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学科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思考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对学生进行直接的道德教育,即通过德育课对学生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二是对学生进行间接的道德教育,即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笔者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而且在教学实践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个目标就是“教书”,后两个目标就是“育人”,它要求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摇篮。我们的课堂不能仅满足于向学生传播知识这种片面性的培养模式,更要注重德育渗透,寓德于教。化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和提高能力之外,还应通过化学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理科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化学“要结合化学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风及品德、意志的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

三、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化学学科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例如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和技术、近代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医疗和保健事业的进步、现代化学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结合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发展等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甚至趣闻轶事,都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极好素材。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努力在教学中挖掘化学这门学科中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通过创设德育情境,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教育。

四、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紧扣教材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把德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科学性与德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讲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化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化学教师进

行德育要注意方式方法。我们需要研究教育的“叙事明理,借物寓情”,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化学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不知不觉地完成,即“润物细无声”,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五、注意德育渗透的针对性,寻求最佳结合点

渗透德育不仅要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而且要选准德育要求与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在中学生比较开放、活跃,有进取精神,但部分学生受“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影响,只知被人理解,不知理解别人;成才的期望值高,却不愿做艰苦努力。这就要求教师善于体察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渗透德育时要对症下药,如在稀有气体的发现史中,英国物理学家瑞利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精诚合作,经过两年多精确的实验研究和推理分析,终于发现在空气中还存在着氩气。重温上述稀有气体的发现史,学生们发现了在科学探究和刻苦求知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对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一丝不苟和坚韧不拔的科学态度,和以精确实验为基础的推理分析的科学方法表示钦佩。在教学中以什么为德育渗透点呢?我认为在艰难的环境中,刻苦求学的精神是学生的薄弱点,因而教学中以此为德育渗透点是最佳选择。

六、注意德育渗透的计划性,做到有的放矢

在重视德育渗透的基础上,德育渗透还必须做到计划性。结合

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深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运用具体的化学实验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辩证关系,懂得在客观世界中掌握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初步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了解只有经过艰苦的实践与探索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等基本认识规律;在化学教学活动中,使德育自然而然地融于教材之中,把德育工作也像教学内容一样去完成。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怎样的德育教育呢?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中,化学教师要适时地穿插有关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化学发展史上的贡献,以及在现代化学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开启化学之门时,可以向学生指出“四大发明”中造纸技术和黑火药的发明,曾经对世界文化与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商代我国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在战国时期就会炼钢,在西汉就已发现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现象,从而发明了湿法冶金术,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譬如,原子弹、氢弹的成功引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返回式卫星、神舟飞船的顺利回收、超导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等。适时地将这些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必定有利于我们在学校德育教育方面取得

新的突破。

2.以教师的表率作用,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因材施教。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确立,学习态度的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所包含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和由此而产生的科学理论,处处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譬如:在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中“燃素说”的破灭和“氧化说”的确立,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中天平的运用和实验方法实验技能的改进、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与认识过程、常见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的探究等等无不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同时,教学本身充满了教育性。教师们不妨从“我”做起,用我们的无私的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做表率。

3.培养学生健全的科学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化学知识就是长期以来人们从实践(包括实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展示研究方法。从长远来说,研究方法的学习甚至超过了知识本身的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更在于育人。化学家的生平、治学经验、成才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