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杆菌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肠杆菌病》课件
2 呕吐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3 发热
发热是大肠杆菌病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
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测
通过从患者身体样本中分离出 大肠杆菌,并检测其是否含有 致病菌株。
病原学分析
对患者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为大肠杆菌病。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可能被污 染的食物或水源的经历。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来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有时会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3 休息和饮食
患者应休息并注意饮食,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
确保食品在储存、处理用 未经处理的水源。
污染的食物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乳制品。
污染的水源
饮用污染的水或游泳在被污染的水源中也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病的传播。
人际接触
通过与感染者接触,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佳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病也会传播。
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
1 腹泻
剧烈的腹泻是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能伴随腹痛和恶心。
2
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肾衰竭和中毒性巩膜结膜炎。
3
经济成本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和控制对家庭、社会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分析
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病的真实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 使用厕所后,以及与患者接触 前。
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3 发热
发热是大肠杆菌病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能超过38摄氏度。
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方法
实验室检测
通过从患者身体样本中分离出 大肠杆菌,并检测其是否含有 致病菌株。
病原学分析
对患者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确定是否为大肠杆菌病。
病史询问
询问患者是否有接触可能被污 染的食物或水源的经历。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来保持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2 抗生素治疗
根据感染的具体情况,有时会使用适当的抗生素。
3 休息和饮食
患者应休息并注意饮食,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
确保食品在储存、处理用 未经处理的水源。
污染的食物
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和乳制品。
污染的水源
饮用污染的水或游泳在被污染的水源中也可能导致大肠杆菌病的传播。
人际接触
通过与感染者接触,特别是在卫生条件不佳的环境中,大肠杆菌病也会传播。
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
1 腹泻
剧烈的腹泻是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可能伴随腹痛和恶心。
2
并发症
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肾衰竭和中毒性巩膜结膜炎。
3
经济成本
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和控制对家庭、社会和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分析
通过分析大肠杆菌病的真实病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影响因素。
个人卫生
勤洗手,特别是在处理食物、 使用厕所后,以及与患者接触 前。
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医学〗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 肠毒素enterotoxin
•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定植因子(菌毛)
2020/10/8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 致病机理
2020/10/8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试验为+ + - •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K:H表示
2020/10/8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2020/10/8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作用 部位 小肠
• 亦称为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血清型为 O157:H7 • 临床表现
– 轻重不一 –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 致病因子
– 菌毛 – 毒素 Vero毒素 – 内毒素与溶血素
2020/10/8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1、侵袭力: 2、毒 素:
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
局部
(肠壁)
内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全身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Ⅰ、Ⅱ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定植因子(菌毛)
2020/10/8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 致病机理
2020/10/8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试验为+ + - •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K:H表示
