呼吸急促,心律不齐,体表淋巴结肿胀,70%病犬出现黄疽和血便,尿液浑浊、色浓,呈豆油样,最后衰竭死亡,病程2-3天,个别的几小时死亡。

2.急牲肾炎型精神沉郁,厌食,体温升高,可见勃膜充血,部分可见口腔溃疡、出血,并有淡黄色或灰色痴屑,有尿臭气。

肌肉疼痛,常呈坐姿,不愿活动,病重时出现呕吐,血便,无尿,臭尿和脱水。

少数出现黄疽,触诊肠段,收缩如硬囊状。

后期常出现虚脱,昏迷。

病程约1周,最后多因尿毒症死亡。

部分转为慢性,呈慢性肾炎症状。

如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急性、慢性均有肾炎症状,尿中蛋白质可达%,尿沉渣中有肾上皮和肾管型。

死亡率,流行初期高于流行后期,血中尿素量增加,预后不良。

幼犬与老年犬易耐过,康复期长达2-3周,有时可遗留后肢麻痹、消化紊乱、慢性肾炎等。

【病理变化】可视勃膜黄疽样变化,胃、十二指肠、大肠、结肠勃膜肿胀,高度潮红,常呈黑红色,偶有出血;小肠和盲肠病变较轻。

脾脏、淋巴结急性肿胀,肝脏肿胀,有时有棕黄色斑点和出血。

脾脏出血表面有淡黄色的小病灶。

肾肿大,表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有的呈现肾小球或间质性肾炎变化。

【实验室诊断】发热期采血液,无热期或后期采尿液或脑脊髓液,尿液为常用,死后采取肝脏、肾脏(最好1小时内进行,最迟不超过3小时),制备液滴压片标本,置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当发现典型“O”“S”“C”等多种形态的钩端螺旋体,即可确诊。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诊断与治疗PPT

钩端螺旋体病神经系统表现诊断与治疗PPT

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功能 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方法:物理治疗、作业治疗、 言语治疗等
康复效果:通过康复训练,患者可 以逐渐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 量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提供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减轻心理压力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提供家庭支持,帮助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知识,共同参与康复过程
PART FOUR
血液检查: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 尿液检查: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 脑脊液检查:检测钩端螺旋体抗原和抗体 影像学检查:CT、MRI等,观察神经系统病变情况
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 小板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观察尿液颜色、透明度、 比重等指标
生化检查:观察血糖、血脂、肝功能等 指标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如抗 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疫情爆 发时能够迅速应对
PART SIX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康复目标: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 力,提高生活质量
核素扫描: 用于观察 脑部病变, 如脑水肿、 脑梗死等
脑电图 (EEG): 用于观察 脑部病变, 如脑水肿、 脑梗死等
脑脊液检 查:用于 观察脑部 病变,如 脑水肿、 脑梗死等
添加项标题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接触史、症状、体征等
添加项标题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液、尿液、脑脊液等检查,检测钩端螺 旋体抗体
培训内容: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治疗、 预防、疫情控制等
培训方式:研讨会、在线课程、实践操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端螺旋体病的临床表现一、早期(钩体败血症)1、发热可伴畏寒,多为稽留热,体温可达39℃以上2、头痛,全身肌痛3、全身乏力4、眼结膜充血5、腓肠肌压痛6、浅表淋巴结肿大二、中期(器官损伤期)①流感伤寒型,此型即钩体病早期的败血症,症状有发病急、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乏力、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触痛等,酷似流行性感冒。

②肺出血:先兆期:面潮红→苍白、心慌、烦躁、呼吸加快、心动过速、肺部湿啰音出血期:肺弥漫性大出血症状,体征垂危期:神志、呼吸改变、循环衰竭。

⑴黄疸出血型于病程4~8d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肝损害、出血倾向和肾功能损害(是肾损害的主要原因)。

⑵肾衰竭型主要表现蛋白尿及少量细胞和管型,单独的肾衰竭型较少见。

⑶脑膜脑炎型患者发热3~4d后,出现头痛、呕吐、颈强直等脑膜炎症状。

或神志障碍、瘫痪、昏迷等脑炎的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以发生脑水肿、脑疝、呼吸衰竭。

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

三、后期(恢复期或后发症)后发热、眼后发症、反应性脑膜症和闭塞性脑动脉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