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课件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合集下载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

水生生物学知识点高级水生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四、水生生物的生态类群五、参考书目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及任务1、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水生大型植物等)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科学。

2、水具有许多适合维持生命的特性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体代谢活动必须以水作为介质水的热稳定性水的浮力和黏性3、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本课程以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经济意义等为主要内容,系统介绍常见和典型的水生生物类群。

4、水生生物学目的:在学习水生动植物生物学特征和种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生态,并初步掌握其采集、鉴定、培养、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

二、水生生物学发展简史1、国外研究状况Aristotle(384-322 B. C.)最早建立生物学分类系统;Leeuwenhoek(1632-1723)研制显微镜;C. Linnaeus在《自然系统》中确定双命名法;Forbes1815年用底拖网采集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Muller1845年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19世纪中期,西欧探险船对世界海洋考察德国学者Hensen在1887年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首先创用了Plankton一词。

20世纪50年代,进行水域生产力研究。

2、国内研究状况1920年进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2年中科院海洋所对黄、渤海进行调查1980年对全国海岸及海涂资源进行调查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合作对黑龙江进行调查中科院水生所调查长江中、下游湖泊、青海湖1980年始,国务院部署全国渔业资源调查1985年和1988年,建立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裴鉴等,1952;《中国淡水轮虫志》王家楫,1961;《中国海洋浮游硅藻类》金德详等,1965;《中国海洋浮游桡足类》郑重等,1965;《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蒋燮治、堵南山,1979;《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沈嘉瑞等,1979《中国淡水藻类》胡鸿钧等,1980;《海洋浮游生物学》郑重等,1984;《中国淡水藻志—鞘藻目》饶钦止,1988;《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杨德渐、孙瑞平,1988;《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中心纲》齐雨藻等,1995;《中国淡水藻志—色球藻目》朱浩然等,1997;《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施之新等,1999;《原生动物学》沈韫芬等,1999单胞藻培养,藻种库;为配合生产发展,作为饵料解决了固氮蓝藻、螺旋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大面积培养;主要鱼类和经济生物个体种群实验:青、草、鲢、鳙;虾、蟹、鳖、贝;重点水域水生态系统学研究富营养化环境监测研究三、水体及其生物分区1、淡水:根据水的运动和水体容积流水水体:泉、溪涧、河流静止水体:湖、池、沼泽半流水体:水库2、淡水:水体生物区划分a水底区沿岸带,亚沿岸带,深水带b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c水面区3、温带湖泊中的季节性周期a春季环流(spring overturn)b温跃层(thermocline)c秋季环流(fall overturn)秋季水华(fall(autumn)bloom)4、海洋(1)水层区(pelagic division)a浅水区:大陆架水体深不超过200m,平均宽度80km,环境复杂b大洋区:大陆缘以外水体,海洋主体,环境稳定(2)将大洋水体按垂直方向划分a上层:表层到150~200 m,光强随水深而变,温度有季节和昼夜变化b中层:200~1000 m,无光,无变化c深海:1000~4000 m,黑暗,水温低而稳定d深渊:>4000 m,黑暗寒冷,食物少(3)补偿点相关概念:由于水中的光照随深度而递减,因此水层中光合作用率也随着深度而逐渐减弱,到了某一深度,照度已减弱到使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所生成的氧量,仅能满足本身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照度称为这种植物的补偿点,补偿点所存在的深度称为补偿深度。

水生生物学定义

水生生物学定义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等1、浮游生物(Plankton):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2、自游生物(Nekton):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1、藻类的定义是一群个体小、具有叶绿素,营自养生活,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2、特征(1)一般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2)具有叶绿素(3)能吸收光能和营养盐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或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分化(5)生殖器官简单,孢子或合子为单细胞,不开花结果。

4 藻类细胞的形态结构A形状:单细胞、群体、丝状体第一节蓝藻门(Cyanophyta)2、原生质体(色素区,中央区)(1)色素区色素:叶绿素a,β-胡萝卜素,蓝藻特有的藻蓝素(蓝藻藻蓝蛋白)、藻红素(蓝藻藻红蛋白),此外还有蓝藻黄素和蓝藻叶黄素。

