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高中历史必修三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
阶段发展
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1958年教育大革命; 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文革十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1982年提 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
影响
三个面向
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 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再一次提到,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线路,总任务,对教育 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不单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还具有 广泛而深远的普遍意义,在国民道德建设方面也是完全适用的. 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 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化;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立足当今,面向未来. 立足当今,面向未来. 是国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这三者之间既互相联系, 又各有侧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是核心.从这个基本点出发,教育必须不断地改革 教育面向现代化 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了解和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必须 及时预测和研究未来社会的发展,把握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从而使我国的 教育能自立于世界教育之林,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凭借其整体的优良素质主 动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
1958年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出现了"跃进",文教卫生事业 年春,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都出现了"跃进" 年春 当然也要"跃进" 一些扫盲口号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是天堂, 当然也要"跃进".一些扫盲口号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是天堂,没 有文化不能上" 工业化,农业化,没有文化不能化" 有文化不能上","工业化,农业化,没有文化不能化","技术是 个宝,没有文化学不了" 文化跟着生产走" 雪地是块大石板, 个宝,没有文化学不了","文化跟着生产走","雪地是块大石板, 文盲写字写得欢" 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 文盲写字写得欢","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扫盲也要大跃进", "读百本书,写万个字"对于这一时期扫盲运动中出现的浮夸现 读百本书,写万个字"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联合国还决定,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扫除文盲的工作。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项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1.定义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
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人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9年。
2.义务教育法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预习自测】1.下面图画反映的是我国教育的什么现象?( )A .扫盲教育B .初等教育C .义务教育D .高等教育2.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
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A .反右派斗争 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反右倾斗争4.“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 )A.实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探究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
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
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
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第28课_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①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改变了传 统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模 式,转而主要依靠科 技和知识的增长。这说明,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 的,而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所以教育也就成为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②还可以从中看 出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 增长要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增长还 不是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的“和 做突国”战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 跟 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需不断 地加大在科教方面的技资,继续推动科技和教 育的发展。
教
义务教育
育
高等教育
战略:“科教兴国” 成绩:2001-1-1宣布:如期实现……
核心 “大跃进”时期: “教育大革命” 办学体制 教育体制 1961调整,1963开始稳步发展 “文革”时期: 严重破坏 增加、合理 1977恢复高考 新时期: 学位制度 80S以来迅速发展 扩大办学自主权 建国初: 照搬苏联的模式
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程: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认识: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 育发展。 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 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 (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 (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 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 +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 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 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备课资料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4)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法主要有哪些?(1)①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②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4)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②鼓励社会办学。
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思考讨论: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②1960-1977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③1977-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答案: ①“教育大革命”、“大跃进”造成②“文化大革命”的影响;③“文革”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与教育
高二历史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 27
第 2 页
第 3 页
自我反思第 4 页
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
(1)事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作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7分)
(2)主要贡献:①“文革”后对教育拔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9分)
(3)具体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
(4分)
巩固练习:ABCAD。
第28课_国运兴衰_系于教育
阅读《1957-1977年中国高等教 育发展对照表》
年份 学校数目 1957年 229所 1960年 1965年 1971年 1997年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回答: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 多,原因是什么?②1960-1971年高校 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③ 1971-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 原因何在?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 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
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加紧普及义务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 希望工程宣传画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 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 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
希望工程被认为是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 的公益事业
二、义务教育
3、发展义务教育取得的成就及意义
一、扫盲教育
2、党和政府重视扫盲教育的措施
(1)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 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 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2)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50年代)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三类: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 的人,这是传 统意义上的老 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 代社会符号 的人。
不能使用计 算机进行学 习、交流和 管理的人。
二、义务教育
1、为何重视义务教育呢?
