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阳性提示有Up的现症感染,常用于诊断有无Hp现
症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评价;而血清抗体测定阳性提示既 有可能是现症感染,也有可能是既往曾经感染,多用于 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在Hp人群中的感染率,而不宜 用于诊断有无Hp现症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评价。 1.5诊断要点 1.5.1病史、体检评估胃炎对人体的影响程度:消化 不良症状的有无、严重程度;找出可能的病因或诱因: 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 1.5.2 内镜镜下分类: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 称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乎坦糜烂、 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伴 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病变分布及范围:胃窦、胃体、全胃。 诊断依据:浅表性胃炎:红斑(点、片、条状),黏 膜粗糙不平,出血点或斑;萎缩性胃炎:黏膜呈颗粒状,
2.7
胃阴亏虚证证候:胃热隐痛,口干舌燥,大便干 燥,手足心热,纳呆干呕,空腹症重,似饥不食,舌红 少津,裂纹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益胃止痛。 方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159,麦
冬99,生地黄159,玉竹99,白芍309,川楝子99,佛 手99,甘草69等。 加减:灼痛嘈杂反酸,加黄连69,少佐吴茱萸19 以辛开苦降;肝火伤阴,加牡Leabharlann Baidu皮99,栀子99,石斛 159以养阴清火;阴虚伴有气郁者,以一贯煎加减治之。 中成药:养胃舒胶囊,口服,1次4粒,1日2次。 3其他治法 3.1单方验方 3.1.1海螵蛸、浙贝母等分研细末,口服,1次39,适 用于胃脘痛泛酸明显者。 3.1.2香附69,高良姜39,水煎服,适用于胃脘痛寒凝 证和气滞证。 3.1.3三七粉39,延胡索粉29,沉香粉19,分1~2次 冲服,适用于胃脘痛气滞血瘀证。 3.2针刺 3.2.1体针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肝气犯胃 者,加期门、太冲;寒邪客胃者,加神阙、梁丘;饮食伤 胃者,加梁门、建里:湿热阻胃者,加内庭、厉兑;瘀血 停胃者,加膈俞、血海;脾胃虚寒者,加神阙、气海、脾 俞、胃俞;胃阴亏虚者,加胃俞、太溪、三阴交。实证针 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寒邪客胃和脾胃虚寒者,加灸。 3.2.3耳针取穴神门、胃、交感、十二指肠、肝、脾。
1.3病理组织学诊断参照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 意见。
1.3.1
活检取材用于临床,建议取2~3块(胃窦小弯 1块及胃体小弯1块,或大弯加取1块),用于研究取5
块(胃窦2块取自距幽门2~3cm处的大弯和小弯;胃 体2块取自距贲门8cm处的大弯和小弯,约距胃角近侧 4cm;胃角1块)。内镜医师应向病理科提供取材部位、 内镜所见和简要病史等资料,以加强临床和病理的联系, 取得更多反馈信息。 1.3.2关于组织学变化的程度分级对5种形态学变量 (np、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和肠化生)要分级,分成 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如有异型增生要注明、,并分 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分级方法采用我国制定标准,与 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并用。 1.3.3病理诊断报告诊断要包括部位特征和形态学变 化程度,有病因可见的要报告病因,病理要报告每块活 检的组织学变化情况,结合内镜所见及活检取材部位作 出诊断。
第9卷第10期・总第114期 2叭1年05月・下半月刊
◎懒。毫。C屦INE M为ODERN燃DS"IANCE。D远UCA]黝ION
OF
C息
每次选用3~5穴,毫针轻中度刺激,也可用王不留行贴压。 3.3推拿用拇指在患者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和 至阳穴重压揉按,用力由轻至重,由重到轻,脘痛缓解 后再按压5rain。适用于胃脘痛诸证。 3.4刮痧在患者上脘、中脘、下脘部和胸骨柄及脊椎 两侧,用75%酒精消毒后,用汤匙或牛角梳由上往下刮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性病变。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 反流、自身免疫、药物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我国目前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伴有中重度肠 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称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 明显的关系。