藻体颜色:蓝绿色为主色素体:无,色素分散在原生质的周边部分,为色素区。

(2)中央区:无真正的细胞核,无蛋白核,无色素体。

位于细胞中央的相当于细胞核的物质称核质,蓝藻无真正的细胞核仅具核质,无核仁和核膜,为原核,所以蓝藻为原核生物。

▪又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a)3、异型胞和厚壁孢子▪异型胞为一种光亮而透明的特殊细胞,其体比营养细胞大,球形或椭圆形,胞内无原生质、无色素、无颗粒,镜下看为无色透明,略带黄色,与营养细胞相连处有孔和向外突出的小瘤节即极节球(鱼腥藻)。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水生生物学名词解释

1.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除鱼、微生物以外的动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及经济意义各个方面。

2.浮游生物:浮游生物不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水平移动的生物,大多体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见。

它们没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进,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环流动而移动。

3.自游生物:(游泳生物)是形状较大、游泳能力很强、能主动地做远距离游泳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动。

4.漂浮生物:在水面区生活的生物类群称漂浮生物,它们的身体一部分在水中,另一部分则露出水面。

5.底栖生物:指水中营异养生活的浮游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的水生动物群称为底栖动物。

6.深底带:深底带包括亚沿岸带以下的全部湖盆,通常堆积着富有机质的软泥,这一带没有植物,动物的种类较少。

7.沿岸带:由水边向下延伸到大型植物生长的下限,深度随水的透明度不同而不同,一般6~8米。

亚沿岸带:沿岸带和深底带的过渡区,一般没有大型植物生长。

8.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

9.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

10.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其形状与原生质体的形状不一致,原生质体可在其中自由移动。

11..蛋白核:是隐藻.绿藻等藻类中常有的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有的则无鞘。

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为淀粉核。

12..湖靛:微囊藻大量滋生时,形成砂絮状消化,使水色呈灰绿色,当形成强烈水华时,常被风浪吹涌堆集在一起,好像在水面盖上一层厚厚的油漆,称之为湖靛。

13.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

特征: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红色或紫色的不规则形,具有蛋白质膜,能透过空气,但不能透水,内含氮等混合气体并可与水中溶解气体保持动态平衡。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绪论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 总课时数:64学时(理论52;实验12) • 所属单位:武汉工业学院饲料科学系
水产养殖教研室
• 授课教师:李 明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部分 藻类 第二部分 水生维管束植物 第三部分 浮游动物 第四部分 底栖动物 第五部分 水生生物的调查方法
饶钦止(1988)的《中国淡水藻志》 纲》 施之新等(1999)的《中国淡水藻志--裸藻门》 沈韫芬等(1999)的《原生动物学》
2、以渔业利用为目的,进行内陆水域的生物学调查
长江
黄河
黑龙江
珠江
3. 对某些种类的生长繁殖、和种群数量变动 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4. 固氮蓝藻的培养以及应用研究
5. 生物饵料培养(轮虫、枝角类、卤虫等)
1956年出版《湖泊调查基本知识》一书,为我国第一 部水生生物(湖沼学)指导书。
B)取得的成绩
1. 区系分类研究
裴鉴、单人骅(1952)的《华东水生维管束植物》饶钦止等(1956)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 金德详等(1965)的《中国海洋浮游硅藻
杨德渐、孙瑞平(1988)的《中国近海多毛环节动物》 类》
(1901) c. 1895年萨斯(G. O. Sars)出版了挪威甲壳动物。 d. 湖泊营养类型的研究(1929) e. 日本淡水生物学 f. 20世纪50年代集中研究了内陆水体生产力的问题,包括
理化因子测定,种类组成,食物关系,种群动态,群落生 物量和生产量,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g. 目前各国在水生生物方面采用遥测技术,电子计算机等。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水生植物。 •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相关研究对象包括湖泊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的生态学、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以及它们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对于人类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生生物分类学水生生物分类学是水生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水生生物分类学是建立在生物分类学理论基础上的,使用系统分类法对水生生物进行分类。