2020/10/8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2020/10/8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作用 部位 小肠
• 亦称为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血清型为 O157:H7 • 临床表现
– 轻重不一 –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 致病因子
– 菌毛 – 毒素 Vero毒素 – 内毒素与溶血素
2020/10/8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1、侵袭力: 2、毒 素:
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
局部
(肠壁)
内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全身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Ⅰ、Ⅱ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肠杆菌科
抗原及血清型
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它们是 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迄今,已确定的 大肠杆菌O抗原有174种(1-181中除了31、47、 67、72、93、94、122),K抗原有80种,H抗 原有53种(1-56中除了13、22、50)。自然界 中可能存在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可高达数万种, 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培养及生化特性
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 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 适生长pH为7.2~7.4。S型菌株在肉 汤中培养18~24h,呈均匀浑浊,管 底后,形成圆形凸起、光滑、 湿润、半透明、灰白色菌落,直径约2~3nm, 麦康凯琼脂上形成红色菌落;在伊红美蓝琼脂上 产生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 在SS琼脂上一般 不生长或生长较差,生长者呈红色。一些致病 性菌株在绵羊血平板上呈β溶血。
禽大肠杆菌病 头部皮下结缔组织肉芽肿
禽大肠杆菌病 肠系膜肉芽肿 (日.崛内贞治)
禽大肠杆菌病
6 肠炎
禽大肠杆菌病 鸽直肠黏膜充血、出血,充满绿色粪便
禽大肠杆菌病
7 禽蜂窝织炎
禽大肠杆菌病
是肉鸡腹部的一种慢性皮肤病,病变见 于腹中线和大腿之间,皮肤发红、破损
禽大肠杆菌病 皮下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物
1 气囊炎、肝周炎、心包炎 本病多见于5~12周龄的幼 鸡,6~9周龄为发病高峰。
禽大肠杆菌病
剖检可见气囊壁增厚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禽大肠杆菌病 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严重的纤维素性心包炎
禽大肠杆菌病
2 幼雏脐带炎
禽大肠杆菌病 脐孔周围皮肤红肿(鸭)
禽大肠杆菌病
3 卵巢炎及卵黄性腹膜炎
厌氧;
4) 绝大多数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一 般都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
《大肠埃希氏菌》课件
病率。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认 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 权益。
控制疫情爆发
及时发现并控制大肠埃希氏菌 疫情爆发,减少社会恐慌和损
失。
PART 04
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组学 研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由单条环状 染色体组成,包含约4.6×10⁶个 碱基对,编码约2000个基因。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等。
详细描述
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作 为碳源。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此外,大肠埃希氏菌还具有 抗原构造和抵抗力等特点。
发现历史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 识不断深入。
开发多价疫苗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血清型,开发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的 保护范围和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基于mRNA的疫苗和DNA疫苗,以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效果。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监测与控制
加强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遏制疫情爆发,以 保护公众健康。
PART 02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01
02
03
粘附机制
大肠埃希氏菌通过粘附素 粘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 进而侵入细胞内或细胞下 组织。
毒素产生
某些大肠埃希氏菌能产生 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 加,导致腹泻等症状。
提高公众健康意识
加强公众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认 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
对食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 权益。
控制疫情爆发
及时发现并控制大肠埃希氏菌 疫情爆发,减少社会恐慌和损
失。
PART 04
大肠埃希氏菌的基因组学 研究
基因组结构与功能
基因组结构
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由单条环状 染色体组成,包含约4.6×10⁶个 碱基对,编码约2000个基因。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等。
详细描述
大肠埃希氏菌能够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发酵乳糖,不能利用柠檬酸盐作 为碳源。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红色菌落。此外,大肠埃希氏菌还具有 抗原构造和抵抗力等特点。
发现历史
总结词
大肠埃希氏菌的发现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以来,人们对这种细菌的认 识不断深入。
开发多价疫苗
针对大肠埃希氏菌的不同血清型,开发多价疫苗,以提高疫苗的 保护范围和效果。
新型疫苗技术
研究新型疫苗技术,如基于mRNA的疫苗和DNA疫苗,以提供 更安全、有效的免疫保护。