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 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 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8-19 第6单元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5.高考作文无论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深深地烙上 了时代的印记。下面资料选自历年高考优秀作文,其中选自1977年高考的是 ()
A.“凡是有歌声的地方,都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地大干社会主义” B.“同外国人做生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方面的人才少 了行吗” C.“在做十几年前应做的事:投考普通大学。……向‘四人帮’讨还 时间,为祖国争气” D.“在改革开放深入展开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这种横跨度的攀登”
2.在某个历史时期,中国对旧有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主要是:在学校中,
开始建立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理
论课,进行专业调整等等,把旧学校改造为面向工农、培养各种建设人才的
阵地。该历史时期是( )
【导学号:15322297】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把
识字小黑板挂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休息场所。这说明当时中国政府( )
A.发展高等教育
B.普及义务教育
C.重视扫盲教育
D.模仿苏联教育
C [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 盲”为宗旨,故选C项。]
恢复正常的教育秩 改革开放 序,发展现代教
以来 育,为社会主义建 设培养科技人才
20世纪80年代提 出“三个面 向”;20世纪90 年代,实施“科 教兴国”战略; 实施义务教育
各类教育飞速发 展,培养了大批各 级各类人才,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注入无限活力
一、我国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建立人民教育事业,使得人民在教育领域内恢 复和掌握了主权。 2.进入全面建设时期,推行全日制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 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 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 的发展。
第29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岳麓版必修3)9
2001年基本普及 迅速发展
经济恢复 生活水平 综合国力 提高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三、高等教育——曲折发展
1、历程 2、启示:
“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
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清华大学 术大学
南京大学 业大学
浙江大学 大学
东南大学 大学
山东大学 大学
吉林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 重庆大学
厦门大学 中国科学技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海洋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理工 电子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
福建省教育厅日前公布“十一五”规划教育成果数 – ·90% ——我省适龄幼字儿入园率从2005年的84% 提高到2009年的90%
文革开始, 学校停课“闹革命”, 教育战线一片混 乱
文革中清华大学校门被砸
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等所谓反动学术权威
清华大学在批斗所谓反动学术权威
大学不招生,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
70年代初期, 大学开始招生, 废除高考制度, 推荐选拔工农兵 学员上大学,学 习 “以毛主席著 作为基本教材的 政治课;教学、 科研、生产三结 合的业务课;以 备战为内容的军 事体育课”。
教育投入总量持续 增加,1997年至 2002年义务教育投 入平均年增12.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1、目的
2、措施 3、成就: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1、1、1) 4、意义: 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改变中国的命运
必修3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合作探究:
国家为什么要把扫盲教育列入宪法?
a. 扫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b. 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性和 紧迫性;
c.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
基础工 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
最基本的人权。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 成人文盲率由 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 下。 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 帽子,从文盲国家的阴影下走了出来。
各抒己见:你认为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 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a. 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 b. 义务教育资金短缺; c. 地区发展不平衡; d. 学生(女生)辍学率较高; e. 师资队伍不稳定。
课堂小结: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 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 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 的关系更加密切
全球文盲中有3/4是妇女,中国文盲 中近七成是女性。解放初期,全国妇 女人口中的文盲率在90%以上。通过 50多年的努力,全国共扫除妇女文盲 1.2亿,妇女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 1982年至今,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下降 了27个百分点,在各项文盲率指标中 降幅最大。但是,我国目前仍有5500 万妇女文盲,这成为中国扫盲工作中 一大难题。
贫困家庭的民工子女领 到捐款后喜极而泣
国 运 兴 衰 系 于 教 育
学 会 学 习
学 会 思 考
学 会 做 人
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劳动增长 和资本增长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 2.在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的经济增长模式中,经济的增长已 经不是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的增长 了,而是主要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增 长。
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感知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二是文革中的“教育革命”,三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四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1957年,我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教育改革,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革爆发,教育战线成为这场“内乱”的重灾区,“教育革命”造成学校秩序的严重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体制改革提上议程。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90年代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立法日趋完善,教育逐渐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制度的各项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重点诠释】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难点突破】跨入21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应如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A级【基础知识】一、扫盲教育:1.党和政府重视扫盲教育的措施:(1)召开: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2)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实习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扫盲工作,使扫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3),“文革“期间一度中断的扫盲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4)》明确规定:“”。