水生生物可以分为两类: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可以分为藻类、水生植物、浮萍类、水蕨类、菱形植物等。

水生动物可以分为宝螺、龟、鱼、虾蟹、水母以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

二、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是水生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水生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反映出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以及生存习性。

水生植物的结构相对较简单,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水生动物的结构则复杂得多,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结构和生活形态。

例如,水中哺乳动物如海豚、河豚的身体特别适应水中环境,它们的尾部和鳍能够帮助它们在水中游动。

水生无脊椎动物如虾、螃蟹的身体也非常适应水中环境,其身体表面覆盖有壳保护其身体不受伤害。

三、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水生生物的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演化过程。

生态学重点关注水生生物和它们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生生物的生态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水生生物生态和水生生态。

水生生物生态是指水生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各种特征。

水生生态是指水生生物所生存的环境的各种特征。

水生生态系统是指在水中的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生命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海洋、低地和其他水域。

这些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与其中的水生生物紧密关联。

四、水生生物的保护与控制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水生生物的开发,许多水生生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为了保护和控制水生生物,相关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限制对水生生物的破坏。

水生生物学课件1-09-2-12水生生物学湖沼学

水生生物学课件1-09-2-12水生生物学湖沼学

三 任务
(二)研究水体生物生产力,为合理地 综合利用水体和提高渔产量,改进产 品质量提出科学原理;
(三)研究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及 其机理和水生生物对污水的净化过程 为制定消除污染后果,控制污染的措 施提供依据.
2020/10/29
1.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研究
2020/10/29
2.生态学研究
七 按栖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划分
(四)底栖生物(benthos)包括底栖动物和水 生锥管束植物(Large aquatic plants) 栖息在 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 生物,如着生生物、沉水植物、软体动物 、水生昆虫等。
2020/10/29
• 水生生物是水生生物 学研究对象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们的类群和形 态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 基础知识。
2020/10/29
• 5.水生生物调查方法的研究 • 6.方法、技术的研究
2020/10/29
(五) 湖泊的生物区
2020/10/29
(五) 水体环境的划分
1.水底区:沿岸带, 亚沿岸带, 深沿岸带 2.水层区:沿岸区,湖心区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湖沼学
Limnology
教师:张世萍 027-63104785
2020/10/29
一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一) 定义 水生生物学作为生态学的一个分
支,是研究水生生物学的形态、结 构及其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和它与 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
2020/10/29
2020/10/29
七 按பைடு நூலகம்息环境和生态习性划分生 态类群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结论
1 水生生物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水生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 需要加强研究与保护
加强对水生生物的研究,加强其保护,是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生生物的生存状态直接关 系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对 其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 性的重要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重点
技术手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响应 • 生态系统管理及水生物
资源利用 • 水生生物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 遥感技术 • 基因测序技术 • 生物统计学方法
保护与利用并重
加强水生生物的保护,推动其 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经济、 社会多方面协同发展。
底栖生物
如贻贝、螃蟹等,栖息于河底和海底,对水体循环 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游生物
如鲑鱼、红鳍金枪鱼等,是水体重要的食用鱼类, 也是食物链上的重要环节。
水生生物生态学
1
生态位与生态平衡
生态位是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而生态平衡指各生物种群之间的 平衡状态。
2
营养关系
食物链、食物网等营养关系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生态 平衡。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存在于水中的生物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的学科,涉及水 体生态、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其意义重大。
水生生物学概述
定义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物及其与水环境相互作 用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科学方法进行研 究分析。
研究对象
水生生物学研究对象涵盖湖泊、河流、海洋等水 生环境。
水体环境与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是一个研究水生生物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生物在水生环境中的形态、生态、生理、生活习性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水生生物学是一个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涵盖了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多个领域,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学科。

本文将从水生生物的概述、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的生命周期、水生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水生生物的概述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环境中的生物。

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地球上,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为生物提供了必要的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

水生生物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根据水质、水温等因素不同,水生生物的种类也各不相同。

