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3 古诗三首》课件(公开课)

合集下载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河豚
一种肥而美味的鱼,有毒性。在近海生活,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当遇到外来危险时整个身体呈球状浮上水面,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
吟诵古诗,想象景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诗里写到了哪些景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河豚
芦芽
蒌蒿


桃花
你见过这些景物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蒌 蒿
lóu
hāo
你能根据字形猜一猜什么是“蒌蒿”吗?
芦芽
:芦苇的嫩芽。
绝 句 [唐]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如果你是杜甫,看到这样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心情怎样呢?
绝 句 [唐] 杜 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 句 [唐] 杜 甫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 香。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yuān
yānɡ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鸳 鸯
yuān
yānɡ
我会认
绝 句【唐】杜甫迟 日 江 山 丽,春 风 花 草 香。泥 融 飞 燕 子,沙 暖 睡 鸳 鸯。
造句:一对鸳鸯正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着。

yānɡ
组词:鸳鸯
造句:湖里有几只鸳鸯在游来游去。

huì
组词:优惠 恩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词三首 公开课课件

bǒ ( 颠簸 )


qǔ ( 歌曲 )
bò ( 簸箕 )
〔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 用竹篾、柳条、铁皮、塑料等制成。
书写指导

“ 涯 ” 字 的 “氵” 瘦 小 偏上,右部“厂”撇舒 展,横画长短错落。
辨 字
天涯 一望无涯
识 记
悬崖 低洼
朗读节奏
试着自己画出《浪淘沙》(其一)的朗读节奏。
天外:很远的天空。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 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 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转:拐个弯儿。
见:同“现”。
天边的明月升起来惊动喜鹊飞离树 枝,清凉的夜风伴随着蝉的鸣叫。闻 到稻花的香气,听到青蛙的叫声,让 人想象出一派丰收的美景。
借景抒情
《宿建德江》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宿建德江 边所看到的秋江暮色,表达了诗人 在旅途中的孤独愁闷以及对家乡、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本诗的灵感表现在“醉”字 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 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绘成 了一幅“西湖骤雨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注释 翻译
【九曲】指黄河弯曲的河段甚多,民间素有天下黄 河九百九十九道弯的说法。“九”是虚指。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 蜒奔腾而来。
读完这两句诗,黄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读完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 震耳欲)聋的声 音,这真是一条( 雄)伟的壮黄丽河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课件(共28张PPT)

杜牧,汉族,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 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多年为官。杜牧的诗 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 在晚唐成绩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纭,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4 借问:请问。
5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今在安徽贵池秀山门外。受此 诗影响,后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 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 十分和谐美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域优美。本 诗从篇法来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 环境、气氛,是“起”;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同学们再见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 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 节良辰,便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故乡的兄弟, 按照重阳节的风俗登高时,他们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 跳跃,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是千古名句。
除夕之夜,在国外留学的学子,仰望天空的 一轮,不由吟诵到: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 演变成放鞭炮。
2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 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 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 人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故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129张PPT)精选全文完整版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 会其中的乐趣。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小孩子虽然还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 树荫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昨晚冻结在 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提在手中 ,轻轻地敲打。
《田园四时杂兴(其三十一)》 朗读基调是亲切自然,前两句要读出 农家人的忙碌,后两句要读出儿童的 天真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 / 耘田 / 夜 / 绩麻, 村庄 / 儿女 / 各 / 当家。 童孙 / 未解 / 供 / 耕织, 也傍 / 桑阴 / 学 / 种瓜。
读完诗文,说说诗中描写的大人们在 干什么?小孩子又在干什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通过描写乡 村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 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 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
成人
四时田园杂
兴(其三十
一)
儿童
耕田 绩麻 勤劳 各当家 负责
未解耕织 天真、好学
学种瓜
对劳动人 民的赞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探究读
根据朗读指导,朗读诗文,探究下列问题:
读完诗文,说说古诗描 写的是儿童在什么季节的什 么活动?
冬季里儿童玩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稚子:幼小的孩子。
脱:剜。
晓:早晨。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金属盆里把 Nhomakorabea取出来。
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形状像钟,有长柄。
诗意: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 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轻轻敲打。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 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 现在的玻璃。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公开课精品课件
这两句诗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 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 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 摆脱主观成见。
中心主旨
《题西林壁》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美丽景 色,同时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看事物必须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从各个角度来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 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思考: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身在其中难求真。这两句是因果倒装的句式,诗人先写没 有认清庐山的真实面目,然后笔锋一转,讲明了原因: “我”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不能看到全貌。
可怜:可爱。
似:好像。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比喻
真珠:这里指珍珠。
比喻
诗人运用了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晶莹 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 把新月比作弯弓。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 么可爱啊,滴滴清露就 像珍珠一般,一弯新月 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品读释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
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 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 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 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 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启发了人们什么呢?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热爱
二、翻译下列诗句。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
收集苏轼和李白描写祖国山水的其他作品,与同学分享。
祖国山河壮丽,无数的诗人为之留下壮美的诗篇。
望庐山瀑布[唐]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自读三首古诗,想一想: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地方的美景?
《望天门山》
《望洞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天门山
洞庭湖
西 湖
写景诗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作者简介
造句:这块磨刀石已经很多年了。