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 范畴。 1诊断依据 ’1.1临床表现 1.1.1症状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多数表 现为上胃肠道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饱张、无规律 的隐痛、暖气、胃灼热感、食欲减退、进食后上腹部不 适加重等,少数患者可伴有乏力及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伴有胃黏膜糜烂时,大便潜血可呈阳性,呕血和黑便较 为少见。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1.1.2体征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度压 痛或按之不适感。少数患者伴有消瘦、贫血。 1.2理化检查浅表性胃炎胃镜所见:①充血性红斑: 呈斑片状、斑点状或条状,斑点状充血黏膜与正常黏膜 相同出现最为常见,如麻疹患儿的皮肤,内镜描述为红 白相间;②黏膜水肿:黏膜肿胀,柔软而湿润,支光度 增强,黏膜皱襞增厚,胃小凹结构明显,水肿黏膜较正 常苍白;③附着性黏液:附着性黏液由破坏的黏膜组织、 炎性渗出物和黏液组成,附着在黏膜上不易剥脱、脱落 后黏膜表面常发红或有糜烂;④糜烂和出血:黏膜外的 出血如渗血常伴有糜烂,黏膜内的出血可分为陈旧出血 和新鲜出血,出血是炎症较重的表现。 萎缩性胃炎胃镜所见:①黏膜颜色改变:,多呈灰、 灰白或灰黄色,同一部位深浅可不一致,境界常不清, 范围或大或小,萎缩范围内也可能残留红色小斑;②黏 膜下血管显露:轻者为暗红色的细小血管网,重者可见 蓝色的树枝状的大血管;③黏膜皱襞细小或消失;④增 生或肠腺化生:黏膜粗糙或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 膜下血管显露特征可被掩盖。 ※羹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
第9卷第10期・总第114期 2011年05月・下半月刊

◎健CHILIES。哼MEDIC妫INE MODER。黜DISTAI CE。D远UCAT黝ION
OF
C意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慢性胃炎;诊疗指南;中医药标准化 doi:10.39698.issn.1672—2779.2011.10.089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0—0123-03
1.4
Up检测用于检测Up的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的
方法有5种:①快速尿素酶法;②组织切片染色;③细 菌培养;④尿素呼吸试验(13C或14C一尿素呼气试验); ⑤血清抗体测定。其他还有一些方法,尚未被临床广泛 应用。前三种方法均须通过胃镜取胃黏膜活检进行检测, 属有创性检查,后两种方法属无创性检查。前四种方法
[粼H/T77"2008≮
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活检取材:见“病理组织学诊断”项。 诊断书写格式:除表明胃炎类型、分布范围外,对 病因也尽可能加以描述。 如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为主、Hp阳性。 2辨证论治 本病辨证应分清缓急、寒热、虚实、气血及所涉及 的脏腑。慢性胃炎虽多呈慢性起病,但病程中可有急性 加重。急性起病或加重者,多因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 或暴饮暴食;起病渐发者,常由肝郁气滞,或脾胃虚弱。 2.1肝气犯胃证证候:胃脘胀痛,痛连胁背,嗳气痛 轻,气怒痛重,胸脘痞闷,嘈杂吞酸,排便不畅,善喜 叹息,舌边红苔白,脉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醋柴胡129,炒白 芍159,枳壳129,甘草69,延胡索129,炒川楝子99。 加减:胃部灼热,嘈杂泛酸,加黄连69,吴茱萸39, 海螵蛸159以清胃;不思饮食,脘胁胀满,加茯苓129, 白术129,陈皮69以健脾;嗳气呃逆,加旋覆花(包煎) 69,代赭石(先煎)249以降逆;胃酸多,加海螵蛸309, 煅瓦楞子(先煎)309以制酸。 中成药:①气滞胃痛冲剂,冲服,1次59,1日3 次;②胃苏冲剂,冲服,1次59,1日3次。 2.2寒邪客胃证证候:胃凉暴痛,遇冷痛重,纳呆喜 热,口淡乏味,或有寒热表证,泛吐清水,大便稀溏, 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香苏饮加减:高良姜魄,香附99, 紫苏129,荆芥穗99,生姜69,厚朴129。 加减: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加防风99,白芷99, 淡豆豉99以发汗解表;兼夹食滞,加枳实129,炒莱菔 子159,焦三仙309,鸡内金129以行滞消食;胃寒轻症, 可予生姜红糖汤。 中成药:胃气止痛丸,口服,1次69,1日3次。 2.3饮食伤胃证证候:伤食胃痛,脘腹饱胀,厌食拒 按,嗳腐酸臭,恶心欲吐,吐后症轻,大便不爽臭,舌 苔厚腻,脉弦滑。 治法:消食导滞,下气宽中。 方药:枳实导滞丸合保和丸加减:枳实129,炒莱 菔子159,大黄(后下)69,焦三仙各129,鸡内金129, 厚朴99,半夏曲129。 加减:恶寒发热,加广藿香129,紫苏叶99,荆芥 穗99以解表;呕恶呃逆,加橘皮69,生姜39,姜半夏 99,旋覆花(先煎)69以降逆。 中成药:①加味保和丸,口服,1次69,1日3次; ②越鞠保和丸,口服,1次69,1日3次。 2.4湿热阻胃证证候:胃脘热痛,胸脘痞满,13苦口 黏,头身重着,纳呆嘈杂,肛门灼热,大便不爽,小便 不利,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方药:连朴饮加减:黄连69,黄芩99,厚朴129,
