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关键词_游晓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4期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 o l.29,N o.4 2009年8月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A u g.2009文章编号:1006-5342(2009)04-0061-02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关键词*

游晓燕

(云南大学 旅游文化学院文学与新闻系,云南 丽江 674100)

摘 要: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文论在传媒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通过介绍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中使用的频率较高的关键词面具、身体、凝视,来深化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认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电影批评;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

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是女性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研究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解读:面具、身体、凝视。这三个关键词,或称为术语,在女权主义电影理论中使用的频率很高,也是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它们的源起与含义不囿于电影领域,也涉及到性别文化。

一、面具(女性面具):Wo m a n l y M a s q u e r a d e

这个词语最早由法国精神分析家琼·里维耶(J o a n R i v i e r e)作为一个理论提出。1927年,里维耶在《国际精神分析》期刊上发表了她著名的论文《作为面具的女性气质》。里面谈到“女性气质能够假装并作为一个面具带上”。面具理论说明真实与符号的不相匹配,它是女性企图在所处的符号系统范围内解决自身主体问题的一种尝试。

这篇论文引述了一个病例:一个成功的知识女性,白天扮演成功的职业女性角色,但晚上她需要通过挑逗和引诱男人的方式为自己的不当行为消除来自内心的疑虑。她的“行为不当”是因为:社会要求女性的角色和她职业上的女强人形象不一致。而她要做女强人,因为她有个根本的阳具缺失的问题。因此这位知识女性试图通过取得“男性的”成功,使自己变得男性化,来弥补“阳具缺失”问题。那么她为什么同时又要遮掩自己“男性的”成功呢?里维耶认为:女性性格和气质是一种为了符合社会对女性特性的解释而做出的伪装。女性伪装出女性性格和气质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隐藏自己占有男性气质、立场的事实,避免受到外来因素的报复和压制,转移来自男性报复的恐惧;二是为了阻止因为自己采取了阳具立场而进行自我报复。自我报复源于:社会对女性的各种规则已经内化成了女性自身的要求。

面具还可以看作对缺失的掩盖,对无的隐藏。拉康的文学与思想的继承人雅克·阿兰米勒就提出这样一个事实:男性总是着迷于女性的遮遮掩掩,或说想象中的伪装。男人们更愿看到这些伪装,而不愿看到摘取面纱后显露出来的空无和缺失。他说:毫无疑问,我们把女人们遮掩起来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真正的女性,我们只能发明女性。

在里维耶看来,女性特征是根据社会惯例建构起来的,借由这种惯例,女性主体通过一个摹拟过程而变成女人。她回答说:真正的女性气质和面具之间,两者没有任何区别,无论在根本上还是在表面上,两者都是一回事。

二、身体:B o d y

身体是性别建构和再现最重要的载体。福柯对身体的注视颇有创意,他认为身体是被权力、文化、经济等霸权所建构的,没有绝对自由的个人。

男女两性都有身体,但传统文化只把男性身体看作精神寄放的躯体,而身体、外表对女性极重要。在西方文化中,女性身体的形象占据中心地位。如西方油画中一个重要的题材就是女性的身体。与此同时,理性思维作为西方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个主要基石,就是建立在笛卡儿式的头脑与身体的二元对立论基础上的。在现代主义话语中,男性被建构为理智的,女性被规范为身体的。女性由于其身体特征,如月经,怀孕,分娩,喂奶等,被认为是无法控制的和与理性相左的。不仅不如男性,而且令人恐惧和厌恶。这使女性无法从身体中解放出来进行理性思考。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S i m o n e d e B e a u v o i r)在她的著作《第二性》中就指出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别,批判了女性与身体、男性与头脑的二元对立。《第二性》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作者认为,这种对立是等级制的,即大脑优于身体,她认为父权话语把女性桎梏在身体之中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女性。波伏娃的名言是:一个人并非生来就为女人,而是变成的。人生为男性或女性,但并非生来就有男性气质或女性气质。因而为了获得平等与解放,女人必须拒斥受到社会压迫性限制的女性气质而培养男性气质。

苏茜·奥巴赫(S u s i eO r b a e h)说过:“女人的身体并非她们的居所,而是准商品。”相比较于男性,女性气质的体现更依赖于身体的表达,女性身体所受到的规训要远远大于男性身体。电影、电视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气质规则通过标准化的视觉形象进行传播。这种规则要求女性不断通过多

*收稿日期:2009-02-17

方面的规范化训练来习惯外界的规则、变化与改良,使女性对社会的关注减少,更加专注于自我修饰。

通过对身体的规训塑造和表现自己的性别气质。有三种规训实践可以产生被承认为女性的身体:

1.对确定的尺寸和外貌的规训实践。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将白人美女作为标准来衡量所有妇女。这个标准是如此完美,绝大多数人无法企及。因此许多广告、影片或是提醒女性她们的肉体是有缺陷的,或是树立一个完美的典型来供女性向往。这使大多女性坚信,自己未能符合标准。在普遍认为自己身体有缺陷的状况下,妇女们开始学习并实践各种培养女性气质的技术。身体成为女性的头号敌人,需要从头到脚进行修正。每个部位都需要改良或重造,以接近标准化的美女形象。女性对自己的身体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战争。