yáo
组词:遥望 遥远
造句:遥望远山,一片翠绿。

yín
组词:银灰色 白银
造句:这个盘子是用白银做成的。

pán
组词:盘子 棋盘
造句:小明的盘子里已经空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交流教研课件

duàn
组词:中断 断开
造句:我与小明中断了联系。

chǔ
组词:清楚 楚国
造句: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zhì
组词:至今 至此
造句:上学至今,我已得到了五张奖状。

ɡū
组词:孤独 孤单
造句:小明在路上孤单地走着。

fān
组词:帆船 一帆风顺
造句:一只帆船在大海中航行。
突出,出现。
两岸青山相对出,
山一直耸立在江边,怎么会突然出现呢?从这个“出”字,你能猜到李白是站在哪里“望”天门山的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傲君橙橘
骄傲 君子 橙子 橘子
赠刘景文 [宋]苏 轼
读准节奏哦!
荷 尽/已 无/擎 雨 盖 ,
菊 残/犹 有/傲 霜 枝 。
一 年/好 景/君 须 记 ,
最 是/橙 黄/橘 绿 时 。
➢ 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呢?拿起笔来圈一圈吧。
赠刘景文 [宋] 苏 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借助插图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赠 刘 景 文
荷尽 凋落 菊残 傲霜 橙黄橘绿 丰收
色生 彩机 鲜勃 明勃
夜书所见
晚上 写 所看到的
shào
[宋]叶绍翁
作者简介
shào
叶绍翁 南宋人,江湖派
诗人,多写田园风光,代表作
《游园不值》。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夜书所见
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阵阵寒 意,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假如你就是 客居他乡的叶绍翁,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 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郁闷,孤独。思念 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之情
江上的秋风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想象画面,读出诗人的思念。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tiǎo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tiǎo
挑 促织
逗蟋蟀。
注释
② [挑] 用细长的 东西拨弄。
③[促织] 蟋蟀, 也叫蛐蛐。
多音字
tiǎo(挑逗) (挑战)
挑 tiāo(挑选) (挑水)
料想,猜想。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