(5)1993年,提出:在20世纪末,,。
2.实行扫盲教育的目的:国家把扫盲教育列入宪法扫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3.成效: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亿多人,文盲数量和文盲率不断下降,摘掉了世界头号““的帽子。
二、义务教育1.义务教育的含义:2.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1)义务教育在一些国家又称“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法是将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主张和基本原则用法律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表明了义务教育的必要性,义务教育的性质,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年限及学制,义务教育的经费和办学形式,义务教育的师资来源等等,其目的是保证适龄少年儿童在国家、社会、家族的法律责任和义务的约束下受到一定的国民教育。
我国于1986年4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的颁布和实施,确定了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制度,保证了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确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由于高端科技人才不足,导致我国在科技创新、高水 平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极大差距。
材料二 :据《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在每百万人中从事 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美国1993年为3676人,日本 1994年为4909人,韩国1994年为2193人,而我国在1995年为454 人,仅为美国、日本的1/8--1/10,不到韩国的1/4。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国的高端科技人才与发达国家差距十分明显。
问题探究:20世纪60---70年代中日教育发展状况
材料1 据统计,文革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 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 失约5000亿元。 材料2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6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6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957
20
15
大学停 止招生
恢复高考 迅速发展
调整
10
5
0 1949
文革前
1958
1960
1966
文革期间
1977
文革后
1980
《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分析问题
年份 学校
1957 229所
1960 1965 1289所 434所
1971 1997 328所 2170所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教育大革命”造成。 ②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对高等教育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③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 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 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第28课_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她就是苏明娟,希 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 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 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 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 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 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 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 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 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 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 完成了小学、初中、高 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 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
20世纪80年代后大发展
• 2、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 就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 业结构更趋合理 (2)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学位制度,有些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3)招生规模和办学自主权都得到扩大 (4)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 和民办高等教育等也得到长足发展 (5)中外高校的交流得到加强
“四人帮”所谓“宁要一个没文化的劳动者, 不要一个有文化的精神贵族”
大学生在操作计算机
中学生们在认真自习
小学运动会开幕式
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做课间操
课堂小结: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
得到哪些认识?
总结: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国 运 兴 衰 系 于 教 育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1、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 议确定的宗旨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C.教育配合国家经济建设
D.十年摘掉“文盲大国”的帽子
2、最能体现国家对扫盲工作重视程 度的是 A.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年份 学校数目 1957年 229所 1960年 1965年 1971年 1997年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1)史料一表明恢复“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的高考制度。 ①表示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体现了高考制度 的公平、公正性。 (2)史料二指出了教育与科研的关系。②表明教育对科研有重大 意义。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轻巧识记】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三个层次和三个阶段
栏目 导引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名师指津】 “科教兴国”战略不只是依靠科技和教育兴国, 也包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它既强调 了这一战略的目的,又强调了这一目的的依靠。 【思维深化】 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1)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 (2)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 务。 (3)从基本国情出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扫盲教育 1.政策保障 (1)1950 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 __识__字__教__育__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 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_生__产__建__设___的开展。 (2)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扫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课程标准
素养解读
了解我国 从时空观念角度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
教育发展的史 展及教育方针的演变。