水生生物根据其能力会分为三类,分别是:(1) 游泳型:生活在水生环境中的动物,所有活动都是通过游泳来完成的,例如金鱼等。

(2) 爬行型:生活在水生环境中的动物,活动多是在海底或河床上爬行,例如海星等。

(3) 固着型:生活在水生环境中,不会活动,只能靠周围的水流将营养带入体内,例如珊瑚等。

二、水生生物的分类水生生物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两种。

淡水生物主要分为河流和湖泊两种生物群落。

而海水生物则根据所在海域的生物群落和生活环境又可以分为不同的亚群,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洋底栖生物等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典型的水生生物。

(1) 鲤鱼:属于廖形纲、鲤科,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其特点是有侧线,身上有鳞片,体形流线型,口腔小,具有外性生殖器官,有鳍、鳔等器官。

(2) 海马:属于海马目、海马科,主要分布在海域沿海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其特点是头部与身体成直角,尾巴细长,像马一样,故取名海马。

(3) 扇贝:属于双壳类、扇贝科,分布在全球各大洋海域,是海洋底栖动物。

扇贝的外壳被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两个壳外层,内部都有一层珍珠质。

扇贝的外壳通常为偏圆形,腰部两侧向下倾斜。

(4) 珊瑚:是水生生物中的一种,分别生活在海底岩石上的珊瑚礁上。

特征是身体上有许多的钙质背壳,光线、温度、水流的影响会对珊瑚生活的环境和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08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研)

08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研)

《水生生物学》学习内容1、水生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水生生物学广义上说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控制利用的科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各个方面。

水生生物学早期以研究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自然生态为主;其后由于个体生态和种群生态研究的开展,生理学、生物化学概念和方法的引入,水生生物学也有了较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概念。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水体生产力发展和改造的要求,加上现代科学新成就、新技术的采用,水生生物学已发展为综合性学科。

水生物学主要介绍水生生物学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意义,病一次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学习水生生物学的目的就是掌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态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发展水产养殖、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浮游生物的主要类群。

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于水层中的生物群,包括一些体型微小的原生动物、藻类,也包括某些甲壳类、软体动物和某些动物的幼体。

它们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

浮游生物分为浮游植物(金藻、黄藻、硅藻、甲藻、裸藻、绿藻、蓝藻等)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

按个体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六类:巨型浮游生物,大于1厘米,如海蜇;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桡足类、磷虾类;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桡足类;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蓝藻;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超微型浮游生物,小于5微米,如细菌。

3、试述蓝藻、绿藻、甲藻和硅藻的主要特征,每个门写出5个常见属的分类位置和主要特征。

4、试述湖泊蓝藻水华形成机制及我国蓝藻水华发生的现状。

富营养化的湖泊和水库,因水体富含P、N等营养元素,当N:P比值达到15~20时,只要气温、光照、水文、气象等外部条件适宜,浮游生物(尤其是蓝藻)就会快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

水生生物学.doc

水生生物学.doc

水华:有些藻类在小水体和浅水湖泊中常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色彩,这一现象称为“水华”赤潮:有些藻类在海水中大量繁殖且分泌毒素,形成“赤潮”囊壳:特殊的细胞壁状的构造,囊壳中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蛋白核: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组成。

与淀粉形成有关,又称之为造粉核。

藻类:藻类是低等植物中的一个大类,它同花草树木一样具有叶绿素,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假空泡:又称伪空泡,是某些蓝藻细胞内特有的气泡,充满气体,使植物体漂浮。

异形胞:丝状蓝藻类(除了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与繁殖无关的特别类型的细胞,它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成的。

形状与一般细胞不同,细胞内缺乏或很少有藻胆素,没有假空泡和贮存物质,细胞壁较厚,圆形色淡,成熟的异形胞是透明的,其细胞壁在与相邻细胞相接处有钮状增厚部(极节球)。