比较阅读,交流写法,体悟情感。
写法
情感
《寒食》
写景叙事
美好春景引人遐思,
节日习俗彰显气象
《迢迢牵牛星》
构思精巧, 想象丰富, 情景交融
表现了分离的悲 苦,因感情受挫而忧伤的 心情
《十五夜望月》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别离思聚
一、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_c_h_ù_( 到处 )
_c_h_u_á_n_( 传递 )
走马传烛图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 食节的景象。诗人以汉喻唐,流露出对 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 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多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 之情,语言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 之冠冕”。
日暮
皇宫、五侯家
传蜡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明写 ——花、柳 暗写 ——东风
折柳插门 (取新火)榆柳之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散”二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暮色中,烛光点点,光影流动,轻烟
袅袅,氤氲迷离,一派承平气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情趣盎然,情真意切。 (情感美)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迢迢牵牛星》借牛郎和织女被 银河相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 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抒发了诗人 的忧思。
点明时间:中秋夜
十五夜望月
选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难点:感受诗人的形象,品味诗歌 意境
教学过程:导入-初读-精读-品读拓展
教 学 资 源 ( 如 PPT课 件 、 多 媒 体 素 材 、 网 络 资 源 等 )
制作PPT课件,结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 内涵。
准备网络资源,包括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诗词赏析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的文 化背景和艺术价值。
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
考试:考察学生对 古诗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
作业:布置与古诗 相关的阅读、写作 等任务,检验学生 的学习成果
课堂表现:观察学 生在课堂上的参与 度、回答问题等情 况,了解学生对古 诗的学习状态
反馈方式(如个别辅导、集体讲解等)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
集体讲解: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的讲解和解答。
总结方式(如口头总结、文字总结等)
口头总结:学生口 头表达学习感悟和 收获
文字总结:学生用 文字形式总结学习 感悟和收获
互动交流:学生之 间互相交流学习心 得和体会,互相学 习和促进
教师点评:教师对 学生学习情况进行 点评和总结,提出 改进意见和建议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课件封面(包含课程名称、作者、教材版本及适用年级 等信息)
课程名称:《古诗三首》
教材版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添加标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添加标题
作者:未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用年级:五年级
课程介绍(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及教学目标)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统编(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古诗三首》 课件(共28张PPT)

这是什么样的边关? 寂寞 冷清 荒凉 孤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你发现了吗?诗人笔下的明月常常与什么联系在一起?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想象: 古关上,寂静无声,征人们望着明月(思念家乡、亲人)。 长亭外,寒风呼啸,白发苍苍的父母望着明月(挂念儿子)。 楼台上,风吹鸦叫,孤苦无助的妻子望着明月(担心丈夫)。 古树旁,风吹叶落,无依无靠的孩子望着明月(想念父亲)。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天伦之乐不能享,儿子孝道不能尽,明明有家不能 回,都是因为这战争啊!同学们,读到这儿,你的心情 如何?
悲哀 痛恨 愤怒 ……
资治通鉴·唐纪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
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 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读准字音
人未还(huán 回、归) (hái 仍旧、依然)
飞 将 (jiāng 带、领、扶助) (jiàng 军衔名)
不 教 (jiào 令、使) (jiāo 传授)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自学指导
1.关:边关,关塞。 2.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3.还:回家。 4.但使:只要。 5.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6.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胡”是古代中国 汉族人对西北地区各民族的通称。 7.阴山:位于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是古代中国汉族抵御 北方游牧民族侵略的天然屏障。
守边将士建功立业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
前两句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战争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和悲伤;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zuì

组词:醉酒 陶醉
造句:听众陶醉在美妙的歌声中。
jié

组词:豪杰 人杰地灵 造句:岳飞是宋代的一个英雄豪杰。


组词:亦然 人云亦云 造句:我们要做有主见的人,不要人云亦云。
xiónɡ

组词:英雄 雄鸡 造句:这些白衣战士是我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xiànɡ

组词:项羽 注意事项 造句:楚汉之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 你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 人杰 为国家建功立业,报效
朝廷的人。
死 鬼雄 为国捐躯的人。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诗人认为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为国 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 雄。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 关于项羽,你都知道些什么呢?
无论是王昌龄、王翰,还是李清照,透 过他们的诗歌,我们都不难感受到他们忧国 忧民的大善;无论在盛唐还是在弱宋,那种 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 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是我们的优 秀传统。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随堂练习
一、辨字组词。 秦( 秦国 ) 奏( 演奏 ) 催( 催促 ) 推( 推开 )
➢ 朗诵《凉州词》,诵出将士们的英勇豪迈。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是一首 边塞诗,描写了守边将 士们开怀畅饮、一醉方 休的场面,表现了将士 们英勇豪迈的气概。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夏日”说明这首诗 是夏天写的。
作者简介
寂寞 冷清
荒凉 孤独
➢夜深了,一轮明月照耀着清冷荒凉的的边关。提 起明月,我们就会想起其他描写明月的诗句: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公开课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公开课精品课件

