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研究摘要: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彰显人本特色,契合新时期市场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综合需求。
本文就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展开探讨,对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管理效果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97
1 学分制内涵
学分制产生自选课模式,通过学分反映学生学习任务量,并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衡量标准。
该类教学管理制度将选课作为核心,取代以往学年制的排课环节。
传统学年管理体制,学校进行课表统一编制,学生则仅能被动地进行学习,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
相同班级授课内容则完全一样,对激发学生核心潜能、满足其多样化学习需求极为不利。
引入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该类柔性培养方案下,学生可依据自身喜好需求以及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化的课程选定,进而更好地在兴趣支配中主动积极进行学习。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还呈现出一定的弹性化特点,主体通过各个课程学分计算学生学习任务量,学生在修完课程并通过考核后便可获得相应学分并毕业。
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多修几门课程,进而缩短毕业时间。
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放缓修学分进度,优化学习效果,实现分期学
习,完成学业的总体目标。
传统学年制管理应用过程模式,通过计划进行安排。
各个教学环节及实践过程均依据相应标准与程序进行。
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则以目标为本,注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并赋予学生更广泛的自主权。
学生可依据自身学习需要编制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习什么课程、学习的具体总量、主讲教师等均可由学生自主选择,这样一来学生拥有较强的自由性,将充分满足其学习需求,并创建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2 高职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包含的问题
针对学年制教学管理体制弊端,各高职院校逐步推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例如一些教师没有全面认识到学分制管理重要性,教育观念则相对滞后。
由于学分制教学管理实行时间相对有限,加之传统学年制管理模式的深远影响,令大众以及学生存在对学分制管理的错误认识。
同时,学生自小学开始在教师以及家长的引导安排下进行学习,欠缺主体意识,因此较易接受以往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以及领导则对学分制管理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实行需要以选课制为核心,因此选修课需要确保一定的质量以及数量。
而当前较多高职院校选修课百分比有限,且质量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师资力量不足,因此无法开设丰富的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呈现出必修课百分比较高的问题。
虽然学生可自由进行选课,然而可选的课程却较少。
再者,高职院校还呈现出注重必修课,对选修课重视力度有限的问题,这样一来将导致选修课成为摆设,令教师讲课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显著教育特征在于,主体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管控技能人才,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变通应用。
因此,实践教育课程尤为重要,其学分比重则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
从另一侧面导致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课程学时安排,占用了一定教学资源,对学分制教学管理则形成了一定影响。
实践课程通常以行政班级进行培养,理论课程则基于教学班级安排,由此便会引发两环节的不良冲突,尤其是全院大规模的学习选课,将对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形成不良影响。
学分制为高职院校综合发展的必经之路,该项重大改革令工作任务量全面提升。
由于高职院校推行学分体制发展改革相对滞后,欠缺细化分析,深受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影响,因此要想实现优化院系管理、满足学分制综合需求的目标,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各个行政机构以及业务组织应全面配合,制定高职院校有效的配套管理策略,方能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优化教学管理效果。
3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科学策略
3.1 转变观念,全面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
为优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应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摒
弃教师主体传授教学模式,肯定学生主体地位。
应预防注重管理、忽视服务的陈旧做法,为学生开创自由选课、自主创新发展的良好学习环境氛围。
学分制改革进程需要持续地进行优化调节与完善管理,无法一步到位。
因此不应操之过急,应做好统筹规划并细化实施。
例如学分教学管理模式包括学年、完全学分以及选课模式等。
针对高职院校自身师资力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完善的局面,可引入学年学分以及选修课教学管理模式,并渐渐扩充选修课教学比例,实现面向完全学分管理模式的发展。
为满足不同学生丰富学习需求,应开设多样化选修课程,扩充容量、比例。
对于师资力量有限的问题,可扩充人才引进,开展教授以及硕博工程,吸引专业人才从事教学工作。
再者,应聘请兼职教师有效的补充资源不足状况。
进一步完善硬件教学资源配备、扩充投入,并提升学校资源应用效益。
为缓解压力,可借助拆分学期模式,应对选课冲突问题。
还可将单位课程时间有效压缩,并提升排课节数,进而扩充容量。
3.2 完善院系管理,推进学分制改革
为优化学分制改革效果,应完善院系管理,明确工作职能。
高职院校应更新工作模式,完善管理制度,将教学管理任务逐步下移,并进行细化分配。
同时,应参照高职院校发展状况,编制学分管理体制,确保实践工作规范开展。
具体应涵盖教学、学籍管理、安排选课、导师管理、弹性学制等制度。
高职院校后勤以及财务单位应制定配套管理策略,巩固团队素质建设。
应由高职教育内涵出发,
有效应对实践工作矛盾问题。
应划分选课为公共以及专业类别,制定合理的限选比例,确保学生选到心仪课程。
3.3 注重个体差别,实施分层教学
高职院校教育对象多为基础底子不足的学生,因此实践教学应关注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综合学习需要。
应以人为本,制定公共课程的不同等级,并编制契合的培养管理目标、需求,通过计算学分的相应折算,优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效果,提升综合教学水平。
4 结语
总之,为有效应对高职院校开展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进程中的不良问题,我们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方能强化核心竞争力,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核心潜能,满足他们不同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水平,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景乾,吴家礼.加强高职教育科研推动高职教学改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曹晓艳.如何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作者简介:马继华,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