厚壁孢子:丝状蓝藻常在丝状体上产生厚壁孢子。

厚壁孢子是由普通营养细胞增大体积,积累丰富营养,细胞壁增厚而成。

湖靛:微囊藻大量繁殖形成沙絮状水华,呈铜绿色,渔民称之为湖靛。

段殖体:蓝藻藻丝上两个营养细胞间生出的胶质隔片(凹面体)或由间生异形胞断开后形成的若干短的藻丝分段,又称藻殖段。

动胞子:又称游泳孢子,细胞裸露,有鞭毛,能运动。

静孢子:又称不动孢子。

有细胞壁,无鞭毛,不能运动。

似亲孢子:在形态构造上与母细胞相似的静孢子称为似亲孢子。

壳套:硅藻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

相连带:硅藻细胞中与壳套相连且与壳面垂直的部分。

间生带:又称节间带、间插带。

数目一条两条或多条、花纹的形状。

隔片:具间生带的种类,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假隔片:隔片一端是游离的壳缝:是羽纹硅藻细胞壁上的一个重要结构,在壳面沿纵轴有一条裂缝即为壳缝,又称纵沟。

假壳缝:细胞壳面仅有横纹构成的假壳缝,而无真正的壳缝。

管壳缝:菱形藻等壳缝呈管状,称为管壳缝。

复大孢子:硅藻细胞经多次分裂后,个体逐渐缩小,到一定的大小时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而产生一种孢子,以恢复原来的大小,这种孢子叫复大孢子。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力和疾病传播的风险。
04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保护
河流湖泊保护
保护河流湖泊的水质、水域面积和水流状态,确保水生生物的生 存环境。
湿地保护
湿地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维护 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是水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 设和管理,减少污染和过度捕捞。
水生生物学
目 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恢复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01
水生生物学简介
水生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或水域 环境的生物,包括淡水生物和海 洋生物。
分类
水生生物分类主要依据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理和生态特征,将 水生生物分为鱼类、无脊椎动物 、藻类等。
咸水生物群落
海洋生物群落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生生态系 统,其中生活着数以万计的水生 生物,包括鱼类、鲸类、海豚类
、贝类等。
河口湾生物群落
河口湾是河流与海洋交汇的地方, 其水质、盐度、水流速度等因素都 较为复杂,因此河口湾中的水生生 物种类也较为丰富。
珊瑚礁生物群落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系 统,由珊瑚虫和其他海洋生物共同 构成,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
而来的。
适应水生环境
水生生物在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 了水中的环境,发展出了各种适 应水生环境的生理和行为特征。
多样性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生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各种
不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
03
水生生物的生存挑战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是研究水环境中的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过程规律,并探讨水生生物控制利用的学科。

现代水生生物学是一门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是水生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分类学是研究生态学的基础,只有在识别生物的基础上才能研究它们与环境的关系,由于鱼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本课程不包括鱼类。

二、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一)国外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小型水生生物的研究始于列文虎克(Leenweenhoek,1632-1723)改进了显微镜之后。

到19世纪中期,一些欧洲国家相继派出海洋考察船对世界海洋进行综合考察,并出版了一批关于海洋生物的调查报告。

在淡水领域,瑞士人佛列尔(Forel)1869年发表了日内瓦湖底栖动物的研究报告,此后又发表了关于瑞士湖泊的三卷著作,成为淡水生物学的创始人。

19世纪末叶,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海洋生物站和淡水生物站,促进了水生生物学的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水生生物学逐渐显示出其生态学特色,从个体的研究推进到种群和群落的研究。

(二)我国在水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范蠡的《养鱼经》中有关于鲤鱼繁殖习性的描述,而且还介绍了养鱼池塘环境改良的方法。

《本草纲目》中对一些水生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20世纪20年代起,一些科学工作者开始对各种水体进行规模不等的区系调查,并开展了一些水生生物的分类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第二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集中力量开展了饲养鱼类及其饵料生物的研究。

并以渔业利用为主要目的,对全国各类内陆水体开展了不同规模的调查。

在海洋领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先对黄、勃海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

随后,1958年国家组织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80年又开始进行全国海岸带及海涂资源综合调查。

在广泛采集和调查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我国水生生物的种类、分布和习性,编撰了一批水生生物志专著。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绪论一、水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Hydrobiology ---Freshwater Biology---Ocean Biology(一)定义:水生生物是指生活于水中的植物和动物,通常可分为海洋生物和淡水生物两大生态类群。

