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一、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要求:
生物课程标准第八个一级主题,八、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的多样性
注:概述属于理解水平;关注属于反应(认同)水平。
二、本节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两个“观察与思考”、一个“探究”实验、一个课外实践等活动,来认识鱼类在水中是如何运动、呼吸的,从而总结出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陆生动物(包括人类)到水中生活会遇到哪些问题?”“鱼类等水生动物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在组织第一个“观察与思考”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以两点。(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会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若干个变量的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作观察记录的方法。首先让学生观察和描述鱼体的外形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意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鱼在游泳时每一种鳍是如何运动的,思考它们对鱼的运动分别起什么作用,并观察鱼在完成某一种运动时各种鳍是如何相互配合的。(2)引导学生正确地判断观察的结果与得出的结论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认清通过观察活动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结论只是推论,还有待于实验验证,从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探究”打下基础。
有关“探究”实验,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探究活动方案。在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时,教师应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和用具。在引导和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在没有条件的地方,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在很难找到活鱼的地区,可以用模拟探究的方法。(2)在学生实验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对实验材料用具的选择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如对鱼体大小的选择,捆绑鱼体的
夹板和线绳的选择等。经实践证明鱼体大小以6~10 cm长为宜,捆绑鱼鳍用纱布较佳,捆绑尾鳍用轻且不易滑脱的材质为宜,如用轻的木片、塑料片等。要鼓励学生自行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3)在实验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时,应引导学生想办法只对单一因素进行观察,而限制其他因素的干扰,即分别探讨某一种鳍对鱼的作用,并作好实验记录。
关于第二个“观察与思考”──鱼的呼吸,首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的开闭有何规律,想一想为什么它们不同时开(或闭)。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墨汁(或墨水)是如何从鱼的口流入鳃,再由鳃盖后缘流出的。在做此实验时,玻璃缸中水的深度以刚没及鱼体为宜,这样利于将吸管放置在鱼口的前方。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鳃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器官,在学生观察鱼鳃的颜色和鳃丝的形状后,最好让学生观察鳃丝在水中的舒展状况和离开水后鳃丝粘贴在一起的现象,以充分理解鳃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扩大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条件的话,可以做演示实验,观察流经鱼鳃后的水能使BTB液的颜色发生变化的现象(详见背景资料)。
有关其他水生动物的教学可采用两种方法。(1)在本节教学的开始,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片来认识水生动物的主要类群,概述它们最基本的特征。(2)在学习完鱼类后,让学生描述他们熟知的其他水生动物,最好让学生能说出各种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关于水域环境保护的内容,教师除用录像带、光盘等媒体展示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外,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当地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和状况,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常见类型。
2、通过实验探究,说出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3、搜集资料,举例说出水中生活的其他生物以及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保护水域环境的重要意义。
5、知道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
6、通过对鱼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通过对“鱼鳍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用实验去验证,最后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可以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使学生通过观看各种水生动物的图片或录像片,对众多的水生动物有一个直观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探究活动,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2、有关“探究”实验,首先是引导学生制定可行的探究活动方案。在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时,教师应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材料和用具。
3、有关其他水生动物的教学可让学生说出各种水生动物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
4、关于水域环境保护的内容,可以用录像带、光盘等媒体展示人类活动使水域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和了解水中生活的动物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通过对“鱼鳍作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小动物、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态度。
3、通过水域环境保护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保护渔业资源,改善水域
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生动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鱼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难点:
1、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及该实验的组织教学。
2、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