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双因素理论下的教师激励问题研究
2010级教育学张达学号:41015003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激励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重要方面,本文参照双因素教师激励理论的整体框架,借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年)》政策指导,对于教师激励问题提出适切解决策略。
关键词:教师激励双因素理论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称《纲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是教育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双因素理论的提出,对于调动教师积极性、改进教师管理,激励教师成长具有极大的适切性和指导性。
一、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介绍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s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Herzberg)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保健因素是指能造成教师不满的因素。若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教师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力往往也很难使教师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教师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教师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教师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具体如下表所示
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组织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监督机制
●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薪酬待遇
●工作环境条件●个人生活
●工作的安全感等●晋升职务、提高地位
●工作上的成就感
●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尊重●工作本身的性质
●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
●工作的发展前途
●个人成长、晋升机会等
二、双因素理论指导下的教师激励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关键是要识别影响教师积极性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具体策略中,既要提供保健因素,防止牢骚,消除不满,又要提供激励因素,强调成就感、工作价值、责任感等,产生激励效果。
(一) 保健性因素下教师激励措施
1、薪酬待遇。薪酬待遇包括教师的工资、奖金、津贴、住房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就目前来说,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薪酬待遇涉及的是教师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内容,这些需求的满足是教师获取更高需求的基础和保证。《纲要》指出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因此,学校应该尽量满足教师基本的物质需求,从而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激发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 2、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上级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及同事关系。在工作中,上级领导应该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情况,而且要适当关心教师的生活,让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温暖。同时,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教师为了职称评定、考核优秀、项目申请等,同事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事关系越来越不和谐。紧张的工作关系会引起教师的不满意感,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此,在进行教师管理时,应该重视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建立多向沟通渠道,提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思想交流,依靠双方的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工作人文环境,使教师在和谐的人际氛围中自觉地发挥积极性和奉献精神。
3、工作环境条件。工作环境条件主要指教师工作过程中所需设备以及工作“软环境”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其对工作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方法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等教学设施已成为目前教师工作的必备条件,大多数学校还为教师配备了电脑、教师休息室以及上下班交通工具等。如果学校不具备这些工作条件,将会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及工作满意度。因此完善和提供教师发展所需的工作条件,对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激励性因素下的教师激励措施
1、合理的晋升的激励措施。当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晋升机会时,就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满意度。《纲要》明确表示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在教师晋升机会要做到公正、公开、公平,积极鼓励和提拔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符合标准的教师,避免任人唯亲搞个人宗派。
2、培训机会。年轻教师有学习和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纲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优化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进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和创造自我提升的培训机会,如设立教师培训基金、制定师资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等;在师资培
训工作中,赋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能借此更多地了解相应的学术前沿问题;加强学校之间教师交流、交换,互相学习,共同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增强教师的工作满意感。
3、工作评价与认可。教师在工作中的成绩能够得到及时的认可与评价,对于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师对“自己工作是否获得别人认可”的回答越肯定,其总体的工作满意度也就越高。因此,学校应该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比如通过举办各种教学竞赛、教案评比、研究成果展示等,既可以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而且可以对教师成绩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这样,对于工作绩效较好的教师能够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于工作业绩稍差的教师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三、双因素理论的教师激励的局限
“自然需要解释,而人需要说明。”教师激励性问题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必须以复杂思维解释教师意愿,双因素理论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考视角。双因素激励理论以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教师是否具有积极主动性的标准具有主观性。实际上,教师满意既可表现为以岗为家而导致的认真负责,也可表现为志得意满而导致的不求进取,前者是教师忠诚职守的表现,而后者是教师具有颓废心理的显示。“激励因素具备时,教师可能会出现高绩效高教师效能感,也有可能会出现低绩效低效能感;保健因素具备时,员工也是可出现高绩效,可能出现低绩效;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励因素未必具有激励作用,保健因素也未必没有激励作用”。在特定教育环境中,教育管理者要有高超洞察力,切实完善教师激励措施。
结语
双因素理论告诉我们,对于激励教师,保健因素是前提基础,激励因素是关键,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调动和维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注意满足教师的保健因素,以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但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工作,创造奋发向上的局面,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增加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产生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庞娟、李雪平.双因素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才智,2009(12)
[2]汪明.双因素理论下,校长该如何激励教师[J]中国教育报2009年12月1日第六版
[3]廖惠瑛陈时见.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中职教师研究与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