静谧美好
结构图示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向 往
一、比一比,再组词。
沙( 泥沙 ) 砂( 砂锅 )
淘( 淘气 ) 涛( 波涛 )
随堂练习
簸( 簸箕 ) 菠( 菠萝 )
崖( 山崖 ) 涯( 天涯 )
二、这首诗写作者真实看到的诗句是: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三、这首诗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散 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 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 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夕》 《江南春》《泊秦淮》等。
会写的字
yīnɡ
莺莺
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 面的“鸟”,使整个字的结构 稳定、平衡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
浪淘沙 (其一)
刘禹锡
朗读示范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 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点击图标即可播放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黄河的风采神韵吧!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 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 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 《蜀先主庙》《西塞山怀古》。
整体感知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 黄河 万里沙,浪淘 风簸 自天涯。
如今 直上 银河去,同到 牵牛 织女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公开课课件
残阳:夕阳的余晖。
➢ 可以把“铺”换成“照”或者“射”吗?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 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一读,比一比。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一 道 残 阳 照 水 中, 一 道 残 阳 射 水 中,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 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如果换成“照”或“ 射”则不能体现照的面积大这一特点。诗人 观察得可真仔细!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 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暮 江 吟①
傍晚 江边 注释
① [吟] 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我会认


日暮 暮色
你用什么好办法 记住这些生字的呢?


琴瑟 瑟瑟
比一比
暮(日暮)

幕(幕布) 墓(坟墓)
qín sè
➢ 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景物吗?
露珠 夕阳的余晖
江水
月亮
➢ 再读古诗,说一说:诗中描写的这些景物各有什么
特点呢?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夕阳的余晖为什么残缺不全被的山呢夕峰?阳、落树山木了遮,住余了晖一 部分,所以残缺不全了。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 道 残 阳 铺 水 中,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可 怜 九 月 初 三 夜, 露 似 真 珠 月 似 弓。
诗人傍晚时在江边看到 了什么呢?自读古诗,圈出 诗中描写的景物。
➢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词三首》公开课PPT课件

➢齐读课题,读准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 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 檐 长 扫qí 净 无 苔 ,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 水 护 t田à 将 绿 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 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 的画面,同桌交流。
➢ 一句诗就是一幅画。读诗句,说说诗句描绘 的画面。
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晚年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其代表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 《石头城》等。

浪淘沙(其一)
《浪淘沙》是刘禹锡的
注释
组诗作品,一共九首。
① [浪淘沙]唐代曲名。
➢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人看到黄河,表示自己要逆流而 上,去黄河的源头——银河,和传说中 的古人一起到牛郎、织女家做客。这样 的想象奇特而又浪漫,既让人感受到诗 人的豪迈气概,也让人感受到黄河之水 好像从天而来的雄伟气势。
➢ 说说诗句的意思。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 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 读出江南春天不同的美。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朗绚丽 烟雨迷蒙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江
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 临川先生。宋代改革家、思想家、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作有《元日》《梅花》《泊船 瓜洲》等。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古诗三首》课部编版-公开课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古诗三首》课部编版-公开课
词牌名,如:清平乐、如梦令等。宋词是继唐 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 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黄沙”,就是黄沙岭, 在江西上饶的西面。“夜行黄 沙道中”意思是晚上走在黄沙 岭的山路上所见所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对比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zh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写一写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小结
谢谢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忽然就下起了山前下起了 淅淅沥沥的小雨。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小 客舍去哪里了呢?——拐个弯转过小溪上的小桥,顿时就发现了就在眼 前。
你能想象出作者在看到熟悉的茅店后的 神态、动作和语言,感受到诗人的喜悦吗?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3《古诗三首》 课时2 人教(部编版) (共13张ppt)【优质课件】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 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 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3. 古诗三首》优质课件(两套)

