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与教育
【高中历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2
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
损失约5000亿元。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 教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 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 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 年份 1952 1963 1970 1976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Hale Waihona Puke 年均扫盲604.3万人(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 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1979年邓小平在 黄山和大学生合影
《小平您好》
成就: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 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 目标: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 ——《高等教育法》
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义务教育法》对比 2006年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教育。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 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 的教育,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的学生免收学费。 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杂费。 不分性别、民族、种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 族,应当入学接受规 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 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 条件不具备的地区, 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 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 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 学。 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1986年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文综)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 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 中学学习
中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 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中国接受高等教育 的人数激增。大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341万 增长为1100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 博士人数增至80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45 万。 高等教育资源扩大,校均规模增加。2004年 全国共有普通、成人高等学校2236所,其中普通 高校1731所,比上年增加179所。普通高校中本科 院校684所,高职(专科)院校1047所。
例如:教育投入总量不足(1990年,中国的 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1995年下 降到2.44%,而1995年世界平均教育经费占国 民经济生产总值为4.9% ,1999年回升到2.78%。 2003年中国教育经费占GDP3.41 %);义务教 育资金严重短缺;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 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女生) 辍学率较高;教育师资队伍质量不高,待遇低; 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对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 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 一张试卷)等等。
1957年与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1957年 1960年 学校数目 招生人数 在校学生 229所 10.5万 44万 1289所 32.3万 96万
“教育大革命”实际上是教育 上的“大跃进”,一味强调数量 (学校数目、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不 重视质量,片面强调“突出政治” 和“生产劳动”,违反教育规律。
项目 教育政策 时间 1949年 ——文革前 文革期间
对中国发展的影 , 进行扫盲,重视 成效;推动经济迅 速恢复,国力增强。 教育。 正确的教育制度 对教育事业和国 家建设事业造成 被扭曲,宣扬 “教育无用论”。 巨大的危害,国 家贫困落后。 对教育工作进行 经济得到恢复和 拨乱反正,提倡 发展,人民生活 尊师重教,实行 水平和综合国力 科教兴国。 得到提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doc
师爱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一头挑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一头挑着千家万户的希望和幸福。
一个孩子的进步和徘徊,常常维系着一个家庭的欢乐与痛苦。
而教师就肩负着让无数家庭幸福的光荣使命!要想完成这份圣神的使命,教师就要从爱出发!没有爱,教师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学生的心灵。
师爱,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培养人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的核心和根本。
一、要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要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多方面地了解学生。
”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就是既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又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社交情况;既要了解学生外在的优缺点和爱好,又要了解他们丰富的“孩童”情感世界,包括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二、以高度的责任严格要求学生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合作。
”教师爱学生,要从严要求,“严是爱,松是害”,要爱心启迪,严慈相济,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爱,富有教育意义的爱。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学生大多生长在“蜜罐”里,家长对他们已经宠爱备至,呵护有加,师爱不能停留在嘘寒问暖,更不能放任,纵容,一味心慈手软,疏于管理。
教不严、师之惰。
三、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常常带有一定程度的“闭锁性”,这就给教育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取得他们的信赖,倾听他们的心声,不失为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从教八年来,我已经带过了无数的学生了,也算桃李满天下了,每次目送毕业的学生自信的走出高中学校的大门,去迎接新的挑战,我都会感到特别的欣慰并深深为他们祝福,因为他们不仅是我的学生更是我的朋友!要想让学生成为我们教师的朋友,我的经验是一定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并用心爱他们。
四、以人格魅力塑造学生。
率先垂范是师爱的最高境界。
4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义。