疫苗接种策略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疫苗接种策略,以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和 效果。
对公共卫生的影响
监测与控制
加强大肠埃希氏菌的监测和防控,及时发现和遏制疫情爆发,以 保护公众健康。
PART 02
大肠埃希氏菌的致病性
致病机制
01
02
03
粘附机制
大肠埃希氏菌通过粘附素 粘附在肠道上皮细胞上, 进而侵入细胞内或细胞下 组织。
毒素产生
某些大肠埃希氏菌能产生 肠毒素,引起肠道分泌增 加,导致腹泻等症状。
大肠杆菌PPT课件
14
•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 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 意。
•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 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 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 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 耐低温,能在冰箱内长期生存;在自然 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不耐热,75℃ 1分钟即被灭活;对氯敏 感,被1mg/L的余氯浓度杀灭。
• EHEC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37℃ 繁殖迅速,44-45℃生长不良,45.5℃停止生 长。
17
• EHEC O157:H7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 外,其他常见的生化特征与大肠埃希氏菌 基本相似,但也有某些生化反应不完全一致, 具有鉴别意义。EHEC O157:H7虽然有uidA 基因,但其编码的β-葡萄糖醛酸酶无活性, 不能分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 (MUG)产生荧光,即MUG阴性。
13
•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 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 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 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 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 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 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 (3)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EIEC的多数菌株无动力,生 化反应和抗原结构均近似痢疾杆菌,应予注 意。
• (4)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引起 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 氏毒素样细胞毒素。EHCO的主要菌型是 O157:H7,还可有O26、OⅢ等
• 耐低温,能在冰箱内长期生存;在自然 界的水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
• 不耐热,75℃ 1分钟即被灭活;对氯敏 感,被1mg/L的余氯浓度杀灭。
• EHEC 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3-42℃,37℃ 繁殖迅速,44-45℃生长不良,45.5℃停止生 长。
17
• EHEC O157:H7除不发酵或迟缓发酵山梨醇 外,其他常见的生化特征与大肠埃希氏菌 基本相似,但也有某些生化反应不完全一致, 具有鉴别意义。EHEC O157:H7虽然有uidA 基因,但其编码的β-葡萄糖醛酸酶无活性, 不能分解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 (MUG)产生荧光,即MUG阴性。
13
• (2)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 有高度传染性,严重者可致死;成人少见。 细菌侵入肠道后,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 回肠上段大量繁殖。切片标本中可见细菌粘 附于绒毛,导致刷状缘破坏、绒毛萎缩、上 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造成严重腹泻。 EPEC不产生LT或ST。有人报道,EPEC可产 生一种由噬菌体编码的肠毒素,因对Vero细 胞(绿猴肾传代细胞)有毒性,故称VT毒 素。VT毒素的结构、作用与志贺氏毒素相 似,具有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性。 鉴定EPEC可根据临床表现与血清型
《大肠杆菌》PPT课件
1)粘附性菌毛:在1990年Bertsching等首次报道,从 致猪水肿病的大肠杆菌分离出F18,是猪水肿病的 SLTEC菌株的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它有助于细菌 在猪肠黏膜上皮细胞定居和繁殖。
2)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SLT-2e或SLT-2v):系引 起猪水肿病的SLTEC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性细胞毒 素。
兽医生物制品学-分论
大肠杆菌
小组成员:余兆鸿 罗洪瑶 胡国帅 黄荣浩
精选ppt课件
1
第一章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病原菌。
精选ppt课件
2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 是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coli), 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高达数万种。
精选ppt课件
11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精选ppt课件
12
血清型的表示:
根据对大肠杆菌抗原的鉴定,可用O:K:H排列 表示其血清型(抗原结构式)。
如O8:K23(L):Hl9,即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 L型K抗原23,H抗原为19。对含有蛋白质性黏附 素抗原的菌株,其黏附素抗原应并列K抗原之后。 如O8:K87,K88:Hl9中K88即为黏附素抗原F4。
于断奶后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
精选ppt课件
23
羔羊大肠杆菌病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也有 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 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病羊多为 4~20日龄的羔羊,死亡54只,死亡率约44.6%,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约30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 刚开始时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继之出现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运动失调,卧地磨牙,头弯向一侧,最后在 昏迷中死亡,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2)致水肿病2型类志贺毒素 (SLT-2e或SLT-2v):系引 起猪水肿病的SLTEC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性细胞毒 素。