动,重复20~30次,用力适度,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皮下 出血点为度。适用于胃脘痛实证、热证。 3.5熨敷食盐适量炒热,乘热敷熨胃痛部位,民间用 治胃寒作痛。
(本文主要起草人:唐旭东李振华李保双刘绍能) (张文娟杨建字李杨辑)
胃下垂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胃下垂;诊疗指南;中医药标准化 doi:10.39698.issn.1672—2779.2011.10.090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0・0125—02
胃下垂(gastroptosis)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 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的病症。多发生在瘦长体形、 久病体弱、长期卧床少动者,常伴有其他脏器下垂。凡能 造成膈肌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 腹肌收缩力减弱,与胃连接的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胃 下垂。本病一般预后较好,个别患者因体质、慢性疾病影 响及治疗不及时可发生胃扩张、胃扭转等。本病属于中医 学的“痞满”、“胃脘痛”、“胃缓”等病证范畴。 1诊断依据 1.1临床表现 1.1.1 症状轻度胃下垂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中度以上 胃下垂患者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饱胀感,食后尤 甚,并可见嗳气、厌食、便秘、腹痛等症状。腹胀可于 餐后、站立过久和劳累后加重,平卧时减轻。此外,患 者常有消瘦、乏力、低血压、心悸和眩晕等表现。 1.1.2体征肋下角常小于900。站立时由于胃下垂,上 腹部常可触及较明显的腹主动脉搏动。部分患者可有上 腹轻压痛,压痛点不固定。冲击触诊或快速变换体位可 听到脐下振水声。有些瘦长体型患者可触及下垂的肝、 脾、肾等脏器。 1.2理化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立位时可见胃体明 显下降、向左移位,严重者几乎完全位于脊柱中线的左 侧。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无张力型胃的胃 体呈垂直方向,体部较底部宽大,窦部低于幽门水平以 下,胃蠕动减弱或见有不规则的微弱蠕动收缩波,餐后 6h仍有1/4~1/3的钡剂残留。十二指肠球部受牵拉, 其上角尖锐,向左移位。 根据站立位胃角切迹与两侧髂嵴连线的位置,将胃 下垂分为三度:轻度:角切迹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1.0~ 5.0cm;中度:角切迹的位置位于髂嵴连线下5.1~10.Ocm; 重度:角切迹的位置低于髂嵴连线下10.1cm以上。 1.3诊断要点 1.3.1 多发生于瘦长体形,经产妇及消耗性疾病进行性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 亿n,)(H/T79—2008】
法半夏99,广藿香129,陈皮99,茯苓129,滑石99。 加减:湿重,加薏苡仁159,佩兰129,荷叶99以 化湿。 中成药:肠胃康冲剂,冲服,1次1包,1日3次。 2.5瘀血停胃证证候:胃痛如割,痛久拒按,痛处不 移,呕血黑便,入夜痛甚,痛彻胸背,食后痛重,舌底 脉络紫暗,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和胃。 方药: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丹参159,蒲黄(包 煎)99,炒五灵脂(包煎)99,砂仁(后下)69,檀香 4.59,三七粉(冲服)39。 2.6脾胃虚寒证证候:胃凉隐痛,喜按喜热,纳少便 溏,畏寒肢冷,得食痛减,遇冷痛重,餐后饱胀,口淡 流涎,舌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迟。 治法:益气健脾,温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减:炙黄芪159,党 参129,炒白术129,桂枝99,白芍159,干姜6,延胡 索129,大枣69,炙甘草69。 加减:泛吐清水痰涎,加陈皮69,姜半夏99,茯苓 129以温化痰饮;兼嘈杂泛酸,加海螵蛸159,煅瓦楞子 (先煎)159,吴茱萸39以温中和胃;脾阳虚甚,加附 子(先煎)99,去桂枝改用肉桂69以温脾助阳。 中成药:①理中丸,口服,1次99,1日2次;② 温胃舒胶囊,口服,1次4粒,1日2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