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扫盲教育 1.政策保障 (1)1950 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 __识__字__教__育__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 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_生__产__建__设___的开展。 (2)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简化字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 提示 有利于扫盲,普及文化。 (2)史料二中这样的办学方针对教育有什么影响? 提示 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教育事业遭到破坏。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众新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盲占到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各类专 业人才缺乏;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人民政府确立了建立人民教育的方针,把工农教育纳入国民教 育体系,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扫盲教育和职工业余教育。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大众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培 养了大批各类专业人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 进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2.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指的是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文 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 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史料一 1950 年,刘少奇回信给吴玉章说:“可以组织这一团 体,但不能限于新文字,①汉字简体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以 便大众应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经典教学课件(40张)(共40张PPT)
恢复高考的影响
(1)推动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社会主流价值 观的确立。
(2)转变了长期以来对人才不重视的局面和对知识分子 实行的“左”的政策。
(3)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迎来了通过公平竞争改变 个人命运的时代。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 才华,贡献了力量。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学发展 复兴指南
科教兴国 教育优先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办人民教育
学习结构 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主题——以教育论成败
★ 走进历史 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 感悟历史 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新中国教育兴衰中得到启示
父辈为什么是文
成长轨迹一:出身贫寒,父辈文盲;
祖籍山东郓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
文革前基础教育措施: ①1949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成立教育部 ②接管旧教育,创建人民教育事业 ③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育图书编写出版工作 ④方针和制度:1957年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
育方针和1962年刘少奇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意义: 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中小学教育体系,为改革开 放后的义务教育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言 和 不 快 中 完成任 务。但 是在我 决心加 入中国 共产党 并很认 真地写 下了我 的入党 申 请 书 后 ,我 发现,我 必须要 改变自 己了。 我需要 用一个 党员的标准来
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国际竞争的实质 是以经济为基础 以科技为先导的 综合国力的竞争 根本是教育竞争。
强国富民 育人为先
公 司 入 党 积 极分子 思想汇 报总结 :实践 党的宗 旨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6-28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答案:一、扫盲
识字
开展识字教育
逐步减少文盲
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二、青少年教育 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
岳 麓 版 历 史
青少年文盲
人口素质
合格公民 义务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育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必修③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本课第一目“扫盲教育”介绍了我国政府对扫盲工作
的重视及取得的明显成效。第二目“义务教育”重点讲了
改革开放后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非凡努力与重大意义。第 三目“高等教育的发展”讲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曲折历 程。贯穿本课的线索是,教育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如图所示:
岳 麓 版 历 史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 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 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必修③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2)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技兴国”战略的标 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6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第28课
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要点2
多角度比较“文革”前后的
教育改革
1.从背景上看:“文革”前教育改革的背
景是当时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 期;“文革”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2.从目的上看:“文革”前的教育改革目
3.迅速发展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对教育工作 统一高考招生 进行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______________ 的制度。 (2)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 展。政策逐步放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 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3)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
工程”。
3.成效: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实
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苏联 1.初步发展: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______ 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 整。 2.曲折发展 教育大革命 (1)1958年,中国开始实施“____________”, 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涉及学制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2012· 曲师大附中月考)下列关于我国教育事 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PPT课件16 岳麓版
•
15、残酷的现实,一次次撕毁我的满腔热情,我是一个笨拙的舞者,独自迈步在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开始离去,最后剩下我孤寂一人靠在墙角,紧握青丝,无力的眼神不再憧憬,呼吸着社会肮脏的气息,
•
16、沉沦苍白了我美丽的幻梦,这是个多雨的秋天,天气也非常的寒冷,总接触到一些事物,不免睹物思节。
•
17、不明白,别人都说痛苦的记忆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变,可它在我心里,总是在这样的深夜,悄悄袭上心头,不断的蔓延,不断的重复。
•
18、触摸不到的幸福,再努力也是徒劳。
•
19、从此,只是孤单一人,守护着自己的孤独,卸下所有的包袱,蹒跚前行,期待着下一个幸福的轮回。
•
20、残花乱流年,愁肠攒心痛……试着用微笑去听完你们的邂逅,却发现伤痛占满了全世界,而被你捏碎的故事,你还欠我一个结局……回望过往,一切如梦,看似无痕,却挥散不去。
•
6、要走的,任凭你怎么哭叫也呼唤不回来,不走的,任凭你怎么驱赶,也不会弃你而去远离你的!