兽医生物制品学-分论
大肠杆菌
小组成员:余兆鸿 罗洪瑶 胡国帅 黄荣浩
精选ppt课件
1
第一章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病原菌。
精选ppt课件
2
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埃希菌属有5个种,其中最重要的 是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E.coli), 是最常见的临床分离菌。
高达数万种。
精选ppt课件
11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精选ppt课件
12
血清型的表示:
根据对大肠杆菌抗原的鉴定,可用O:K:H排列 表示其血清型(抗原结构式)。
如O8:K23(L):Hl9,即表示该菌具有O抗原8, L型K抗原23,H抗原为19。对含有蛋白质性黏附 素抗原的菌株,其黏附素抗原应并列K抗原之后。 如O8:K87,K88:Hl9中K88即为黏附素抗原F4。
于断奶后仔猪,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常见。
精选ppt课件
23
羔羊大肠杆菌病
流行特点
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通过脐部感染,也有 部分是通过呼吸道感染。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
羔羊发生一种以口鼻流沫、呼吸困难和胸膜肺炎为 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的羔羊据统计有121只,病羊多为 4~20日龄的羔羊,死亡54只,死亡率约44.6%,病程短, 如不及时治疗,约30min到数小时便死亡。发病的羔羊在 刚开始时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委顿,食欲不振, 腹部胀气,继之出现呼吸困难,脉搏快而弱,口流白沫, 鼻流黏液,运动失调,卧地磨牙,头弯向一侧,最后在 昏迷中死亡,很少见有腹泻病羔。
肠道杆菌PPT课件
23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正常凝集价
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凝集价小于1:80,H抗体小于1: 160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H抗体凝集价在小于1:80 动态观察:4倍升高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带菌者检查 分离病原菌:采集患者粪便、胆汁或尿液
25
防治原则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 及带菌者,控制传染源 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接种伤寒、副伤寒疫苗
20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 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本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1周取静脉血 第2周起取粪 第3周起取尿 第1-3周取骨髓液
21
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肥达反应(Widal test)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 副沙寒沙门菌和肖氏沙门菌H抗 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用以辅助诊断沙门氏感染肠热症。
早诊断、早治疗 加强饮水、 抗生素
36
克雷伯菌属
37
对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鼻 硬结克雷伯菌和鼻炎克雷伯菌。 代表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简称肺炎杆菌。
能引起多种感染,以肺炎最常见。是医院内感染 的常见致病菌。也可引起尿路感染、创伤感染及 腹泻等,有时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腹膜 炎等。
40
思考题: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 伤寒发病两周微生物分离培养常采用的标本是: 伤寒慢性带菌者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 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能分解乳糖产酸 产气? 志贺菌属中易转为慢性、病情迁延的是:
38
变形杆菌属 (Proteus)
迁徙性生长现象 (Swarming growth):变形杆菌在湿润的固体 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于琼脂表面 形成一层波纹状薄膜。 尿素酶实验(+) (2~4h),在鉴 别上有参考价值。
判定结果时,应着重考虑:
正常凝集价
伤寒沙门菌O抗体的凝集价小于1:80,H抗体小于1: 160
甲型副伤寒、肖氏沙门菌H抗体凝集价在小于1:80 动态观察:4倍升高
O与H抗体的诊断意义
2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带菌者检查 分离病原菌:采集患者粪便、胆汁或尿液
25
防治原则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患者 及带菌者,控制传染源 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接种伤寒、副伤寒疫苗
20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胃肠炎取粪便呕吐物或可疑食物 肠热症在病程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标本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1周取静脉血 第2周起取粪 第3周起取尿 第1-3周取骨髓液
21
22
血清学检测方法
肥达反应(Widal test)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和甲型 副沙寒沙门菌和肖氏沙门菌H抗 原与病人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 用以辅助诊断沙门氏感染肠热症。
早诊断、早治疗 加强饮水、 抗生素
36
克雷伯菌属
37
对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鼻 硬结克雷伯菌和鼻炎克雷伯菌。 代表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简称肺炎杆菌。
能引起多种感染,以肺炎最常见。是医院内感染 的常见致病菌。也可引起尿路感染、创伤感染及 腹泻等,有时导致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腹膜 炎等。
40
思考题:
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菌是: 伤寒发病两周微生物分离培养常采用的标本是: 伤寒慢性带菌者致病菌检出率最高的是: 大肠杆菌为肠道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能分解乳糖产酸 产气? 志贺菌属中易转为慢性、病情迁延的是:
38
变形杆菌属 (Proteus)
迁徙性生长现象 (Swarming growth):变形杆菌在湿润的固体 培养基上呈扩散生长,于琼脂表面 形成一层波纹状薄膜。 尿素酶实验(+) (2~4h),在鉴 别上有参考价值。
《肠道菌群失调》课件
肠道菌群失调的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
腹泻、便秘、腹胀、腹痛等。
全身症状
乏力、发热、营养不良等。
其他症状
过敏、免疫功能低下等。
肠道菌群失调的病因
01
02
03
04
饮食因素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高糖、 高脂、高蛋白饮食,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衡。
疾病因素
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肠道 肿瘤等疾病会影响肠道菌群的
平衡。
药物因素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联
01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进一步揭示肠道菌群在肥胖、糖尿病
等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02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
探讨肠道菌群如何调节人体免疫系统,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影响免疫
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03
肠道菌群与神经系统
研究肠道菌群如何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如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
一步揭示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
探索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1 2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研发与应用
深入研究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及其作用机 制,开发针对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疾病的益生菌和 益生元产品。
肠道菌群移植技术
优化肠道菌群移植技术,提高移植效果和安全性 ,为肠道菌群失调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少压力等健 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环境。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
保持食物清洁,避免食用过期、变质 的食品,减少食物中毒和肠道感染的 风险。
加强锻炼与免疫力
坚持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提 高肠道抵抗力,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大肠杆菌》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
食物中毒通常发生在食用被污染 的肉类、奶制品、蔬菜等食品后 ,因此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
卫生控制至关重要。
抗生素抗性与超级细菌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
大肠杆菌等细菌在长期接触抗生素的过程中,会逐渐适应并抵抗抗生素的作用,形 成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全球公共卫生 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致病性或提高其生物合成能力,为工业生产和医疗应入探究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抗 菌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跨学科合作
加强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利用新 技术和新方法,推动大肠杆菌研究的创新发展。
提高应用价值
将大肠杆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医疗实践中,提 高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需要关注伦理和安全问 题,确保研究工作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动物-人传播、人-人传播和食物-人 传播。
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食物、水或 接触污染表面进入人体,导致腹泻、 呕吐、腹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 致休克和死亡。
食物中毒与感染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致病性大 肠杆菌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
中毒性疾病。
感染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 痛、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 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
05
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新技术与新方法
基因组学技术
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大肠杆 菌基因组进行全面解析,发现新 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为研究其生 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提供基础。
蛋白质组学技术
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大肠杆 菌的蛋白质表达和功能,揭示其在 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机制和调控机制 。
球菌、肠道杆菌PPT课件
抗生素治疗
针对不同病菌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进行治疗。
控制策略与措施
加强监测
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并控制疾病传播。
隔离治疗
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 病传播。
公共卫生管理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公众对疾 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06
研究进展与展望
研究现状与成果
球菌、肠道杆菌的分类学研究
表皮葡萄球菌
总结词