实,理解“国运 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认识中国实施
兴衰,系于教 “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
育”的深刻含 从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角度理解“国运兴衰,
文科-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加坡制定了一项关于生孩子 的法律:凡持有高等学校毕业文凭 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其薪金增加5 %;生两个孩子,薪金增加10%生 三个孩子,薪金则增加15%。同时 该法律又规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的妇女,如生育第二胎,则要处以 罚款。
40
35
30
25
参照
20
改造
15
调整
10
5
全面调整 稳定发展
“ 教 育 大 革 命”
大学停 止招生
恢复高考 迅速发展
0 1949
1957 1958 1960
文革前
1966
1977
文革期间
1980
文革后
高等教育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 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 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
三、反思:存在问题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 教育的 “三个面向”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0年代以来,党和 政府提出了“科教 兴国”战略
一、教育的重要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成就)
1.1949-1966:人民教育的奠基--形成比较
现 代 中 国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1966-1976:挫折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50年代)
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
一间农具仓库里给乡亲
们上识字课(1957年)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 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 速成中学学习
第28课_国运兴衰_系于教育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
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 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
民办大学
结合教材及图片,总结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 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总结探究
40
35
30
25
全面调整 稳定发展 参照
20
改造
15
调整
中国“想象力”得分最低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做过一 项名为“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力与幻想”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采用美国著名 创造力教学研究专家F· 威廉姆斯编制的创造倾向测验,从小学三年级到初 E· 中二年级选取1370名学生进行测验。测验包括四个维度:好奇心、想象力、 挑战性和冒险性。课题组对创造倾向测验包括的四个维度的平均分进行比较 (由各维度总分除以题目数得到,平均分为3分)后发现,好奇心得分数最 高,为2.39;挑战性得分是2.28;而冒险性和想象力的得分最低,分
阅读课本,找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成果及不足。
1957—196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年 份
1957 1960
学校数目
229所 1289所
招生人数
10.5万 32.3万
在校学生
44万 96万
1958年中国发动了一场教育大革命,1958年,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这年学校相继办了提供学生劳动实践的手套车间, 电镀车间等劳动基地,手套车间设在球场东的位置,电镀车间设在科学馆的楼下, 学生每月有指定的劳动实践时间。同时还在石井鸦岗设立农场,由李之泽老师担 任场长。学生轮流到农场劳动一个月。其他学生到二中联系的增城三江公社参加 收割、插秧的劳动,在农忙时到附近登峰大队菜地参加施肥、除草等劳动。 从 58年开始响应上级的号召,掀起大炼钢铁的高潮,各班都筑起了小土炉炼钢,学 生和老师都从家里捐献铁类的器皿,铁闸锅煲……(但由于温度不够高,烧炼出来 的都是烧结铁,废铁),那时候,师生连星期六、日也日夜开工,直到60年,中 央提出调整方针前夕,才告停止。 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勤工俭学”,张君 厚学长的回忆,我也有亲身的体会,虽然我只是小学五年级,当时就读于中山县 一个镇,每天上午上课到10点半,回家吃饭后,同学结队抓老鼠,老鼠尾每条奖 励一分钱,这钱就交给学校,叫做“勤工俭学”。这时因读书时间少,考试时老 师出了四道题跟我们复习,考了其中的三道,还是不及格。 由于教育方针上的偏向,学生劳动过多,结果教学质量明显下降,大量学生中途 辍学。1958年暑期至1959年3月,广州市中学生流失1.25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 的2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扫盲教育
3、成就:
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农民在田间进行扫盲学习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速成中学学习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2001年 1997年 1990年
6.72% 12.21% 15.88%
希望工程三个标志性照片
92年至今,希望工程共捐助了 275万名贫困学生,援建了11888所 希望小学,收到海内外累计捐款 27.3亿元。
“两免一补” (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生活费)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 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 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 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 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 分担,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教科书的资金,中西部地区由中 央全额承担,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资金由地方承担。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曲折发展历程
照搬苏联模式 ⑴建国初: ——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⑵“大跃进”时: 实施“教育大革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 核心、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⑶调整期:全面调整高等教育 ——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遭到严重破坏 ⑷“文革”时: ——素质下降, 人才断层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①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改变了传 统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增长的模 式,转而主要依靠科 技和知识的增长。这说明, 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相关 的,而科技发展需要人才,所以教育也就成为 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②还可以从中看 出中国和世界发达国家在经济 增长要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中国的经济增长还 不是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的“和 做突国”战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 跟 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需不断 地加大在科教方面的技资,继续推动科技和教 育的发展。
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
民办大学校园一角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2、启示:
“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 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强调重要性和紧迫性: 1950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扫盲教育
宗旨:“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法律保证: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标: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法律保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曲折发展历程