水生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是阐明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各种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淡水生物学是研究淡水中的生物科学。

具体讲:它是研究淡水生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分布及其经济意义等的一门学科,对淡水渔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并以此来研究各种生物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的方法和步骤,用来探讨生物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理生态和经济意义等。

淡水生物学主要研究淡水水域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生高等植物、底栖动物等的形态、分类和生态(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掌握其群落组成、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变动规律,使有益种群得到增殖,有害种群得以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水体生产力目的。

(三)任务:1、认识一般水体主要是淡水水域中常见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植物)种类;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经济意义。

2、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数量种群影响因素和变动规律)以综合分析资料指导生产(鱼产力与水质关系)。

3、掌握一般水生生物(淡水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

(四)与其它学科关系:本课程属于专业基础课,与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鱼类生态学、水化学、湖沼学、水文学关系密切,是池塘养鱼学、内陆水域增养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学科。

二、水生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水生生物学从19世纪末叶(1870年)以后才兴起的一门学科(一)发展原因1、渔业发展:捕捞过度,资源变薄(根据饵料分析资源);与养鱼业发展有关(鱼类的饵料环境)。

2、工业污染:促使人们去进行净化水体,只有生物净化才不至于重复污染。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学》课件

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水域类型
水生生物生活在各种水域中,包 括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海 洋等,这些水域具有不同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环境特征。
水深与光照
水深和光照是影响水生生物分布的 重要因素。不同水深和光照条件下 ,生活着不同的水生生物种群。
水温与季节变化
水温是影响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和 迁移的重要因素。不同季节的水温 变化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 生态行为。
1 2
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城市污水等污染源对水生 生物造成直接伤害或影响其生存环境。
过度捕捞对鱼类资源的影响
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枯竭,破坏了生态平衡和 生物多样性。
3
水利工程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利工程如水库、水电站等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 态,对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繁殖造成影响。
03
建立水域生态补偿机制,对受损的水域生 态系统进行补偿,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 平衡。
生态移民和产业调整
公众宣传教育
对于因生态环境恶化而面临生存困境的水 生生物种群,需要进行生态移民和产业调 整,以减轻对它们的压力。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水生生物 和水域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形成 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水生生物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生物活性物质
水生生物体内可能含有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合物,可用于药物研发。例如, 某些海洋生物中的化合物具有抗癌、 抗炎、抗菌等作用,是药物研发的重 要来源。
生物仿制药
一些水生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和 结构,可以作为药物研发的模型或仿 制对象。通过研究这些生物的生理机 制和结构,可以开发出具有相似疗效 的药物。
水生生物学
目录
• 水生生物学简介 •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 水生生物的生态学 • 水生生物的保育与保护 • 水生生物的应用 • 水生生物学的未来展望

01水生生物学-绪论14

01水生生物学-绪论14

幻灯片1水生生物学绪论幻灯片2第一节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形态、分类、生态和生理四大部分●阐明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种类、组成、生命活动规律,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水生生物:在海洋和内陆水域中生长的生物——海洋生物、淡水生物(半咸水、内陆盐湖生物)。

●生态各异——浮游、底栖、游泳●本课程主要内容:● 1.海洋藻类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 2.各门类的形态特点,分类依据,● 3.各门类的分布及其生态学和经济意义●●主线:生物分类系统;●景点:各类水生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依据;●思考贯通:它们的进化(亲缘)关系;●了解:它们的生态学意义;●游后的收获:引起对海洋和生物世界的兴趣,认识了很多种类了解他们的相互关系幻灯片5教与学的方式●课堂介绍这趟旅程的主干路线,各景点特点●课下需要大信息量浏览:互联网,图书馆,水族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公共邮箱进行学、教互动●辅以专题双语科教片●重视实验操作●期中考试以写总结或综述的方式●期末考查开卷或闭卷,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运用检索表等几种题型。

国外早期的水生生物学研究●1815年,Forbes就用底拖网采集并观察了海岸底栖生物的分带现象●1845年穆勒(J. Muller)在德国沿海用浮游生物网采集浮游生物并进行浮游生物研究。