机会致病菌
详细描述
表皮葡萄球菌通常为机会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其感染多与医疗操作、植 入物等有关。
脑膜炎球菌
总结词
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
详细描述
脑膜炎球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可导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传播途径主要为飞沫传播,感 染后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
01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球菌和肠道杆
菌被精准地分类和鉴定。
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
02
针对球菌和肠道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
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肠道杆菌的毒力因子研究
03
揭示了肠道杆菌的毒力机制,为预防和治疗肠道杆菌感染提供
了理论依据。
研究热点与难点
1 2
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
跨学科合作
未来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 包括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
学等。
临床应用转化
加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 转化,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
多有效手段。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 全球性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S
大肠杆菌PPT医学课件
5、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
2.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 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用而被排除。 大肠杆菌粘附素的特点是具有高特异性。 3.外毒素:大肠杆菌能产多种的外毒素,包括:志贺毒 素〡和〢;耐热肠毒素〡和〢;不耐热肠毒素〡和〢。 此外,溶血素A在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中有重 要作用。
2、大肠杆菌的常见种类
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多型,其 中有16个血清型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常引起流行性婴儿 腹泻和成人肋膜炎。 大肠杆菌是研究微生物遗传的重要材料,如局限性转导 就是1954年在大肠杆菌K12菌株中发现的。莱德伯格采 用两株大肠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进行实验,奠定了研究细 菌接合方法学上的基础,以及基因工程的研究。
5.其他:脂胞壁多糖的类脂A具有毒性,O特异多糖有抵抗 宿主防御屏障的作用。大肠杆菌的K抗原有吞噬作用。
5、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
大肠杆菌O157:H7是大肠杆菌的其中一个类型,该种病 菌常见于牛只等温血动物的肠内。这一型的大肠杆菌 会释放一种强烈的毒素,并可能导致肠管出现严重症 状,如带血腹泻。 美国在1982、1984、1993年曾三次发生O157:H7的爆发 性流行;日本曾在1996年爆发过一次波及9000多人的 大流行。O157:H7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正是出血性腹泻, 严重者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危及生命。由 于O157:H7危害较大,且可经食物和饮用水在人群中广 泛传播。此次在德国肆虐的O104也是一种EHEC,感染 症状类似O157:H7,且毒力更为猛烈。
该菌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经60分钟 或60℃加热15分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 中可存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胆盐、煌绿等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磺胺类、链 霉素、氯霉素等敏感,但易耐药,是由带有R因子的质 粒转移而获得的。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PPT课件
低下的患者中。了解和掌握 EPEC感染的护理方法对于患
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是一种常见的病原菌 ,能够引起严重的胃肠道感染,特别是在儿童和免疫 力低下的患者中。了解和掌握EPEC感染的护理方法对 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什么是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 ? 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是一种能够引起
团队合作
护士和医生需要紧密合作,共同讨论和制定护理 计划。
定期召开病例讨论会,分享护理经验和心得。
方法和良好的预防措施,可 以有效减少EPEC感染的发生
和并发症。
总结:EPEC感染的护理需要全面的管理,从饮食、药 物到心理支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通过科学的 护理方法和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EPEC感染 的发生和并发症。
护理要点总结
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是EPEC感染护理 的三大要点。
每个环节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注,确保患者的康 复。
总结:EPEC感染的护理需要全面的管理,从饮食、药 物到心理支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通过科学的 护理方法和良好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EPEC感染 的发生和并发症。
预防措施总结
通过粪便培养和PCR检测可以确诊EPEC感染。
早期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面的关注,从饮食管理到药 物治疗,再到心理支持,每
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护理EPEC感染患者需要多方面的关注,从饮食管理到 药物治疗,再到心理支持,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
饮食管理
鼓励患者多饮水,摄入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 面条、煮熟的蔬菜等。
食品安全
确保食物彻底煮熟,避免食用生食和未处理的水 。
