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为学》表格式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为学》表格式教学设计授课时

间主备教师王廷义组长签字讲课教师课题

《为学》备注课堂环节内容(第一课时)目标导学

1、了解作者及背景知识。理解掌握文中的字意、句意。

2、熟练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自主学习(彭端淑,约1736 年生,字乐斋,四川丹陵人,生而颖异,十岁能文。清雍正十一年进士,曾任吏部朗中等职,乾隆十二年到广东肇罗道做道元,后在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文集》。)

二、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学生可

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

停顿。(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1)、其/ 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2)、蜀之鄙/ 有二僧

3)、贫者语于富者/ 曰

4)、子/何恃而往

5)、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合作探究1、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并划出有疑问的字词。2、同桌互说课文大意,相互答疑、存疑。

汇报展示各小组展示探究结果,教师总结:1、文中“之”字的用法。(归纳如下: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2 )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3 )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4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助词,无意义,用在主谓之间,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2、明确重点实词的意义:逮:及,赶得上。迄:到。鲁:反应迟钝,不聪明。鄙:边境。语:告诉、对............................... 说。何如:

怎么样。恃:凭借、倚仗。下:指顺江而下。犹:还,尚且。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去:距离。顾:反而、难道。是故:因此,所以。

4、仿照课文注释的形式给文中词语进行注释。先独立进行后进行全班交流。

当堂检测

提问句子翻译。

归纳提升

课文翻译

布置作业

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目标导学

1、解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文中故事的内涵和作用。感悟人之为学“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自主学习

解题:为:做。为学:做学问。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示子侄”是什么意思?再读全文一遍,说说从什么地方你能看出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晚辈们写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要点:①反复说明不要依靠聪明而要勤奋努力的道理,表明了作者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可谓情深意长;②用

蜀鄙二僧设喻,能发人深思,可谓深入而浅出;③用读者口

气说话,如“吾资之昏”“吾材之庸”等四句,语气亲切,使人容易接受

合作探究

1、作者对于侄们的希望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由此可再引申为“贵在立志”或“立志为学”。)

2、作者告诫子侄们最重要的话是哪几句?(“是故聪与敏自力者也。”)

汇报展示1、课文讲的是为学的事,为什么却从“天下事”起笔?(“天下事”包含着“人之为学”;把天下事和为学相提并论是为了突出为学的主题。揭示了难易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使阐发的道理更为深刻。)

2、作者为什么选取与“为学”似乎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之僧”的故事来阐明道理?(通过故事让后辈去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3、文章叙述故事时花了大量的笔墨详写他们的对话,而没有一句写贫僧怎样克服旅途中的种种困难。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而富僧的“子何恃而往?”反复出现,出现时的语气不同,既写出了他对贫僧的怀疑和讥讽,也说明他缺乏立志的勇气。同时还造成一种悬念在:贫僧究竟能

否成功?接着就写出他“自南海还”,写出了成功的结果,自然就包含着克服困难的种种艰辛。这样劝导人无声色之厉,平易质朴,语重心长,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现在,我们该懂得这篇文章出名的原因了吧?请大家说说。(它表达了所有的长辈——父母、‘ 师长等对下一代的希望。)我们决不能辜负长辈们对自己的希望。

当堂检测1、这个故事的启示:面对困难,关键在于“立志”,更在于具有“立志去为”的毅力。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所在:知难而进,勇于实践。

归纳提升

2、拓展延伸:成功需要条件,但有条件的未必能成功。你能讲述一两则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文章表达的观点吗?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