⑸“文革”结束后: ①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②20C80S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Ⅰ数量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合理。 Ⅱ建立起学位制度 Ⅲ扩大办学自主权
建国初高等教育照搬苏联模式
1953—1957年,教育 在“必须彻底地、系 统地学习苏联的先进 经验”的口号下,模 仿甚至照搬苏联的教 育模式,为国家培养 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但忽视了中国国情, 出现了体制僵硬、培 养目标过于狭窄等问 题。
二、义务教育篇
3、成就:
2001年中国政府宣布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 义务教育。
偏远贫困地区的小学
1992年,著名摄影记 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 农村教育状况调查 时,透过窗户纸看到 孩子们正在读“山、 石、水、火”等字。 “大鼻涕”读得特别 卖力,他皱着眉头, 流着鼻涕。
“大眼睛”
“大鼻涕” 小 光 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 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一、扫盲教育
1、原因:
⑴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低下 ⑵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⑶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 基本的人权。
2、措施:
⑴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召开。政府 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⑵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 设施,扫除文盲。” ⑶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 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 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 学率还不到20%,成人的文 盲则高达55%。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
新中国教育发展史(1949——今)
扫盲教育 义务教育
50工农 1949 年—— 教育会 文革前 议补习
高等教育
参照苏联 教育大革命 全面调整
对中国影 响
经济恢复
班
国力增强
巨大危害 国家落后
文革期 间
遭到严重破坏 86义务教育法 恢复高考 90“科教兴国”重高等教育 要环节 迅速发展 2001年基本普及
教
义务教育
育
高等教育
战略:“科教兴国” 成绩:2001-1-1宣布:如期实现……
核心 “大跃进”时期: “教育大革命” 办学体制 教育体制 1961调整,1963开始稳步发展 “文革”时期: 严重破坏 增加、合理 1977恢复高考 新时期: 学位制度 80S以来迅速发展 扩大办学自主权 建国初: 照搬苏联的模式
二、义务教育篇
1、地位:
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文盲、提高 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措施:
⑴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中华人 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⑵90年代以来,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 国”的重要环节。 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希望 工程”等。
文革结 82宪法 束—— 93纲要 今
经济恢复 生活水平 综合国力 提高
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教兴国战略已经被世 界各国所认同和实施。发展科技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 提高国力的主要手段,而科技的发展必须靠教育培养人 才,许多国家把发展教育定为战略要务,并展开了广泛 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且终身教育观念已成为普遍共识。 (2)教育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现代化建设保 持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提供强大的动力。教育具有 先导性和全局性,重视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3)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我国科技教育水平在整体 上还不是很高。发展科教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的环节。 (4)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尤其是“教育大革 命”和“文革”对教育干扰与破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大跃进时期的“教育大革命”
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核心,高校实行全日制、 半工半读、各种形式的办学体制,初步建立起教学、 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片面强调“突出政治”和过多参加体力劳动, 打乱了 正常教学秩序;许多改革,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文革”时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 坏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新中国教育事业历程: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认识: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 育发展。 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 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 (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 (科技和教育)。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 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 +66.6%(科学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 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
大学不招生,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果断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
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的新生Βιβλιοθήκη 80年代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情况
我国大学建立起完善的学士——硕士——博士 三级学位制度。
民族和民办高等教育长足发展
对比以上几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差异, 探究其间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
新时期教育:
1977年开始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
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1993年,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 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 启动“希望工程”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80年代初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课外链接: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 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三类: 不能使用 计算机进 行学习、 交流和管 理的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 字的人,这 是传统意义 上的老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 现代社会 符号的人。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中国每年 新增文盲大约50万;由于辍学 现象依然存在,全国约200个 县尚未普及小学教育;由于人 口流动增加,老文盲未完全扫 除,新文盲又不断产生。还有 些地区扫盲工作带有一定的运 动性和突击色彩,扫盲教育质 量不高,成果难以巩固,从而 又导致一部分人复盲.据官方数 字,我国4.8亿农村劳动力中, 初中及初中以下的竟然达到4.2 亿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不幸, 也是国家民族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