生熟食物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最可能被哪种病原菌感染? 2.可能患了什么疾病? 3.为进一步确诊,应采集什么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4.简介进行该种病原学检查的一般程序。 5.还可采用什么血清学方法做辅助诊断?
精品课件
23
参考答案
• 沙门菌属 • 肠热症(发热、相对缓脉、脾肿大、WBC↓) • 血液、粪便、尿液均可,查到病原菌即可 • 采集标本→分离培养→鉴定 • 肥达试验
中毒性痢疾患儿
精品课件
11
第四节 沙门菌属(伤寒杆菌)
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 可分为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甲、乙、丙)
鼠伤寒杆菌 肠炎杆菌 猪霍乱杆菌
人
肠热症
儿童伤寒 人、动物
急性胃肠炎
精品课件
12
肠热症:
发生变态反应, 肠局部坏死溃疡 发热、不适、 致肠出血、肠穿孔 全身疼痛
粪-口 病人 带菌者
•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 授课时间:2013.4.1/ • 授课教师:李薄冰
精品课件
19
案例1
•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热、腹痛、腹泻3天 入院。
• 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7℃,伴 腹泻,初为黄色烂便及水样便,便前脐周腹 痛,便后可缓解,此后出现脓血粘液便,里 急后重感明显,每日达10余次。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精品课件
1
肠道杆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埃希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沙门菌属 第五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略)
精品课件
2
学习目标
• 掌握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性 • 熟悉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与卫生细菌学检
查的意义,肠热症的标本采集与病程的关 系 • 了解其他肠道杆菌的致病性
精品课件
24
• 患者,男,26岁,在饮用不清洁水后出现发热、
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并有腹痛、腹泻、脓血
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 查体示体温39.2℃,腹部压痛。WBC 16×109
/L,中性粒细胞0.93。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
(+++)、RBC(++)。
• 讨论:
1)该病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病人为何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
肠壁固有层 淋巴液 肠系膜 胸导管
第一次
淋巴结
淋巴结
血 菌血症
胆囊、肝、脾、肾
第二次菌血症
随粪便排出
随尿排出
精品课件
13
病人的标本采集
• 伤寒和副伤寒:第1周取静脉血;第1-3周 取骨髓液;第2周起取粪、尿液
• 食物中毒:可疑食物;呕吐物 • 败血症:血
精品课件
14
第五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 克雷伯菌属 • 变形杆菌属
精品课件
3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1、相似的形态结构和染色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4、复杂的抗原构造 5、不强的抵抗力
精品课件
4
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5
克雷伯菌属
精品课件
16
变形杆菌属
精品课件
17
小结
• 埃希菌属为肠道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 菌,可引起肠外感染。
• 志贺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 沙门菌属可引起肠热症。 • 克雷伯菌属可引起医源性感染;变形杆菌
属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尿路感染、食物中 毒等。
精品课件
18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全身
通透性增加 作用于肠壁:粘膜炎症、溃疡 肠壁植物神经:里急后重
内毒素血症
志贺毒素
与内毒素协同作用 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精品课件
9
急性细菌性痢疾致病过程
痢疾杆菌
经口而入
回肠、结肠、直肠定居繁殖
毒素入血,达 中枢神经系统
肠壁上皮细胞坏死、炎症、溃疡
痊愈
脓血黏液便
慢性感染、带菌者(传染源)
精品课件
10
• 讨论:
精品课件
20
•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该病原菌如 何传播?
• 诊断:细菌性痢疾
• 该疾病由痢疾杆菌引起,经消化道传播。
•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应如何取材?采送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用药前取患者新鲜粪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 做标本。
• 专人立即送检;标本勿与尿液相混合;若 不能及时送检,应及时保存标本,防止病 原菌死亡。
后重等临床表现? 3)此为何种血症?
案例3
精品课件
25
急性细菌性痢疾
• 诊断依据:即病例中所有的异常表现… 此病例中,诊断依据如不洁饮水史、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都符合急性细菌性 痢疾的诊断。 • 内毒素引起发热、WBC增高、腹痛、脓血便、里 急后重等症状;外毒素引起腹泻症状。 • 毒血症
精品课件
21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 授课时间:2013.4. /2 • 授课教师:李薄冰
精品课件
22
案例2
• 患者男性,30岁,连续发烧6天来医院就诊。 • 查体:T 38.8℃,P 68次/分,WBC 3.8×109/L,腹部
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脾肋下1cm。 • 病史:既往健康,发病前一直参加抗洪抢险。 • 根据病史及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请分析
我国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精品课件
7
第三节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人类是唯一的患者和带菌者 粪 - 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不牢固
精品课件
8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有利于细菌粘附至结肠粘膜
2、毒 素: 内毒素 局部
精品课件
26
5
第二节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 条件致病: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
感染(尿路感染最常见) • 致病菌株: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