•
7、失去了太多,舍去了太多,放下了太多,埋葬了太多。
•
8、别离,离我们不再遥远,现在总是美好,终将成为过去,匮乏太多。
•
9、指尖触掠着匆匆流失的东西,心里反而平静了许多。是不是悲伤消磨了傲气,让我成为了行尸走肉般的傀儡。
1947年上海《大公报》副总编辑王芸生访问美军 占领下的日本 :
日本的成年人因为营养不良很多人面有菜色,但儿 童都面现红润,而且都有机会入学读书。
•
1、从未有过现在这样的执着,不需要承诺无需誓言,只是想珍惜,仅此而已。
•
2、无数个黄昏,单薄的身影,徘徊在飘满落黄的深巷,风,轻抚着卷曲的秀发,街灯照着泪痕划过的脸颊。一季季的草香,一片片的落叶,素颜难描落叶怨!爱到魄散不知倦!心,在秋天的荒草中茫然慌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20世纪90年代实施“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 高校和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民族和民办高等教育长足发展
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
民办大学校园一角
高等教育的发展
2、启示:
“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 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焦点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史料解析: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 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 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 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 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 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 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 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焦点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1重庆)指出材料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 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 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 命运的影响。(4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 长远发展。 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 子重新受到尊重; 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目前文盲的定义有了怎样的变化?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三类: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 的人,这是传 统意义上的老 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 代社会符号 的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兴衰,系于师德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师德[摘要] 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品德、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对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思想道德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尚品德、业务一流的师资队伍,对深化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教师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要求,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贡献。
”我认为当前师德建设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不断自我完善。
二、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要求,指出:教师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
第29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必修3)9
2001年基本普及 迅速发展
经济恢复 生活水平 综合国力 提高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三、高等教育——曲折发展
1、历程 2、启示:
“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
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清华大学 术大学
南京大学 业大学
浙江大学 大学
东南大学 大学
山东大学 大学
吉林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技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 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公布“十一五”规划教育成果数 – ·90% ——我省适龄幼字儿入园率从2005年的84% 提高到2009年的90%
文革开始, 学校停课“闹革命”, 教育战线一片混 乱
文革中清华大学校门被砸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所谓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所谓反动学术权威
大学不招生,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
70年代初期, 大学开始招生, 废除高考制度, 推荐选拔工农兵 学员上大学,学 习 “以毛主席著 作为基本教材的 政治课;教学、 科研、生产三结 合的业务课;以 备战为内容的军 事体育课”。
教育投入总量持续 增加,1997年至 2002年义务教育投 入平均年增12.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1、目的
2、措施 3、成就: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1、1、1) 4、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变中国的命运
高中历史 62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 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 628《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岳麓版必修第28 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第1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发展历程:扫盲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理解教育与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提高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义务教育,对比山区孩子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对高等教育的讲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难点教育与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教具 PPT 课件教学要点:扫盲教育:扫盲教育的重要性措施成效义务教育:目的措施成就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特别关注: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相关链接:2001 年新定义的文盲标准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基本作业:自我测评:联系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练习册相关习题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引入幻灯片出示高玉宝的入党申请书史上最牛的申请书,这是一封入党申请书,他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高玉宝,半夜鸡叫的作者。
谁能给大家读一下?(读申请书)大家都觉得这个申请书很好笑,那是因为我们从小接受义务教育,在我们看来,识字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在高玉宝那个年代,上学却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看看高玉宝为什么能从文盲变成作家?为什么我们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学生阅读申请书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新知一、扫盲教育1、扫盲教育的重要性2、措施及成果幻灯片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
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图片,分析我国进行扫盲教育的重要性。
指导学生阅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识字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1)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2)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3)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2024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岳麓版必修3
1.通过历史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数据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改革与创新,分享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结合学生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网络资源:提前检查网络连接情况,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使用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例如,可以使用教育平台上的在线讨论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6.教学软件:确保教学所需的软件程序正常运行,如多媒体播放器、投影仪等。在课前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支持教学内容的展示和分享。
7.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单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教育在不同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对于这些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育
-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
-我国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④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育改变个人命运
-教育提高个人素质
-教育拓宽个人视野
⑤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意义
-培养创新型人才
-推进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现代化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_课件