1868年穆勒首次用拖网在瑞士湖泊采到浮游生物并作了很多分类工作●1867年德国人汉生(Hensen)率远征队去大西洋采集和调查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869年瑞士学者佛列尔(F.A. Forel,1841-1912)研究了日内瓦湖的底栖动物。

●始于1872年英国的“挑战者”号海洋探险考察●早期在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研究中作过较多贡献的还有Sars(1900)、Mayer(1910)、Schmidt(1935-1937 )、Kofoid(1903)、Birge & Juday(1911-1922)、Ward & Whipple(1918)等等。

水生生物学课件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水生生物学课件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与意义
1、任务:认识水体中的现象变化规律,掌 握水生生物的形态和分类特征、生态分布, 出现季节以及在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 了解水生生物与渔业的关系。
2、目的:利用掌握的知识为提高水体生产 力(鱼产量)和改进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 据。
3 意义 ① 生物资源的直接利用 ② 水体生产性能和生产潜力的估价 ③ 放养指标的确定(种类、尾数、搭配比例) ④ 水质评价:(污染指示生物的数量分布) ⑤ 污水处理:净化污水 ⑥ 其它: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地质学研究
依靠水的表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 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
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 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 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淡水生物
浮游生物 自游生物 漂浮生物 底栖生物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
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 2、自游生物(Nekton): 具有游动能力,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鱼等)。 3、漂浮生物(Neuston):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 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 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 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 水生高等植物等
3、研究内容(学习内容) (1)水生生物栖息环境的研究 (2)水生生物的基础知识 (3)水生生物的生态学研究 (4)生理学研究 (5)水生生物的一般调查和研究方法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水生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在水环境中的生态、生理、行为以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它关注水生生物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对于了解和保护水生生物群落以及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水生生物学研究内容1. 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指水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研究水生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了解水生生物的分布、演化和生态功能。

通过采集样本,对样本中的水生生物进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了解一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并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

2. 水生生物生态学研究水生生物生态学是研究水生生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研究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利用、食物链、捕食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可以探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3. 水生生物生理学研究水生生物生理学是研究水生生物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特点和适应机制。

比如,研究水生生物的呼吸适应、温度适应以及水分适应等方面,可以揭示它们适应水环境的生理机制。

4. 水生生物行为学研究水生生物行为学研究生物在水中的行为特点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联。

研究水生生物的取食行为、繁殖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可以了解它们的行为策略以及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水生生物演化学研究水生生物演化学研究水生生物的起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

通过分析水生生物的遗传信息、形态特征和化石记录等,可以了解水生生物的起源和进化历史,揭示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环境变化对物种分化和适应的影响。

二、水生生物学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与观察水生生物学的研究离不开对水生生物的野外调查与观察。

研究人员需要到实地考察不同水域,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生生物的分布、数量、行为和生境等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

2. 实验室分析与试验为了深入了解水生生物的生理和生态特征,研究人员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和手段进行生物样本的分析与试验。

常见的实验手段包括分子生物学技术、生化分析、生理测定和行为观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
水生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与内容
1 定义: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生生物的形 态、结构、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其与 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2.水生生物:指生活于水中的动、植物, 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 水生高等植物等
3 意义 ① 生物资源的直接利用 ② 水体生产性能和生产潜力的估价 ③ 放养指标的确定(种类、尾数、搭配比例) ④ 水质评价:(污染指示生物的数量分布) ⑤ 污水处理:净化污水 ⑥ 其它: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地质学研究
淡水生物
浮游生物 自游生物 漂浮生物 底栖生物 周丛生物
1、浮游生物(Plankton) 为悬浮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它们无运动能力或游动能力很
弱,不能做长距离运动,而只能被动地“随波逐流” 。 2、自游生物(Nekton): 具有游动能力,面张力,漂浮在水面上,一般生活在水面 静止或流动不大的水体中。
4、底栖生物(Benthos)
栖息在水体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动的一类 生物。
5、周丛生物(Periphyton) 生长在浸没于水中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集合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