引起肠道感染 • 在卫生学上的意义
精品课件
6
卫生学检查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细菌总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精品课件
23
参考答案
• 沙门菌属 • 肠热症(发热、相对缓脉、脾肿大、WBC↓) • 血液、粪便、尿液均可,查到病原菌即可 • 采集标本→分离培养→鉴定 • 肥达试验
中毒性痢疾患儿
精品课件
11
第四节 沙门菌属(伤寒杆菌)
根据其对宿主的致病性, 可分为
伤寒杆菌 副伤寒杆菌 (甲、乙、丙)
鼠伤寒杆菌 肠炎杆菌 猪霍乱杆菌
人
肠热症
儿童伤寒 人、动物
急性胃肠炎
精品课件
12
肠热症:
发生变态反应, 肠局部坏死溃疡 发热、不适、 致肠出血、肠穿孔 全身疼痛
粪-口 病人 带菌者
•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 授课时间:2013.4.1/ • 授课教师:李薄冰
精品课件
19
案例1
• 患者男性,27岁,因发热、腹痛、腹泻3天 入院。
• 患者3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7℃,伴 腹泻,初为黄色烂便及水样便,便前脐周腹 痛,便后可缓解,此后出现脓血粘液便,里 急后重感明显,每日达10余次。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精品课件
1
肠道杆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埃希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沙门菌属 第五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略)
精品课件
2
学习目标
• 掌握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的致病性 • 熟悉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与卫生细菌学检
查的意义,肠热症的标本采集与病程的关 系 • 了解其他肠道杆菌的致病性
精品课件
24
• 患者,男,26岁,在饮用不清洁水后出现发热、
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并有腹痛、腹泻、脓血
便、里急后重等症状。
• 查体示体温39.2℃,腹部压痛。WBC 16×109
/L,中性粒细胞0.93。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
(+++)、RBC(++)。
• 讨论:
1)该病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病人为何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
肠壁固有层 淋巴液 肠系膜 胸导管
第一次
淋巴结
淋巴结
血 菌血症
胆囊、肝、脾、肾
第二次菌血症
随粪便排出
随尿排出
精品课件
13
病人的标本采集
• 伤寒和副伤寒:第1周取静脉血;第1-3周 取骨髓液;第2周起取粪、尿液
• 食物中毒:可疑食物;呕吐物 • 败血症:血
精品课件
14
第五节 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 克雷伯菌属 • 变形杆菌属
精品课件
3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
1、相似的形态结构和染色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4、复杂的抗原构造 5、不强的抵抗力
精品课件
4
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埃希菌属) 下呼吸道(埃希菌属 )
血液(埃希菌属 )
胃肠道(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志 贺菌属) 泌尿道(埃希菌属 )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15
克雷伯菌属
精品课件
16
变形杆菌属
精品课件
17
小结
• 埃希菌属为肠道正常菌群,多为条件致病 菌,可引起肠外感染。
• 志贺菌属是引起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 • 沙门菌属可引起肠热症。 • 克雷伯菌属可引起医源性感染;变形杆菌
属条件致病菌,可引起尿路感染、食物中 毒等。
精品课件
18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全身
通透性增加 作用于肠壁:粘膜炎症、溃疡 肠壁植物神经:里急后重
内毒素血症
志贺毒素
与内毒素协同作用 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精品课件
9
急性细菌性痢疾致病过程
痢疾杆菌
经口而入
回肠、结肠、直肠定居繁殖
毒素入血,达 中枢神经系统
肠壁上皮细胞坏死、炎症、溃疡
痊愈
脓血黏液便
慢性感染、带菌者(传染源)
精品课件
10
• 讨论:
精品课件
20
• 本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该病原菌如 何传播?
• 诊断:细菌性痢疾
• 该疾病由痢疾杆菌引起,经消化道传播。
•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应如何取材?采送 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用药前取患者新鲜粪便的脓血或粘液部分 做标本。
• 专人立即送检;标本勿与尿液相混合;若 不能及时送检,应及时保存标本,防止病 原菌死亡。
后重等临床表现? 3)此为何种血症?
案例3
精品课件
25
急性细菌性痢疾
• 诊断依据:即病例中所有的异常表现… 此病例中,诊断依据如不洁饮水史、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都符合急性细菌性 痢疾的诊断。 • 内毒素引起发热、WBC增高、腹痛、脓血便、里 急后重等症状;外毒素引起腹泻症状。 • 毒血症
精品课件
21
《疾病学基础》(病原部分)
• 授课班级:2012级护理班+助产班 • 授课时间:2013.4. /2 • 授课教师:李薄冰
精品课件
22
案例2
• 患者男性,30岁,连续发烧6天来医院就诊。 • 查体:T 38.8℃,P 68次/分,WBC 3.8×109/L,腹部
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脾肋下1cm。 • 病史:既往健康,发病前一直参加抗洪抢险。 • 根据病史及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请分析
我国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精品课件
7
第三节 志贺菌属(痢疾杆菌)
人类是唯一的患者和带菌者 粪 - 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不牢固
精品课件
8
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有利于细菌粘附至结肠粘膜
2、毒 素: 内毒素 局部
精品课件
26
5
第二节 埃希菌属(大肠杆菌)
•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 条件致病: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
感染(尿路感染最常见) • 致病菌株: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
引起肠道感染 • 在卫生学上的意义
精品课件
6
卫生学检查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细菌总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