3.成就: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 1.重要性: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
2.措施 (1)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 义务教育 法》。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 科教兴国 ”战 略。 (3)国家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国青少年 发展基金会发起“ 希望工程 ”。
3.迅速发展 (1) 1977 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2)改革开放后,大学的数量增加,专业结构更趋合理, 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还设立了博士后 流动站,扩大了办学自主权。 (3)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 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 [温馨提示] 恢复高考是社会公平的重建。高考成为激励 青少年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高考制度的实施,有效地 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阅读与思考】 提示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科技的 进步则要依赖教育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建设已经 转而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而这些都要依赖教 育的不断发展。
【解析与探究】 提示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共 同促进经济的增长。关于后面两种模式,材料选取了美、日 两个发达国家在其经济调整增长时期的情况来加以说明。可 以看出,在这种模式中,经济的增长已经不是主要依靠劳动 和资本的增长了,而是主要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增长。目前, 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长,在其生产率增长总要素中所占 的比重越来越大,在中国占的比率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 平。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扫盲工作 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措施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5.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 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就越多发展需要超前性
6、新中国成立以来,对教育破坏最为严重的是
A、1957年的反右运动
动
B、1958年的“大跃进”运
D、十年“文革”运
经济恢复 生活水平 综合国力 提高
探究思考: 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的进步则要依赖教育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建设已经转而依靠科 技进步和劳动者的高素质,而这些都要依赖 教育的不断发展。
(08年广东).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 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 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 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 展专门学院” (1952方针)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 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
民办大学校园一角
1950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扫盲教育
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法律保证: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标: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教
义务教育
育
高等教育
战略:“科教兴国” 成就:2001-1-1宣布:如期实现……
(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 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成就:
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知识点4_“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新中国教育事业 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 运兴衰,系于教育。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界各 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提高国力的 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才,许多国家把发 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 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
B.实业救 D.富国强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典型试题】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留学热潮与当时主流思想有关。清政府晚期,处于 落后挨打的局面,为富国强兵;民国初期,政府的鼓励,民 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实业救国成为主流;国民政府时期, 科技救国;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建设国家,由此分析, 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典型试题】
2.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 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 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 ①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②颁布《义务教育法》 ③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典型试题】
【考点】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 的重要位置”可以判断此决定的核心主张是科技兴国,C项正 确。 【答案】C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含义
【典型试题】
1.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下列表格中的① 、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国运兴衰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1)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及采取的措施: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提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政府开办了各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小黑板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的扫盲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0%以下。
二.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含义: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国家重视义务教育及采取的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3)中国完成“双基”任务的战略目标及意义: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期,对高等教育的改造和调整:建国初,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1952年,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增设专科院校,为国家建设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2)教育大革命的实施、内容及影响:1958年,伴随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它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涉及到学制、学校领导体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招生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
最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001年1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主席江泽民宣 布:中国如期完 成了向世界的庄 严承诺,实现了 基本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和基本抛 除青壮年文盲的 战略目标。
我国为何特别重视基础教 育?义务教育的普及有何重大 意义?义务教育中还有哪些问 题需要解决?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建国初:照搬苏联高等教育模式
大学校园、实验室、图书馆、电教馆等教育设施。.
现代教育快速发展
河海大学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状况
思考: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
得到哪些认识?
总结:
国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运 兴
衰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系
于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教
育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2.“大跃进”时:教育大革 命 3.“文革”时:严重破 坏 4.新时期:拨乱反正,快速发展
1953—1957年,教 育在“必须彻底地、系 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 验”的口号下,模仿甚 至照搬苏联的教育模式。 大量引进苏联的教学大 纲、教科书,仅高校翻 译出版的教材就有 1391种;邀请苏联专 家讲学、参加学校管理, 仿照苏联的学校管理模 式,根据苏联的教育理 论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希望中学的学生
义务教育的普及情况
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
中国自1986年通过义 务教育法以来,义务教育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到 2003年,全国普及九年义 务教育人口覆盖率提高到 了91.8%,小学入学率达 到86.5%,初中入学率提 高到92.7%。
另外,全国2859个县 (市、区)中已有2478个 实现了“普九”。义务教 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 1997年至2002年义务教 高中在校生从423.2万增至462.2万,增加9.2%,高 等学校在校生从168.5万增至222.4万,增长32.0%;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 增长率为4.5%。
高中历史备课参考 国运兴衰