2.对姿态、动作的规范。女性要受到表达顺从的训练。所谓放荡的女人就是不仅表现在她的道德品行上,而且表现在她说话的方式及随心所欲的行动方式上。

3.女性要保证自己展示身体的时候,呈现完美的状态。皮肤柔软,无毛,光滑。身材苗条有曲线。

当然,不同的理论对于身体改造背后的权力关系有不同理解。如隆胸术:用本质主义女性主义来看:男人命令他的奴隶为满足主人欲望使其愉悦去做这个手术。女人完全是男人权力的受害者。但从福柯理论模式来看:不仅是男人压迫的结果,也是她自己的自我管制,自我统治,是自我遵从规范的结果。有人会说:这是女性在身体上受到管制的更大的证据,而有人也许会说:通过隆胸女性发现其可以改变自己面貌的能力,进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联系进来,从而进一步产生了对身体的管制。这里虽然也有对男性规范的认同,但在对身体改造、规训的过程中,女性依然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不是完全被动的。通过改良或整容,女性的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

福柯多次提到对于身体的规训,他用著名的“圆形监狱”来说明管制身体需要不断的监视,这种监视是通过眼睛来达到的。一个人长期暴露在他人的眼光中,慢慢的就内化了他人的凝视:要求,然后自己开始管制自己。他说,用不着武器,用不着肉体的暴力和物质上的禁制只需要一个凝视,一个监督的凝视,每个人就会在这一凝视的重压之下变得卑微就会使他成为自身的监视者,于是看似自上而下的针对每个人的监视,其实是由每个人自己加以实施的。

女性主义学家巴尔特认为对女性身体规训的权力是现代特有的。它无处不在又无处可觅。执行者是每一个人,又不是特定的某个人。规训是匿名和广泛弥散的,这对于真正理解女性的从属地位有特殊意义。女性气质的产生变得完全是自然或自愿的,没有人是被来福枪逼着去整容修身。

三、凝视:M a l e G a z e

这个概念由拉康提出。很多人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在当代的父权制文化中,大多数女性的意识中存在着一个展示全景的男性权威:她们永远站在他的凝视和判断下。妇女活着的时候,她的身体都在被另一个人观看,被一个匿名的父权制下的他者观看。在艺术和通俗文化中,女性躯体是作为景观而存在的。女性将其身体提供出来供人观赏。正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艺术批评家约翰伯格所称:“男人观看女人,女人观看被观看的自己。”他描绘道:一个女人必须不停地看着自己。她几乎总是与她的形象如影随形,当她走过一间屋子,或者当她在父亲去世的时候哭泣时,她几乎不能避免地想象着她自己在走路或者哭泣的样子……她自己作为自身的感觉被取代了,代之以自己被别人欣赏的感觉。因此我们经常可看到:女人在镜中观看自身,或女人在一群着装的男人前沐浴或赤裸,作为男性注视的对象呈现出来。

上文谈到对身体的规训,妇女被教会在男人的凝视下生活,成为男性凝视的恰到好处的对象。在凝视中,女性气质就是一道景观,要求所有妇女参与进来,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因而每个女性都需要改造自己不完美的身体。并且还有两条参与的指导方针:(1)女人站的地方应尽可能的小,看上去苗条和年轻;(2)要确保女人比男人地位低。这样女性展示的时候既满足了视觉的要求又满足了精神的要求。女性电影理论家多恩(M a r y A n nD o a n e)以电影观众作为分析的切入口,从性别的视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电影中妇女总是被观看的对象,而且妇女形象的设置总是符合男性的要求和欲望。多恩论证:电影把观众区分为两种性别,并且只为一种性别服务。在电影中,妇女的身体与男人身体的再现是不同的。女人常常是窥淫凝视的对象,观众的凝视是导向女人的身体的。而女人的身体在电影中没有深度,只是作为表现、作为装饰被建构的。这里女人是客体,男人是主体,男性的主体性和观看(凝视)的能动性是协调一致的。观看本身就拥有某种权力,而权力总是与男人联系的。这与女人被训练不要正视对方的视线,要低眉顺眼是一致的。这类似弗洛伊德的观点:女人可被了解,但是她们没能力了解自己。女性形象在性别差异的阳具中心主义体制中只能作为肖像存在,而“凝视”成为男性和男权的专属。英国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L a u r a M u l v e y)也说过:“在一个性别不平等的世界,观看的乐趣在主动/男性和被动/女性之间大不相同。占主导地位的男性注视将其奇想的目标锁定在女性形象,而该形象因他们的需要而被塑造。在传统的展览者角色中,女性同时被看和展览,而她们的外形被塑造得具有强烈视觉和色情效果,以至于她们被说成是自己希望被看。”

女性不具有观看的权力,因此,女性常常被认为在看时采取了“易装”的形式。即:女性通过伪装,使得自己处于男性化的位置,采用男性的视角去看电影。而在影片中,女人戴眼镜通常并不指观看能力的不足,而是指积极的观看,或者就是观看的事实,而不是被看。知识女性可以既观看又分析,通过篡夺凝视的权利,她对整个女性形象再现系统构成了威胁,似乎已强有力地移到了窥视的另一端。所以,大部分的电影中漂亮的女主角都是不戴眼镜的,或者一开始以戴眼镜的呆板形象出现,当丢掉眼镜的时候,她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女人”。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在社会各领域尚有发展空间,也有待进一步探索。

62咸宁学院学报 第29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