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内外文言文趣读精细精炼 专题14 景公闻命(课外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景公闻命

一、趣文导读

留茶

有留客吃茶者,苦无茶叶,往邻家借之。久而不至,汤滚则溢,以冷水加之。既久,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妻谓夫曰:“茶是吃不成了,不如留他洗个浴罢。”

【译文】

有个人留客人喝茶,因为没有茶叶而发愁,便到邻居家去借。很长时间邻居也没有送来。水开后往外溢,就不断往锅里添加凉水,过了半天,锅里的水已经满了,而茶叶最终也没有送来。妻子对丈夫说:“茶是吃不成了,不如留他洗个澡算了。”

二、美文精读

【作品卡片】

本文选自《晏(yàn)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全书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晏子。名婴,字平仲,汉族,春秋时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晏婴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50余年。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文言原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古今对碰】

【作品赏析】

本文通过晏子与景公的对话宣扬了爱民的民本思想。本文充分体现了晏子的语言艺术。面对景公拥狐白之裘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含寒”为怪,晏子没有与之正面交锋,而是树立“古之贤君”为榜样,对照是非立断,政务鲜明。本文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执政要重视百姓疾苦。齐景公虚心纳谏,知错能改,通情达理。晏子关心百姓,体恤民情,足智多谋,敢于间接教诲齐景公,善于进谏,拥有超高语言艺术,有口才,聪明。

【知识梳理】

三、强化训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10分)

①雨.雪三日而不霁()②立有间

..()

③公被.狐白之裘()④坐堂侧陛.()

⑤雨雪三日而不霁.()⑥婴闻古之贤.君()

⑦饱而知.人之饥()⑧逸.而知人之劳()

⑨寡人闻.命矣()⑩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2.翻译。(10分)

①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②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③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④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⑤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雨雪三日而.天不寒学而.时习之

B. 坐于.堂侧陛莫不有求于.王

C. 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

D. 贤能为.之用不足为.外人道也

4. 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2分)

5.“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2分)

6. 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2分)

7.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揭示故事蕴含的道理。(2分)

3. C

4. 因为晏子的谏议有说服力,更为重要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也可以说景公知错就改,承认自己的错误,善于采纳忠言。

5.因“公被狐白之裘”。

6.晏子巧妙运用古之贤君的做法来暗示景公,使景公顿悟,而“出裘发粟与饥寒”。

7.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真题链接(2016年)

阅读《景公闻命》,完成1—4题。(共16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①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寡人闻.命矣()

③公被.狐白之裘()④逸.而知人之劳()

2.翻译。(6分)

①雨雪三日而不霁。

②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③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3.“雨雪三日”,景公为什么认为“天不寒”? (3分)

4. 宴子巧妙运用什么方法使景公闻命,“出裘发粟与饥寒”的?(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