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其中 s m / m 即积累率 x
m /(C V ) 即利润率
该公式只是每一部类年产品的增长公式,经济要均衡增 长,还必须满足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公式:
m v1 v1 c 2 c 2 x
返回目录
2、熊彼特:
熊彼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指连续发生的经济事实 的变动,其意义就是每一单位时间的增多或减少,能够被 经济体系所吸收而不会受到干扰‛。它主要是一种数量上 的变化,‚没有产生在质上是新的现象,而是同一种适应 过程,象在自然数据中的变化一样。‛ 经济增长‚常常是我们所谓的发展的一个条件。但即 使它们常常使得我们所谓的发展成为可能,可是它们并不 从自己身上来创造这种发展‛。熊彼特关于增长与发展关 系的观点与现代发展理论已非常接近。 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即创新。‚发展 主要是用不同的方式去使用现有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去 做新的事情,而不问这些资源的增加与否‛。经济发展的 本质在于对现存劳力及土地的服务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
1830年到1950年间是发展经济学理论进步的一个停 滞期。经济学家要么是转向后来成为新古典理论基础的 微观经济学,要么是走向关于两战期间经济稳定性研究 的宏观经济分析。
两个重要的例外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和熊彼特 的技术创新理论。
重农学派关于增长的理解与现在截然不同。他们批评 重商主义者金银货币是国民财富的观点,指出其职能不过 是作为流通手段。他们还否认对外贸易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认为对外贸易不过是以一定价值的产品去交换另一种相等 价值的产品,交换双方既无损失也不得益。
与斯密理论明显不同的是他对报酬递减规律的强调。 他认为,由于土地的数量有限,质量不同,农业生产的 报酬是递减的,而这将对国民经济增长起约束作用。虽 然生产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可能抵销或延缓报酬递减趋势, 但在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之后,经济增长将逐渐放慢, 而且越来越慢,最终进入停滞状态。
返回目录
3、马尔萨斯:
创新包括五种情况:①采用一种新产品,即消费者还 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②采用一种 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市场;④控制或掠取了新的 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如造 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创新的间歇出现会 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因此,经济发展表现为跳跃式的激 增和变动,而不是渐进的、和谐的过程。熊彼特强调,经 济发展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 熊彼特还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家。‚我们把 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 称为‘企业家’。‛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于对垄断利润 或超额利润的追逐。除利润动机外,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动 力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 首创性、成功欲、冒险和以苦为乐、精明与敏锐、强烈的 事业心。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4、约翰· 穆勒: 穆勒(John Smart Mill)有关经济增长的论述对后来的 发展经济学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分析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时,把经济增长看成是资本、劳动和土地的函数,认为经 济增长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数量和它们被运用于生产时所产 生的效率。 他指出:‚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劳动力、资本、土地。 因此,生产的增长取决于这些要素的性质,它或是诸要素 本身增加的结果,或是它们生产力增加的结果。‛这些分 析至今仍是发展研究的出发点。
重农学派透过流通过程,观察到生产过程是经济增长 的源泉,认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是农业。来自农业的财 富增值可保证人口的增长,而人口增长和财富的增长又促 使农业发展,商业兴旺,工业扩大,社会财富不断增殖。 重农学派关于前工业社会二元结构的思想:经济中存 在两个截然分开的部门,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每个部 门中包含着一个以家庭为单元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在农业 部门中这些家庭还细分为农户家庭和土地拥有者家庭。两 部门的截然区分是因为商品和服务的流向有各自的特征。
返回目录
1、卡尔· 马克思: 在一定意义上,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就是经济增 长。从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可发现经济增长方程式。 马克思的增长方程式有几个假定前提:①社会总产品 或社会总生产分成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②全部 年产品在价值形态上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即 Q=C+V+m, 其中 C代表生产产品时消耗的不变资本价值, V 是补偿可 变资本的价值,m是生产的剩余价值。③产品按照它们的 价值交换,‚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革 命‛。这个假定意味着商品的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运动 是完全一致的。④不存在技术进步。 设g为增长率,马克思的增长公式可以写成:g s
斯密还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国际分 工通过自由贸易能促进各国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对外贸 易可以使一国的剩余产品实现其价值,从而鼓励人们去 改进劳动生产力,努力增加其产量,使国民财富和收入 都有所增加。同时,国外贸易还增进消费者的利益,从 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Baidu Nhomakorabea
返回目录
2、大卫· 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把国民财富的研究重点从生产转向分配。 他对经济增长的观点与斯密基本一样,也认为资本积累 是国民财富增长的根本原因。 他也主张自由贸易,认为自由贸易可扩大市场,有 利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他提出比 较优势理论,认为扩大对外贸易可降低商品价格和工资, 使利润相对提高,有利于资本积累和国民财富增长。
QA农业总产 量 T土地
LA农业部门 的劳动
CA农业人口 消费-农民 CAL农业人口 消费-地主 CNA非农业人 口消费 QNA非农业总 产量 LNA非农业部 门的劳动 QA*农业人口 消费 QAL*地主阶 级消费 QNA*非农业 部门的工人 消费
返回目录
1、亚当· 斯密: 亚当· 斯密是第一位把经济发展问题作为分析中心的 理论巨匠,萨缪尔森认为斯密的《国富论》是‚一部可 以题为《如何使GNP增长》的实用手册‛。 斯密认为,国民财富是‚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 的一切商品‛,该定义已具有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 的涵义。经济增长表现为国民财富的增长,国民财富增 长决定于两个条件: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和 从事生产性劳 动人数的多寡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是 分工 ,从事生产性 劳动人数的多寡则和 人口 增减有关,更取决于 资本 丰欠。