(4)“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 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 ,遭到残酷批斗。“四人帮”一伙鼓 吹“读书无用” ,他们倒行逆施的做法,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滑坡。
(2)教育大革命的实施、内容及影响:1958 年,伴随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 始实施“教育大革命” ,它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涉及到学制、学校领导体制、 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招生分配制度等诸多方面。高校实行三类办 学体制: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初步建立起教学、生产劳动、 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教育大革命” ,使中国的高等院校数目、高校招生人数、在校 学生数量大大增加,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也日益紧密。但这种教育上的“大跃进”也导致 高校质量良莠不齐;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等偏差,打乱了正常的教学 秩序;许多违反教育规律的“改革” ,造成了很大混乱。
(5)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 育迅速发展,大学的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趋合理。高校建立起学士—— 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一些具备条件的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还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
大学的招生和分配制度加快了改革步伐,扩大了办学自主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的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 校建设速度加快,改变了过去高等院校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少数民族考生的录取比例逐年上 升。中国的高等教育政策逐步放宽,政府立法支持民间办学,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加速了 对中国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感知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二是文革中的“教育革命”,三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四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1957年,我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教育改革,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革爆发,教育战线成为这场“内乱”的重灾区,“教育革命”造成学校秩序的严重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体制改革提上议程。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90年代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立法日趋完善,教育逐渐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制度的各项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就。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综合探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今天,我们学习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8文字阅读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那么,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在扫盲教育方面都做了哪些努力呢?教材上列举了三个时间点及决策,请看教材是哪三个时间点以及相关的情况如何?板书:1.努力: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8插图《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
广大教育工作者把识字的小黑板挂到了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请看本目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是我国扫盲工作的成就。
板书:2.成就可以说我国的扫盲工作成就巨大,那么现在我国还有没有文盲了呢?其实,经过时间的推移,文盲的定义标准经历了一些变化。
目前,联合国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
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型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往往如“文盲”般贫乏。
专家估计,如果按照联合国目前三类文盲的划分,即使像北京这样的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文盲数量也会超过百万人。
目前,我国在巩固扫盲工作成果的同时,重点也将放在扫除功能型文盲上,努力在社会推广普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学习现代社会符号。
二、义务教育如果说扫盲教育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就是基础教育,万丈高楼平地起,义务教育是人生基石,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句话就揭示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板书:1.重要性教材P118本目内容的第一句话:义务教育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那么,什么是义务教育?请同学们看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二、三句话。
板书:2.1986年《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就是每个人在规定年龄必须接受规定年限的教育,这是一种义务。
《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而90年代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又把义务教育作为其重要环节,使义务教育具有了战略地位。
板书:3.科教兴国义务教育除了得到了各种政策的支持之外,在实际工作中还有很多的辅助性措施。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9插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这是著名的“大眼睛”苏明娟,全国“希望工程”形象大使,象征着千千万万渴望读书的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苏明娟象征着“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了改变了苏明娟的一生。
2002年9月,19岁的苏明娟被录取为安徽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2002级新生。
跨入大学校园意味着苏明娟多年的“希望之旅”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希望工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国各区域的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而内陆的边远地区及一些贫困山区发展还比较缓慢。
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教育问题。
每年中国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有100多万。
如何解决这一危及国家存亡,民族振兴的教育呢?除了国家在目前财政还不充裕的情况下,每年加大对于教育的投入外,求助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通过民间渠道进集资助学成为目前解决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此,成立于1989年10月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是一项凝聚着无数人爱心的伟大工程,它的目标是:力争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中国贫困地区适龄儿童无钱上学,无校可上的问题,协助和配合中国政府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任务。
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18插图《河北丰宁新建的希望小学》。
经过了多年的努力,中国义务教育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板书:4.成就Array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19第一自然段: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教材的本目内容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讲述的,牵涉的时间点比较多,请看下图:请同学们依据此表格阅读教材,了解相关内容。
请同学们看教材P119插图《高考恢复初期参加考试的学生》。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国家“文革”后最具有高瞻远瞩的做法之一。
板书:1.1977年恢复高考三十几年来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何使高考更能发挥其选择人才的功能,又使现在的高考制度面临着一个改革的十字路口。
需要完善的不仅仅是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比如,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一些具备条件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还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这是为了完备高等教育体制,培养梯队更加完整的高等人才队伍。
板书:2.学位制度你们当中会出现几位博士或者哪几名同学成为博士后呢?希望同学们加紧努力,早日向学校和老师报喜。
同学们还关心今天高等学校哪些方面的发展情况呢?当今的高等教育有哪些问题呢?同学们可在课下进行思考。
请同学们看教材P120插图《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这是邓小平对教育的殷切希望,再请同学们看教材P120最下面的文字阅读框,这段文字说明了中国为什么必须搞好教育,也表明了中国政府发展教育的决心和信心。
【课堂总结】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也是中华民族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
【板书设计】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1.努力:2.成就二、义务教育1.重要性2.1986年《义务教育法》3.科教兴国4.成就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1977年恢复高考2.学位制度【教学反思】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差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个方面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面对知识经济,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已成为民族兴衰的关键。
教育在培养民族凝聚力、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有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模式,特别是单间灌输知识,以考试成绩好坏作为衡量教育成果以及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的做法,改变过于划一呆板的教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