待到明天诗人又会想什么呢? 又是一些新愁。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旅途愁思的诗。前两句写诗人的旅舟停泊在 烟雾蒙蒙的沙洲边,眼见日落黄昏,一段新的旅愁油然而生。
后两句是借景抒情,在诗人的眼里,原野空旷辽阔,远方的 天空好象低压在树木之上,使心情更觉压抑,惟有倒映在清清江 水中的明月似乎主动与人亲近,带来些许的安慰。诗中“野旷天 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 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欣喜、 赞赏
悟 诗 情 作品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
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
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
情景,流露了诗人对望湖楼下的
西湖景色的喜悦之情。
关于这首诗是“醉书”,“醉”字可以说
是诗人被雨之状景所陶醉,也可以理解为“醉
资 酒之后所作”。苏轼遭贬,整日寄情于山水, 料 以酒消遣度日。
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
思乡之愁、 寂寞之愁。
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从哪个字可
以看出来? 作者此时身处异乡。
是什么景物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日暮
日暮
日暮是日落黄昏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 你在干什么呢?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 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 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 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 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 有特色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4.没有到秋收的季节,为什么作者说是“丰年”?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动课堂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自由朗读,
然后与同座对读,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注意读准字音、读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通诗句。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读第一 行诗句,想 想写了什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3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 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今天我 们学习第一首《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
寒食
唐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 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 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 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 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结构梳理
寒食
景:花飞 柳斜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讽刺
主题概括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寒食节,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不满 和对 权贵们的 讽刺 。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 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译文: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没心思织布,呜呜 牛郎你在哪啊……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相距并不遥远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句表达作者的相思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月亮 ,表达了作者 思念故乡 之情。
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在谁家。 不知秋思到谁家。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 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 洒落人间似的。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 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 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 建诗》《王司马集》等。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 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 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迢 迢 牵 牛 星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 《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 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 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 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 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牵牛星和织女星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世间 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 思可落到谁家?
我们再一起 来读一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诗人望 月怀人的心情。
(课后第一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 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迢迢)牵牛星
(皎皎 )河汉女
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 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伸出,抽出
摆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外貌 白皙的
动作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 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栖鸦
左右结构


易写错
右部是“东西” 的“西”
栖息
词语解释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注意 停顿。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qī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 中描写的景物。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体会织
迢迢牵牛星
女的愁闷、 悲伤,抓住 叠词读出诗 歌的韵律,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并试着背诵。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课后第一题)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结构梳理
迢 遥远 明亮

摆弄
牵 织女思 不成章
牛 星
零如雨
相 思 之 苦
分别苦 不得语
主题概括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 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 子 离别相思 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 的悲哀。
课堂演练
一、填空。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
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终日不成章 , 泣涕零如雨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叠词。
我会写
sù zhānɡ yínɡ

素章盈脉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易写错 这里有一点
字谜:青一块, 紫一块。
词语解释
迢迢:遥远。 河汉女:诗中指织女星。 河汉,指银河。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 整幅的布帛。
( 纤纤)(擢 )素手 (扎扎)(弄)机杼
我的牛郎啊……
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神态
落下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 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 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同时“札札弄机杼” 。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 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点明暮春季节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皇宫里
对比
的风光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 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 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 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 御园柳枝吹斜。
寒食节:每年冬至以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 的前1—2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 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 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 寒食。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ɡōnɡ
宫 上下 结构
hóu
侯 左右 结构
易写错
hóu hòu
侯 候 王侯
课堂演练 一、诗意再现,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 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 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二、你知道还有哪些古诗也写了传统习 俗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和同学分享。
字词听写
“部编本”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一)教材要体现国家意识、主流意识形态、党的认同,体现立德树人从娃娃抓起。 (二)体现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学会学习、身心健康、实践创新。 (三)语文、道德与法制、历史三个学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 (四)“一标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力图起到示范作用。 二、“部编本”教材的编写理念: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提倡全民阅读,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编研结合。 (四)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七个创新点: (一)选文创新:课文总数减少,减少汉语拼音的难度。 (二)单元结构创新——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制,综合性更强。 (三)重视语文核心素养,重建语文知识体系。 (四)三位一体,区分不同课型。“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 (六)识字写字教学更加讲究科学性。 (七)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 新教材注重了六个意识。 1、国家意识。 2、目标意识。 3、文体意识,非常突出文学素养的培养。 4、读书意识。 5、主体意识。 6、科研意识。 小结:好教,但教好不易。
(课后第三题)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了 中秋节赏月 的传统习俗。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 传统习俗?(课后选做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结构梳理
十 月
情:人尽望 落谁家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月色 , 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 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拓展延伸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