③二战后,世界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 原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互对峙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在两大集团的角逐中,发展中国家的倾向举足轻重,发展 中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对世界经济政治有着重大 影响,更引起了政治家和经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④20世纪5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共产主义国 家产生的根源是贫困落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在全世界的 蔓延,必须对穷国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发展经济。这时 出现的援助计划和援助机构迫切需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情况进行研究,以便使援助项目达到最好效果。 ⑤战后不久成立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收集 和编纂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统计资 料,定期和不定期地发表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这些统计 资料和研究文献为经济学家了解、比较和研究发展中国家 的经济发展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
返回目录
古典经济学曾被鲍莫尔称为‚宏大的动态学‛,因为这 些理论都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课题,注重长期研究,并以 整个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其理论概括涉及广泛。 约翰 · 穆勒之后,经济增长问题逐渐退隐。 1870 年开始, 经济学界出现了‚边际革命‛,资源配臵成为经济研究的主 题。从这时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间被称为西方经 济学发展史上‚静态的插曲‛(the static interlude)。 这一时期,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成为经济学的主要研究 领域;研究方法通常是静态分析或比较静态分析;制度被视 为既定的因素或是外生变量而不予讨论。 随着数学手段在经济学领域的进一步渗透,经济学日趋 形式化,经济理论演变成一系列精雕细刻的模型,这些模型 多以完全竞争作为出发点,不仅不能适用于市场制度很不发 达的贫穷国家,甚至也脱离了许多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
马尔萨斯的经济增长思想集中反映在《人口原理》 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前者致力于探求使一国人口限 制在实际供应所容许的水平的原因,而后者研究影响这 些供应的主要原因,或者使生产能力发挥的主要原因。 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在无所妨碍时以几何级数率增 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人类不变的情欲必 然导致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但人们要生存,就 要有生活资料,当生活资料不足以满足人类需要时,就 会出现饥荒、瘟疫、战争,这些抑制将提高人口死亡率, 强制使人口数量和生活资料水平保持平衡。 按照这种观点,在长期中,人类收入水平将保持在 仅仅足以维持生存的水平上,不会高也不会低。
分工之所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 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 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 缩减劳动的机器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长,从而引起经济增长。 人口数量对分工也有影响。劳动分工的好处依赖于需求集中的程度, 需求集中的程度受人口数量的制约。人口质量以及与此相关的教育 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 无论是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目,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都 有增加资本的必要‛。资本积累因此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资 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和妄为。
经济学家费景汉和兰尼斯把发展经济思想的演变按 时代顺序列出一个表(图1-1)。
在西方社会的农业社会时期,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 家讨论了封闭农业社会中的二元结构问题。
古典经济学家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和穆勒等处 在英国从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时期,一方面,他 们关注微观意义上的劳动分工、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市 场分配效益问题;另一方面,也正是从土地和劳动边际 生产力递减的思想,他们得出了宏观意义上经济发展的 悲观主义论调。
第三章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重农学派 古典学派 静态插曲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节 早期的经济发展思想
一、重农学派 二、古典学派 ◎亚当· 斯密 ◎大卫· 李嘉图 ◎马尔萨斯 ◎约翰· 穆勒 三、静态插曲 ◎卡尔· 马克思 ◎熊彼特
第二节 发展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产生背景 ◎产生标志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发展趋势
1、产生背景:
①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剥削,造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落 后。这些国家独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迅速发展民族经济, 改变经济上的不发达状态,这一问题关系到民族的生死存 亡,引起发展中国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普遍关注。 ②由于世界大部分人口的贫困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发达, 直接影响世界市场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日益成为 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成为举世 瞩目的重大问题。
马尔萨斯对经济增长前景比李嘉图更为悲观。他认为, 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制约经济增长之前,资本的运用已经 受到了限制,资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过剩状态。 他将这种过剩状态归结于有效需求不足。 他假定劳动者的工资只能维持生存,全部用于消费。 资本积累使资本家和地主等富人阶层的消费或需求减少, 这样,新增资本所提供的产品就有一部分找不到市场,总 供给就会大于总需求,产品过剩,价格下跌,资本家的利 润减少,积累和投资的动机和能力下降,经济出现停滞。 马尔萨斯还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的作用,把 对外贸易看成剩余产品的出路和增加有效需求的途径。
返回目录
2、产生标志: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成为战后经济学研究的一 个主题,在西方出现一股研究经济发展的热潮,较著名的 研究文献有科林 · 克拉克 1940 年发表的《经济进步的条 件》,罗森斯坦-罗丹 1943年发表的《东欧和东南欧工业 化问题》,斯塔利1944年发表的《世界经济发展》,曼德 尔鲍姆1947年发表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等。 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和美国经济学家多马在20世纪40 年代提出哈罗德 -多马增长模型。该模型的初衷是要把凯 恩斯短期和静态分析扩展到长期动态分析,用以促进西方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但这一模型更适合发展中国家,该 模型的建立被认为是发展经济学兴起的一个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